【今日观点】 关于平脉辨证释义
平脉辨证,通评脉辨证和凭脉辨证。通过评定脉象辨证和借助于脉象辨证的意思。而平脉,则是脉平为期,也就是正常脉象的意思。在不同的语境中,所代表的意思不同。 现在很多老百姓来看病,都是说,请医生帮我评评脉,也就是把把脉的意思。 也就是说作动词讲,...
平脉辨证,通评脉辨证和凭脉辨证。通过评定脉象辨证和借助于脉象辨证的意思。而平脉,则是脉平为期,也就是正常脉象的意思。在不同的语境中,所代表的意思不同。 现在很多老百姓来看病,都是说,请医生帮我评评脉,也就是把把脉的意思。 也就是说作动词讲,...
2019-07-17 黄帝内经:灵枢·病本篇第二十五原文: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中满者,治其标;先病后泄者,治其本;...
2019-07-17 黄帝内经:灵枢·厥病篇第二十四 厥:有两种意思,1 气冲于上,引发头胀,头痛,乃至昏迷等。2 四肢的肢端寒凉,抽搐。 原文: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 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
2019-07-15 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篇第二十三 原文: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 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病...
2019-07-12 黄帝内经:灵枢·病狂篇第二十二 原文: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为内眦。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而止。 译文:眼角向外开裂于...
2019-07-10 寒热病第二十一 原文: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1],不得汗,取三阳之络[2],以补手太阴。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以出其汗。 槁腊–鼻子干燥。三阳之...
颈一头项通大脑 内耳中耳共血交 头痛头晕高血压 失眠健忘长疲劳 颈二两耳势听舌 乳突额窦和前额 耳鸣眩晕视力差 面瘫胸闷尿难排 颈三脸面外耳牙 三叉神经及咽喉 痤疮粉刺和湿疹 咽喉不适痛连牙 颈四绕项连双肩 又系鼻唇嘴耳咽 肩痛牙肿伴呃逆 ...
黄帝内经:灵枢·五邪篇第二十 原文:邪在肺则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欬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
2019-07-08 大家好,继续学习灵枢 四时气第十九 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日: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 岐伯答日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
2019-07-05 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篇第十八 原文:黄帝问于歧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歧伯答曰:人受气于榖,榖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
伤风,民间感冒的一种通语。从伤寒论的分类来讲,它可以是多种类型的外感入侵人体的一种通称的病。而太阳中风,有其严格的规定,太阳中风—故名太阳,必须有太阳病的通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就是说,太阳中风,要先有: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