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脉辨证,通评脉辨证和凭脉辨证。通过评定脉象辨证和借助于脉象辨证的意思。而平脉,则是脉平为期,也就是正常脉象的意思。在不同的语境中,所代表的意思不同。
现在很多老百姓来看病,都是说,请医生帮我评评脉,也就是把把脉的意思。
也就是说作动词讲,是评定,把脉的意思。做形容词讲,就是无病的意思,如平脉,平人。
很多搞校勘的不懂临床,引经据典,反而出现理解错误。就像妇人乳中虚,就有人解释为妇人乳房空虚,贻笑大方。
癌症随笔
癌症,一般大夫都按热毒治疗。一般使用大量清热解毒,软坚散结药物治疗。短期有限,长期体质被破坏,回天乏力。
大部分癌症,其病理表现多为中医阴疽,流注范畴。所以阳和汤,理中丸,温脾汤甚至厚朴温中汤等温药皆有用到的可能。而清热解毒药一定要慎重使用。
但中医治病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辨证论治不可忘。不要拘泥于某病,亦不可忘语
黄龙祥针灸甲乙经学习笔记
《灵枢》经脉第十:是动则病。动,即脉动,此处指异常脉动,也就是病脉。是动则病,此脉出现异常脉动则生某某病。
本输:输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五输穴之输,包含五输穴和原穴。其他谓之间(即间输)。另一种是五输穴之第三穴。在《黄帝内经》针方中提到输,如未标明具体部位,均指下输(本输)。非如今腧穴统称也。
在临床中,取本输(五输穴)有个前提条件,本经必须通畅。否则不效。如头部外伤,内有瘀血,不能取本输(五输穴),经文如下: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也。
头痛不可取于输者,有所击堕,恶血在于内,若肉伤,痛未已,可则刺,不可远取也。
心痛不可刺者,中有盛聚,不可取于输。
常见中成药肺宁颗粒成分返魂草实际就是中药紫菀
常见中成药肺宁颗粒成分返魂草实际就是中药紫菀
痛风、过敏等疾病的一般治法
痛风病人急性期,疼痛难忍,中医内服药物很难迅速起效,应当应用双氯芬酸钠+秋水仙碱(成人常用量为每1~2小时服0.5~1mg,直至关节症状缓解,或出现腹泻或呕吐,达到治疗量一般为3~5mg),其后可再服用中药(一般清湿热为主,但注意某些中药嘌呤含量很高,慎用);急性荨麻疹,扑尔敏+地塞米松肌注,但如果反复发作,抗过敏药天天用治不了本,考虑用中药;急性咳嗽,病人咳嗽严重,无明显细菌感染指征,可先雾化一次治标,再加中药止咳化痰往往标本兼治事半功倍。
肾结石用药
肾结石的治疗,离不开琥珀,瞿麦,滑石,蒲黄。其他如诸窿散,八正散也可择机选用。如能合真武汤、济生肾气之属则更妙。
用药如用兵
用药如用兵。有擅为兵者,如犀角地黄汤里面的赤芍。有擅为将者,如清胃散里面的丹皮。有擅将兵者,如四君子汤里面的人参。有擅将将者,如十枣汤里面的大枣。
谈正气
无论你的身体健康与否,体内的正气都不是充盈的。只是再健康状态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外淫袭表,正气外向驱邪,里气就会虚弱,于是出现呕逆,不欲饮食等里气虚弱的表现。此时正气本在外,如果食用了不易消化食物,又会急急内撤救其里,肌表正气不足,邪气便会入里。如太阳病误下。
学中医忠告
对于学习中医,我只有一句相告,初学者不适合博采众长的,越单纯越好。现代的中医没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过早的学习了不该学习的西医,还有各家学说。就如同武术的练习,如果你进了少林派,我们绝对不会一开始就教你学习太极的,反之你入了武当门,我们也不会一开始就教你学习少林长拳的。试想一下,一个小孩去学武术,上午少林派的老师上课说拳要勇猛,一力降百巧,到了下午轮到武当派的老师上课又说用劲要柔和绵长,不可使用拙力,要四两拨千斤,你让那个小孩怎么想?毕竟一头雾水,最后不知所从。中医也有多流派的,比如伤寒派讲究用药少而精,而温病学派讲究用药多而轻,另外还有很多,有一句流行语是这样说你,你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但是你不要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
中医治疗皮肤病经验拾遗
皮肤病,特别是皮肤燥邪为害,干燥脱屑瘙痒为主的皮肤疾病,如牛皮癣、银屑病,用药需要有开拓性,可用风药抑或解表药引导养阴药物达于肌表。滋阴之药多入营血,寒凉之药性多收引凝滞,而风药多燥,但与滋阴生津药物配合,制其性又能引达药力于肌表,攻守兼备,妙用无穷。
其有里热者,可仿青蒿鳖甲汤、清营汤而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