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银中医工作室
致力于中医药及针灸传承

大光明云浅谈太阳病

伤风,民间感冒的一种通语。从伤寒论的分类来讲,它可以是多种类型的外感入侵人体的一种通称的病。而太阳中风,有其严格的规定,太阳中风—故名太阳,必须有太阳病的通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就是说,太阳中风,要先有:上面的太阳病的症状,然后,后面接下去是中风的症状
太阳病,发热,汗出,脉缓者,名为中风。
那么把这两个综合起来,就是太阳中风。脉浮+脉缓—–脉就是浮缓脉,恶寒+发热—-就是恶寒发热,汗出,恶风—这是太阳中风病的鉴别症状,因为发热,所以尽管有头项强痛,但这个力度要差些。
那么,在太阳病总纲的条件下,下面有太阳中风,也有太阳伤寒,还有太阳温病。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这个是太阳伤寒病,里面在太阳病总纲范围之外,加入了身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喘,还有脉浮紧。
那么,温病就不按这种次序了。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聚泽如惊痫,时瘛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尽管有太阳温病,但它不符合太阳病的总纲。张仲景认为,这个温病的发病,也是从足太阳膀胱经入侵的,因为从足太阳经入侵,体现的与太阳伤寒,中风,完全不同
也划归到太阳病里面那么表现你看看,没有恶寒,脉浮而不紧,发热而渴 .
而进一步发展到“风温”的时候,比较严重了, 身体高烧,汗出也不能解决。但整个伤寒论只是提到这种病症,却没有治疗方法。
这也是后清代的,叶天士,吴又可主要研究的方向,创立了“温病学派”,其中的银翘散,白虎汤,牛黄安宫丸等,都是治疗温病的重要方剂,可以说,他们弥补了伤寒论的不足之处。
伤寒论太阳病占的篇幅最大,也十分有研究头。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浅谈太阳病

热门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