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9
继续学习温病
17.邪入心包,舌蹇肢厥,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厥者,尽也。阴阳极造其遍,皆能致厥。伤寒之厥,足阴病也。温热之厥,手厥阴病也。舌卷囊缩,虽同系厥阴现证,要之舌属手,囊属足也。盖舌为心窍,包络代 心用事,肾囊前后,皆肝经所过,断不可以阴阳二厥,混而为一。陶节庵所云冷过肘膝,便为阴寒,恣用大热。再热厥之中,亦有三等: 有邪在络居多,而阳明证少者,则从芳香,本条所云是也。有邪搏阳明阳明太实,上冲心包,神迷肢厥,甚至通体皆厥,当从下法,本论载入中焦篇。有日久邪杀阴 亏而厥者,则从育阴潜阳法,本论载入下焦篇。
邪入心包:温病汗出发热而后出现神昏谵语的,舌蹇,肢厥(厥冷的意思)伤寒之厥,足阴病也—-足厥阴病也。
邪入心包有三种情形,依次载入上中下篇

厥字表示为紧抽,拘急,厥冷,昏迷等。单就拘急不通而言,有寒厥、有热厥。当然温病热极外脱阳气,引发寒厥的也存在。
上面讲的从芳香:那也是指辛凉芳香。
18.温毒咽痛喉肿,耳前耳后肿,颊肿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肿,甚则耳聋,俗名大头温,虾蟆温者。普济消毒散去柴胡、升麻主之。初起一二日,再去芩、连,三四日加之佳。
温毒者,秽浊也。凡地气之秽,未有不因少阳之气,而自能上升者,春夏地气发泄,故多有是证,秋冬地气间有不藏之时,亦或有是证,人身之少阴素虚,不能上济 少阳,少阳升腾莫制,亦多成是证,小儿纯阳火多,阴未充长,亦多有是证。咽痛者,《经》谓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盖少阴少阳之脉,皆循喉咙,少阴主君火,少 阳主相火,相济为灾也。耳前耳后颊前肿者,皆少阳经脉所 过之地,颊车不独为阳明经穴也。面赤者火色也,甚则耳聋者,两少阳之脉,皆入耳中,火有余则清窍闭也。治法总不能出李东垣普济消毒饮之外,其方之妙,妙在 以?凉膈散?为主;而加化清气之马勃、殭蚕、银花,得轻可去实之妙。再加元参、牛蒡、皮蓝根,败毒而利肺气,补肾水以上济邪火。去柴胡、升麻者,以升腾飞 越,太过之病,不当再用升也。说者谓其引经,亦甚愚矣。凡药不能直至本经者,方用引经药作引,此方皆系轻药,总走上焦,开天气,肃肺气,岂须用升柴直升经 气耶?去黄芩、黄连者,芩连里药也,病初起,未至中焦,不得先用里孳药,故犯中焦也。
在总纲里面,提到了温毒,这里用大头瘟来代表,病因是地气之秽浊之气。沿着少阳经上行,有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咽痛者,《经》谓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盖少阴少阳之脉,皆循喉咙,少阴主君火,少 阳主相火,相济为灾也。
按:现在仍然在上焦篇讲述,此少阳经,当以三焦经为主。另外:过喉的经脉有,肺经,胃经,脾经经别,心经,心包经,肾经,肝经,督脉,任脉,冲脉,阴跷脉,阴维脉。这个我们以前讲过。
此处说少阳经过喉,我们看看经络图

显然看不到过喉的经线
再看看足少阳胆经

右侧的缺盆穴上行,似乎在喉的两侧。
那么,这里的少阳相火,少阴君火怎么去理解呢,你也可以理解为上焦的这个部分。
耳前,耳后也确实为它们循行的线路。
〔普济消毒饮去升麻柴胡黄芩黄连方〕
连翘〔一两〕、薄荷〔三钱〕、马勃〔四钱〕、牛蒡子〔六钱〕、芥穗〔三钱〕、殭蚕〔五钱〕、元参〔一两〕、板蓝根〔五钱〕、苦梗〔一两〕、甘草〔五钱〕。
右共为粗末,每服六钱,重者八钱,鲜苇根汤煎,去渣服,约二时一服,重者一时许一服。
这个药方他说,有凉膈散化成了普济消毒饮,然后再化裁而来。
我们看看凉膈散方子:【来源】“凉膈散”本出“和剂局方”,余师愚去大黄、芒硝,加桔梗、生石膏组成,后世从王士雄所论,名之曰“余氏清心凉膈散”。
【组成】连翘 甘草 黄芩(酒炒) 薄荷 生栀子 桔梗 生石膏 竹叶 。
【真诚】大光明云(1102431707) 06:26:52
【组成】连翘(君) 山栀子、黄芩(臣) 薄荷、竹叶、大黄、芒硝(佐) 甘草、白蜜(佐、使)
两套凉膈散。
凉膈在什么地方,你用药怎么能用到这个“膈”的位置?
连翘,薄荷,石膏等透热, 而作用在膈的这个位置上,有栀子,桔梗,瓜蒌,贝母,芒硝。如果你用上了,赭石,磁石等,那就下行,就不是凉膈。如果你用上了,柴胡,升麻等,那就是上行,也不是凉膈。用药之精,促使药力集中在胸膈这个位置上,这是独显用药的功力的。让药物组方作用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让偏于左,就偏于左;因为有的病人,左脉虚而右脉实。上虚下实,下虚上实,里虚外实,外虚里实,内部再有上焦,中焦隔上,中焦,中下焦,下焦不同的疾病位置。
普济消毒饮,出自《东垣试效方》【组成】黄芩(酒炒)、黄连(酒炒),各五钱(各15g),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柴胡、桔梗各二钱(各6g),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一钱(各3g),僵蚕、升麻各七分(各2g)
比较于普济消毒饮,你可以看到,它不仅去了升麻柴胡黄芩黄连,而且它还去了陈皮。陈皮–燥热下行之品,故他去掉。
大头瘟,因为是地气之秽浊气沿少阳经上行,你得疏解少阳,且清热解毒。以往看到这个词:“疏解少阳”,第一印象就是柴胡。但这里告诉你,不能用升提的柴胡,升麻。那么不升提而梳理,透热少阳用什么?薄荷,青蒿,茵陈,蒲公英,连翘,金银花等,均有这个作用。其质轻而透,热邪易从毛孔散出。
黄芩,黄连他认为是中焦药,有下行引邪入内之弊端,故舍去
有问:我这边用升麻、柴胡去升;那边用黄芩,黄连去降,有何不可?但升麻柴胡走两侧,主升,总有盗肾阴之嫌。芩连主降,偏趋于身体中部,
有人问: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气机走向如何?
老师回答:你看看对应什么样的脉型?胸胁满,这是柴胡主症,但要看脉的。上焦脉虚者,可用柴胡解决满滞。升提而补上焦气。用龙牡者,有惊–难以入睡。此人必然胸胁满,而上有郁火,心烦不眠;对应的脉是上焦弦弱,脉数,舌尖边缘红。龙牡潜心肝火安神止惊,柴胡上疏肝气而解郁。这是主症治疗,至于什么气虚了+人参,大便硬结不同+大黄等。表有虚汗,怕风+桂枝。桂枝量的多少,要看化热的程度。化热多,桂枝就减量;阳虚就用补阳药了,但此症因有惊,应躲避附子。

马勃:马勃属于马勃科植物大颓马勃、紫颓马勃、与脱皮马勃的干燥子实体。马勃在我国各地都有生长,夏秋季节下过雨之后,多半生长在旷野草地和农家的庭院里。它的长势很快,最大的直径有30厘米左右。每年在7——9月,当子实体刚成熟时采收,拔起后去净泥沙,晒干,除去硬皮,切成方块或研成粉用。其性:辛、平;入经:肺经。作用: 清肺、解毒火、利咽; 止血,如口腔、牙龈出血等。
白僵蚕,拼音:Bái Jiānɡ Cán。 别名:僵蚕、僵天虫,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药性:辛,咸,平。归经:肝、肺。作用: 息风止痉,如癫痫,小儿抽风,面瘫等;祛风止痛, 用于肝风头痛;祛风止痒,如风疹皮损等。
显然 吴鞠通认为马勃,僵蚕等,入上焦来解决风毒热病。
原文:19.温毒外肿,水仙膏主之,并主一切痈疮。
按:水仙花,得金水之精,隆冬开花,味苦微辛,寒滑无毒,苦能降火败毒,辛能散邪热之结,寒能胜热,滑能利痰。其妙用全在汁之胶粘,能拔毒外出,使毒邪不致入脏腑伤人也。
〔水仙膏方〕
水仙花根,不拘多少,剥去老赤皮,与根须入石臼捣如膏,敷肿处,中留一孔出热气,干则易之,以肌肤上生黍米大小黄疮为度。
这条是外敷法, 温毒内服普济消毒饮化裁后,外敷水仙花, 那么临床上的那些寒性的多汁的,比如说,芦荟汁,蒲公英汁等,都可以用。这里用水仙花:苦、辛、寒、滑的药性,可敷。皮肤上出黄疮了,就不能使用了,其辛味可是的疼痛加深,而且局部容易腐烂。
20.温毒敷水仙膏后,皮闲有小黄疮如黍米者,不可再敷水仙膏,过敷则痛甚而烂,三黄二香散主之。
三黄取其泻诸火,而不烂皮肤。二香透络中余热而定痛。
〔三黄二香散方〕苦辛芳香法。
黄连〔一两〕、黄柏〔一两〕、生大黄〔一两〕、乳香〔五钱〕、没药〔五钱〕。
右为极细末,初用细茶汁调敷,干则易之,继则用香油调敷。
小黄疮粒,将要出湿毒,因此用苦寒药以燥之。
生大黄清热解毒,黄连、黄柏,燥湿清热解毒; 乳香没药树胶之质,活血化瘀,兼防腐烂败气,去腐生肌。。
乳香:辛、苦、温;归经:心、肝、脾。作用:活血行气, 缓解筋腱,通经止痛;消肿生肌。
没药:性苦,平; 入:心肝脾经; 作用:活血化瘀, 消肿,促痊愈。
21.温毒神昏谵语者,先与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之属,继以清宫汤。
得大头瘟病,没有及时治疗,入心包经,出现了,神昏谵语的话,三宝药,就要及时用上,症状下来后,用清宫汤。
就是那些“芯”类的药物


今天到这里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