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5
51、饮家阴吹,脉弦而迟,不得固执《金匮》法,当反用之,桔半桂苓枳姜汤主之。
《金匮》谓阴吹正喧,猪膏发煎主之。盖以胃中津液不足,大肠津液枯槁,气不后行,逼走前阴,故重用润法,俾津液充足流行,浊气仍归旧路矣。若饮家之阴吹,则大不然。盖痰饮蟠踞中焦,必有不寐、不食、不饥、不便、恶水等证,脉不数而迟弦,其为非津液之枯槁,乃津液之积聚胃口可知。故用九窍不和,皆属胃病例,峻通胃液下行,使大肠得胃中津液滋润而病如失矣。此证系余治验,故附录于此,以开一条门径。
桔半桂苓枳姜汤(苦辛淡法)
半夏(二两) 小枳实(一两) 桔皮(六钱) 桂枝(一两) 茯苓块(六钱) 生姜(六钱)
甘澜水十碗,煮成四碗,分四次,日三夜一服,以愈为度。愈后以温中补脾,使饮不聚为要。其下焦虚寒者,温下焦。肥人用温燥法,瘦人用温平法。
大光明云7:48:34
阴道经常有气排出,状如放屁,自己无法控制,严重时簌簌有声,连续不断,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阴吹”。祖国医学所说的阴吹之疾,多指阴道壁和盆底组织松弛及一些神经官能症。常发生于身体虚弱,精神抑郁,气机不畅的经产妇。产后阴吹人群比较多,西医认为这是由于自然产甚至人流均会引起弹性纤维断裂,萎缩,使得肌肉松弛,以至于在摩擦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
大光明云7:50:08
此说名,金匮论阴吹的原理,为大肠津液枯槁, 气不后行,而走前阴。
大光明云7:51:16
既然是津液枯槁,那么就以滋补津液为主, 金匮用的是 猪膏发煎;
大光明云7:51:33
猪膏,就是那个猪大油,发则是指人的乱发。
大光明云7:53:10
猪大油保湿,湿被保住而能起润泽肠道的作用而利大便,而人发则有利尿作用,
大光明云7:53:40
两出口通畅而使得阴吹消失;
大光明云7:55:55
但此条文讲,“饮家阴吹”,则非是津液亏损,乃是津液湿阻不行,且阻位在中焦。
大光明云7:56:24
所以,化中焦痰饮最为重要
大光明云7:58:02
方中:茯苓,桂枝,化气行水; 枳实、陈皮开中气而下行, 半夏降逆化痰止呕, 生姜开胸升降止呕。
大光明云7:58:36
看似平淡无奇的药方,其主要的靶力在中焦。
大光明云8:40:37
原文:按痰饮有四,除久留之伏饮,非因暑湿暴得者不议外;悬饮已见于伏暑例中,暑饮相搏,见上焦篇第二十九条;兹特补支饮、溢饮之由,及暑湿暴得者,望医者及时去病,以免留伏之患。并补《金匮》所未及者二条,以开后学读书之法。
大光明云8:41:13
此是讲,金匮要略中谈到的四饮,饮证在金匮里是个大证
大光明云8:41:36

大光明云8:42:51
金匮》溢饮条下,谓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注家俱不甚晰,何以同一溢饮,而用寒用热,两不相伴哉?按大青龙有石膏、杏仁、生姜、大枣,而无干姜、细辛、五味、半夏、白芍、盖大青龙主脉洪数面赤喉哑之热饮,小青龙主脉弦紧不渴之寒饮也。由此类推,“胸中有微饮,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苓桂术甘,外饮治脾也;肾气丸,内饮治肾也。
大光明云8:49:21
大青龙汤治疗热证主要是指用石膏,但也未必全是热证,否则怎么能用麻黄,桂枝呢
大光明云8:49:48
仍然是上次我们讲的麻杏石甘汤那种,寒包火类型的
大光明云8:51:17
而小青龙汤不见石膏,纯为热药,治疗胸间水气之药,所以讲为治疗寒饮也
大光明云9:05:16
原文:再胸痹门中,“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又何以一通一补,而主一胸痹乎?盖胸痹因寒湿痰饮之实证,则宜通阳,补之不惟不愈,人参增气且致喘满;若无风寒痰饮之外因、不内外因,但系胸中清阳之气不足而痹痛者,如苦读书而妄想,好歌曲而无度,重伤胸中阳气者,老人清阳日薄者,若再以薤白、栝蒌、枳实,滑之、泻之、通之,是速之成劳也,断非人参汤不可。学人能从此类推,方不死于句下,方可与言读书也。
大光明云9:06:31
胸痹:即指的是胸中疼痛
大光明云9:06:56
此处讲胸痹,可有实证,或者虚证致病。
大光明云9:08:02
实证,夹杂寒湿痰饮的,用枳实薤白汤; 虚证的用人参汤主之
大光明云9:08:36
如果是实证寒湿邪而用人参,则是助纣为虐;
大光明云9:09:07
如果虚证而用,枳实薤白汤则更加的亏损。
大光明云9:09:33
以什么定虚实? 以脉之强弱定之。
大光明云9:10:59
枳实薤白桂枝汤
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方。枳实(四枚) 薤白(一斤) 桂枝(一两) 浓朴(三两) 栝蒌实(一枚)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再服,仲景方用浓朴四两,薤白半斤,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大光明云9:11:26
人参汤
治产后诸虚不足,发热盗汗。(二方出胡氏)人参 当归(等分)上为末,以猪腰子一只去脂膜,切小片子。以水三升,糯米半合,葱白两条,煮米熟,取清汁一盏,入药二钱,煎至八分,温服,不拘时候。
大光明云9:14:22
52、暴感寒湿成疝,寒热往来,脉弦反数,舌白滑,或无苔不渴,当脐痛,或胁下痛,椒桂汤主之。
此小邪中里证也。疝,气结如山也。此肝脏本虚,或素有肝郁,或因暴怒,又猝感寒湿,秋月多得之。既有寒热之表证,又有脐痛之里证,表里俱急,不得不用两解。方以川椒、吴萸、小茴香直入肝脏之里,又芳香化浊流气;以柴胡从少阳领邪出表,病在肝治胆也;又以桂枝协济柴胡者,病在少阴,治在太阳也,经所谓病在脏治其腑之义也,况又有寒热之表证乎!佐以青皮、广皮,从中达外,峻伐肝邪也;使以良姜,温下焦之里也,水用急流,驱浊阴使无留滞也。
椒桂汤方(苦辛通法)
川椒(炒黑,六钱) 桂枝(六钱) 良姜(三钱) 柴胡(六钱) 小茴香(四钱) 广皮(三钱)
吴茱萸(泡淡,四钱) 青皮(三钱)
急流水八碗,煮成三碗,温服一碗,复被令微汗佳;不汗,服第二碗,接饮生姜汤促之;得汗,次早服第三碗,不必复被再令汗。
大光明云9:17:46
暴感寒湿,突然由于天气降温、大雨等原因,遭受了寒湿之邪气,
大光明云9:19:05
这个寒湿不仅仅是从表入,而且直接从下而入,成了疝气之症; 为寒邪直入阴器,肝主阴器,此寒凝于肝脉证也
大光明云9:21:29
而寒热往来者,主寒湿侵袭太阳,具有往来寒热的特点,为其入下焦,则少阴亦受寒湿之邪气,肚脐痛是也。
大光明云9:22:06
此病说肝虚,脉不应症, 肝虚则应左关脉虚弱方可应之。
大光明云9:23:21
此病治法,以热辣之药入下焦小腹,阴器; 川椒, 小茴香,吴茱萸,荔枝核,乌药等均可用之。
大光明云9:24:22
以一味柴胡引邪外出,如果是中焦心、肝脉虚弱的,此正当用。
大光明云9:25:23
若是下焦虚寒,用诸热辣药者,当补下焦之气,而不可引上,来抽拔下焦的气血。
大光明云9:27:11
以良姜热辣温胃,以陈皮,青皮行气,以桂枝化湿,兼护表。
大光明云9:27:15
立方不错。
大光明云9:29:42
有特殊事情,今天到这里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