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银中医工作室
致力于中医药及针灸传承

大光明云《温病条辨》诠析(五)

2019-11-26
继续学习温病
16.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化斑汤主之。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主之。禁升麻,柴胡,当归,防风,羌活,白芷,葛根,三春柳。神昏谵语者,清宫汤主之。牛黄丸、紫雪丹、局方至宝丹亦主之。

温病忌汗者,病由口鼻而入,邪不在足太阳之表,故不得伤太阳经也。时医不知,而误发之: 若其人热盛血燥,不能蒸汗,温邪郁于肌表血分,故必发斑疹也。若其人表疏一发,而汗出不止,汗为心液,误汗亡阳,心阳伤而神明乱,中无所主,故神昏。心液 伤而心血虚,心以阴为体,心阴不能济阳,则心阳独亢,心主言,故谵语不休也。且手经逆传,世罕知之,手太阴病不解,本有必传手厥阴心包之理,况又伤其气血 乎。
评:温病忌汗,指的是忌用辛温解表药; 非是指忌用辛谅解表药;故中医的发汗,不单指具有发散力强的,温热性的药。
而发散力强的,辛凉药,一般来讲叫做“透热”法,尽管也是宣散,但却是引风热邪气外出,这个不叫发汗。那么,我们学了太阴温病用银翘散治疗, 如果错用了辛温发汗法,那么风温燥热的表,似乎可解,但这个温燥却会变得严重了,热没有解决,燥也没有解决,反倒加重了。(略恶风寒可解)如果用辛温解表药的发表力不强,强的如麻黄,可以出汗; 弱的如防风、羌活,独活,川芎,当归,桂枝等,这类药的发汗力不强,但趋表力强, 那么热燥之邪趋表而不透,形成的就是斑疹,皮肤上红色的斑块。
轻症,皮肤上出现红疹,这是用错了药所导致的,风温外袭,误诊成了风寒外袭,因此误用辛温解表药。发疹的,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主之。
银翘散: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 右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
淡豆豉性凉或温,淡,味腐,托里外发,不利于痘疹;这里吴鞠通不用,大概认为是其性温。那么,你看看这个银翘散,还有荆芥穗略温。
太阴温病,误用辛温解表,伤阴,燥热更重,故仍用银翘散透热,+生地、玄参滋阴凉血,加丹皮凉血,加大青叶清热解毒,透疹。
热邪传递:仍然按着卫气营血传递。 其中的营分病,称之为热入心包。如果强以划分,卫分病:太阴表证; 气分病:阳明经证、或者腑证;营分病:传心包经; 血分病: 传心包重症,传肝经引发肝热动风症,以及热极引发的,全身性的销铄真阴症。
但在温病辨证上,热入心包,虽然严重,却有格阴现象的手足厥冷。这个在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上,没有细致说明。

温病之卫气营血辨证
温病之卫气营血辨证

他只是如果有神昏谵语的,用清宫汤,牛黄安宫丸,紫雪丹,至宝丹。那么这些个药物的运用,其实包括了后面的营分证、和血分证的病。
原文:〔化斑汤方〕

石膏〔一两〕、知母〔四钱〕、生甘草〔三钱〕、元参〔三钱〕、犀角〔二钱〕、白粳米〔一合〕。 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渣再煮一锺,夜一服。

〔方论〕此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法也。前人悉用白虎汤作化斑汤者,以其为阳明证也。阳明主肌肉,斑疹遍体皆赤,自内而外,故以石膏清肺胃之热,知 母清金保肺,而治阳明独胜之热,甘草清热解毒和中,粳米清胃热而保胃液,白粳米阳明燥金之岁谷也。本论独加元参,犀角者: 以斑色正赤,木火太过,其变愈速,但用白虎燥金之品,清肃上焦,恐不胜任,故加元参启肾经之气,上交于肺,庶水天一气,上下循环,不致泉源暴绝也。犀角咸 寒,禀水木火相生之气,为灵异之兽,其阳刚之体,主治百毒,虫疰邪鬼瘴气,取其咸寒,救肾水以济心火,托斑外出,而又败毒避瘟也。再病至发斑,不独在气分 矣。故加二味凉血之品。

〔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方〕

即于前银翘散内去豆豉,加细生地〔四钱〕、大青叶〔三钱〕、丹皮〔三钱〕、元参〔加至一两〕。

〔方论〕银翘散义见前。加四物,取其清血热。去豆豉,畏其温也。
化斑汤的成分,石膏知母梗米–白虎汤; + 犀角,元参,生甘草。一看就很熟悉,清营汤的组成里面就有这种成分,这两组药物组合,就是清热透邪,滋阴。既然叫化斑,它对于因热致皮肤病有好的疗效。关于犀角,元参,他讲,救肾水,济心火; 那么犀角清热解毒; 元参济肾水。犀角秉水木火相生之气,这个讲法就难以理解了。我们只要理解它性咸寒,咸而软件,散结,可以针对热燥形成的结, 寒则清热。
与前面说的,它能开窍有些不符,这里要更正一下
犀角:药典的描述是:清热解毒, 清热止痉。对于热极引发的肢体抽搐,谵语,癫狂有治疗作用。
原文:按:吴又可有揗里举斑汤,不言疹者,混斑疹一气也。考温病中发疹者,十之七八。发斑者十之二三。盖斑乃纯赤,或大片为肌肉之病,故主以化斑汤,专治肌肉。 疹系红点高起,麻疹痧皆一类,系血络中病,故主以芳香透络,辛凉解肌,甘寒清血也。其托里举斑汤,方中用归、升、柴、芷、川山甲,皆温燥之品,岂不畏其灼 津液乎?且前人有痘宜温疹宜凉之论,实属确见,况温疹更甚于小儿之风热疹乎,其用升柴取其升发之义,不知温病多见于春夏发生之候,天地之气,有升无降,岂 可再以升药升之乎?且《经》谓?冬藏精者,春不病温?,是温病之人,下焦精气久已不固,安庸再升其少阳之气,使下竭上厥乎,《经》谓无实实,无虚虚,必先 岁气,无伐天和,可不知耶?后人皆尤而效之,不读经文之过也。

再按:时人发温热之表,二三日汗不出者,即云斑疹蔽伏,不惟用升柴羌葛,且重以山川柳发之,不知山川柳一岁三花,故得三春之名,俗传音三春为山川,此柳古 称柽木,诗所谓?其柽其椐?者是也。其性大辛大温,生发最速,横枝极细,善能入络,专发虚寒白疹,若温热气血沸腾之赤疹,岂非见之如雠仇乎?夫善治温病 者,原可不必出疹,即有邪郁,二三日或三五日,既不得汗,有不得不疹之势,亦可重者化轻,轻者化无,若一派辛温刚燥,气受其灾,而移热于血,岂非自造斑疹 者乎?再时医每于疹已发出,便称放心,不知邪热炽甚之时,正当谨慎,有疏忽,为害不浅。再疹不忌泻,若里结须微通之,不可令大泄,致内虚下陷,法在中焦 篇。

汪按:三春柳一名西河柳,又名观音柳,图经别录未载,自缪希雍广笔记,盛推其治疹之功。而用者遂多,不知寒疹须发,温疹不须发,可用辛凉,不可用辛温也。木棉纱之类同此,疹以泻为顺,忌升提,忌补涩,亦不宜下,以犯中下二焦,其疹痢者,当苦寒坚阴,治属中下。

〔清宫汤方〕

元参心〔三钱〕、莲子心〔五分〕、竹叶卷心〔二钱〕、连翘心〔二钱〕、犀角尖〔二钱磨冲〕、连心麦冬〔三钱〕。

〔加减方〕热痰盛,加竹沥,梨汁各五匙。咳痰不清,加栝蒌皮一钱五分。热毒盛,加金汁,人中黄。渐欲神昏,加银花三钱,芞叶二钱,石菖蒲一钱。

〔方论〕此咸寒甘苦法,清膻中之方也。谓之清宫者,以膻中为心之宫城也。俱用心者,凡心有生生不已之意,心能入心,即以清秽浊之品,便补心中生生不已之生 气,救性命于微芒也。火能令人昏,水能令人清,神昏谵语,水不足而火有余,又有秽浊也。且离以坎为体,元参味苦属水,补离中之虚,犀角灵异味咸,辟秽解 毒,所谓?灵犀一点通?,善通心气,色黑补水,亦能补离中之虚,故以二物为君。莲心甘苦咸,倒生根,由心走肾,能使心火下通于肾,又回环上升,能使肾水上 潮于心,故以为使。连趐象心能退心热,竹叶心锐而中空,能通窍清火,故以之为佐。?麦冬?之所以用心者,本经称其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脉络绝,试问去 心焉能散结气,补伤中,通伤饱,续胃脉,络绝哉。盖麦冬禀少阴癸水之气,一本横生,根颗连络,有十二枚者,有十四五枚者,所以然之故,手足三阳三阴之络, 共有十二,加任之尾翳,督之长强,共十四,又加脾之大络,共十五,此物性合人身自然之妙也。惟圣人能体物象,察物情,用麦冬以通续络脉,命名与天冬并 称门冬者,冬主闭藏,门主开转,谓其有开合之功能也。其妙处全在一心之用,从古并未有去心之明文,张隐痷谓不知始自何人,相沿已久,而不可改。瑭遍考始知 自陶宏景始也,盖陶氏惑于诸心入心,能令人烦之一语,不知麦冬无毒载在上品,久服身轻,安能令人烦哉?如参术耆草,以及诸仁诸子,莫不有心,亦皆能令人烦 而悉去之哉?陶氏之去麦冬心,智者千虑之失也,此方独取其心,以散心中秽浊之结气,故以之为臣。
评:此上段讲有两个部分: 1 斑疹的不同;斑-成片红色,肌肉热盛,寒解肌肉–多协用白虎汤类; 2 疹-小点状,隆起—用芳香透,辛凉解肌,多薄荷,银花,连翘等;简而言之:斑—热毒壅盛,由阳明经泛至体表; 疹—风热蕴结体表。斑重,疹轻。
第二个部分,批柴胡,升麻之用, 因为太阴温病,本身就是热邪,其形势是上发毒火之邪气,那么它本身就有抽拔肾阴的副作用。
比如我们上次说的,住医院的那个重症病人,用大量的黄芪,红参,升麻,柴胡来救助,那是因为,病人的上焦寸脉非常虚,而下焦脉有力, 经得起你的升拔,以补心肺之气血。那么,摸脉下焦已经是弱脉,若再用升柴,乃为误治。
有问: 薄荷,金银花,桑叶,菊花等,不也是上行的药吗,于升麻,柴胡有何不同?升麻,柴胡上行而难透,就是说,这两味药的透邪出于皮肤的力量很小。而前面的四个,因为其芳香的辛味大,其通透力强,而上升力弱,不能抽拔下焦的气血。这是为何温病忌用柴胡,升麻的原因。
然不能胶柱鼓瑟, 这四个字就是死教条。如果,病人得温病,你摸起来下焦脉有力,寸关弱的,放点升,柴也不是问题。但你因为取诊,心中有数,而不是大概,差不多,这种稀里糊涂的,那是不行的。
神昏谵语,热入营血都有的症状,第一个是清宫汤。宫:心者君主之官,心包则是心的外面的围墙,受邪者,心包先受之。中医的心,古时又多指在胸下隔上,即百姓通常俗说的心口窝处。热病入侵,常有烦躁,懊恼之症。既然为热燥之邪入传,那么当用入心的凉润之品。
至于麦冬长15粒者,解释的有意思姑且当作一说。
清宫汤方〕

元参心〔三钱〕、莲子心〔五分〕、竹叶卷心〔二钱〕、连翘心〔二钱〕、犀角尖〔二钱磨冲〕、连心麦冬〔三钱〕。

〔加减方〕热痰盛,加竹沥,梨汁各五匙。咳痰不清,加栝蒌皮一钱五分。热毒盛,加金汁,人中黄。渐欲神昏,加银花三钱,芞叶二钱,石菖蒲一钱。
你看看用的都是“心”。凉,清热解毒,润。凉–都有;润–元参,麦冬;清热解毒–犀角,连翘。后面的加减,热痰,也就是燥热痰,肯定你要用凉润的,竹沥,天竺黄,浙北,雪梨之类的。燥的严重的,加全瓜蒌,天花粉等。那么这些加减还是不能解决的,更换更强的方剂。
原文:安宫牛黄丸方

牛黄〔一两〕、郁金〔一两〕、犀角〔一两〕、黄连〔一两〕、朱砂〔一两〕、梅片〔二钱五分〕、麝香〔二钱五分〕、真珠〔五钱〕、山栀〔一两〕、雄黄〔一两〕、金箔衣、黄芩〔一两〕。

右为极细末,炼老蜜为丸,每丸一钱,金箔为衣蜡护。脉虚者人参汤下。脉实者银花薄荷汤下,每服一丸。兼治飞尸卒厥,五痫中恶,大人小儿痉厥之因于热者,大人病重体实者,日再服,甚者日三服,小儿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

〔方论〕此芳香化秽浊,而利诸窍,咸寒保肾水而安心体,苦寒通火腑而泻心用之方也。牛黄得日月之精,通心主之神,犀角主治百毒,邪鬼瘴气,真珠得太阴之精,而通神明,合犀角补水救火。郁金草之香,梅片木之香(按:冰片,洋外老杉木浸成,近世以樟脑打 成为之,樟脑发水中之火,为害甚大,断不可用),雄黄,石之香,麝香,乃精血之香,合四香以为用,使闭锢之邪热温毒,深在厥阴之分者,一齐从内透出,而邪 秽自消,神明可复也。黄连泻心火,栀子泻心与三焦之火,黄芩泻胆肺之火,使邪火与诸香一齐俱散也。朱砂补心体,泻心用,合金箔坠痰而镇固,再合真珠犀角为 督战之主师也。
牛黄安宫丸,中药三宝之一,治疗温病的显效药方,极其伟大的发明,作为中医人,你应该家里备有这类急救药物。
牛黄:苦,甘,凉; 作用:清心热,开窍醒神, 清肝解毒,追风止痉,用于一切热盛,温病入营血引发的高烧,闭,抽搐,痉挛,肿毒等症。
朱砂:甘,凉,有毒;作用:安心神,清热解毒,可外用治疗疱疹等,祛痰清热。朱砂不入煎剂,因为煎煮可以使它溢出汞而发生中毒现象。
冰片:辛,苦,凉;作用:芳香开窍,醒神; 清热止痛,散结止痒。
雄黄:辛,苦,温,毒。
雄黄的毒,还有砒霜的成分;朱砂的毒,则是因为汞。这都是不能加热的药物,雄黄的作用:解毒杀虫, 燥湿除痰,止虐,用量在0.15–0.6克。当然你自己制作这些很麻烦,好在药厂还生产这些药物。
昨天我查,看看哪家生产大定风珠,竟然没有查到。那也是熄风止痉的很好的药物。
刚才分析的这些药物,开窍,清热,解毒为主。
那么,剩下的,黄连, 山栀子, 黄芩,这是清热类的药物。 珍珠也是清热,但这个是结构密质的清热,如同石膏也是密质类的清热,且凉力很强。 但你看看这个方子里面,滋阴的有没有?没有,那么安宫丸治疗的范围,燥热毒盛的,燥的这个面的症状,就不是那么多。药有所偏于开窍,清热,解毒,当然了在有点湿盛,则效果更好
内容量比较多,今天就解释到这里。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温病条辨》诠析(五)

热门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