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9
今天学习下焦篇的第二部分,暑温,和伏暑阶段。这个阶段,热盛,到伏暑开始夹湿了,这样的气候特点。
36、暑邪深入少阴消渴者,连梅汤主之,入厥阴麻痹者,连梅汤主之;心热烦躁神迷甚者;先与紫雪丹,再与连梅汤。
肾主五液而恶燥,暑先入心,助心火独亢于上,肾液不供,故消渴也。再心与肾均为少阴,主火,暑为火邪,以火从火,二火相搏,水难为济,不消渴得乎!以黄连泻壮火,使不烁津,以乌梅之酸以生津,合黄连酸苦为阴;以色黑沉降之阿胶救肾水,麦冬、生地合乌梅酸甘化阴,庶消渴可止也。
肝主筋而受液于肾,热邪伤阴,筋经无所秉受,故麻痹也。再包络与肝均为厥阴,主风木。暑先入心,包络代受,风火相搏,不麻痹得乎!以黄连泻克水之火,以乌梅得木气之先,补肝之正,阿胶增液而熄肝风,冬、地补水以柔木,庶麻痹可止也。心热烦躁神迷甚,先与紫雪丹者,开暑邪之出路,俾梅、连有入路也。
连梅汤方(酸甘化阴酸苦泄热法)
云连(二钱) 乌梅(去核,三钱) 麦冬(连心,三钱) 生地(三钱) 阿胶(二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脉虚大而芤者,加人参。
大光明云10:06:33
署邪人少阴,引发消渴,就是说这个热比较盛了,消渴,则出现大量的饮水而仍然不解渴的现象。
大光明云10:06:57
少阴有两个:1 手少阴心经;2 足少阴肾经。
大光明云10:08:20
尤其是足少阴肾经上行而挟系舌根,肾受火邪,咽干口燥; 而心受火邪,则烦躁神迷。
大光明云10:09:13
那么,热邪导致的神昏迷者,中药的三宝必须用上。
大光明云10:09:43
先把燎原之势扑灭为第一要务
大光明云10:10:31
若没有达到神昏谵妄的程度,用连梅汤来治疗
大光明云10:11:02
而当出现了麻痹的时候, 也用连梅汤主之。
大光明云10:11:46
麻痹多数肝经,此条文明确指出邪入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
大光明云10:12:51
肝主筋腱,筋腱麻痹也是麻痹之一种。 什么腿麻,手麻之类的,当第一时间从肝考虑。
大光明云10:13:14
麻,多主肝血不足。
大光明云10:14:46
反过来,肝血不足:可导致经筋失养,引发肢体屈伸不利,严重的麻痹,视物昏花等
大光明云10:15:41
所以这条条文,涉及到了,心、心包、肝、肾。一派的阴虚火旺之相
大光明云10:18:24
连梅汤中: 乌梅主入肝,滋补肝阴;生地入肾; 麦冬入心;阿胶入下焦,一派的阴补之药; 黄连清心火, 且味苦坚阴,有固阴作用
大光明云10:19:00
文中说,热邪入心包而导致风火,引发麻痹,也是原因之一。
大光明云10:19:57
中医谈内风之症:通常以肢体颤抖,头晕旋转为主症
大光明云10:20:19
麻亦主风,这是吴鞠通所论述的,我等当注意。
大光明云10:21:13
麻主风者:当适当少量加入僵蚕,蝉蜕,钩藤等,以解其麻势 。
大光明云10:22:34
38、暑邪误治,胃口伤残,延及中下,气塞填胸,燥乱口渴,邪结内踞,清浊交混者,来复丹主之。
此正气误伤于药,邪气得以窃据于中,固结而不可解,攻补难施之危证,勉立旋转清浊一法耳。
来复丹方(酸温法)
太阴元精石(一两) 舶上硫黄(一两) 硝石(一两,同硫黄为末,微火炒结砂子大) 桔红(二钱)
青皮(去白,二钱) 五灵脂(二钱,澄去砂,炒令烟尽)
〔方论〕晋三王氏云∶《易》言一阳来复于下,在人则为少阳生气所出之脏。病上盛下虚,则阳气去,生气竭,此丹能复阳于下,故曰来复。元精石乃盐卤至阴之精,硫黄乃纯阳石火之精,寒热相配,阴阳互济,有扶危拯逆之功,硝石化硫为水,亦可佐元、硫以降逆;灵脂引经入肝最速,能引石性内走厥阴,外达少阳,以交阴阳之枢纽;使以桔红、青皮者,纳气必先利气,用以为肝胆之向导也。
大光明云10:29:38
玄精石,又名元精石,是矿物的一种,多呈菱柱形、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的薄片。大小不一,一般长1.5~2厘米,宽0.2~1厘米,厚1~2毫米。片状像龟背的形状,边缘为灰白色,中心为蓝灰色,或全体为灰白色。表面附有少量泥土,不透明或略透明。质硬而脆,易砸碎,成不整齐的菱柱形(因边缘较薄)、柱形或碎块。微带土腥气,味微咸。
大光明云10:31:03

大光明云10:31:43
其归于石膏条目属科
大光明云10:36:14
硝石:主要成分:硝酸钾(KNO3)气味苦、寒、无毒。
大光明云10:37:06

大光明云10:38:36
硝石不同于芒硝,古代有时候弄混, 现在科学技术的化学研究,硝石是硝酸钾;芒硝则是硫酸钠,那么由芒硝清纯提出的叫做硫代硫酸钠,俗称元明粉。
大光明云10:39:17

大光明云10:39:58

大光明云10:40:55
元明粉则有刺鼻的气味,工业中,常用于“还原染料”的助上色剂。
大光明云10:47:02
我们看看条文:暑邪误治,暑邪的治法,本应轻透邪热,今治法错误,热邪不退,伤了胃口,胃口在哪里,就是那个胃脘口上端的贲门,在胸隔下
大光明云10:50:28
这个地方,邪热瘀滞在贲门口, 延及下焦,怎么个延及的呢,中上的胃口热邪盘踞不去,势必吸拔下焦的气阴; 此时用攻法更伤下焦气阴,用部分,可能壅于胸口;那么有没有直接补到下焦去的气和阴的药物呢。
大光明云10:50:38
石头类多重镇药。
大光明云10:52:11
下焦既然气阴两虚,则一补其阳,一补其阴,带下焦实后,如果中焦依然邪热不散,则可直接清泻之。
大光明云10:54:57
方中,以元精石下焦阴; 硫磺以不下焦阳; 硝石佐元精石以补阴,三石重降,以兼治气塞填胸, 桔红,青皮以破胸气,引之下行;
大光明云10:57:34
五灵脂之药,吴鞠通讲,引石性内走厥阴,石性就是重镇之性,内走厥阴,这是引石类药入肝,而镇肝,因为胸部胀满不去也有肝气逆之为恶。
大光明云10:59:49
其实五灵脂的作用主要是活血止痛的作用,是妇科的重要的药物,主治:血滞,经闭,腹痛,胸胁痛等、
大光明云11:01:03
吴鞠通说五灵脂外达少阳,大概是之其化瘀止痛后,使得肝胆气机疏利
大光明云11:02:10
其实看到此种症状,你也可以拟方的,这个病是中焦邪热气滞,下焦阴阳两虚。
大光明云11:02:36
那你就消中焦之积滞,补下焦之阴阳,思路对了就行。
大光明云11:03:08
但人家会用这些石药, 我们却不会,技能显然是差的多了。
大光明云11:03:45
若担心硫磺之毒,可以考虑用阳起石,紫石英等。
大光明云11:05:37
硫磺之毒的辨认也不好做,近代以倭硫磺,即日本硫磺为上品。 尽管这样的大众化的被认可,然人命关天,仍然不好确定。
大光明云11:06:39
39、暑邪久热,寝不安,食不甘,神识不清,阴液元气两伤者,三才汤主之。
凡热病久入下焦,消烁真阴,必以复阴为主。其或元气亦伤,又必兼护其阳。三才汤两复阴阳,而偏于复阴为多者也。温热、温疫未传,邪退八、九之际,亦有用处。暑温未传,亦有用复脉、三甲、黄连阿胶等汤之处。彼此互参,勿得偏执。盖暑温不列于诸温之内,而另立一门者,以后夏至为病暑,湿气大动,不兼湿不得名暑温,仍归温热门矣。既兼湿,则受病之初,自不得与诸温同法,若病至未传,湿邪已化,惟余热伤之际,其大略多与诸温同法;其不同者,前后数条,已另立法矣。
三才汤方(甘凉法)
人参(三钱) 天冬(二钱) 干地黄(五钱)
水五杯,浓煎两杯,分二次温服。欲复阴者,加麦冬、五味子。欲复阳者,加茯苓、炙甘草。
大光明云11:11:17
暑邪久热,伤阴无湿,则气阴两补。 其脉必细而无力;细者阴虚,无力者气虚;若数而心烦者,邪热未尽,当清之。 此说神志不清,未说昏迷心烦,且气伤严重,不可用安宫丸。
大光明云11:11:52
40、蓄血,热入血室,与温热同法。
大光明云11:12:34
怎么个同法呢,用桃仁承气汤。
大光明云11:13:34
41、伏暑、湿温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或竟寒热如疟状,不可误认柴胡证,香附旋复花汤主之;久不解者,间用控涎丹。
按伏暑、湿温,积留支饮,悬于胁下,而成胁痛之证甚多,即《金匮》水在肝而用十枣之证。彼因里水久积,非峻败不可;此因时令之邪,与里水新搏,其根不固,不必用十枣之太峻,只以香附、旋复,善通肝络而逐胁下之饮,苏子,杏仁,降肺气而化饮,所谓建金以平木;广皮、半夏消痰饮之正,茯苓、薏仁,开太阳而阖阳明,所谓治水者必实土,中流涨者开支河之法也。用之得当,不过三、五日自愈。其或前医不识病因,不合治法,致使水无出路,久居胁下,恐成悬饮内痛之证,为患非轻,虽不必用十枣之峻,然不能出其范围,故改用陈无择之控涎丹,缓攻其饮。
大光明云11:16:58
伏暑就季节来讲,夹湿,胁痛却容易让人误解为小柴胡汤证, 却有潮热,发热兼见皮肤湿漉漉的汗出不爽。也有可能出现寒热往来的疟疾病状。
大光明云11:18:35
此非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胸胁苦满,寒热往来,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等。
大光明云11:19:57
此是支饮,结于胸胁下。严重的用十枣汤。
大光明云11:21:55
有问,为何寒热往来;答:暑热为热; 水湿为寒,当伏暑季,已生水湿,加病人素有痰饮水湿之症,内外相夹,可致胁下水湿聚集。
大光明云11:22:52
原文:香附旋复花汤方(苦辛淡合芳香开络法)
生香附(三钱) 旋复花(绢包,三钱) 苏子霜(三钱) 广皮(二钱) 半夏(五钱) 茯苓块(三钱) 薏仁(五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腹满者,加浓朴。痛甚者,加降香末。
大光明云11:24:41
香附乃入肝经之燥药,疏肝止痛。 其气香燥而不骤升肝气
大光明云11:26:10
旋复花:消痰,下气,软坚,行水。
治胸中痰结,胁下胀满,咳喘,呃逆,唾如胶漆,心下痞鞕,噫气不除,大腹水肿。
1.《本经》:主结气,胁下满,惊悸。
大光明云11:27:06
这两个药,一个香燥祛湿,一个消痰下气行水于胸胁。
大光明云11:28:57
苏子、杏仁降肺气化饮
大光明云11:29:31
这个杏仁,药物组成没有, 但说明有,疑是遗漏
大光明云11:29:51
二籽类药性温。
大光明云11:31:54
陈皮,半夏消痰, 茯苓,薏仁利水; 所以,此方,1 祛两胁湿;2 降肺气化饮;3 燥湿化痰;4 利水化湿。
大光明云11:34:28
开太阳而阖阳明,这句话开太阳之腑膀胱以利湿; 阖阳明-指的是祛湿以实土。
大光明云11:34:51
控涎丹方(苦寒从治法)
痰饮,阴病也。以苦寒治阴病,所谓求其属以衰之是也。按肾经以脏而言,属水,其味咸,其气寒;以经而言,属少阴,主火,其味苦,其气化燥热。肾主水,故苦寒为水之属,不独咸寒为水之属也,盖真阳藏之于肾,故肾与心并称少阴,而并主火也,知此理则知用苦寒咸寒之法矣。泻火之有余用苦寒,寒能制火,苦从火化,正治之中,亦有从治;泻水之太过,亦用苦寒,寒从水气,苦从火味,从治之中,亦有正治,所谓水火各造其偏之极,皆相似也。苦咸寒治火之有余,水之不足为正治,亦有治水之有余、火之不足者,如介属芒硝并能行水,水行则火复,乃从治也。
甘遂(去心制) 大戟(去皮制) 白芥子上等分为细末,神曲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九丸,姜汤下,壮者加之,羸者减之,以知为度。
大光明云11:43:12
肾脏:水火之脏也, 水脏五行属水; 火为少阴,少阴肾者,水中含火也。
大光明云11:43:45
故一身之先天之阴统于肾阴
大光明云11:44:03
一身之先天之阳,统于肾阳;
大光明云11:44:17
未发之阴阳,统于肾精。
大光明云11:45:31
湿多者,以苦燥之,苦从于火者,乃是五味中,苦为火之正味,苦从火话。
大光明云11:46:04
热多者,以寒清之; 故湿热者仍用于苦寒;
大光明云11:46:55
寒多者,夹湿,则治以苦温。
大光明云11:52:28
甘遂、大戟者,乃苦寒之烈药;白芥子乃辛温烈药; 三者合用,体现出:苦,寒, 温燥的作用: 苦温治以湿邪;寒治疗暑邪
大光明云11:53:21
控涎丹乃烈药也。
大光明云11:54:04
今天到这里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