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银中医工作室
致力于中医药及针灸传承

大光明云《温病条辨》诠析(四十五)

2020-03-19
大光明云6:00:46
20、时欲漱口不欲咽,大便黑而易者,有瘀血也,犀角地黄汤主之。

邪在血分,不欲饮水,热邪燥液口干,又欲求救于水,故但欲漱口,不欲咽也。瘀血溢于肠间,血色久瘀则黑,血性柔润,故大便黑而易也。犀角味咸,入下焦血分以清热,地黄去积聚而补阴,白芍去恶血、生新血,丹皮泻血中伏火,此蓄血自得下行,故用此轻剂以调之也。

犀角地黄汤方(甘咸微苦法)

干地黄(一两) 生白芍(三钱) 丹皮(三钱) 犀角(三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大光明云6:02:26
温热之邪侵袭,到了下焦这个位置上,出现了大便黑,表为淤血,尽管肠属于阳明,但大便不通之类的,当属中焦腑实; 今大便黑便,淤血当归类于下焦。
大光明云6:03:47
漱口不欲咽,表内有阻碍,或为水湿,或为瘀血,
大光明云6:04:30
所以,这种不欲饮有三种状况:1 水湿;2 胃阴虚;3 瘀血阻滞。
大光明云6:06:11
犀角地黄汤已经讨论过, 其中的干地黄值得注意, 去积聚而补阴。
大光明云6:06:22
不似生地,熟地
大光明云6:06:35
它是阴干而来的
大光明云6:07:22
21、少腹坚满,小便自利,夜热昼凉,大便闭,脉沉实者,蓄血也,桃仁承气汤主之,甚则抵当汤。

少腹坚满,法当小便不利,今反自利,则非膀胱气闭可知。夜热者,阴热也;昼凉者,邪气隐伏阴分也。大便闭者,血分结也。故以桃仁承气通血分之闭结也。若闭结太甚,桃仁承气不得行,则非抵当不可,然不可轻用,不得不备一法耳。

桃仁承气汤方(苦辛咸寒法)

大黄(五钱) 芒硝(二钱) 桃仁(三钱) 当归(三钱) 芍药(三钱) 丹皮(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得下止后服,不知再服。

抵当汤方(飞走攻络苦咸法)

大黄(五钱) 虻虫(炙干为末,二十枚) 桃仁(五钱) 水蛭(炙干为末,五分)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得下止后服,不知再服。
大光明云6:18:15
脉沉实者常见,兼有少腹坚满的,则不常见
大光明云6:23:15
我们在比较一下这两个方子的伤寒论条文:
大光明云6:23:22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大光明云6:23:51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大光明云6:24:47
夜热–热入肝胆,也即是入血。
大光明云6:25:58
那么,既然瘀血郁热于下焦,热极则血扰心神,可以出现如狂的征象,你是要急下其瘀血。
大光明云6:27:38
到了1发狂,2 善忘,3急结,伴有黑便,这是下焦蓄血重症,用抵挡汤。
大光明云6:41:54
蓄血证:张仲景用的是桃核承气汤;此中用的则是桃仁承气汤。
大光明云6:42:17
桃核承气汤方: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大光明云6:43:37
为去桂枝、甘草+芍药,当归,丹皮,
大光明云6:44:18
显然桃仁承气汤为,通便,活血,兼有补阴的方剂。
大光明云9:21:47
22、温病脉,法当数,今反不数而濡小者,热撤里虚也。里虚下利稀水,或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温病之脉本数,因用清热药撤其热,热撤里虚,脉见濡小,下焦空虚则寒,即不下利,亦当温补,况又下利稀水脓血乎!故用少阴自利,关闸不藏,堵截阳明法。

桃花汤方(甘温兼涩法)

赤石脂(一两,半整用煎,半为细末调) 炮姜(五钱) 白粳米(二合)

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渣,入石脂末一钱五分,分三次服。若一服愈,余勿服。虚甚者加人参。
大光明云9:25:48
温病脉,法当数,这说明温病的般情形一定是数脉,尽管有的时候,不写。
大光明云9:27:44
不数而濡小,濡–軟脉,小–波动幅度小。 濡脉主脾脉,今虚小之脉,必然清泄, 如果这是出现便血, 应该用桃花汤。
大光明云9:34:33
赤石脂:味甘、涩,性温:入脾、胃、大肠经。功能:涩肠止泻,止血,生肌,主治:久泄,久痢,便血、脱肛等。
大光明云9:35:13
现代用药治疗胃肠溃疡的,疡面不愈
大光明云9:36:01
白粳米,甘缓补益。
大光明云9:46:37
炮姜暖中,热势退了,中焦虚汗显现,当然了,病人若素体有西医的溃疡,你可以用姜炭
大光明云9:47:57
23、温病七、八日以后,脉虚数,舌绛苔少,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身虽热者,桃花粥主之。

上条以脉不数而濡小,下利稀水,定其为虚寒而用温涩。此条脉虽数而日下数十行,至于完谷不化,其里邪已为泄泻下行殆尽。完谷不化,脾阳下陷,火灭之象;脉虽数而虚,苔化而少,身虽余热未退,亦虚热也,纯系关闸不藏见证,补之稍缓则脱。故改桃花汤为粥,取其逗留中焦之意,此条认定完谷不化四字要紧。

桃花粥方(甘温兼涩法)

人参(三钱) 炙甘草(三钱) 赤石脂(六钱,细末) 白粳米(二合)

水十杯,先煮参、草得六杯,去渣,再入粳米煮得三杯,纳石脂末三钱,顿服之。利不止,再服第二杯,如上法;利止停后服。或先因过用寒凉,脉不数,身不热者,加干姜三钱。

邪热不杀谷,亦有完谷一证,不可不慎,当于脉之虚实,并兼现之证辨之。
大光明云9:50:03
下利清谷,即使指吃后不消化,所拉出的仍然哟未消化的食物,由此判定脾气亏虚
大光明云9:51:58
一天大便十几次,邪热也会排尽, 今身仍热,乃虚热,非实热,邪热, 故补脾温里,兼以补气。
大光明云9:52:20
今天到这里。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温病条辨》诠析(四十五)

热门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