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0
大光明云6:06:39
现在学习中焦篇的秋燥
大光明云6:06:48
《温病条辨》中焦篇 秋燥
大光明云6:07:14
时间段在

大光明云6:07:34
在上焦篇里面也有秋燥
大光明云6:08:09
基本上指的是秋季温燥之邪犯病
大光明云6:09:26
在上焦篇有一篇,涉及到了,寒燥证,血燥证
大光明云6:10:17
而在这中焦篇里仅仅三条,涉及的是温燥证
大光明云6:20:49
100.燥伤胃阴,五汁饮主之,玉竹麦门冬汤亦主之。
〔玉竹麦门冬汤〕甘寒法。
玉竹〔三钱〕、麦冬〔三钱〕、沙参〔二钱〕、生甘草〔一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土气者加生扁豆。气虚者加人参。
大光明云6:33:55
燥伤胃阴,什么燥,秋季的这个燥,伤了胃阴,这个与我们平时讲的那个“胃阴虚”不是一回事
大光明云6:34:43
这个是燥邪伤阴,需要大补阴液;那个胃膜伤了的那类胃阴虚,需要气阴双补。
大光明云6:35:29
那个胃阴虚,喝水少,吃的也少,胃气很弱。
大光明云6:35:55
这个胃阴虚属于干涸,需要大量的阴来滋补。
大光明云6:36:44
所以,用五汁饮取梨100克 ,荸荠50克,鲜芦根60克,鲜藕100克,洗净去皮后切碎;麦冬10克,开水浸上一个小时,洗净后切碎;然后将5种材料混合榨汁饮用。建议连续饮用3天
大光明云6:37:35
或者这个玉竹麦门冬汤,当然了,气虚一定加人参
大光明云6:39:11
土气者–误笔,为土虚者,加白扁豆
大光明云6:39:54
这个土虚非常难以鉴别, 因为燥伤胃阴,+土虚,你不会看到大便溏泻的,
大光明云6:40:32
因此,此时鉴别土虚有,食欲差+右关脉虚。
大光明云6:41:07
在一大队的阴药里面,加白扁豆来运化。
大光明云6:52:36
101.胃液干燥,外感已净者,牛乳饮主之。
此以津血填津血法也。
〔牛乳饮〕甘寒法。
牛乳〔一杯〕,重汤炖热,顿服之,甚者日再服。
大光明云6:59:35
胃液干燥,外邪已净还不够,还得内秽已除
大光明云6:59:54
否则用牛乳填补,必生他病
大光明云7:04:42
过去人得病,不似现在三高症多,因此当胃阴虚的时候,往往夹秽的少,
大光明云7:05:37
现在的人,喝牛奶,吃奶制品,多致瘀堵,美其名曰大补。
大光明云7:06:16
还有那多吃鱼油之类的,导致肝清油脂的能力下降,血生热毒而不能化,
大光明云7:06:53
往往导致面红、体痒,甚者泛出红疹。
大光明云8:57:55
102.燥证气血两燔者,玉女煎主之。
汪按:燥证路径无多,故方法甚简,始用辛凉,继用甘凉,与温热相似,但温热传至中焦,间有当用寒苦者,燥证则惟喜柔润,最忌苦燥,断无用之之理矣。其有湿未退而燥已起,及上燥下湿,下燥上湿者,俱见湿门。
大光明云9:00:04
燥证用药,忌用苦药, 因为苦味性燥,焉能以燥治燥
大光明云9:00:33
或甘凉,或温润。
大光明云9:01:15
燥证夹热导致了气血两燔的, 用玉女煎
大光明云9:02:26
玉女煎方剂:石膏三至五钱(15~30g)熟地黄三至五钱或一两(9~30g)麦冬二钱(6g)知母牛膝各一钱半(各5g)
大光明云9:14:14
从玉女煎的这个方子,你看看他是偏于治疗气分热的,尽管叫做气血两燔,它的凉血药太轻
大光明云9:15:47
而且熟地应改生地,加玄参,丹皮赤芍等。
大光明云9:51:55
下面我们进入温病的最后一部分
大光明云9:51:58
下焦部分
大光明云9:52:20
温病的传递是上、中、下焦这样传递的
大光明云9:52:34
在中焦这个部分,涉及到了,脾胃肝胆
大光明云9:53:01
关于三焦脏腑的归类划分法,不同典籍也有所不同
大光明云9:53:10
有把肝胆划入下焦的。
大光明云9:54:21
下学习 下焦篇-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大光明云9:57:17
1、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
大光明云9:57:59
上面的这五点就是病因,感受这些个邪气的意思
大光明云9:58:21
冬温,有两条意思,1 冬感受邪气,属于温邪;
大光明云9:58:46
2 冬受温邪而藏之,春夏季出现
大光明云10:42:42
温邪久羁中焦,阳明阳土,未有不克少阴癸水者,或已下而阴伤,或未下而阴竭。若实证居多,正气未至溃败,脉来沉实有力,尚可假手于一下,即《伤寒论》中急下以存津液之谓。若中无结粪,邪热少而虚热多,其人脉必虚,手足心主里,其热必甚于手足背之主表也。若再下其热,是竭其津而速之死也。故以复脉汤复其津液,阴复则阳留,庶可不至于死也。去参、桂、姜、枣之补阳,加白芍收三阴之阴,故云加减复脉汤。在仲景当日,治伤于寒者之结代,自有取于参、桂、姜、枣,复脉中之阳;今治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不得再补其阳也。用古法而不拘用古方,医者之化裁也。
大光明云11:30:31
阳明阳土指的是胃,
大光明云11:30:43
这是从十二经考虑的,
大光明云11:31:38
有的时候呢,又讲,阳明燥金
大光明云11:31:51
这是从季节的六气来考虑的,
大光明云11:31:55
所以不要糊涂
大光明云11:32:52
他接着讲,阳土克少阴癸水,这是把十二经化为五行来考虑
大光明云11:46:41
已下,用的是下法,伤阴指的是下法消耗了阴液;
大光明云11:47:24
未下而阴竭—这得是阳明温邪,长时间不好,抽拔肾阴,这也是伤阴的一种方式。
大光明云11:48:16
实证下焦堆积,用“急下存阴”方法,可以容你下。
大光明云11:50:41
虚症的虚热,则阴热,人体的手臂,脚腿的内缘,是手三阴,足三阴的循行区,所以这个位置发热,而对应的那一侧反倒热少。 这个叫做虚热。 这种情况下,不能用下法,再下更加伤阴,叫做竭其津而速死。
大光明云12:21:03
所以用复脉汤,来复补津液。 这种严重虚热,必须去掉,桂,姜,附子,大枣,乃至红参都不可以 。
大光明云12:21:18
这个地方说法有些奇怪
大光明云12:21:32
因为我们查询复脉汤的方子里面,并没有这些药物,
大光明云12:22:51
后面加白勺收三阴之阴,没问题
大光明云12:23:50
他讲,伤寒论中有用这些阳药来复脉的,炙甘草汤之类的
大光明云12:25:17
现在叫复脉汤,里面的药物不同的,也有很多了
大光明云12:26:03
网上搜一下, 看到一个复脉汤的方子: 炙甘草12 桂枝10 人参10 生地24 阿胶10(烊化) 生姜9 麦冬10 麻仁9 大枣10枚 白酒(少量)
大光明云12:26:53
又有复脉汤方子:炙甘草(12g)、西洋参(6g)、火麻仁(9g)、生地(12g)、麦冬(12g)。
大光明云12:27:45
去参桂姜枣,应该指前面的这个。
大光明云12:28:08
这个地方我有些寡闻了
大光明云12:29:45
第一个方子,就是炙甘草汤,另外一个名称叫做“复脉汤”
大光明云12:30:52
所谓的加减是依这个为基础展开的
大光明云12:30:57
今天到这里吧
大光明云12:37:54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