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5
大光明云8:13:02
大家好
大光明云8:13:24
69.湿热不解,久酿成疸,古有成法,不及备载,聊列数则,以备规矩。(下疟痢等症仿此)。
本论之作,原补前人之未备,已有成法可循者,安能尽录,因横列四时杂感,不能不列湿温,连类而及,又不能不列黄疸疟痢,不过略标法则而已。按湿温门中,其 证最多,其方最伙,盖土居中位,秽浊所归,四方皆至,悉可兼证,故错综参伍,无穷极也。即以黄疸一证而言,《金匮》有辨证三十五条,出治一十二方,先审黄 之必发不发,在于小便之利与不利。疸之易治难治,在于口之渴与不渴。再察瘀热入胃之因,或因外并,或因内发,或因食谷,或因酣酒,或因劳色,有随经蓄血,入水黄汗,上盛者一身尽 热,下郁者小便为难。又有表虚里虚,热除作哕,火劫致黄。知病有不一之因,故治有不紊之法,于是脉弦胁痛,少阳未罢,仍主以和。渴饮水浆,阳明化燥,急当 泻热。湿在上以辛散,以风胜。湿在下以苦泄,以淡渗。如狂蓄血,势所必攻。汗后溺白,自宜投补。酒客多蕴热,先用清中,加之分利,后必顾其脾阳。女劳有秽 浊,始以解毒,继以滑窍,终当峻补真阴。表虚者实卫,里虚者建中,入水火劫,以及治逆变证,各立方论,以为后学津梁至寒湿在里之治。阳明篇中,惟见一则, 不出方论,指人以寒湿中求之,盖脾本畏木而喜风燥,致水而恶寒湿。今阴黄一证,寒湿相搏,譬如卑滥之土,须暴风日之阳,纯阴之病,疗以辛热无疑,方虽不 出,法已显然。奈丹溪云: 不必分五疸,总是如盦酱相似,以为得治黄之扼要,殊不知以之治阳黄,犹嫌其混,以之治阴黄,恶乎可哉?喻嘉言于阴黄一证,意谓仲景方论亡失,恍若无所循 从,惟罗谦甫具有卓识,力辨阴阳,遵仲景寒湿之旨,出茵陈四逆汤之治,瑭于阴黄一证,究心有年,悉用罗氏法而化裁之,无不应手取效,间有始即寒湿,从太阳寒水之化。继因其人阳气尚未十分衰败,得燥热药数帖,阳明转燥金之化,而为阳证者,即从阳黄例治之。
大光明云9:23:54
忙起来了,被打断
大光明云9:24:07
这段落其实是治疗大法
大光明云9:24:29
我先整理一下
大光明云9:39:32

大光明云10:14:01
70.夏秋疸病,湿热气蒸,外干时令,内蕴水,谷必以宣通气分为要,失治则为肿胀,由黄疸而肿胀者,苦辛淡法,二金汤主之。
此揭疸病之由,与治疸之法,失治之变,又因变制方之法也。
〔二金汤方〕苦辛淡法。
鸡内金〔五钱〕、海金沙〔五钱〕、厚朴〔三钱〕、大腹皮〔三钱〕、猪苓〔三钱〕、白通草〔二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
大光明云10:16:43
评:夏秋之间得黄疸病, 原因是由于湿热气的外蒸发所致,外有时令的湿温,内有湿邪水湿, 水谷精微必须通过宣通气分来运送, 如果这个宣通不通,则会产生肿胀, 如果得了黄疸而肿胀的,用苦辛淡渗法。
大光明云10:17:30
既然内有不通,当以鸡内金为主要药物
大光明云10:17:51
这个鸡内金啊,不要小瞧它, 凡是郁滞不通的毛病,用它都会显效。
大光明云10:18:46
海金沙去石淋,是结石类的常用药,这里用于清利湿热,没什么问题。
大光明云10:19:32
厚朴,大腹皮燥下焦湿, 猪苓,白通草通利水道。 。
大光明云10:19:54
当然了,这个方子你要是强化一下,加茵陈、虎杖之类的,没什么问题。
大光明云10:20:18
此通过利小便以消肿。
大光明云10:20:44
71.诸黄疸,小便短者,茵陈五苓散主之。 沈氏目南云: 此黄疸气分实证,通治之方也。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源,风入胃家气分,风湿相蒸,是为阳黄,湿热流于膀胱,气郁不化,则小便不利。当用五苓散宣通表里之邪,茵陈开郁而清湿热。
〔茵陈五苓散〕五苓散方见前。五苓散系苦辛温法今茵陈倍五苓乃苦辛微寒法。
茵陈末〔一钱〕、五苓散〔五分〕。
共为细末,和匀,每服三钱,日三服。
《金匮》方不及备载,当于本书研究,独采此方者,以其为实证通治之方,备外风内湿一则也。
大光明云10:22:13
阳黄:色泽鲜艳,脉不虚。
大光明云10:22:50
小便又短赤,当然是通过利小便法。
大光明云10:23:23
但你要知道,茵陈有发陈功能,配以五苓散正好沟通气机上下。
大光明云10:24:02
纯下无上,下之不易;纯上无下,易发气逆。
大光明云10:25:27
72.黄疸脉沉,中痞恶心,便结溺赤,病属三焦里证,杏仁石膏汤主之。
前条两解表里,此条统治三焦,有一纵一横之义。杏仁石膏开上焦,姜半开中焦,枳实则由中驱下矣。山栀通行三焦,黄柏直清下焦。凡通宣三焦之方,皆扼重上焦,以上焦为病之始入,且为气化之先,虽通宣三焦之方,而汤则名杏仁石膏也。
〔杏仁石膏汤方〕苦辛寒法。
杏仁〔五钱〕、石膏〔八钱〕、半夏〔五钱〕、山栀〔三钱〕、黄柏〔三钱〕、枳实汁〔每次三茶匙冲〕、姜汁〔每次三茶匙冲〕。
大光明云10:26:41
评:见大小便不通,一般都会用通大便,导小便法。ci
大光明云10:30:20
此方观察之细致,中痞恶心,四个字说明病在中焦隔下位置,当以开隔下为务,杏仁–石膏开上中焦, 兼开隔处, 姜半夏开中焦。 枳实开中下,山栀子清三焦,黄柏清下焦。
大光明云10:30:58
此条中隔痞恶,此方的力度还不够
大光明云10:31:25
可以加:全瓜蒌,再痞而不开的,加芒硝。
大光明云10:32:13
73.素积劳倦,再感湿温,误用发表,身面俱黄,不饥溺赤,连翘赤豆饮,煎送保和丸。
前第七十条,由黄而变化病,此则由化病而变黄,亦遥相对待。证系两感,故方用连翘赤豆饮,以解其外,保和丸以和其中,俾湿温劳倦治逆,一齐解散矣。经云: 「劳者温之」,盖人身之动作行为,皆赖阳气为之主张,积劳伤阳,劳倦者因劳而倦也,倦者四肢倦怠也,脾主四肢,脾阳伤则四肢倦而无力也。再肺属金,而主 气,气者阳也,脾属土而生金,阳气虽分内外,其实特一气之转输耳,劳虽自外而来,外阳既伤,则中阳不能独运,中阳不运,是人之赖食湿以生者,反为食湿所 困,脾既困于食湿,安能不失牝马之贞,而上承干健乎?古人善治劳者,前则有仲景,后则有东垣,皆从此处得手,奈之何后世医者,但云劳病辄用补阴,非惑于丹 溪一家之说哉,本论原为外感而设,并不及内伤,兹特因两感而略言之。 〔连翘赤豆饮方〕苦辛微寒法。
连翘〔二钱〕、山栀〔一钱〕、通草〔一钱〕、赤豆〔二钱〕、花粉〔一钱〕、香豆豉〔一钱〕。
煎送保和丸三钱。
〔保和丸方〕苦辛温平法。
山楂、神曲、茯苓、陈皮、卜子、连翘、半夏。
大光明云10:34:55
评:此外有湿温,内有食积,脾虚积滞
大光明云10:46:16
外解用的是透热利小便法;内则为消食,鉴于他讲脾虚引发食积,则应放入少量的补气药。
大光明云11:06:29
74.湿甚为热,疟邪痞结心下,舌白口渴,烦躁自利,初身痛,继则心下亦痛,泻心汤主之。
此疟邪结心下气分之方也。
大光明云11:07:22
痞结心下:泻心汤,就是那种:黄芩、黄连–对应干姜的模式
大光明云11:08:26
当然了,对治隔下的还有小陷胸汤;成结胸后,则用大陷胸汤。
大光明云11:09:34
这个泻心汤,他没有具体指哪个泻心汤的方子,观察前面他的用法,如果脉不虚的,去掉人参大枣甘草
大光明云11:10:05
伴随着痞结散开,其他的还要随症治之。
大光明云11:10:27
75.疮家湿疟,忌用发散,苍术白虎汤加草果主之。
《金匮》谓疮家忌汗,发汗则病痉。盖以疮者血脉间病,心主血脉。血脉必虚而热,然后成疮,既成疮以后,疮脓又系血液所化,汗为心液,由血脉而达毛窍,再发 汗以伤其心液,不痉何待?故以白虎辛凉重剂,清阳明之热,湿由肺卫而出。加苍术、草果,温散脾中重滞之寒湿,亦由肺卫而出。阳明阳土,清以石膏、知母之辛 凉。太阴阴土,温以苍术、草果之苦温。适合其脏腑之宜,矫其一偏之性而已。
〔苍术白虎汤加草果方〕辛凉复苦温法。
即前白虎汤内加苍术、草果。
白虎汤方见上焦篇。
大光明云11:13:56
湿邪伴随着长疮了,疮疹属于血,心主血,所以发疮当属热入血,然而考热入血的原因,则在于湿热在阳明经,串入血,热在阳明,所以当清阳明热;然而又有湿邪,湿在于脾运不佳,所以要健脾。
大光明云11:14:39
故:以白虎汤清热,以苍术、草果燥湿。 脾胃兼治 。
大光明云11:15:30
这是对于湿热于脾胃的兼治;还有上吐下泻的脾胃兼治,这个这是调畅气机。
大光明云11:16:20
今天到这里
大光明云11:34:31
学习温病开眼界,
大光明云11:34:40
白虎汤+苍术,草果。
大光明云11:34:54
这种配伍,在伤寒论中是看不到的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