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2
大光明云5:40:11
63.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内不能运谷之湿,外复感时令之湿,发表攻里,两不可施,误认伤寒,必转坏证,徙清热则湿不退,徒袪湿则热愈炽,黄芩滑石汤主之。
脉缓身痛,有似中风,但不浮舌滑不渴饮,则非中风矣。若系中风,汗出则身痛解,而热不作矣。今继而复热者,乃湿热相蒸之汗,湿属阴邪,其气留连,不能因汗 而退,故继而复热。内不能运水谷之湿,脾胃困于湿也。外复受时令之湿,经络亦困于湿矣。倘以伤寒发表攻里之法施之: 发表则诛伐无过之表阳伤而成痉。攻里则脾胃之阳伤而成洞泄,寒中故必转坏证也。湿热两伤,不可偏治: 故以黄芩、滑石、茯苓皮,清湿中之热。蔻仁、猪苓,宣湿邪之正。再加腹皮、通草,共成宣气利小便之功。气化则湿化,小便利则火腑通而热自清矣。
〔黄苓滑石汤方〕苦辛寒法。
黄苓〔三钱〕、滑石〔三钱〕、茯苓皮〔三钱〕、大腹皮〔二钱〕、白蔻仁〔二钱〕、通草〔一钱〕、猪苓〔三钱〕。
水六杯,煮取二杯,渣再煮一杯,分温三服。
大光明云5:42:26
评:伤寒中风,脉浮缓,身痛,颈项僵直,自汗出。桂枝汤主之。
大光明云5:46:52
这个病症:脉不浮只是缓; 舌滑不渴,不能饮水,则不是太阳中风; 他讲汗出可以使得身痛解决,体表的恶寒发热可解,但过一段时间,又开始发热,且汗出。只是脾受困于是所致,身痛乃经络也受困于湿。 总为湿热蕴结于脾; 那么发汗而湿不清,继续出汗; 清热则伤脾阳,导致湿+寒,影响脾的运化形成洞泄。
大光明云5:47:32
湿热的治法:对应的是苦寒+温燥。
大光明云5:48:13
以苦燥祛湿,以寒清邪热;以温暖因湿导致的寒邪。
大光明云5:55:43
对于湿热病的用药治法,相信大家还是朦胧
大光明云5:55:57
我给出一张表格来说明一下
大光明云5:56:14

大光明云5:56:58
大家看这个表,下面的这个蓝色的“湿”
大光明云5:57:20
无论如何,它都带有下面的两个:1 湿邪;2 寒邪
大光明云5:57:36
这就是湿性属阴的意思
大光明云5:57:59
所以,你要是治疗湿邪,一个是燥湿,利湿;一个是温化。
大光明云5:58:24
燥湿有,寒燥,温燥;
大光明云5:59:11
原则上,因为湿属于寒邪;所以应采用温燥法;藿香,豆蔻,大腹皮,陈皮等。香温燥药。
大光明云6:00:00
而寒邪这个块,因为你选择的是温燥药,因为他们性温,所以可以治疗寒邪,当然严重的时候,上干姜,肉桂。
大光明云6:00:24
如果是湿热呢, 那就是这个表湿后面的,还有个热
大光明云6:00:39
这个热是郁热,因为是夹杂湿邪的
大光明云6:01:06
所以,治疗这个热邪用的是寒燥药,诸如黄连,黄柏,苦参之类的药物
大光明云6:09:02
总之,治疗湿邪的时候,要温燥利水。
大光明云6:09:28
湿热的时候:还要保持温燥利水,同时要加以苦寒药
大光明云6:13:42
当然了,这是基本治疗原则,如果热过剩,你要是放的温燥药多了,却又违反治疗原则
大光明云6:14:40
比如说,湿热过剩的时候,人神昏谵妄,发烧,这时你要用牛黄安宫丸,先把热清掉了,然后在以温燥去治疗湿邪
大光明云6:15:37
病人的病症变化多端,中医绝对没有固定治法,都是因证(症)施治的,灵活多变。
大光明云6:23:27
方中:大腹皮,白豆蔻,温燥化水湿;通草、茯苓、猪苓利水; 黄芩苦燥清热,滑石清热利水。
大光明云6:23:58
你看看这种配伍,恰恰是,温燥,寒燥,利水,三种搭配而来。
大光明云6:24:58
爱好佛法者辩论甚深法义;爱好中医者,讨论用方的诸药的作用。
大光明云6:25:58
作为一个中医,你看看经典,看医案,重点在于他的方义的解释,妙契相合,方为知音。
大光明云6:26:42
64.阳明湿温,呕而不渴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呕甚而痞者,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干姜大枣甘草,加枳实生姜主之。
呕而不渴者,饮多热少也。故主以小半夏加茯苓,逐其饮而呕自止。呕而兼痞,热邪内陷,与饮相搏,有固结不通之患,故以半夏泻心去参、姜、甘、枣之补中,加枳实、生姜之宣胃也。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
半夏〔六钱〕、茯苓〔六钱〕、生姜〔四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干姜甘草大枣加枳实生姜方〕
半夏〔六钱〕、姜连〔二钱〕、姜芩〔三钱〕、枳实〔三钱〕、生姜〔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虚者复纳人参大枣。
征按:湿之为病,其来也渐,其去也迟,譬若小人之易进而难退也。湿温之痞,与湿寒异: 湿寒之痞,兼有食积。湿热之痞,热陷邪留,故呕而兼痞也。水气上逆则呕,水停膈间,上干于头则眩,中凌于心则悖,方目本文,字字俱有斟酌,难为粗心者道。
大光明云6:28:59
评:呕而兼有水湿的,呕以半夏、鲜姜治疗,水湿以茯苓等利水药治疗。
大光明云6:29:10
简单小方子
大光明云6:29:43
兼见痞的,痞就是胃部上脘那个位置,感觉不通,摸起来不硬。
大光明云6:30:08
这时候,你要考虑用泻心汤来治疗
大光明云6:30:51
如果脉有力的,去人参,甘草,枣。
大光明云6:31:46
如果脉虚的,可以考虑酌加人参,因为人参升脾,升脾也可以降胃。
大光明云6:32:23
如果仍然担心用人参会导致呕逆的,而脾又虚的,可以加:麦芽,谷芽。
大光明云6:33:49
从吴鞠通的化裁来看,呕逆证,对于泻心汤他不喜欢,人参,甘草,大枣的
大光明云6:34:10
65.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舌色灰滞,面目痿黄,病名湿痹,宣痹汤主之。
《经》谓风寒湿三者合而为痹,《金匮》谓经热则痹,盖《金匮》诚补《内经》之不足,痹之因于寒者固多,痹之兼乎热者亦复不少,合参二经原文,细验于临证之 时,自有权衡,本论因载湿温而类及热痹,见湿温门中,原有痹证,不及备载痹证之全,学者欲求全豹,当于《内经》、《金匮》、喻氏、叶氏以及未元诸名家,合 而参之自得。大抵不越寒热两条,虚实异治。寒痹势重,而治反易,热痹势缓,而治反难。实者单病躯壳易治,虚者兼病脏腑夹痰饮腹满等证,则难治矣。犹之伤寒 两感也。此条以舌灰目黄,知其为湿中生热;寒战热炽,知其在经络;骨骱疼痛,知其为痹证。若泛用治湿之药,而不知循经入络,则罔效矣。故以防己急走经络之 湿。杏仁开肺气之先。连翘清气分之湿热。赤豆清血分之湿热。滑石利窍而清热中之湿。山栀肃肺而泻湿中之热。薏苡淡渗而主挛痹。半夏辛平而主寒热。蚕沙化浊道中清气。痛甚加片子姜黄、海桐皮者,所以宣络而止痛也。
〔宣痹汤方〕苦辛通法。
防己〔五钱〕、杏仁〔五钱〕、滑石〔五钱〕、连翘〔三钱〕、山栀〔三钱〕、薏苡〔五钱〕、半夏〔三钱醋炒〕、晚蚕沙〔三钱〕、赤小豆皮〔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痛甚加片子姜黄二钱,海桐皮三钱。
大光明云6:39:26
湿痹:湿邪跑到经筋、络脉里面去了, 络脉这个位置,正是卫气白日循行之处,湿邪与卫气相争,则出现寒战热炽,关节烦痛。舌色灰滞,湿邪+热邪+秽邪–灰厚色。面目微黄–湿中热。
大光明云6:39:53
内经讲痹症:风寒湿相杂为痹
大光明云6:40:08
其中:风痹为主的游走性疼痛
大光明云6:40:28
湿痹为主的,酸着性疼痛。
大光明云6:40:57
寒痹为主,拘急性疼痛
大光明云6:41:33
后期发展有热痹,类似外伤引发的红肿热痛
大光明云6:41:51
此条文,讲的是湿热痹,补前所不足。
大光明云6:42:50
方中:滑石,薏苡仁,赤小豆清热利湿。
大光明云6:44:08
蚕沙,清热利湿,去秽(蚕具有清气特质,其死亡身不腐烂而是风化,故以此清湿热去秽)
大光明云6:45:42
杏仁开通宣降肺气开通三焦,连翘、山栀子清热,有趋表作用,这样可以协同防己清经络之湿热。
大光明云6:46:27
强化清经络之湿气的,还可以加,桑叶,络石藤,海桐皮,青风藤等。
大光明云6:47:16
66.湿郁经脉、身热身痛,汗多自利,胸腹白疹,内外合邪,纯辛走表,纯苦清热,皆在所忌,辛凉淡法,薏苡竹叶散主之。
上条但痹在经脉,此则脏腑亦有邪矣,故又立一法。汗多则表阳开,身痛则表邪郁,表阳开而不解表邪,其为风湿无疑,盖汗之解者寒邪也,风为阳邪,尚不能以汗 解,况湿为重浊之邪,故虽有汗不解也,学者于有汗不解之证,当识其非风则湿,或为风湿相搏也。自利者小便必短,自疹者风湿郁于经络毛窍,此湿停热郁之证, 故主以辛凉解冗表之热,辛淡渗在里之湿,俾表邪从气化而散,里邪从小便而驱,双解表里之妙法也,与下条互勘自明。
〔薏苡竹叶散方〕辛凉淡法亦轻以去实法。
薏苡〔五钱〕、竹叶〔三钱〕、飞滑石〔五钱〕、白蔻仁〔一钱五分〕、连翘〔三钱〕、茯苓块〔五钱〕、白通草〔一钱五分〕。
共为细末,每服五钱,日三服。
大光明云6:54:14
此条没说脉,身痛身热,汗多自利(这个自利代表大便有些泄泻),又加解表,由此推出:脉浮而滑。
大光明云6:56:08
胸腹白疹–当为肉色疹子, 所以有表证。 但因为湿邪为主,所以纯辛药走表不解,你的一方面走表,一方面凉化水湿才可以。
大光明云6:57:24
方中:竹叶,连翘,清热走表; 白豆蔻香燥化湿; 通草,滑石,茯苓,薏苡仁,利水通络。
大光明云6:58:02
看似复杂,你把它门条块切割,就知道各自的目的了。
大光明云6:58:36
67.风暑寒湿,杂感混淆,气不主宣,咳嗽头胀,不饥,舌白,肢体若废,杏仁薏苡汤主之。
杂感混淆,病非一端,乃以「气不主宣」四字为扼要,故以宣气之药为君,既兼两湿中寒邪,自当变辛凉为辛温。此条应入寒湿类中,列于此者,以其为上条之对待也。
〔杏仁薏苡汤方〕苦辛温法。
杏仁〔三钱〕、薏苡〔三钱〕、桂枝〔五分〕、生姜〔七分〕、厚朴〔一钱〕、半夏〔一钱五分〕、防己〔一钱五分〕、白蒺藜〔二钱〕。
水五杯,煮三杯,渣再煮一杯,分温三服。
大光明云7:01:01
评:此湿寒邪,引发的肺气不宣,加寒湿困脾引发的肢体若废,右寸脉必浮滑
大光明云7:07:16
方中:杏仁,宣降肺气,桂枝化上焦水湿,半夏温化痰饮降气,(加枳壳也可以);生姜宣气止呕。
大光明云7:07:33
薏苡仁,防己去经络湿气
大光明云8:30:06
白蒺藜,又名刺蒺藜:辛、苦、温; 入肝经、肺经: 功能:平肝潜阳,祛风热、明目,疏肝气,祛风止痒。
大光明云8:35:28
从其入肺经作用有:治疗胸满、咳逆。
大光明云8:35:40
这是看多本药典确定下的作用。
大光明云8:36:01
那么,刺蒺藜在这里的作用,相当于杏仁的辅助用药。
大光明云8:36:32
其气机的方向是下行的,从肺经下行。
大光明云9:07:24
68.暑湿痹者,加减木防己汤主之。
此治痹之祖方也。风胜则引,引者(吊痛掣痛之类,或上或下,四肢游走作痛,经谓行痹是也)加桂枝、桑叶。湿胜则肿,肿者 (土曰敦阜)加滑石、萆薢、苍术。寒胜则痛,痛者加防己、桂枝、姜黄、海桐皮。面赤口涎自出者(《灵枢》谓:胃热则廉泉开),重加石膏、知母。绝无汗者加羌活、苍术。汗多者加黄耆、炙甘草。兼痰饮者加半夏,厚朴、广皮。不能备载全文,故以祖方加减如此,聊示门径而已。
〔加减木防己汤方〕苦温辛凉复法。
防己〔六钱〕、桂枝〔三钱〕、石膏〔六钱〕、杏仁〔四钱〕、滑石〔四钱〕、白通草〔二钱〕、薏苡〔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见小效不即退者,加重服,日三夜一。
汪按:痹证,有周、行、着之别,其原有风寒湿热之异,奈古方多以寒湿论治,且多杂风药,不知湿家忌汗,圣训昭然,寒湿固有,热湿尤多,误用辛温,其害立见。再外感初伤气分,惟贵宣通,误认虚证,投柔腻补药,其祸尤酷,学者细考本文,可得治热痹之梗概矣。
大光明云9:11:00
评:遭受暑湿后,才生痹症,用木防己加减,其中偏于风痹,或者寒痹的,或者热痹的,相应加减之。
大光明云9:11:42
古有:周痹–寒痹;行痹–风痹;着痹–湿痹之称。
大光明云9:15:44
方中,防己+桂枝,温化水湿; 这是针对湿痹的湿气而来的; 暑湿的热邪呢,用石膏(胃热,为阳明经热)、或加知母; 杏仁。通草以开通三焦气机,杏仁通大肠腑,通常以通膀胱。防己+薏苡仁–除络脉经筋痹痛。
大光明云9:15:58
滑石清热利小便。
大光明云9:16:56
上面的条文中,他说,关节肿者,用滑石,苍术,萆薢。
大光明云9:17:23
关于萆薢治疗关节肿,我们不太清楚,现在再分析一下萆薢。
大光明云9:20:17
萆薢:味苦性平;入肝、胃、膀胱经;功能:祛风、利湿; 主治:风湿顽痹,腰膝酸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毒疮等。
大光明云9:20:36
看来它具有治疗风湿痹痛的作用。
大光明云9:20:50
我们以前注重它在萆薢分清饮上
大光明云9:23:30
它具有锁精利小便的作用。 张锡纯在参西录上认为其涩收力量大,一般来讲不用它来利小便。
大光明云9:24:00
这地方,我们看到了它的治疗风湿痹症的作用。
大光明云9:24:43
今观古人的用药量都不是很大,治疗效果确实明显
大光明云9:24:48
值得我们学习。
大光明云9:24:59
今天到这里
附病例探讨一则
大光明云10:41:34

大光明云10:42:28
病案:Erika 96年出生。
大光明云10:43:28
主诉:月经期小腹部抽搐痛
大光明云10:43:38
历时10年之久。
大光明云10:45:29
月经间隔期28天;月经持续7天,量大,带有大量黑色血块。 曾经在月经期间用暖水袋,不解疼痛。 在每次月经开始只是,总是伴有呕吐,直到月经停止。
大光明云10:45:42
食欲:好,喜吃肉食;
大光明云10:45:57
体型:偏旁,面色略显苍白。
大光明云10:46:28
大便:每周1-3次,不规律,大便硬结
大光明云11:10:43
喝:水,牛奶,果汁,茶; 小便:5-6次白天,晚上2-3次; 睡眠:又是难以入睡,没有头痛; 有时咳嗽,并伴有黄痰;
大光明云11:11:00
情绪:忧郁。
大光明云11:11:20
触诊:小腹摸起来寒凉。
大光明云11:12:05
舌诊:白苔不厚,有些黑色的小点, 体淡。
大光明云11:12:56
脉诊:浮取无,中重按切,下焦有力,滑涩脉。
大光明云11:13:21
感兴趣的朋友,请参与。
水(杨光雨)(1315602460)11:33:56
这女孩心脏不好
寒凉明显的
静静(2487495925)11:39:06
有点难
下焦有力???
月经期小腹痛,寒凉,呕吐,肝胃虚寒,寒主收引,吴茱萸汤加
另外舌质淡主虚,苔白有黑点还是主寒
喜肉食体胖,痰湿比较重
脉浮取无,重按始有,主在里
下焦脉重按有力,滑涩,大量黑色血块,大便硬结,有瘀血
辨证为:肝胃虚寒,瘀血阻滞
这个大便为寒结
大光明云11:50:41
虚在哪里?
静静(2487495925)11:51:28
舌质淡主虚,仅只下焦有
大光明云11:51:44
舌淡主什么虚?
大光明云11:51:54
阴虚,阳虚,气虚,血虚?
静静(2487495925)11:52:08
阳虚
大光明云11:52:22
阳虚,脉有力吗
静静(2487495925)11:52:46
中上焦虚
大光明云11:53:01
中上焦虚的表现呢
静静(2487495925)11:53:16
下焦瘀血和寒结,为实
大光明云11:53:16
上焦:气喘,心悸,呼吸不利?
大光明云11:53:56
舌淡:主寒实可以不?
静静(2487495925)11:54:54
可以
大光明云11:54:54
比如说,一个人,冷天坐在寒湿地上,它的舌体淡了,是虚症,还是实证?
大光明云11:55:13
既然可以,下焦脉沉取有力,你的舌淡的虚症从何而来的
大光明云11:56:23
我不会出简单病案的
静静(2487495925)11:56:23
那是要出大黄附子汤吴茱萸加少腹逐瘀
这个案分析起来有点难
大光明云11:57:56
你列了三个方子,照方来抄下吗
静静(2487495925)11:58:30
不用,仅综合其中主要部分
大光明云11:58:43
哪些主要部分
静静(2487495925)12:01:32
大黄,附子,茴香,肉桂,艾叶,芍药,延胡索,桃红,吴茱萸,干姜
甘草
静静(2487495925)12:03:37
加个陈皮半夏吧
静静(2487495925)12:03:46
有痰湿
静静(2487495925)12:04:51
@大光明云 可以吗,老师
大光明云12:10:41
为什么用“桃红”? 因为月经量大吗
静静(2487495925)12:10:57
有血块
大光明云12:11:19
那么,月经量大怎么办?
静静(2487495925)12:12:00
这个问题忘记了,
温阳以固摄???
大光明云12:13:06
静静,你开的方子可以
静静(2487495925)12:13:25
怎么解释月经量大?
我解释还不行
或者加点黄芪以固摄??
大光明云12:16:15
油腻底子,血挂不住
静静(2487495925)12:16:23
哦
大光明云12:16:47
下焦有力脉,滑滞之相
静静(2487495925)12:16:49
还可以这样解释?
大光明云12:17:04
崩漏病不都这样解释吗
静静(2487495925)12:17:18
不是
猫丫子(541448882)12:17:32
@大光明云 那为什么又是黑色血块?
大光明云12:17:50
主寒,
静静(2487495925)12:17:58
血热,瘀血,气虚血多
大光明云12:18:08
哪里有血热?
大光明云12:18:21
热使得血流畅度好,怎么会出血块呢
静静(2487495925)12:18:29
我说崩漏的病机
大光明云12:19:15
崩漏病机,就是:旧血不去,新血不附
大光明云12:19:28
寒热的问题另论
猫丫子(541448882)12:19:40
我觉得崩漏和挂不住都不会产生黑色血块。
猫丫子(541448882)12:21:52
为什么会呕吐?腹腔有积水?
猫丫子(541448882)12:27:01
@大光明云 老师你们讨论完后,看看我的手疹是什么引起的。
大光明云12:35:25
依据旧血不去,新血不附:则荔枝核,茜草,海螵蛸是重要的治疗崩漏的药物
大光明云12:39:54

大光明云12:41:26

大光明云12:41:48
此病7贴基本痊愈
大光明云12:43:14
此病非是崩漏,月经量大是因为气陷所致。
大光明云12:46:22
同时又有呕吐恶心,冲脉上冲
大光明云12:46:43
所以,你会看到,柴胡–赭石
大光明云12:46:49
这种升降模式
大光明云12:47:34
为其易呕,用少量柴胡,而代之以青蒿,麦芽
大光明云12:47:49
上疏理肝气,
大光明云12:48:35
中降逆其,下焦以温通为主。
大光明云12:48:52
类似于,那个大黄附子汤
大光明云12:49:06
但用不用附子,要斟酌
大光明云12:49:29
大黄+小茴香,肉桂,仙茅,乌药
大光明云12:49:32
不是一个意思吗
大光明云12:49:55
当然了,如果病人寸脉弱, 用大黄附子更好
大光明云12:50:05
因为附子有升阳的作用。
静静(2487495925)12:50:09
你加青蒿的意思是什么
大光明云12:50:16
所以,静静我看你开的方子, 可以治疗这个病。
大光明云12:50:36
取升发肝气,而不带动胃气上逆的意思。
静静(2487495925)12:50:55
我分析问题还是和你差很远
大光明云12:51:02
柴胡升发力强,往往带动胃气上逆
静静(2487495925)12:51:10
不够清晰明了
大光明云12:51:11
一般呕逆证,不用柴胡
大光明云12:51:31
此,仅仅用5克,且有赭石镇逆,无妨。
静静(2487495925)12:51:32
你分析问题象解剖学
大光明云12:52:15
这都是经典上讲的啊
静静(2487495925)12:52:23
@大光明云 @大光明云 这里用吴茱萸更好,温胃降逆止呕
大光明云12:52:27
调理升降气机
静静(2487495925)12:52:31
暖肝
大光明云12:52:36
嗯,可以
大光明云12:53:01
那药不好吃,得照顾一下,老外
静静(2487495925)12:53:14
我要什么时候分析问题象解剖学就好了
大光明云12:54:07
你跟上每天的课程,就行
大光明云12:54:21
你要是能根上,分析的时候,我让你讲
大光明云12:54:27
慢慢就锻炼出来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