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0
007-智兵(1018670)9:22:21

007-智兵(1018670)9:22:48
@大光明云 光明兄,这个表格是什么意思?
大光明云9:39:50
007兄,看这个表。这是黄帝内经讲的,一天24小时,经气流转的过程
【真诚】大光明云9:39:58
称之为子午流注
【真诚】大光明云9:44:03

【真诚】大光明云9:44:20
你那个表被人发挥了
【真诚】大光明云9:45:18
一天二十四小时,每条经占两个月,故十二经可以在24小时内,收尾相贯
【真诚】大光明云9:45:35
怎么个相贯,就是下面的那个表的具体穴位点
【真诚】大光明云9:46:29
一年可以分成十二个月,那么讲究具体哪个月,哪条经的经气比较足,则为十二月流注
【真诚】大光明云9:47:18
六十周期年,分5份,为十二年,再把十二经放进去,则成为了十二年对应十二经,形成了十二年的流注。
【真诚】大光明云9:47:31
这都是推衍而出现的。
【真诚】大光明云9:48:01
有了十二经的进入的经线,穴位的基础,子午流注之类的很好推衍。
【真诚】大光明云9:48:25
我们把基础已经给出了,剩下的,喜欢的朋友自己推演就是了
【真诚】大光明云9:49:09
当然了,如果你没有十二经的经络基础,五输穴也不懂得,进出口穴位,络穴等都不知道,你是无法推演子午流注的。
【管理员】歌行(1297092263)10:00:28
智兵师兄发的表以干支对应人体脏腑经络,天干为庚属金对应肺,地支为子属水对应大肠,这些是易经的范畴了
【真诚】大光明云10:07:31

【真诚】大光明云10:07:50

【真诚】大光明云10:08:42
2020庚子年,庚为阳金。
【真诚】大光明云10:10:12
2003年,癸未年,火运不及年
【真诚】大光明云10:11:06
1976年,丙辰年,水运太过年
【真诚】大光明云10:11:30
他们怎么套上的肺金,从五运推演上来讲,看不出来。
【管理员】认证学员陈志权(1582903434)10:11:52
内经讲得很清楚的了,逢六庚年,坚成之纪,其经手太阴,阳明,其脏肺肝。
可以按这个来
【真诚】大光明云10:12:22
这是第几章的,一坤
【真诚】大光明云10:12:59
我要查查原资料
【管理员】认证学员陈志权(1582903434)10:13:58
五常政大论
【管理员】认证学员陈志权(1582903434)10:15:15
内经运气七篇要连着运用
【真诚】大光明云10:15:23
我查查,谢谢
【管理员】认证学员陈志权(1582903434)10:18:54
不客气
【管理员】认证学员陈志权(1582903434)10:21:49
@007-智兵 @007-智兵 这个表为什么有些前面空了一格的?那是逢不及年,其气不应经的。
【真诚】大光明云10:23:57
此六庚年之说,于此表列的03年,76年,没什么关系
【真诚】大光明云10:24:14
不费那个劲了,
大光明云10:24:36
这东西,得单独搞五运六气讨论比较好。
大光明云10:25:36
继续我们的温病学习,以后要是复习什么,可以单独拿出来
大光明云10:29:57
写这种东西的很多
大光明云10:30:11
我们遵循中医的古籍
007-智兵(1018670)10:30:19
据说还变成了中医10年前预测了 瘟疫的,
大光明云10:30:34
五运六气与内经的经典结合
大光明云10:30:48
不看后人编纂的
大光明云10:31:09
中医确实有说己亥年尾,容易发生温病
大光明云10:31:28
内经有这样的条文
大光明云10:35:34

大光明云10:36:05

大光明云10:36:47
去年的第六气季节,太阳寒水+少阳相火,且在泉也是少阳相火。
大光明云10:37:07
所以暖冬不冷,内经讲容易发温役。
大光明云10:37:33
自己推算,再结合经典说明最好。
大光明云10:38:15
五运六气在内经是一大部分
大光明云10:38:30
专门训练也得半年左右
大光明云10:38:59
我们把基础都铺垫完了,讲的还算清楚,剩下的是自己练习,熟练它就是了。
大光明云10:39:36
继续温病学习
大光明云10:40:22
007,你上我的空间,专门学习五运六气一共6篇
大光明云10:40:37
然后,再看后面的内经的运气篇
大光明云10:40:53
大致你就可以知道中医的运气讲的是什么了
大光明云10:41:01
59.湿郁三焦,脘闷便溏,身痛舌白,脉象模糊,二加减正气散主之。
上条中焦病重,故以升降中焦为要。此条脘闷便溏,中焦证也。身痛舌白,脉象模糊,则经络证矣。故加防己急走经络中湿郁。以便溏不比大便不爽,故加通草、薏仁利小便,所以实大便也。大豆黄卷从湿热蒸变而成,能化蕴酿之湿热,而蒸变脾胃之气也。
〔二加减正气散方〕苦辛淡法。
藿香梗〔三钱〕、广皮〔二钱〕、厚朴〔二钱〕、茯苓皮〔三钱〕、木防己〔三钱〕、大豆黄卷〔二钱〕、川通草〔一钱五分〕、薏苡仁〔三钱〕。
水八杯,煮三杯,三次服。
大光明云10:43:44
评:脘闷便溏,说明的是湿邪伤脾,引发便溏;身痛–趋表的皮部,经筋部有湿邪,舌白–应为舌淡。
大光明云10:44:42
脉象模糊,那就是滑,弦脉不清楚,吴鞠通认为是寒湿入侵经络
大光明云10:45:54
此条为温化水湿,利尿。
大光明云10:47:26
尽管此章节讲湿温,但这条有些寒湿为主。 所以,以藿香梗,陈皮,厚朴温燥化湿; 以通草,薏苡仁,茯苓皮利湿
大光明云10:56:37
木防己
Radix Cocculi Trilobi
(英)Japanese Snailseed Root
大光明云10:56:53
[性味] 性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行水清肿,解毒,降血压。用于风湿痹痛、神经痛、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外治跌打损伤、蛇咬伤。用量6~12g。
大光明云10:57:25
这里吴鞠通讲,木防己清经络中的湿邪。
大光明云10:57:50
怎么走呢,通过利小便的方式。
大光明云10:58:50
药性是寒的,这使得我们想起另外一种药,秦艽。
大光明云11:00:00
秦艽:也是苦,辛,微寒;作用:清湿热解肌,清虚热,消黄疸,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大光明云11:02:25
那么,这个润肠通便值得商榷,按秦艽的药性:苦–则燥;辛–则开,寒–则清热,应该不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大光明云11:03:19
所谓的辛润的作用,在于辛的行气,来重新布散津液,并不是指滋阴润肠,所以这个地方秦艽的这个作用可以忽略。
大光明云11:03:49
大豆黄卷,现在中医很少用它
大光明云11:04:08

大光明云11:04:24
大豆黄卷,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大豆GL ycine max(L.)Merr.成熟种子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取净大豆,用水浸泡至膨胀,放去水,用湿布覆盖,每日淋水二次,待芽长至0.5~lcm时,取出,干燥。
大光明云11:04:45
用于暑湿感冒,湿温初起,发热汗少,胸闷脘痞,肢体酸重,小便不利。
大光明云11:06:00
60.秽湿着里,舌黄脘闷,气机不宣,久则酿热,三加减正气散主之。
前两法一以升降为主,一以急宣经隧为主。此则以舌黄之故,预知其内已伏热,久必化热,而身亦热矣。故加杏仁利肺气,气化则湿热俱化。滑石辛淡而凉,清湿中之热,合藿香所以宣气机之不宣也。
〔三加减正气散方〕苦辛寒法。
藿香〔三钱连梗叶〕、茯苓皮〔三钱〕、厚朴〔二钱〕、广皮〔一钱五分〕、杏仁〔三钱〕、滑石〔五钱〕。
水五杯,煮二杯,再服。
大光明云11:08:07
湿秽严重,堆积的热盛了,产生了黄舌苔, 进一步导致胸闷;当然了,如果神昏了,你的先用牛黄安宫丸。
大光明云11:08:19
这里还没到神昏谵妄。
大光明云11:11:33
所以,你得宣解郁滞,其中宣肺利尿为主,因为没有大便干燥,那么这个内热你应该把它从小便清楚,本来杏仁是宣肺润肠利大便的,现在用滑石,改变其清利的方式,从小便而走。 外加香燥药去秽,即藿香,厚朴,陈皮。
大光明云11:11:41
以茯苓祛湿
大光明云11:12:20
当然了,你酌加薏苡仁,茵陈,虎杖也可以。
大光明云11:14:10
尽管他把这个药方叫“苦辛寒”法,那么寒药唯独滑石而已,寒力不是那么大,所以加上述的药是可以来的
大光明云11:14:28
61.秽湿着里,邪阻气分,舌白滑,脉右缓,四加减正气散主之。
以右脉见缓之故,知气分之湿阻。故加草果、楂肉、神曲,急运坤阳,使足太阴之地气,不上蒸手太阴之天气也。
〔四加减正气散方〕苦辛温法。
藿香梗〔三钱〕、厚朴〔二钱〕、茯苓〔三钱〕、广皮〔一钱五分〕、草果〔一钱〕、楂肉〔五钱炒〕、神曲〔二钱〕。
水五杯,煮二杯,渣再煮一杯,三次服。
大光明云11:35:49
评:邪阻气分,就是指的右手脉所主的肺脾命门,这个部分的脉缓
大光明云11:36:32
缓脉,主脾的运化不好,甚至可归类为弱脉
大光明云11:38:20
仍然用三主要药:藿香梗,厚朴,陈皮;燥湿:茯苓利湿;神曲、山楂消积,外加燥性极烈的草果,来运化脾湿
大光明云11:39:11
其实这个病,你应该大加黄芪,因为它具有升补脾气,且性燥的作用,然后配以这些燥湿,利湿药就可以了
大光明云11:40:09
62.秽湿着里,脘闷便泄,五加减正气散主之。
秽湿而致脘闷,故用正气散之香开;便泄而知脾胃俱伤,故加大腹运脾气,谷芽升胃气也。以上二条,应入前寒湿类中,以同为加减正气散法,欲观者知化裁古方之妙,故列于此。
〔五加减正气散方〕苦辛温法。
藿香梗〔二钱〕、广皮〔一钱五分〕、茯苓块〔三钱〕、厚朴〔二钱〕、大腹皮〔一钱五分〕、谷芽〔二钱〕、苍术〔一钱〕。
水五杯,煮二杯,日再服。
按今人以藿香正气散统治四时感冒,试问四时只一气行令乎?抑各司一气,且有兼气乎?况受气之身躯脏腑,又各有不等乎?历观前五法,均用正气散,而加法各有 不同,亦可知用药非丝丝入扣,不能中病,彼泛论四时不正之气,与统治一切诸病之方,皆未望见轩岐之堂室者也。乌可云医乎?
大光明云11:43:07
59条,脘闷溏泻; 这个2条,脘闷便泄。 溏泻者拉的基本上都是水; 便泄者,拉的是稀便,倒不是水错走大便的那种泻法。
大光明云11:44:04
仍然以香燥湿邪,升脾,利水法。
大光明云11:44:50
藿香梗,厚朴,陈皮+茯苓利水; 外加苍术强化燥湿,大腹皮燥肠道。
大光明云11:44:58
谷芽升脾
大光明云11:45:13
前面我们曾经看到过,他用麦芽升脾。
大光明云11:45:27
可见在吴鞠通看来,升脾的药物是“麦芽+谷芽”
大光明云11:46:05
这个藿香正气散的运用,竟然加减四次。
大光明云11:46:12
可见十分重要的原方。
大光明云12:00:50
更正:加减五次
大光明云12:19:50

大光明云12:19:52
今天到这里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