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5
大光明云9:12:45
继承传统文化,很有必要(回答小学开设中医内容)
大光明云9:13:30
简单的教授,以后长大了,有志于此的,继续深入学习就比较容易
大光明云9:19:48
继续学习温病
大光明云9:20:00
27.阳明温病,不甚渴,腹不满,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必发黄。黄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受邪太重,邪热与胃阳相搏,不得发越,无汗不能自通,热必发黄矣。
〔栀子柏皮汤方〕
栀子〔五钱〕、生甘草〔三钱〕、黄柏〔五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方论〕此湿淫于内,以苦燥之,热淫于内,佐以甘苦法也。栀子清肌表,解五黄,又治内烦,黄柏泻膀胱,疗肌肤间热,甘草协和内外。三者其色皆黄,以黄退黄,同气相求也。按又可但有茵陈大黄汤,而无栀子柏皮汤,温热发黄,岂可皆下者哉。
大光明云9:20:52
阳明病,不甚渴,说明津液未失去; 腹不满,没有腑实
大光明云9:21:00
不能用下法
大光明云11:23:45
阳明温病,表现为面目红,语音重浊,发热,这是通症
大光明云11:25:09
现在具体到了小便不利, 怎么个不利,你应该推断出
大光明云11:25:15
短赤不利
大光明云11:25:39
心中懊恼,
大光明云11:26:07
看到这个,你就应该对应于以前学过的脏腑辨证,心火下移小肠是不
大光明云11:26:48
那个脏腑辨证为无根之辨证,你只是知道心火下移小肠,却不知道来历
大光明云11:27:32
这里告诉你是,阳明温病传变的
大光明云11:28:03
前面我们学过,这个传变,到大肠,到胃脘,到心包,到皮肤,
大光明云11:28:24
那么这里呢,传小肠至膀胱,引发小便短赤
大光明云11:39:35
必发黄:小便短赤,大便要是不怎么容易下,再无汗,这会使得水液代谢无门,等同于湿热在体内蕴蒸,因此一定会出现皮肤发黄。
大光明云11:41:18
用方,如果大便正常,用这个栀子柏皮汤; 如果粘腻的,可以加大黄。
大光明云11:41:40
如果大便偏稀些的,不可加大黄。
大光明云11:42:12
当然了,定下焦的实弱,终以下焦脉诊来确定之。
大光明云11:42:26
大家还记得下焦脉有力的腹泻吗
大光明云11:42:47
就是那种热解旁流的鞭便,这个也要用大黄。
大光明云11:44:30
28.阳明温病无汗,或但头汗出,身无汗,渴欲饮水,腹满,舌燥黄,小便不利者,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此与上条异者,在口渴腹满耳。上条口不渴,腹不满,胃不甚实,故不可下。此则胃家已实,而黄不得退,热不得越,无出表之理,故从事于下趋大小便也。
〔茵陈蒿汤方〕茵陈蒿〔六钱〕、栀子〔三钱〕、生大黄〔三钱〕。
水八杯,先煎茵陈减水之半,再入二味,煮成三杯,分三次服,以小便利为度。
〔方论〕此纯苦急趋之方也。发黄,外闭也。腹满,内闭也。内外皆闭,其势不可缓,苦性最急,故以纯苦急趋下焦也。黄因热结,泻热者必泻小肠,小肠丙火,非 苦不通,胜火者莫如水,茵陈得水之精,开郁莫如发陈,茵陈生发最速,蒿出众草,主治热结黄疸,故以之为君。栀子通水源而利三焦,大黄除实热而减腹满,故以 之为佐也。
大光明云11:47:33
这条:尽管没说大便难,但腑满,舌燥黄,已经显现出大便难了, 加之小便不利, 这个发黄就比27条严重多了。
大光明云11:48:15
茵陈栀子大黄,大小便通利,直泄湿热。
大光明云11:49:16
头发汗,身不发汗,仍然预示汗不得全出,湿热闭郁在内。
大光明云11:50:31
当然了,以前我们学习金匮的时候,还要阴疸发黄的,这里是温病,自然是阳疸发黄。
大光明云11:50:47
29.阳明温病,无汗,实证未剧,不可下,小便不利者,甘苦合化,冬地三黄汤主之。
大凡小便不通,有责之膀胱不开者,有责之上游结热,有责之肺气不化者。温热之小便不通,无膀胱不开证,皆上游(指小肠而言)热结,与肺气不化而然也。小肠火腑,故以三黄苦药通之。热结则液干,故以甘寒润之。金受火刑,化气维艰,故倍用麦冬以化之。
〔冬地三黄汤方〕甘苦合化阴气法。
麦冬〔八钱〕、黄连〔一钱〕、苇根汁〔半酒杯冲〕、元参〔四钱〕、黄柏〔一钱〕、银花露〔半杯酒冲〕、细生地〔四钱〕、黄芩〔一钱〕、生甘草〔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以小便得利为度。
大光明云11:54:38
此条仅仅说小便不利,没有到发黄湿热的那个程度, 那么这就有点像阴虚的那种小便短赤了。
大光明云11:55:04
那么哪部分的阴虚,你得仔细辨证
大光明云11:57:09
主前提,阳明温病,这个是温邪; 次则伤阴,如果伤肺阴,但见呼吸不利咽喉干燥等; 心阴,心悸失眠等。 肝阴:爪甲,筋腱失养;肾阴:腰酸背痛,耳鸣等。
大光明云11:58:33
此条文分析,小便不利,乃是肺气不化,肺受火刑,所以用滋阴清热法。
大光明云11:59:16
甘苦合化,甘寒药清热力不强, 苦寒药润燥力不强; 二者合化,滋阴清火力倍增。
大光明云11:59:55
方中;麦冬,生地,玄参,生甘草,甘寒滋补;
大光明云12:00:28
黄连,黄柏,黄芩,苦燥清热。
大光明云12:02:20
银花露;甘寒滋阴;苇根:甘寒清热。
大光明云12:11:34
金银花50克,蜂蜜50克。将金银花放入锅内,用文火水煎,去渣取汁。每日2次,每次取金银花汁1碗,加入蜂蜜25克,搅匀顿服。
大光明云12:11:49
这个银花露治疗肺炎也不错
大光明云12:13:21
30.温病,小便不利者,淡渗不可与也,忌五苓八正辈。
大光明云12:13:32
此用淡渗之禁也。热病有余于火,不足于水,惟以滋水泻火为急务,岂可再以淡渗动阳而烁津乎?奈何吴又可于小便条下,特立猪苓汤,乃去仲景原方之阿胶,反加木通车前,渗而又渗乎?其治小便血分之桃仁汤中,仍用滑石,不识何解。
大光明云12:17:38
温病伤阴,会导致阴,血,津液不足;这种小便不利是无水导致的。
大光明云12:17:48
岂能再去利水。
大光明云12:18:24
而参苓白术散,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类的利水,多为水湿内停,小便气化不利;
大光明云12:18:40
所以一方面用利水药,一方面用温阳的方法
大光明云12:19:08
所以,单凭一个小便不利不行,你要看看是因热,还是因寒湿所致。
大光明云12:20:07
31.温病燥热,欲解燥者,先滋其干,不可纯用苦寒也,服之反燥甚。
此用苦寒之禁也。温病有余于火,不用淡渗,犹易明,并苦寒亦设禁条,则未易明也。举世皆以苦能降火,寒能泻热,坦然用之而无疑,不知苦先入心,其化以燥, 服之不应,愈化愈燥。宋人以目为火户,设立三黄汤,久服竟至于瞎,非化燥之明征乎?吾见温病而恣用苦寒,津液干涸,不救者甚多,盖化气比本气更烈,故前条 冬地三黄汤,甘寒十之八九,苦寒仅十之一二耳,至茵陈蒿汤之纯苦,止有一用,或者再用,亦无屡用之理。吴又可屡诋用黄连之非,而又恣用大黄,惜乎其未通甘 寒一法也。
大光明云12:21:20
我们在讲中药学的时候,提到了关于寒性要的分类;
大光明云12:21:40
苦寒的如,三黄,龙胆草,苦参等;
大光明云12:23:09
甘寒的如,石膏、天花粉、知母、淡竹叶,雪梨干等
大光明云12:23:23
甘–缓而润,因此对应的是干热;
大光明云12:23:37
苦寒–燥湿清火,对应的是湿热
大光明云12:23:51
所以,你要把热病分清楚,是湿热,还是燥热。
大光明云12:24:13
湿热用甘寒药,误治; 同样的,燥热用苦寒药也是误治
大光明云12:24:48
尽管你都在清火,你看看上面的例子,用苦寒药清眼热,把人弄瞎了。
大光明云12:25:28
32.阳明温病,下后热退,不可即食,食者必复,周十二时后,缓缓与食,先取清者,勿令饱,饱则必复,复必重也。
此下后暴食之禁也。下后虽然热退,余焰尚存,盖无形质之邪,每借有形质者以为依附,必须坚壁清野勿令即食。一日后稍可食清而又清之物,若稍重浊,犹必复也。勿者禁止之词,必者断然之词也。
大光明云12:26:51
此时饮食禁忌
大光明云12:27:28
观现在的中医给人看病,看到病症,给人家一个方子,饮食禁忌全都没有,那怎么能看好病呢
大光明云12:28:11
湿热毒,你给看清热泻火解毒,难道不告诉病人要忌酒,辣椒吗
大光明云12:29:02
这种阳明病,大便下后,只是开腑而已,余邪热仍然存在,难道要给韭菜虾仁鸡蛋饺子补补吗
大光明云12:29:37
不对应食物禁忌,它也会助邪;
大光明云12:29:58
要真是温热病侵袭肺,胸隔, 连鸡蛋都不能吃
大光明云12:30:21
否则,你根本清不掉这个温邪,
大光明云12:30:49
如果你坚壁清野,药物治疗,饮食创造一个清新的环境;
大光明云12:31:32
比如说,绿豆汤,百合银耳汤,一点点的荤腥不碰,在用银翘散,桑菊饮之类的药物,共同作用,怎么能不会好呢。
大光明云12:32:18
尤其是重病,不能犯了禁忌。
大光明云12:33:29
以前我就说过,你作为一个中医, 分析病案的时候,要有诊断,病因,病机,治则,方剂,方义,禁忌,预后判定。
大光明云12:34:04
形不成这个习惯,你就是对付,学不出来的,也成不了好的医生。
大光明云12:34:43
今天到这里。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