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银中医工作室
致力于中医药及针灸传承

大光明云《温病条辨》诠析(二十一)

2020-01-29

大光明云11:15:30
大家好,忙了一天,抽点空出来
大光明云11:15:47
10.温病三焦俱急,大热大渴,舌燥,脉不浮而躁甚,舌色金黄,痰涎壅甚,不可单行承气者,承气合小陷胸汤主之。

三焦俱急,谓上焦未清,已入中焦,阳明大热大渴,脉躁苔焦,阳土燥烈,煎熬肾水。不下则阴液立见消亡,下则引上焦余邪陷入,恐成结胸之证。故以小陷胸合承气汤,涤三焦之邪,一齐俱出,此因病急,故方亦急也。然非审定是证,不可用是方也。

〔承气合小陷胸汤方〕苦辛寒法。

生大黄〔五钱〕、厚朴〔二钱〕、枳实〔二钱〕、半夏〔三钱〕、栝蒌〔三钱〕、黄连〔二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不下,再服一杯,得快利,止后服,不便,再服。
大光明云11:18:08
评:阳明经证四大,大热,大渴,大脉,大汗,此条则出现了躁甚, 舌色金黄,舌燥,
大光明云11:18:47
痰涎壅甚,前面说舌燥,这面说痰,你也可以想象出来,这个痰一定是粘滞的痰。
大光明云11:19:35
烦躁+痰涎壅盛,堵在哪里了?
大光明云11:20:03
堵在心下,横膈的那个位置上
大光明云11:20:24
这个地方,最容易发生的病是痞病,以及结胸
大光明云11:20:50
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触摸那个部位软而不舒、
大光明云11:21:05
结胸则为板结刺痛
大光明云11:21:49
所以他用大承气汤和小陷胸汤合用
大光明云11:22:38
小陷胸汤半夏,黄连,瓜蒌。最重要的药就是这个瓜蒌
大光明云11:23:10
胸口隔下位置不舒服,几乎少不了这个显效药
大光明云11:23:59
那么,这个方子你看看,三焦俱热,你加上白虎汤也没问题。
大光明云11:24:05
效果会更快
大光明云11:24:32
11.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增液汤主之。服增液汤已,周十二时观之,若大便不下者,合调胃承气汤微和之。

此方所以代吴又可承气养荣汤法也。妙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余治体虚之温病,与前医误伤津液,不大便,半虚半实之证,专以此法救之,无不应手而效。

征按:二十年来,予以此法救温病体虚之当下者,取效屡矣,颇以为独得之奇,而不知鞠通之有是方也,所见略同。
大光明云11:36:02
无上焦证,微恶寒,发热,脉浮,咽喉疼痛,呼吸不利,没有这些症状
大光明云11:36:22
那么,主症仍然是发热,大便不通
大光明云11:37:14
这种一般用承气汤就可以了,偏偏阴素虚,什么叫做阴素虚,就是津液,血液等不足
大光明云11:37:33
因此,他的脉偏于细。
大光明云11:51:20
阴虚,血虚,一般来说会伴有气虚
大光明云11:51:26
气血同源故
大光明云11:51:44
但是在临床上,你还是能见到那种,细而有力的脉
大光明云11:58:01
这时候,细而有力的多主虚火
大光明云11:58:12
就是那种阴虚火旺的脉象,
大光明云12:02:50
阴虚脉细的,需要滋阴来使的脉道变粗,因为它是虚脉,当然要忌用下泻的方法,用增液汤,就是为了补阴, 那么补阴的过程中,再经常观察这个病人,还不下的时候,用调胃承气汤,微和之,就是说,你的用量也不能太大,同时前面的增液汤,也使得脉道比细脉,变宽,变粗了
大光明云12:04:17
实病好治,虚病次之治,虚实夹杂难治;纯热、纯寒病好治,寒热夹杂难治。
大光明云12:05:02
〔增液汤方〕碱寒苦甘法。

元参〔一两〕、麦冬〔八钱连心〕、细生地八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

〔方论〕温病之不大便,不出热结液干二者之外。其偏于阳邪炽甚热结之实证,则从承气法矣。其偏于阴亏液涸之半虚半实证,则不可混施承气,故以此法代之。独 取元参为君者,元参味苦咸微寒,壮水制火,通二便,启肾水上潮于天,其能治液干,固不待言,本经称其主治腹中寒热积聚,其并能解热结可知。麦冬治心腹结 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赢瘦短气,亦系能补能润能通之品,故以为之佐。生地亦主寒热积聚,逐血痹,用细者取其补而不腻,兼能走络也。三者合用,作增水行舟之计,故汤名增液,但非重用不为功。

本论于阳明下证峙立三法: 热结液干之大实证,则用大承气。偏于热结而液不干者,旁流是也,则用调胃承气。偏于液干多而热结少者,则用增液。所以回护其虚,务存津液之心法也。

吴又可纯恃承气以为攻病之具,用之得当则效。用之不当,其弊有三:一则邪在心包阳明两处,不先开心包,徒攻阳明,下后仍然昏惑谵语,亦将如之何哉?吾知其 必不救矣。二则体亏液涸之人,下后作战汗,或随战汗而脱,或不蒸汗,徒战而脱。三者下后虽能战汗,以阴气大伤,转成上嗽下泄,夜热早凉之怯证,补阳不可, 救阴不可,有延至数月而死者,有延至岁余而死者,其死均也。在又可当日温疫盛行之际,非寻常温病可比,又初创温病治法,自有矫枉过正,不暇详审之处,断不 可概施于今日也。本论分别可与不可与,可补不可补之处,以俟明眼裁定,而又为此按语于后,奉商天下之欲救是证者,至若张氏有以甘温辛热立法者,湿温有可用 之处,然须兼以苦泄淡渗,盖治外邪宜通不宜守也;若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断不可从。
大光明云12:07:26
元参,麦冬,生地,大补阴血,
大光明云12:08:20
为何不用当归,龙眼,阿胶等来补血补阴,这些药都性热,温病忌用。
大光明云12:30:59
上面的第二段,讲的就是误治引发的后果;比如说邪热陷心包,那么用承气汤下后,心包热,昏迷,谵妄必不出; 体亏的,即所谓阴虚用下法,则伤咳嗽,下泻,阴气大伤而早死,这是误治造成了。
大光明云12:31:30
有人不重视脉,这里讲,你即使看到大便不通,但脉细,你要是用了承气汤,要人命。
大光明云12:32:11
12.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益胃汤主之。

温病本伤阴之病,下后邪解汗出,汗亦津液之化,阴液受伤,不待言矣,故云当复其阴。此阴指胃阴而言,盖十二经皆禀气于胃,胃阴复而气降得食,则十二经之阴,皆可复矣。欲复其阴,非甘凉不用,汤名「益胃」者,胃体阳而用阴,取益胃用之义也。下后急议复阴者,恐将来液亏燥起,而成干咳身热之怯证也。

〔益胃汤方〕甘凉法。

沙参〔三钱〕、麦冬〔五钱〕、冰糖〔一钱〕、细生地〔五钱〕、玉竹〔一钱五分炒香〕。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两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大光明云12:33:38
阳明温病,入里而实的,必须用下法,阳明温病,有大汗的,有发热而不汗的
大光明云12:34:55
那么,开始是热盛而汗出,你消了这个热盛了,这个时候,你要看看病人的阴足不足,下后不热了,汗还出的,可能会伤阴了,你就应该补阴
大光明云12:35:45
那么,你看看这个方子,益胃汤方,一派的滋阴之药。
大光明云12:36:21
能不能止汗呢?按理阳明腑实,下之后,汗也应消失,但汗出不止
大光明云12:36:32
脉也应该是细的
大光明云12:37:50
这个方子,你滋阴恐怕也补不上去
大光明云12:38:15
如果加点:龙骨,牡蛎,来收涩一下,效果会好许多。
大光明云12:38:46
13.下后无汗脉浮者,银翘汤主之。脉浮洪者,白虎汤主之。脉洪而芤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此下后邪气还表之证也。温病之邪上行极而下,下行极而上,下后里气得通,欲作汗而未能,以脉浮验之,知不在里而在表,逐邪者随其性而宣泄之,就其近而引导之,故主以银翘汤,增液为作汗之具,仍以银花连翘解毒,而轻宣表气,盖亦辛凉合甘寒轻剂法也。若浮而且洪,热气炽甚,津液立见销亡,则非白虎不可。若洪而且芤,金受火克,元气不支,则非加人参不可矣。

〔银翘汤方〕辛凉合甘寒法。

银花〔五钱〕、连翘〔三钱〕、竹叶〔二钱〕、生甘草〔一钱〕、麦冬〔四钱〕、细生地四钱。
大光明云12:42:08
评:阳明腑实证,下后, 可能有多重转变: 无汗脉浮,这是从阳明腑转太阴表证,所以用银翘汤; 下后,脉变的浮洪了,这是由阳明腑实证转成了阳明经证了,当然要白虎汤; 脉洪而芤,乃是大脉按而中空。这是阳明经虚症,所以用白虎汤+人参。
大光明云12:43:19
上焦有银翘散,此则银翘汤。
大光明云12:43:30
银翘散: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 右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
大光明云12:44:06
银翘汤方子,显然是滋阴透表的。而银翘散透表力强,滋阴不足
大光明云12:49:53
14.下后无汗,脉不浮而数,清燥汤主之。

无汗而脉数,邪之未解可知,但不浮,无领邪外出之路,既下之后,又无连下之理,故以清燥法增水敌火,使不致为灾,一半日后,相机易法,即吴又可下后间服缓剂之法也。但又可清燥汤中用陈皮之燥,柴胡之升,当归之辛窜,津液何堪,以燥清燥,有是理乎?此条乃用其法,而不用其方。

〔清燥汤方〕甘凉法。

麦冬〔五钱〕、知母〔二钱〕、人中黄〔一钱五分〕、细生地〔五钱〕、元参〔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加减法〕咳嗽胶痰,加沙参〔三钱〕、桑叶〔一钱五分〕,梨汁〔半酒杯〕,牡蛎〔三钱〕,牛蒡子〔三钱〕。

按吴又可咳嗽胶痰之证,而用苏子橘红当归,病因于燥而用燥药,非也;在湿温门中不禁。
大光明云12:50:53
下后脉不浮,邪不在表层,那么银翘散、汤之类的就不能用。
大光明云12:52:38
脉数,则说明热在里,那么是不是细数呢,没有说,观察下面的方子,用的大多为滋阴方,且说方名为清燥汤,那么脉当细。
大光明云12:54:42
人中黄,中药名。是一种加工制品。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后的制成品。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本草备要》:“泻热,清痰火,消食积,大解五脏实热。治天行热狂,痘疮血热,黑陷不起。
大光明云12:57:17
人中黄我们没用过,不了解,病人要是知道,也会难以下咽。
大光明云12:57:47
我们就加清热凉血解毒药来辅佐就行了
大光明云12:58:27
知母,栀子, 丹皮,赤芍,绿豆等。
大光明云12:58:48
而不是选择清热解毒的,金银花、连翘
大光明云12:59:31
为什么, 因为吴鞠通把金银花,连翘,淡竹叶,菊花等,归类在透表热,解毒的范围。
大光明云13:00:17
现在的这个病,泄后发热,脉数不浮,不属于表证,故用人中黄来清热凉血解毒
大光明云13:00:35
今天到这里
大光明云13:02:34
今天忙,断续讲
大光明云13:02:36
明天继续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温病条辨》诠析(二十一)

热门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