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5
今天少学几个条文
温病是按三焦辨证来分布的

分七个部分来讲解
原文:2.凡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伤寒由毛窍而入,自下而上,始足太阳。足太阳膀胱属水,寒即水之气,同类相从,故病始于此。古来但言膀胱主表,殆末尽其义,肺者皮毛之合也,独不主表乎 (按人身一脏一腑主表之理,人皆习焉不察,以三才大道言之,天为万物之大表,天属金,人之肺亦属金,肺主皮毛。经曰: 皮应天,天一生水,地支始于水,而为天门,乃贞元之会。人之膀胱为寒水之腑,故俱同天气,而俱主表也。)?治法必以仲景六经次传为祖法。温病由口鼻而入, 自上而下,鼻通于肺,始手太阴,太阴金也。温者,火之气;风者,火之母;火未有不克金者,故病始于此。必从河间三焦定论。再寒为阴邪,虽《伤寒论》中亦言 中风,此风从西北方来,乃觱发之寒风也,最善收引,阴盛必伤阳,故首郁遏太阳经中之阳气,而为头痛身热等证。太阳阳腑也,伤寒阴邪也,阴盛伤人之阳也。温 为阳邪,此论中亦言伤风,此风从东方来,乃解冻之温风也。最善发泄,阳盛必伤阴,故首郁遏太阴经中之阴气,而为咳嗽,自汗口渴,头痛,身热尺热等证。太 阴,阴脏也。温热,阳邪也。阳盛伤人之阴也。阴阳两大法门之辨,可了然于心目间矣。
夫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举凡万物莫不由此少阳少阴之气,以为生成,故万物皆可名之,曰东西人,乃万物之统领也。得东西之气最全,乃与天地东西之气相应, 其病也亦不能不与天地东西之气相应,东西者阴阳之逆路也,由东而往,为木为风温为火为热。湿土居中,与火交而成暑。火也者南也,由西而往,为金为燥为水为 寒。水也者北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南北者,阴阳之极致也。天地运行,此阴阳以化生万物,故曰天之无恩,而大恩生,天地运行之,阴阳和平,人生之阴阳亦 和平,安有所谓病也哉?天地与人之阴阳,一有所偏,即为病也。偏之浅者病浅,偏之深者病深,偏于火者病温病热,偏于水者病湿病寒,此水火两大法门之辨,医 者不可不知。烛其为水之病也,而温之热之。烛其为火之病也,而凉之寒之。各救其偏,以抵于平和而已,非如鉴之空,一尘不染,如衡之平,毫无倚着,不能合乎 道妙,岂可各立门户,专主于寒热温凉一家之论而已哉?瑭因辨寒病之源于水,温病之源于火也,而并及之。



这段话,结合这三个图,他是为了说明,为何温病始于上焦手太阴
这里面他说了几个观点,
1 肺主皮毛,也主表; (其实五脏六腑都有主表的这个部分),从十二经来看,其所循行的皮部就是表。
2 比较伤寒论的风寒;和温病的邪热,他认为二者的来处不同;风寒邪起于西北风;而温病之风温邪气,起于东南风。
为什么这样,因为一年五季中,西北方向正好与秋冬季相应,其风多为燥冷,入侵人体,由西向北入侵,北为太阳寒水。 所以入侵太阳经为主,故张仲景讲太阳寒水膀胱经。东南风,容易起风热之病, 此升发之气,转向于南方之时,则多热,那么在春夏季东南风偏多。
上面的图是一年的五行的分法
如果分成六份呢?

大家看从里面数的第三圈: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那么你看这个左面顺时针上行的方式,火势是逐步增强的,这个阶段,如果有风温、风热邪气入侵,风热上行,热为主病因,热为火,火克金,金为肺,所以风热入侵首犯手太阴肺经。有人问,不是阳明燥金是肺吗, 怎么变成了手太阴是肺了。阳明燥金指的是五行的秋季的肃降这个部分,肺有肃降的这个功能,所以有的时候,在五行上,用此表达肺。而在脏腑经络上,阳明经指的是胃。阳明燥金—肺;阳明经—胃;差了一个字,一个指的是五行的运气描述;一个是指十二经的命名。二者不同。同理:在五运六气中,太阴湿土—归于脾; 而手太阴经,则为肺。且手足十二正经的命名不同。所以这里你要明白,风温热侵袭,主犯手太阴肺,不能讲成侵袭手阳明燥金肺,没这样讲的。有说:既然风热侵袭,由于热盛克肺金; 那么伤寒论的西北风引发的风寒,寒盛,为何不用寒水来克火,主侵手少阴心经才是。但伤寒论直接讲的是太阳膀胱经受侵袭,引发的头痛项强,脉浮紧。从这里你能看出,吴鞠通想要基于五行来说明,外邪侵袭的来源,至于哪个位置发生疾病反应,则不是规律性的。
3 第三他讲,风温(火)之间的关系
风–主春,厥阴风木,木生火,火为温热;所以他讲风为火之母,所以风火相袭,这个传变体现在很快的;而风寒,寒邪夹风,却不是相生的关系,它的传变,就没有温病的传变快。这就是这一条的解释。
今天到这里。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