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8
上焦篇我们讲了四章,今天进入第五章,温疟。
50.骨节疼烦,时呕,其脉如平,但热不寒,名曰温疟,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首先定义,什么是温疟。这个不能与疟疾相混。疟疾忽冷忽热,在伤寒论归于少阳证多。那么这里他讲,但热不寒,没有通常我们讲的那种冷热交替的现象。温疟的时间段,在伏暑后,但仍然是热多,湿少,与伏暑有些不同。我们看看他的解释。
阴气先伤,阳气独发,故但热不寒,令人消烁肌肉,与伏暑相似,亦温病之类也,彼此实足以相混,故附于此,可以参观而并见。治以白虎加桂枝汤者,以白虎保肺 清金,峻泻阳明独胜之热,使不消烁肌肉。单以桂枝一味,领邪外出,作向导之官,得热因热用之妙。经云?奇治之不去,则偶治之,偶治之不去,则求其属以衰 之?是也,又谓之复方。
那么伏暑的条文呢?
暑兼湿热,偏于暑之热者为暑温,多手太阴证而宜清。偏于暑之湿者为湿温,多足太阴证而宜温。湿热平等者两解之,各宜分晓,不可混也。
从温疟的症状来讲,他提出了几个特征:1 骨节疼痛,2呕,3热不寒,还有一条,4销铄肌肉
从这个第50条看,都是出于暑湿的阶段,这条他讲骨节疼痛,这个热透入到了骨节里面,骨节里面是什么,是关节液,热能进去,说明关节液先有了伤害,因此他讲,阴气先伤。所谓的阴气先伤,就是指阴液不足。广义的阴指的是血,津、液。当然骨节间的液体也是阴了。时呕,热盛引发胃气上逆所致。
治以:〔白虎加桂枝汤方〕辛凉苦甘复辛温法。
知母六钱,生石膏一两六钱,粳米一合,桂枝木三钱,炙甘草二钱。
水八碗,煮取三碗,先服一碗,得汗为度,不知再服,知后仍服一剂,中病即已。
既然是热极入关节,没有发斑疹,神昏谵妄,没有舌赤红,那么还没有入到营血。仍然属于白虎汤的范围。白虎汤四大症,脉洪有力;白虎汤;脉无力的,白虎加人参汤;这里的脉平,他用白虎汤,却加了个桂枝。此方尽管加桂枝,仍然是寒>热。他解释说,治疗是以热引热。一般来讲,凉药热服,叫做以热引热。用桂枝之热引寒药,这个以前没听说。而且他后面的解释是,用纯凉药不好使的时候,转为一味热药。现代医理研究,桂枝有促进微血管循环的功能,尤其是针对末梢神经,它由引药入末梢的作用,当然了,关节部分,也可以这样考虑,这是一种现代方法解读。
51.但热不寒,或微寒多热,舌干口渴,此乃阴气先伤,阳气独发,名曰瘅疟,五汁饮主之。
仲景于瘅疟条下,谓以饮食消息之,并未出方,谓如是重病,而不用药,特出饮食二字,重胃气可知。阳明于脏象为阳土,于气运为燥金,病系阴伤阳独,法当救阴 何疑,重胃气法当救胃阴何疑?制阳土燥金之偏胜,配孤阳之独亢,非甘寒柔润而何,此喻氏甘寒之论,其超卓无比论也,叶氏宗之,后世学者咸当宗之矣。
〔五汁饮〕方见前。
加减法:此甘寒救胃阴之方也。欲清表热,则加竹叶、连翘。欲泻阳明独胜之热,而保肺之化源,则加知母。欲救阴血,则加生地、元参。欲宣肺气,则加杏仁。欲行三焦,开邪出路,则加滑石。
这条的但热不寒,微寒多热, 然后你看:舌干口渴—这是重要的定义阴虚的标准。如果舌不干口渴,那就是湿邪了。阴气先伤,又是阴液不足; 阳气独发,与上条相似。 但这条有微寒,所以不用白虎汤。即使你记不住这些个名词,但病机必须分析清楚,用药也不会错。五汁饮: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甘寒法:就是甜,寒的意思,甜–滋阴;寒—清热。看这条,以及用方,就可以知道,没有什么湿邪。
52.舌白渴饮,咳嗽频仍,寒从背起,伏暑所致,名曰肺疟,杏仁汤主之。
肺疟,疟之至浅者。肺疟虽云易解,稍缓则深。最忌用治疟印板俗例之小柴胡汤,盖肺去少阳半表半里之界尚远,不得引邪深入也。故以杏仁汤轻宣肺气,无使邪聚则愈。
【真诚】大光明云(1102431707) 12:11:44
〔杏仁汤方〕苦辛寒法。
杏仁三钱,黄芩一钱五分,连翘一钱五分,滑石三钱,桑叶一钱五分,茯苓块三钱,白蔻皮八分,梨皮二钱。
水三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舌白,说明未入血分; 渴而喜欢喝水说明有热;咳嗽频繁,说明肺气不宣 ;寒从背起,伏暑所致;按前章讲伏暑,指的是湿气,当然寒邪也可以至后背发凉,此则指湿邪。伏暑必然夹热,此条文却没说发热,那么我们看方剂是偏凉的,因此必有肺热。发热,背寒。这就是以方测病。希望大家掌握这个本事,不用看原文,单看方子,就知道是治疗什么病的。方中:杏仁,桑叶宣肺;连翘清热热; 白豆蔻皮,祛肺湿 ,滑石,茯苓利湿 。黄芩清热。还记得前面的方剂中,有说黄芩,黄连入中焦吗?这个地方,作者没有讲黄芩入中的问题,我们还是按照习惯吧,黄芩清上焦湿热。这种寒热,他说是上焦寒热发作,根本没到中焦的两胁部分。到了中焦的两胁,那是小柴胡汤的治疗范围。
可见,作者认为伤寒论所论及的病的范围也是不够的。
湿致背寒,白豆蔻,茯苓解之。伤寒论,胸寒彻背的,用的是苓桂术甘汤。这里是伏暑阶段,寒热夹杂, 寒归类为湿邪所致。
53.热多昏狂,谵语烦渴,舌赤中黄,脉弱而数,名曰心疟,加减银翘散主之,兼秽舌浊口气重者,安宫牛黄丸主之。
心疟者,心不受邪,受邪则死,疟邪始受在肺,逆传心包络。其受之浅者,以加减银翘散,清肺与膈中之热,领邪出卫。其受之重者,邪闭心包之窍,则有闭脱之危,故以牛黄丸清宫城而安君主也。
〔加减银翘散方〕辛凉兼芳香法。
连翘十分,银花八分,元参五分,麦冬五分不去心,犀角五分,竹叶三分。
共为粗末,每服五钱,煎成去滓,点荷叶汁一二茶匙,日三服。
这条,昏狂,谵语,就是热入营分,血分了,当然这个地方吴鞠通讲叫做入心包。脉弱而数,弱则气虚,数则有热。那么在加减银翘散的这个方子里,补气药是麦冬,其实你要是摸着脉弱的很,可以加“白条党参”,西洋参的。秽舌浊口气重者—这个叫做热浊蒙蔽心包,那么中药三宝就应该上了
有人问:麦冬可以补气吗?
大光明云答曰:上回分析过生脉饮,你说呢?麦冬,天冬,沙参,都是阴气双补的药物。补气力当然不强,但仍然有补气的作用。就是说,即使是阴虚发热的, 你用上这些药,不会引发气虚
今天结束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