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银中医工作室
致力于中医药及针灸传承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灵枢·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2019-08-06
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篇第三十七
原文: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刺有五官、五阅,以观五气;五气者,五藏之使也,五时之副也。愿闻其五使当安出?歧伯曰:五官者,五藏之阅也。
黄帝曰:愿闻其所出,令可为常。歧伯曰:脉出于气口,色出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各如其常,经气入藏,必当治里。
阅:观察,查看之意。
译文:黄帝问岐伯说我听说在针刺治疗疾病时,对内在五脏所反映于五官的五种气色变化的观察,可有助于病情的诊断。所谓五气,是指五脏的内在的变化反映于体表的现象。五脏之气是由五脏产生和支配的,它的盛衰与春、夏、长夏、秋、冬五季相配合的。请问五脏之气是怎样表现在面部的?岐伯说五官的变化就是五脏运动在身体外部的反映。黄帝说我想听一听五官的表现与五脏之间是如何反映的,以便把它作为诊断的常规。
这叫司外揣内。
岐伯说五脏的变化可以通过脉象的形式表现于寸口,也可以通过五色的形式表现在鼻部。五色交替出现,是与春、夏、长夏、秋、冬五季气候的变化相应,每一时令都有其正常现象即五季分别出现青、赤、黄、白、黑五色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经脉的邪气循经络深入内脏,必然出现五色的异常,则一定要从内在脏腑治疗。
原文:帝曰:善!五色独决于明堂乎?歧伯曰:五官以辨,阙庭必张,乃立明堂,明堂广大,蕃蔽见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博广大,寿中百岁;见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气有余,肌肉坚致,故可苦以针。
黄帝曰:愿闻五官?歧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
译文:黄帝说好。但诊察五色只是单独取决于鼻呢?岐伯说正常人的五官能辨别颜色、气味、味道、声音等,眉间、额部开阔饱满,就可以观察鼻部的情况。如果鼻部宽阔高大,颊侧至耳门部肌肉丰满凸起,下颚高厚,耳周肌肉方正,耳垂凸露于外,面部五色表现正常,五官宽阔高起,端正匀称,这样的人就能够活到一百岁。观察到以上的表现,即使发生疾病,施用针刺也一定能够治愈。因为像这样的人,气血充足,肌肉坚实致密,所以能适应针刺疗法。
故可苦以针,这里又有标点符号的断句,可苦,以针。或者说此“苦”字,误简。但纵观整个段落,这个字不重要。
黄帝说我想了解一下什么是五官。岐伯说鼻是肺的官窍。眼睛是肝的官窍,口是脾的官窍,舌是心的官窍,耳是肾的官窍。
原文:黄帝曰:以官何候?歧伯曰:以候五藏:故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
黄帝曰:五脉安在?五色安见?其常色殆者如何?歧伯曰:五官不辨,阙庭不张,小其明堂,蕃蔽不见,又埤其墻,墻下无基,垂角去外,如是者,虽平常殆;况加疾哉!
黄帝曰:五色之见于明堂,以观五藏之气,左右高下,各有形乎?歧伯曰:府藏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
译文:黄帝说从五官的表现,如何推断疾病呢?岐伯说通过五官的表现,可以推断五脏的病变。肺的病变,出现呼吸喘急,鼻翼煽动;肝的病变,出现目眦发青;脾的病变,出现口唇发黄;心的病变,出现舌体卷曲短缩,两颧发红。肾的病变,出现两颧和额部发黑。
评:五官色泽的变化,这个是按五行推演而来的。
未必全是这样。我们后面学的脏腑辨证,假设心阳虚,断不会出现两颧发红, 我们以前学的脏腑辨证,假设心阳虚,断不会出现两颧发红。所以,这些色泽变化只是说明可能,不是必然。
黄帝说:有的人五脉是平安的,五色是正常的,但这种人气色正常,一得病却很危险,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说:五官的气色不分明,眉、额部不开阔,明堂狭小,而颊侧部和耳门从正面显现不出来,脸盘、颏部窄小,颏下无肉,额角下垂,牙床外露,象这种面相的人,虽在平时,体质也很差,更何况加上疾病呢?
评:这是先天因素导致的长相不属于健康相, 所以,即使面相没有像上面所说的五色病,得病也有些严重。
黄帝说:五色显露在鼻部,凭借五色来观察五脏之气,那么五脏之气在鼻部的左右高下,各有各的形吗?
岐伯说:五脏在体内,各有各的位置,五脏之气反映在明堂的上下左右,也是各有其分度的。
评:有人根据这段内经的讲述,发明了鼻针

明堂鼻穴图
明堂鼻穴图

五脏在眼眉下鼻中线分布。六腑在两侧,其他的躯干四肢等,在更外侧。有人用微针,0.22mmx 13mm等,做这种针刺,或者用美容针来针刺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灵枢·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热门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