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银中医工作室
致力于中医药及针灸传承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灵枢·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黄帝内经·灵枢·五癃津液别篇第三十六
原文:黄帝问于歧伯曰:水榖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愿闻其道?
译文:黄帝问岐伯说饮食物进入口以后,又被输送到胃和肠,其化生的津液分为五种,如果在天气寒冷和衣服单薄时,津液就会化为尿和气;天气炎热和衣服过厚时,津液就化为汗;情绪悲哀,气并于上,津液出于目就化为泪,中焦有热,胃体弛缓,津液出于口就化为唾液;邪气侵入体内,阻滞津液输布,阳气闭塞而津液不化,水气不能宣散就形成水胀病。我知道这些情况,但是不知道其化生的机理,想请你讲一下。
原文:歧伯曰:水榖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沬则为痛;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译文:岐伯说饮食物都是由口进入人体,饮食物中有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注入相应的脏器及人体四海。饮食物所化生的津液分别沿着一定的道路输布。由三焦布散的饮食物中的精微物质,能够温润肌肉、充养皮肤,就是津;那些流注于脏腑、官窍,补益脑髓而不布散的,就是液。
天气炎热和穿衣太厚,腠理开泄而出汗。如果又感受寒邪,寒邪就会留滞在分肉里面,使
得津液凝聚成沫,挤压分肉,阻碍阳气流行就会产生疼痛。天气寒冷,汗孔闭塞不能出汗,阳气不化,水液不得蒸化宣行则向下输注到膀胱,就形成尿液和气。
原文:五脏六府,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故五藏六府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夫心系与肺不能常举,乍上乍下,故欬而泣矣!
译文:在五脏六腑中,心是主宰,耳主听觉,眼主视觉,肺象丞相那样起辅佐作用,肝象将军一样起抵御外侵的作用,脾起卫护作用,肾主骨向外支撑形体。所以,五脏六腑的津液都向上渗入眼睛。心里悲伤,就舍使五脏六腑之气都并于心中,引起连心的脉络急紧,连心的脉络急紧就会使肺上抬,肺上抬就会使津液上溢。心之脉络急紧,而肺不能常久上抬,忽上忽下,因此引起咳嗽而且流眼泪。
此处气机写的十分精彩。
原文:中热则胃中消榖,消榖则虫上下作,肠胃充郭,故胃缓,胃缓则气逆,故唾出。五津之榖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
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阴阳气道不通,四海塞闭,三焦不写,津液不化、水榖并行肠胃之中,别于回肠,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此津液五别之逆顺也。
译文:中焦有热,就会使胃中谷物消化过快,谷物消化后,则肠中的寄生虫就会上下蠕动,而虫子蠕动纠缠就会使肠梗满,因此导致胃运动缓慢,胃运动缓慢就会使气上逆,因而唾液向上排出。五谷所生成的津液,汇合而成为脂膏,内渗入骨空中,向上可滋补脑髓,向下流入阴窍。
如果阴阳不调,就会使津液溢出而向下流入阴窍,供应脑髓的津液就会减少且下流。房事过度就会使身体虚弱,体虚则腰背痛且小腿酸软无力。如果阴阳气道不通畅,就会使人体四海闭塞,三焦不能输泻,津液不能化生,此时水谷都留在肠胃之中,最后入于大肠,留在下焦,不能渗入膀胱,这样就会导致下焦充胀,若是水液充溢就会成为水胀。这就是五种津液运行的顺逆情况。

灵枢-五癃津液别篇
灵枢-五癃津液别篇

今天到这里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灵枢·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热门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