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7
6:04:50 大光明云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6:05:08 大光明云
(1)夫嘔家有癰膿,不可治嘔,膿尽自愈。
6:09:28 大光明云
呕吐脓水的,不要治疗这个呕,
6:09:47 大光明云
你要是把呕停止了,那么脓在里面出不来了的意思
6:10:08 大光明云
脓出去了,呕也就好了
6:10:27 大光明云
其实你不去止呕,但可以治脓啊
6:11:15 大光明云
排脓的药有:冬瓜仁,薏苡仁,桔梗,贝母,益母草等,都在相应的方子里使用
6:11:54 大光明云
(2)先嘔却渇者,此為欲解。先渇却嘔者,為水停心下,此属飲家。 嘔家本渇,今反不渇者,以心下有支飲故也,此属支飲。
6:12:46 大光明云
呕吐后,渴这是病转好, 因为下焦没有寒水,所以开始渴 。
6:13:30 大光明云
先渴却呕,你渴了本应该喝水,但却恶心呕吐, 那么这个渴是假渴,是心下水液不输布所导致的
6:24:53 大光明云
呕家不渴,为心下支饮
6:25:14 大光明云
四饮的支饮相当于水居心下泛及肺
6:26:09 大光明云
(3)問曰:病人脈数,数為熱,当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何也? 師曰:以発其汗,令陽微,膈気虚,脈乃数,数為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虚冷故也。 脈弦者,虚也,胃気無余,朝食暮吐,変為胃反。寒在於上,医反下之,今脈反弦,故名曰虚。
6:28:30 大光明云
你摸病人的脉跳的快,这个数脉应该是主热的,一般来讲,热使得人有胃口,能吃,而现在人反呕吐,这是什么原因呢
6:28:56 大光明云
老师回答说:因为过于发汗的原因,导致了阳气衰弱,
6:29:17 大光明云
那么导致膈气也虚弱
6:30:28 大光明云
就是说,这个人发汗,阳气外散,要不停的摄取中焦的阳气,当中焦的阳气损耗的时候,从中焦向上交输送阳气的通道里的阳气也不足
6:31:05 大光明云
这个地方就是膈,上焦与中焦的间隔的那个横膈膜位置的气,膈气
6:32:29 大光明云
而脉数的原因是外邪,或者郁热,比如外邪太阳中风,恶寒发热,汗出不解时,也有热症表现,这个热素体病人有热盛。
6:32:35 大光明云
但却不是脾胃之热
6:33:46 大光明云
如同你看到有的人两耳红红的,舌体呢,却淡淡的
6:33:57 大光明云
说明他的热在肝胆,不在脾胃
7:02:18 大光明云
脉弦者虚也,这是指右关脉弦,
7:02:40 大光明云
右关–脾脉, 柔和滑而有力为正脉
7:07:48 大光明云
弦者显出弦脉,说明郁滞,中焦的运化不好; 而且是弦而无力的虚弦脉, 胃气无余–不多的意思;早上能吃些东西,晚上都吐出来,因为早上阳气足些,能吃点东西,晚上寒气重,脾胃脉弱,运化失司,故胃气逆而吐。
7:09:32 大光明云
这些病变的原因是,上焦有寒邪,医生的治疗方法应该是温上化寒,类似于栝楼薤白散之类的药方
7:09:55 大光明云
然而却用了下法,导致上焦寒下之中焦,引发中阳亏损
7:10:39 大光明云
我们看出这条的中阳亏损有,1 过汗伤阳;2 上焦寒,误用下法,伤中阳
7:16:13 大光明云
(4)寸口脈微而数,微則無気,無気則営虚,営虚則血不足,血不足則胸中冷。
7:18:32 大光明云
这个条文比较简单,营血虚—冷,从胸中,身中开始由内向外冷; 脉微是征象。
7:19:23 大光明云
那么脉数呢,前面还说脉数为热, 但这里却没有热相,虚弱则脉也可以是数脉。
7:19:50 大光明云
(5)趺陽脈浮而渋,浮則為虚,渋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穀不化,名曰胃反。脈緊而渋,其病難治。
7:22:53 大光明云
金匮为什么难学,尽管它论述脉,脉理比较混乱,定义不清。
7:23:36 大光明云
这个第五条,浮为虚; 我们再看看以前的—五臓風寒積聚病脈証并治第十一—这个章节的趺阳脉怎么论述的
7:23:55 大光明云
(15)趺陽脈浮而渋,浮則胃気強,渋則小便数,浮渋相搏,大便則堅,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
7:24:37 大光明云
看到这个(5)与(15)条的矛盾讲法了吗
7:25:59 大光明云
所以这个第5条的趺阳脉浮的浮脉,表达的不是一回事
7:28:26 大光明云
所以当你翻译的时候,只能是趺阳脉浮取有,重按空,这才能构成虚脉。
7:29:00 大光明云
那么有的人说了,干嘛用浮脉呢,干脆趺阳脉轻取无,重取弱不就完了
7:29:20 大光明云
问题是有浮取有,重按无力的脉,比如说芤脉
7:30:19 大光明云
后面几乎同样的条文,一个说涩脉主伤脾; 一个说涩脉小便数,究竟哪个对?
7:31:33 大光明云
这些地方都值得思考, 只能说古人用词,俭省的有过了。
7:32:15 大光明云
我们还是按第5条讲解,涩无力,是由于脾伤所导致的,
7:34:04 大光明云
脾虚波及于胃,因此腐熟消磨的功能下降; 胃的通降下焦,导致了饮食上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穀不化,名曰胃反
7:34:53 大光明云
然后他说,脉紧而涩,这个是趺阳脉紧,涩;还是寸口脉紧涩呢,没有标明
7:36:14 大光明云
(6)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7:42:46 大光明云
欲吐的不可下之,这个下之是什么?
7:43:42 大光明云
呕恶的人,有上吐的趋势,你这边用大黄,芒硝的下,是下下焦,大肠等
7:43:49 大光明云
这是治不如法
7:44:25 大光明云
那么,不可下之,可不可以降之呢
7:44:56 大光明云
比如说呕吐恶心的,吐痰的,我们用二陈汤可不可以?
7:45:02 大光明云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7:45:13 大光明云
临床中,这样治疗的比比皆是
7:45:27 大光明云
相反的,以瓜蒂散吐出的方法,几乎不用了
7:45:38 大光明云
那么到底哪个是正治?
7:46:14 大光明云
我觉得,寸脉有力的,气冲上而恶心的要吐的,应该以吐法治疗
7:46:28 大光明云
但要注意的是,右寸脉有力,你可以吐之
7:46:39 大光明云
左寸脉有力的,吐法你就要小心了
7:47:03 大光明云
左为肝心升发之势,多隶属于血分,并不是消化系统
7:47:39 大光明云
你如果吐法,在吐的当下,内压加大,可能引发血液短期上冲于脑,
7:48:03 大光明云
素体脉道郁滞,血瘀者,可引发脑内出血
7:48:06 大光明云
不可不慎
7:48:56 大光明云
(7) 哕而腹満,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7:49:55 大光明云
干呕而腹部胀满的,知道哪里出了问题,通利了就好了
7:50:34 大光明云
干呕—可以是食积,气滞,痰湿; 可以是虚滞,寒凝
7:52:19 大光明云
那么有没有用,党参,白术,干姜,大枣来治疗干呕的呢
7:52:32 大光明云
你看这四味药,没一个降逆的
7:52:41 大光明云
却可以止干呕,为什么?
7:53:13 大光明云
因为这四味药是补脾温中的,那么反过来就是脾虚寒。
7:53:37 大光明云
脾虚寒导致了,胃的腐熟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胃的肃降,而形成了呕
7:54:21 大光明云
这个问题在于脾,脾的阳气,温气上来了,正常的升清,运,化;那么胃气自降,
7:54:28 大光明云
这叫做健脾以降胃。
7:55:07 大光明云
(8)嘔而胸満者,茱萸湯主之。 (9)乾嘔,吐涎沫,頭痛者,茱萸湯主之。
7:56:28 大光明云
吴茱萸汤. 处方吴茱萸6克(汤洗七遍)人参4克生姜8克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治胃中虚寒,食谷欲呕,或呕而胸满,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厥阴头痛,吐涎沫。
7:57:42 大光明云
呕,胃气上逆, 脾气呢,却是不上行; 这表现为中焦的脾胃升降问题。 但仍然有个下焦的寒湿问题
7:59:34 大光明云
所以,以 人参,大枣补脾而升脾气,生姜托之; 以吴茱萸来暖下焦,小腹;去寒水湿,直接截断寒湿的供给。
8:00:33 大光明云
所以上门的这个病是,寒湿从下焦来的,堆积到上面,脾气不足。这是它的病机
8:00:43 大光明云
并没有用,半夏,陈皮。
8:05:24 大光明云
(10)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
8:06:37 大光明云
半夏泻心汤. 2016-01-05 14:48. 【组成】半夏9克,黄芩9克,干姜6克,人参6克,黄连3 克,大枣6枚,炙甘草6克。 【用法】上七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温服200毫升,1日3次。 【功用】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8:10:11 大光明云
心下痞的呕,涉及到应用半夏
8:10:45 大光明云
半夏祛痰,上焦中焦,尤其是膈,心下这个位置
8:12:30 大光明云
那么,我们看看这个痰的形成,中焦虚寒,生痰, 波及下焦则肠鸣; 犯及上焦则呕;
8:13:17 大光明云
然而,上焦毕竟是胸阳展现之处,尤其是心阳,所以这个痰湿送到上焦,淤积往往生热,
8:13:32 大光明云
这就变成了上热,中,下寒。
8:13:55 大光明云
上焦需要的是清气+有益的水谷精微,不是痰湿
8:14:02 大光明云
所以必须强化脾
8:14:21 大光明云
人参,大枣,炙甘草以健脾;
8:30:12 大光明云
半夏降胃气化痰,干姜暖中下,黄芩黄连清上焦以及心下
8:30:49 大光明云
以治痰饮,脾虚,上热下寒
10:14:40 大光明云
(11)乾嘔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
10:15:27 大光明云
这个又是挺简略的条文
10:15:45 大光明云
后面的这个方子,其实是黄芩汤+半夏,生姜
10:15:59 大光明云
那么我们再看看黄芩汤的条文
10:17:54 大光明云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10:18:28 大光明云
黄芩汤: 清热止利,和中止痛。治伤寒,太阳与少阳合病,身热口苦,腹痛下利。
10:18:52 大光明云
黄芩10~20g、炙甘草6~12g、芍药6~12g、大枣12枚。水煎煮,分三次温服。 [方证] 1.腹痛下利,或大便不爽,肛门灼热,及身热,口苦。 2.舌红苔黄,脉弦。
10:22:59 大光明云
太阳少阳合病,也不是正病;
10:23:34 大光明云
太阳病,或伤寒,或中风,此病太阳,既非伤寒也非中风
10:23:48 大光明云
少阳病,胸胁苦满,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
10:24:35 大光明云
从用药来看,黄芩清三焦湿热, 白芍敛阴,炙甘草,大枣建中补中气
10:26:52 大光明云
从此方看出,它治疗的是一派的湿热之症。 那么这个条文,干呕自利, 这个呕是湿热之呕,尽管叫干呕,那是指呕不出什么东西来; 而湿热仍然是潜藏的。 半夏降逆止呕,生姜暖中温散止呕。
10:28:00 大光明云
自下利—-这是湿热下利,这里面的黄芩具有燥湿止泻的作用,其实这个燥湿止泻,黄连强于黄芩的,但如果有少阳病的往来寒热,则黄芩的去热作用,强于黄连。
10:29:03 大光明云
(12)諸嘔吐,穀不得下者,小半夏湯主之。
10:29:38 大光明云
呕吐,气逆上比较重,谷不得下,吃的饭食下不去,仍然吐出来,那么用小半夏汤
10:29:48 大光明云
这个小半夏汤,就是半夏和生姜
10:31:01 大光明云
半夏降腻止呕生姜温散止呕
10:31:18 大光明云
实际上是一升一降
10:31:27 大光明云
半夏降,生姜升
10:38:23 大光明云
柴胡升,生姜升,二者什么区别
10:38:53 大光明云
柴胡升,升而不散于外,很难引发出汗
10:40:06 大光明云
生姜升,升而散,容易出汗,一旦汗出,则升压泄露,反倒使得降下容易,以提壶揭盖,以升为降, 故生姜升而止呕。
10:42:12 大光明云
这个章节条文很多,今天到这里
大光明云金匮要略讲义之二十七-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之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金匮要略讲义之二十七-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之一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