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银中医工作室
致力于中医药及针灸传承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之生气通天论

2018-05-16
10:17:01 大光明云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10:17:56 大光明云
原文: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10:18:54 大光明云
通天—通晓天地之运行原理的人; 一切生命的本源,源于阴阳二气的变化。
10:19:07 大光明云
六合—东西南北,上下。
10:19:26 大光明云
九州—指是中原大地的九块分布区域。
10:20:26 大光明云
十二节—-指的是手臂关节三个,双手六个;腿脚关节三个,双腿六个,一共十二个关节,称之为十二节
10:21:28 大光明云
就是说,人长的这种形态,都与天地运转有关,是这样的天地运转对应关系,才产生了人,所以通乎天气
10:22:22 大光明云
那么特定的环境,还可以形成多种,胎卵湿化的生命
10:26:18 大光明云
其生五,我们讲五行的时候,其数为10;其中的1,2,3,4,5 为生数,就是后面的6,7,8,9,10都是有前数加合而成,称之为成数。
10:26:47 大光明云
从五行的角度讲,5这个数是成就一切的基础数。
10:33:02 大光明云
其气三: 上为天气,下为地气,中为人气。 什么意思呢,上面的星系运转的规律性的方位变化,导致上吸拉之力;下部的地球依据于与上面的星系的运作,自身也在做规律性的运动转变,形成向地心内的吸拉之力。
10:34:12 大光明云
因此一个是天气,一个是地气,二者交互作用,导致春夏秋冬的变化;在这期间产生人,人的周身的气机运转,根据天地二气的吸拉交互作用,产生了自身的一套气机运行体系。
10:35:30 大光明云
人体的气机运行模式为:肝升发,心宣通,脾运化(升清降浊湿),肺宣降, 肾封藏。
10:36:10 大光明云
这套升降系统,呼应着天地之气交通变化。因此称之为三气。
10:37:42 大光明云
原文: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 之序。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 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 因而上,卫外者也。
10:41:03 大光明云
苍天之气清净,前面我们说了天气清净,就光明;如果露明,就出问题;
10:44:20 大光明云
因此这个天气清净,代表的是五星系与地球之间的运作交通关系顺畅, 人不会得病,思想,意志力都比较正常。 你把握这个天地阴阳二气的运作规律,那么你的阳气就坚固;这个时候,虽然会有季节变换产生的少许贼邪,也不能伤害到你,因为你把握了四时怎么生活,顺从五行的气机运作规律。
11:09:51 大光明云
所以,圣人专注精神,服从天地之间的气运的变化,而能通达神明(神明这个地方不翻译了,这个地方是圣人的境界,究竟到了什么算是神明程度,看道家的东西吧)
11:11:02 大光明云
如果不能遵循阴阳五行的规律,就会九窍内闭, 九窍:眼2 鼻2,耳2,舌1,前后2阴
11:22:34 大光明云
身体外侧肌肉壅滞,卫气解散—这个解是四声音为懈怠的意思,这就是不明白阴阳二气运作的规律,导致自己受到伤害,身体的阳气受到削弱。 阳气,就像天和太阳;提供万物阳性的能量,体现动态的,温暖的,积极的,向上的。 如果失去了阳气的作用,必然折寿。
11:23:11 大光明云
原文: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驰长。緛短为拘,驰长为 痿。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11:38:37 大光明云
因为遭受寒气,而这个病人想要象常人一样生活作息,就会起居坐卧就像受了惊慌一样,因为身体受寒,阳气被抑,现在想要想要像往常一样的生活起居,就得强提阳气来支撑这些活动,阳气强提,则会有惊慌的感觉,这是因为阳气被抽拔,不是有序的由中焦下焦提供(被寒郁),则阳气会上浮。
11:43:21 大光明云
因受暑邪所伤,暑季者–湿热也; 热会出汗,烦燥而沉重–湿也;如果周围人不说话,比较安静的话,这个病人由于内在的热邪发越导致他会多言,热邪重的话,身体摸起来就像热炭一样,这个时候,如果出汗的话,就会消散这个热。
11:51:38 大光明云
因为遭受到湿邪,病人的头部就像缠裹布一样,湿热没有祛除的话,产时间浸淫经络,就会导致人体的大筋软短不舒,小筋却松弛而长,失去了约束骨的能力; 软短为拘挛,驰长则为痿痹。
12:02:02 大光明云
因为气虚,导致了身体的肿产生,四肢的相互替代而病,此时阳气败竭。
12:02:25 大光明云
这个条文,要思考,气虚能不能导致肿产生,
12:03:09 大光明云
气虚,气血流动不畅,容易发生郁滞,但未必能产生肿大,唯独内有水湿,或者热邪的时候,可以水肿,或者红肿。
12:03:29 大光明云
即所谓的“虚郁”
12:04:28 大光明云
原文: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 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
12:07:44 大光明云
解析:人之阳气,在烦躁,劳作的时候,它是外发的,但这种阳气应该是外发内敛有度的,你总是外发,一定消耗阴液(阴精),导致精血大亏,
12:11:47 大光明云
这种阳气外发的趋势,要是在夏天积发,伴随着春夏的升发,宣通的过程,如果宣通不及时,导致阳气血积聚于脑上,则导致人昏迷; 内上压力过大,使得人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就像大水冲坏了堤坝,洪流不渴止息。
12:13:47 大光明云
原文: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汗出见湿,乃生痤疿。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 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 时之序也。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 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 气门乃闭。 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12:26:06 大光明云
有伤于筋,这里有翻译的是承接上文的那个大怒,气血往上顶,那么身体的提供经筋的虚就不足,使得筋伤, 发生了“纵”–收紧,整个的松弛受到影响,没有从容的收缩松弛功能。
12:29:05 大光明云
如果一侧出汗,代表另一侧经脉不通,则容易发生偏枯病–半身颓废不用。
12:30:38 大光明云
出汗夹湿严重的,说明身体内的湿气也重,就会在皮肤上生出痤疮来。
12:33:13 大光明云
而饮食膏粱厚味的,参鲍鱼翅花椒常吃的,会在脚下长大疔, 这是因为正气不足,进补厚味,不能消化,蕴化为湿热毒所致。
12:36:45 大光明云
劳作后出汗,却又被风吹, 寒气不是那么重的,就会产生粉刺,郁结久了就会产生痤疮。
12:39:07 大光明云
阳气,其精微养神; 其柔和部分养筋。说明尽管阳气,也有养神,养筋的不同。
12:40:05 大光明云
开合不得,这主要是指卫气控制毛孔的开合功能,如果这个是失去作用了,热天也不出汗,冷天不觉得冷,毛孔开和失灵
12:41:47 大光明云
那么寒气入侵,也感觉不到, 此时导致内在的,筋脉气血供应不足,引发筋脉缩短,前面收引,后面驰长,开始驼背弓腰,不能直也
12:53:55 大光明云
寒邪内侵,卫邪相争与内,变生热毒,导致腐败发生,留注于腠理,肉部,引发经脉穿漏,形成了瘘。
12:54:19 大光明云
腠理在哪里,皮下与肌肉之间
12:54:33 大光明云
瘘[3](拉丁语:Fistula,或称瘘管)是体表上皮细胞与内脏或深层组织之间形成的病理性管道,有内口与外口。瘘管的外口,又称为漏,是流脓水,淋漓不断,不能收口的溃疡疮口。而有时,为了达到对某种疾病的治疗目的时,也需要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制造一条瘘管。
13:06:02 大光明云
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俞-穴位的意思, 气血的流动不及脏腑运作量,比如说膀胱经穴,与内在的脾胃化生气血的运化的量比较,那是少量的
13:08:14 大光明云
那么寒邪如果沿俞穴入侵,那个邪气量也的变少–化薄, 内传会导致容易胆小,惊恐。
13:08:53 大光明云
这样简化的条文,你能看到邪气干扰到了心,肾,引发情志上的变化,惊恐。
13:13:22 大光明云
营气者,运行于脉内;有卫表虚,外邪入侵,卫陷于内,仍有内相争,而营气与为不和,导致营郁于内,营郁则生内热,这样容易发生内在的痈肿。
13:25:22 大光明云
魄汗未尽,—肺藏魄,此处指发汗没有发透,外邪仍然侵袭上焦; 正邪相争导致形弱而气烁,
13:27:00 大光明云
穴俞以闭,发为风疟。—如果俞穴闭阻,则不能内传,而发生了阳经的半里半表的寒热往来的风虐的病。
13:30:39 大光明云
所以风邪是百病的开端; 人的意志合道,从容安闲,那么他的腠理闭而密实,纵然有大风夹着疫毒,也不能造成损害,这是因为这个人顺应了四时的运作规律。
13:31:56 大光明云
所以如果病久了,就会发生内传变化,导致此人的上下交通不利,形成种种瘀堵,此时即使是好的医生,也难以治好。
13:34:47 大光明云
阳气积聚的也会病死,因为阳气作为实证郁滞的气滞,会发生阻隔整个人体的气血运行,这种郁滞阻隔,应该用泻法治疗, 如果你的诊断不明,粗心的滥用补法,就是误治使得病人败亡。
13:35:40 大光明云
我们上次的一个病案就是病人的脉洪实有力,舌苔厚腻,病人肥胖,如果用补法,就是“粗乃败之”
13:51:15 大光明云
所以讲,人体的阳气,白天一整天是外放的,支持人体的正常活动的; 平旦-早3-5点的时候,阳气开始升起,太阳高照的中午,阳气旺盛,而日头西下的时候,阳气开始开始削弱, 到晚上的时候,阳气内敛,睡觉的时候,卫气行于体内脉外。所以叫做气门关闭。 所以由于入傍晚了,阳气内收敛,可以拒绝邪气的入侵; 这个时候,就不应该在劳作而动你的筋骨, 也不要暴露在雾和露中,遭受寒邪, 如果你的生活规律,违反者早,中,晚的阳气的升,盛,衰的运作规律,那么你会生病,身体单薄而憔悴。
13:51:18 大光明云
今天到这里
大光明云13:54:55
翻译内经,费些气力,我尽量去做好 。
大光明云13:55:31
只是被病人打扰,所以一定是断续的,
大光明云13:55:39
每天做一些 慢慢的攻克难点,留有笔记,以后也可以随时翻看
2018-05-17
大光明云5:57:56
继续内经学习
大光明云6:07:28
原文 :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
通。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
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因而大饮,则气逆。
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
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大光明云6:09:43
解析:岐伯说,人体的阴这个部分,是藏精而起动迅速的—阴提供给阳以物质基础,阳动,阴就会迅速地补上。
大光明云6:10:37
人体的阳气,主外,守护皮毛,所以卫外而坚固。
大光明云6:13:15
阴不胜阳—-阴气的提供不足以满足阳气之用的时候,则阳离于阴 而脉跳动的快速, 严重的会发狂;
大光明云6:17:52

大光明云6:18:53
左图阴阳平衡; 右图阴虚,相应的阳就比较多
大光明云6:19:42
阳多,则动,热,速度快,这是由于阴不制阳的关系。
大光明云6:21:16
那么反过来,阳不胜阴的时候,气少,则五脏开始争夺阳气, 阳气少的地方,阴相应的增多,导致呆滞,郁滞,九窍不通。
大光明云6:26:25

06:59:26 大光明云
因此,圣人讲明遵循阴阳的原理, 他们筋脉舒和,骨髓坚固,气血相从,这样内外调和,邪气不能伤害,耳聪目明,气运如常;
07:03:16 大光明云
风客—客外在的,外来的邪风–也叫淫气,侵袭人体,久而不愈,就会导致精血损耗, 这是邪气伤肝的缘故。
07:17:58 大光明云
若饮酒过量, 会造成气机上逆。若过度用力,会损伤肾气,腰部脊骨也会受到损伤
07:19:37 大光明云
大凡阴阳的关键,以阳气的致密最为重要。阳气致密,阴气就能固守于内。阴阳二者 不协调,就象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没有夏天一样。因此,阴阳的 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维持正常生理状态的最高标准。
07:23:40 大光明云
所以阳强亢盛,不能固密(就是指阴恋阳而平和,平衡),那么这个阳强肯定销铄真阴,就会导致阴气枯竭。 因此,只有阴气与阳气相互的协调, 阴气平和地供给,阳气有序的升发,人的精神才能正常。 二者要是不相协调协作,各干各的,叫做离厥,那么最后的结果精、气都会竭绝。
07:26:09 大光明云
由于雾露风寒之邪的侵犯,就会发生寒热。春天伤于风邪,留而不去,会发生急骤的 泄泻。
07:31:21 大光明云
春天伤风,风邪入侵伤肝,伤的是升发之气,肝郁而陷,殃及脾的升清作用,而导致泄泻。
07:36:20 大光明云
夏季伤暑,陈旧水气热不宣,秋季当气机下降的时候,这些陈旧之物就会转为疟核,发生疟疾。秋季,秋高气爽,本不应伤于湿气,但此季节反常,或者久居湿处,仍然可以伤湿,那么肺的肃降不好,会发生上逆咳嗽,体下不得敛收,则失养而发生腿软,脚抽筋。
07:40:53 大光明云
冬伤于寒,冬天主闭藏,多穿衣服,护持体内阳气;然后病人却受寒邪, 寒邪在体表压制阳气,又值冬天,阳气越加趋于内而不得泄; 这句话的引申意思是,即使冬季,由于人的正常的生活起居,仍然有阳气趋于表,并不是阳气都在里面藏着,伴随着一天24小时的活动,仍然有阳气正常的收放的规律性; 显然冬季,子时,这是最冷的时刻,当然要保持室内暖和。
07:41:48 大光明云
那么冬季伤寒,寒于外逼内,冬季的阳气的发泄收藏比较,藏>泄,因此叫做相火内郁的比较多
07:42:45 大光明云
那么伴随着春季的来临,阳气大量的发泄,此时如果有外在的风温入侵,勾动内在的阳气相火,会骤然发作,而得温病。
07:44:44 大光明云
如果自身的阴平阳秘达不到,即使是四时之气,也会伤五脏;何况四时的不正之气。
07:47:06 大光明云
阴血之所产生,来源于五味; 阴之五官(五脏的意思),也伤在五味的过度摄取上。
07:48:21 大光明云

07:49:00 大光明云
五味与五脏的气机是制约的关系。
07:49:47 大光明云
酸制约肝的升发;苦制约心的宣通;甘制约脾的运化;辛制约肺的肃降;咸制约肾的收藏。
07:52:02 大光明云
过吃酸味, 肝气得到阴血补充,肝气就会变缓,升发不及,内陷, 那么脾气的升清就不足,衰弱。
07:57:36 大光明云
过吃了咸的,会导致骨伤,为什么呢,因为咸主软件散结,那么骨头属于坚硬的,吃弦的多了,可以骨软, 肌肉受到伤害,因为其筋腱连接与骨, 咸味入肾而下行,故心气会受到抑制。
08:00:22 大光明云
现代药理学讲,咸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钠离子具有强烈的吸水作用,这种吸水作用,导致钠离子周围围绕8个水分子,因此有“浸泡软坚的作用” 你吃盐多了,肯定多喝水, 同时加重了水的代谢的负担。
10:52:00 大光明云
中焦堆积,犯及于上,就会喘满
10:56:52 大光明云
过吃甜味能不能导致皮肤发黑,这个还没有经验,后面有个肾气不衡–衰弱
10:57:30 大光明云
总之,你要记住的是,甜味使得代谢变慢,不仅仅是脾的运化减缓,其他的脏腑的代谢过程,一并减慢
10:57:53 大光明云
吃甜食多的人,常肥胖就是这个原因
11:09:30 大光明云
喜欢吃太多的苦味的人, 脾气不濡, 濡–软的意思,脾脉的正脉为濡,而有一定的力度
11:09:40 大光明云
苦味的特点:燥,而泄。
11:09:51 大光明云
燥为脾所喜,泄则伤脾
11:20:59 大光明云
那么这个泄,泄的是什么,是导致大便泄泻吗
11:21:10 大光明云
不是,凡是苦燥的,都是泄湿的,
11:21:33 大光明云
所以苦燥药,治疗的是湿邪,就是把水气往外带
11:47:36 大光明云
那么过吃苦味,它不仅仅是外带湿邪,也可以带走自己的阴血,津液
11:48:18 大光明云
脾虽然喜欢燥,但自身也有阴阳两部分,阳气升清运化,脾血支持其阳气的功能;
11:51:25 大光明云
所以,过吃苦味, 脾气的柔和就差,且升清不及;另外胃由于燥的原因,导致胃肠积滞而变厚—胃气厚。
11:52:40 大光明云
如果是苦兼寒的,那么苦燥湿,伤脾的升清;寒–伤胃的腐熟,则过吃苦寒伤脾败胃就是这么来的
11:56:57 大光明云
过吃辛味,辛外散也,伤气,兼耗伤阴血;筋脉有阴血来濡养,血不养筋,则筋脉的收缩张弛失效,因为兼有气虚,所以处于张弛状态为多。 同时心肝血不足, 也会产生精神萎靡不振。
11:57:27 大光明云
因此 谨慎地调和五味,会使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通畅,腠理致密,这样,骨气就精强有 力。所以重视养生之道,并且依照正确的方法加以实行,就会长期保有天赋的生命力。
今天到这里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之生气通天论

热门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