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银中医工作室
致力于中医药及针灸传承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之针解篇第五十四

2018-12-01
大光明云 08:04:10
继续学习内经
大光明云 08:04:19
针解篇第五十四
大光明云 08:05:05
原文: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
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
邪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
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
言实与虚者,寒温气多少也。
若无若有者,疾不可知也。
察后与先者,知病先后也。
为虚与实者,工勿失其法。若得若失者,离其法也。
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者,为其各有所宜也。
补泻之时者,与气开阖相合也。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者,针穷其所当补泻也。
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
下热,乃去针也。
大光明云 08:06:13

大光明云 08:07:51
九针,针具名。为九种针具的总称。出《黄帝内经》。即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
大光明云 08:08:14
古代的针灸用具很是讲究的,
大光明云 08:09:22
镵针chan 针
大光明云 08:11:15
chí鍉针
大光明云 08:13:44
译文:黄帝问道:希望听你讲讲对九针的解释,以及虚实补泻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针治虚证用补法,针下应有热感,因为正气充实了,针下才会发热;邪气盛满用泻法,针下应有凉感,因为邪气衰退了,针下才会发凉。血液郁积日久,要用放出恶血的方法来消除。
大光明云 08:17:10
瘀血久则不动, 那个地方会刺痛,或者你观察皮肤部分发黑的,都有痰凝瘀血。
大光明云 08:18:01
另外一个就是急性痹症, 这种突发外伤会导致局部红肿,严重疼痛, 这个也可以用放血法治疗。
大光明云 08:19:47
另有关节严重的水湿壅滞,坐卧不安,属于急症的,也可以针刺拔罐治疗,曾经临床上遇到一个老妇人,腘窝肿大,坐立不安,以三棱针刺后,拔罐15次,出新血后停止,疼痛若失。
大光明云 08:31:06
邪盛用泻法治疗,就是出针后不要按闭针孔(使邪气得以外泄)。
所谓徐而疾则实,就是慢慢出针,并在出针后迅速按闭针孔(使正气充实不泄);所谓疾
而徐则虚,就是快速出针,而在出针后不要立即按闭针孔(使邪气得以外泄),实与虚的
根据,是指气至之时针下凉感与热感的多少。若有若无,是说下针后经气到来迅速而不易
察觉。审察先后,是指辨别疾病变化的先后。辨别疾病的为虚为实,虚证用补法,实证用
泻法。医生治病不可离开这个原则。若医生不能准确地把握,那麽就会背离正确的治疗法
则。虚实补泻的关键,在于巧妙地运用九针,因为九针各有不同的特点,适宜于不同的病
证。针刺补泻的时间,应该与气的来去开阖相配合:九针的名称不同,形状也各有所异,根据治疗需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补泻作用。
大光明云 08:34:25
针刺实证须用泻法,下针后应留针,待阴气来临,针下出现明显的寒凉之感时,即可出针。针刺虚证要达到补气的目的,待阳气来临, 针下出现明显的温热之感时,即可出针。
大光明云 08:36:18
注:针下之冷热感, 应该以病人感觉为度。
大光明云 08:37:19
原文:经气已至,慎守勿失者,勿变更也。
深浅在志者,知病之内外也。
远近如一者,深浅其候等也。
如临深渊者,不敢堕也。
手如握虎者,欲其壮也。
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
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
必正其神者,欲胆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
所谓三里者,下膝三寸也。所谓跗之者,举膝分易见也。巨虚者,矫足
(骨行)独陷者。下廉者陷下者也。
大光明云 08:49:29
译文:经气已经到来,应谨慎守侯不要失去,不要变更手法。决定针刺的深浅,就要先察明疾病部位的在内在外,即使病分远近,但治法是一样的, 针刺虽有深浅之分,但侯气之法都是相同的。行针时,应似面临深渊、不敢跌落那样谨慎小心。持针时,应象握虎之势那样坚定有力。思想不要分散于其他事情,应该专心致志观察
病人,不可左顾右盼。针刺手法要正确,端正直下,不可歪斜。下针后,务必注视病人的双目来控制其精神活动,使经气运行通畅。三里穴,在膝下外侧三寸之处。跗上穴,在足背上,举膝易见之处。巨虚穴,在跷足时小腿外侧肌肉凹陷之处。下廉穴,在小腿外侧肌肉凹陷处的下方。
大光明云 08:55:07
析疑:1 经气到来,所谓经气到来就是得气, 即针刺后,有酸麻胀痛的针感
大光明云 08:55:20
而不是那种刺痛感,出现刺痛就是扎到血管了
大光明云 08:59:03
2 此说足三里,上巨虚,下廉穴,连接不通,怀疑丢失文字
大光明云 09:03:52
原文:帝曰:余闻九针上应天地四时阴阳,愿闻其方,令可传于后世以为常也。
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人皮应天,人肉应地,人脉应人,人筋应时,人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人齿面目应星,人出入气应风,人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故一针皮、二针肉、三针脉、四针筋、五针骨、六针调阴阳、七针益精、
八针除风、九针通九窍、除三百六十五节气。此之谓各有所主也。人心意应八风;人气应天;人发齿耳目五声,应五音六律;人阴阳脉血气应地,人肝目应之九。
大光明云 09:05:03
译文:黄帝说:我听说九针与天地四时阴阳相应合,请你讲讲其中的道理,以使其能流传于后世,作为治病的常法。
岐伯说: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人的形体也与自然界相应,针的式样也是根据其所适应的不同病症制成的,所以有九针之名。
大光明云 09:37:51
解析:五音:角徵宫商羽,对应的是五行,即发出这五种音,相应的是升发,宣通,运化,肃降·封藏的运动。
大光明云 09:38:34
六律:即古代的定音器皿,就如同你弹吉他先要定音,有个标准音。
大光明云 09:39:18
音律一共十二个,排列有十二个, 1,3,5,7,9,11这六个叫做阳律
大光明云 09:39:35
2,4,6,8,10,12,叫做阴律,也叫做“吕律”
大光明云 09:42:49
七星:指北斗七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
大光明云 09:43:55
八风–东南西北加上四角,为八风。
大光明云 09:44:26
九野:指古代九州区域的划分,即九州
大光明云 09:47:46
人的皮肤在外,庇护全身,与天相应,肌肉柔软安静,如土地厚载万物一样,脉与人身体相应,筋约束周身,各部功能不同,犹如一年四季气候各异,人的声音与五音相应。人的脏腑阴阳之气配合犹如六律六吕的高低有节;人的牙齿和面目的排列犹如天上的星辰一样;人的呼吸之气犹如自然界的风一样;人的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分布全身,犹如地上的百川万水,纵横灌注于九野一样。
大光明云 10:00:18
译文: 所以九针之中,一(谗)针刺皮,二(员)针刺肉,三(鍉)针刺脉,四(锋)针刺筋,五(铍)针刺骨,六(员利)刺调和阴阳,七(毫)针补益精气,八(长)针驱除风邪,九(大)针通利九窍,祛除周身三百六十五节间的邪气。这就叫做不同的针有不同的功用和适应证。人的心愿意向与八风相应,人体之气运行与天气运行相应,人的发齿耳目五声与五音六律相应,人体阴阳经脉运行气血与大地江河百川相应,肝脏精气通于两目,目又属于九窍,所以肝目与九数相应。
大光明云 10:57:44

大光明云 10:58:01

大光明云 10:59:04

大光明云 10:59:38
今天到这里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之针解篇第五十四

热门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