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银中医工作室
致力于中医药及针灸传承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之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2018-10-12
大光明云 06:04:00
继续学习黄帝内经
大光明云 06:04:10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大光明云 06:05:11
原文: 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
名为何?
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
帝曰:愿闻其说,
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
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
大光明云 06:07:00
译文:黄帝问道:有的温热病患者,汗出以后,随即又发热,脉象急疾躁动,其病逝不仅没有因汗出而衰减,反而出现言语狂乱,不进饮食等症状,这叫什麽病?
岐伯回答说:这种病叫阴阳交,阴阳交是死症。
黄帝说: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人所以能够出汗,是依赖于水谷所化生的精气,水谷之精气旺盛,便能胜过邪气而出汗,现在邪气与正气交争于骨肉之间,能够得到汗出的是邪气退而精气胜,精气胜的应当能进饮食而不在发
热。复发热是邪气尚留,汗出是精气胜邪,现在汗出后又复发热,是邪气胜过精气。不进饮食,则精气得不到继续补益,邪热又逗留不去,这样发展下去,病人的生命就会立即发生危险。《热论》中也
曾说:汗出而脉仍躁盛,是死证。现在其脉象不与汗出相应,是精气已经不能胜过邪气,死亡的征象已是很明显的了。况且狂言乱语是神志失常,神志失常是死证。现在已出现了三种死证,却没有一点
生机,病虽可能因汗出而暂时减轻,但终究是要死亡的。
大光明云 06:10:42
解析: 汗出发热,这个在后世的中医,有阳明经证;也有气分证。
大光明云 06:11:03
阳明经证出自伤寒论,具有四大特征:大汗,大渴,大热,大脉;
大光明云 06:11:23
而气分证出自温病条辨, 也有这四大特征。
大光明云 06:11:47
二者的区别有二, 1 气分证的脉跳较快;
大光明云 06:12:36
2 传变不同, 气分证传变直接入血分,产生了身热,无汗,心烦意乱,难以睡眠,面色赤红等。
大光明云 06:14:25
而阳明经热传变,可以传变成阳明腑实证,即所谓的大便硬结不同; 也可以传至太阴脾,产生寒化病变,出现腹胀,腹泻等。
大光明云 06:15:13
这两个汗出而热,用的方剂是白虎汤,并不是什么危难的重症。
大光明云 06:15:42
所以,与这里讲的阴阳交,要加以鉴别
大光明云 06:16:30
这里讲的阴阳交,它讲邪热在骨肉这个部分,
大光明云 06:17:50
我们说经络的深浅层次: 皮部,腠理,筋腱,骨 正经—脏腑
大光明云 06:18:18
其中的正经比较特殊,它的线路深浅不一,且连接奇经八脉
大光明云 06:18:26
也连接脏腑
大光明云 06:18:55
但无论如何,病至骨,表示的是,邪气入里较深。
大光明云 06:19:13
所以也有骨热之说
大光明云 06:21:07
那么我们后世中医以吴又可为代表的温病派的学说有,卫分热,气分热,营分热,血分热。针对这多种不同的热证,而且有具体的治疗方法
大光明云 06:21:29
以后学习温病条辨的时候,可以涉及到
大光明云 06:22:35
那么阴阳交病的定义: 汗出,发热,脉急促,狂乱,不食。
大光明云 06:27:44
原文: 帝曰:有病身热汗出烦满,烦满不为汗解,此为何病?
岐伯曰: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为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表里刺之,饮之服汤
大光明云 06:32:06
译文: 黄帝说:有的病全身发热,汗出,烦闷,其烦闷并不因汗出而缓解,这是什麽病呢?
岐伯说:汗出而全身发热,是因感受了风邪;烦闷不解,是由于下气上逆致,病名叫风厥。
黄帝说:希望你能详尽地讲给我听。
岐伯说:太阳为诸阳主气,主人一身之表,所以太阳首先感受风邪的侵袭。少阴与太阳相为表里,表病则里必应之,少阴手太阳发热的影响,其气亦从之而上逆,上逆便称为厥。
黄帝说:怎麽治疗呢?
岐伯说:治疗时应并刺太阳、少阴表里两经,即刺太阳以泻风热之邪,刺少阴以降上逆之气,并内服汤药。
大光明云 09:50:28
岐伯说:太阳为诸阳主气,主人一身之表,所以太阳首先感受风邪的侵袭。少阴与太阳相为表里,表病则里必应之,少阴–手–太阳发热的影响,其气亦从之而上逆,上逆便称为厥。手字,误译,应该
是受。
大光明云 10:10:25
太阳,少阴,有两对,手太阳大肠经;足阳明膀胱经;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大光明云 10:11:52
这里用的是巨阳,且受外风侵袭,当指足太阳膀胱经
大光明云 10:13:10
外邪侵袭,你的身体会调动卫气外上发以抗衡,所以你的三焦的气机是向上的
大光明云 10:14:09
足太阳与足少阴肾相表里,太阳经气抵抗外邪, 必然引发肾气输入膀胱经以亢盛,从而肾气不降
大光明云 10:15:07
厥—-在内经中有两个表达意思,1 手足厥冷; 2 气冲于上,于脑,形成头部胀满,甚则昏迷的感觉。
大光明云 10:16:42
烦满不解—气上冲心而烦,肾经的循行至胸部,干扰心气,如果是热扰,则发生心烦。
大光明云 10:16:59

大光明云 10:18:19
那么治疗呢,刺太阳泄风热, 主要在风池, 风府,大椎这个附近,以泻法针刺
大光明云 10:20:21
而肾经,则针刺阴谷穴, 然谷穴
大光明云 10:21:02
阴谷穴以滋阴,然谷穴以清火, 针刺方向向下针刺,以引肾气下行,来治疗厥逆之气。
大光明云 10:41:19
原文:帝曰:劳风为病何如?
岐伯曰: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瞑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
大光明云 10:46:09
译文:黄帝说:劳风的病情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劳风的受邪部位常在肺下,其发病的症状,使人头项强直,头昏眩而视物不清,唾出粘痰似涕,恶风而寒栗,这就是劳风病的发病情况。
黄帝说: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首先应使其胸中通畅,俯仰自如。肾经素盛的青年人,太阳之气能引肾经外布,则水能济火,经适当治疗,可三日而愈;中年人精气稍衰,须五日可愈;老年人精气已衰,水不济火,须七日始
愈。这种病人,咳出青黄色粘痰,其状似脓,凝结成块,大小如弹丸,应使痰从口中或鼻中排出,如果不能咳出,就要伤其肺,肺伤则死。
大光明云 11:05:40
劳风,痰寄居于胸下,即,横膈膜上,
大光明云 11:06:07
有犯及于心的,导致心悸,心烦,难以入睡。
大光明云 11:08:29
犯及于肺的,在肺下,那么处要出的是痰稠, 难以咳出,同时由于痰邪束肺, 引发卫气外展不舒, 容易导致人颈项强直, 有由于痰阻上焦肺下,导致清阳上升带动的清阴不足,因此导致视物不清。
总之都是痰主心肺下这个位置所导致来的。
大光明云 11:11:04
太阳经气引肾气外布,就是此病认为肾气的蒸腾作用受郁,一般来讲,摸肾脉应手力强的,多为年轻人, 年老弱。
大光明云 11:11:47
那么,针刺什么穴位能使得太阳经气引肾气外布呢
大光明云 11:13:01
应刺肾经的络穴大钟穴
大光明云 11:13:13

大光明云 11:13:52
同时针刺膀胱经的原穴京骨穴
大光明云 11:14:20

大光明云 11:14:27
这叫做络原配合
大光明云 11:14:36
强化膀胱经的经气
大光明云 11:17:03
同时针刺,百会,四神聪,以及肾经在胸部的穴位-彧中穴,俞腑穴,目的是使得肾气在膀胱气的带动下,冲破胸中的痰凝气滞。
大光明云 11:17:33
如果肾经的经气不足的,比如说老年人,那么你就没有必要把肾经经气引入膀胱经,
大光明云 11:18:49
只是针刺肾经的荥穴, 以及胸部穴位,还有上部的,大椎,风池,印堂等,强化上焦的经气的流动;
大光明云 11:19:32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背腧穴,目的是袪痰,总之,选穴很多,关键看你的选穴的目的
大光明云 11:20:57
肾经正经循行之咽下,所以胸部痰凝,不仅仅是肺,脾的问题,与肾也相关。
大光明云 11:22:31
原文:帝曰:有病肾风者,面胕庞然,壅害于言,可刺不?
岐伯曰: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后五日其气必至。
帝曰:其至何如?
岐伯曰:至必少气时热,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呜、身重难以行,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则咳,病名曰风水,论在刺法中。
大光明云 11:23:50
译文:黄帝说:有患肾风的人,面部浮肿,目下壅起,妨害言语,这种病可以用针刺治疗吗?
岐伯说:虚证不能用刺。如果不应当刺而误刺,必伤其真气,使其脏气虚,五天以后,则病气复至而病势加重。
大光明云 11:28:00
虚不当刺,指的是面部不应做针刺, 非指肾经不当刺,因为刺有部分,泻法。面部没有补气之穴,不是足手部经有原穴,腹部有关元气海穴可补。
大光明云 11:29:59
黄帝说:病气至时情况怎样呢?
岐伯说:病气至时,病人必感到少气,时发热,时常觉得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中干渴,小便色黄,目下浮肿,腹中鸣响,身体沉重,行动困难。如患者是妇女则月经闭止,心烦而不能饮食,
不能仰卧,仰卧就咳嗽的很厉害,此病叫风水,在《刺法》中有所论述
大光明云 11:32:42
病气至后的一系列症状,我们可以看出,是湿热病。
大光明云 11:33:40
汗出发热,小便色黄而不多,水都从上面出去了。
大光明云 11:34:13
如果正气足,那么针刺可以直接利水湿;真气不足,邪气至则化成一派邪热。
大光明云 11:34:28
热–可正,可邪;
大光明云 11:35:13
阳气,正热是温的; 邪气,邪热,是阴不敛阳的,导致热游离于外,完全不能被身体所用。
大光明云 11:39:10
原文:帝曰:愿闻其说。
岐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则咳甚,上迫肺也。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
帝曰:何以言?
岐伯曰: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腹中呜者,病
本于胃也。薄脾则烦,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隔也。身重难以行者,胃脉在足也。月事不来者,胞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大光明云 11:41:47
黄帝说: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邪气之所以能够侵犯人体,是由于其正气先虚。肾脏属阴,风邪属阳。肾阴不足,风阳便乘虚侵入,所以呼吸少气,时时发热而汗出。小便色黄,是因为腹中有热。不能仰卧,是以内水气上乘
于胃,而胃中不和。仰卧则咳嗽加剧,是因为水气上迫于肺。凡是有水气病的,目下部先出现微肿。
大光明云 11:44:30
以今天脏腑辨证的观点来看, 肾为气阴两虚;阴虚生内热,再加外感风热,称之为风阳, 因此引发热上行,热烁津液,小便发黄, 如果内素有水气的,则挟水上行而产生一些列症状。
大光明云 11:49:24
黄帝说:为什麽?
岐伯说:水是属阴的,目下也是属阴的部位,腹部也是至阴所在之处,所以腹中有水的,必使目下部位微肿。水邪之气上泛凌心,迫使脏真心火之气上逆,所以口苦咽干,不能仰卧,仰卧则水气上逆而
咳出清水。凡是有水气病的人,都因水气上乘而不能卧,卧则水气上凌于心而惊,逆于肺则咳嗽加剧。腹中鸣响,是胃肠中有水气窜动,其病本在于胃。若水迫于脾,则心烦不能进食。饮食不进,是水
气阻隔于胃脘。身体沉重而行动困难,是因为胃的经脉下行于足部,今水气居于三焦,胃之阳气受阻而导致身体沉重。妇女月经不来,是因为水气阻滞,胞脉闭塞不通的缘故。胞脉属于心而下络于胞中
,现水气上迫于肺,使心气不得下通,所以胞脉闭而月经不来。
黄帝说:好。
大光明云 11:49:43
内经解释的病机原理很有意思,水平很高
大光明云 11:50:33
此处要注意的是,月经的形成,与心气下络胞宫有密切关系,这个我们今天的中医学没有提及
大光明云 11:50:38
今天到这里
大光明云 12:00:26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之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热门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