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3
大光明云 05:43:35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大光明云 05:44:35
原文:黄帝问曰: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
岐伯对曰:阴气少而阳气胜也,故热而烦满也。
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
岐伯曰: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
帝曰:人有四肢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也?
岐伯曰:是人者阴气虚,阳气盛,四肢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独治者不能生长也,独胜而止耳。逢风而如炙如火者,是人当肉烁也。
大光明云 05:53:34
译文:人的身体并不是常处在温下, 也不是常处在热下,此指四季交替,人的身体的温热是有变化的;如果出现了热而烦满是什么原因呢?
大光明云 05:54:20
岐伯回答说:这是由于阴气少而阳气胜,所以发热而烦闷
大光明云 05:55:26
黄帝说:有的人穿的衣服并不单薄,也没有为寒邪所中,却总觉得寒气从内而生,这是什麽原因呢?
岐伯说:是由于这种人多痹气,阳气少而阴气多,所以经常感觉身体发冷,象从冷水中出来一样。
大光明云 05:56:58
痹气—–阳少阴多,阳,动态的,热的,明亮的; 阴,静态的,冷的,暗的,等等,那么痹气就是内寒较多,可以相似我们今天讲的阳虚。
大光明云 05:58:49
黄帝说:有的人四肢发热,一遇到风寒,便觉得身如热火熏炙一样,这是什麽原因呢?
岐伯说:这种人多因素体阴虚而阳气胜。四肢属阳,风邪也属阳,属阳的四肢感受属阳的风邪,是两阳相并,则阳气更加亢盛,阳气益盛则阴气日益虚少,至衰少的阴气不能熄灭旺盛的阳火,形成了阳
气独旺的局面。现阳气独旺,便不能生长,因阳气独生而生机停止。所以这种四肢热逢风而热的如炙如火的,其人必然肌肉逐渐消瘦。
大光明云 05:59:05
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风寒入里热化
大光明云 07:06:23
即使是风寒,风从热,寒完全被热抵消。
大光明云 07:08:04
原文:帝曰:人有身寒,阳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栗,是为何病?
岐伯曰: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气衰,肾脂枯木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冻栗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
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
帝曰:人之肉苛者,虽近亦絮,犹尚苛也,是谓何疾?
岐伯曰: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与志不相有,曰死。
帝曰: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脏使然?愿闻其故。
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
安,此之谓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络脉不得随经上下,故留经而不行,络脉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
,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
帝曰:善。
大光明云 07:12:06
译文:黄帝说:有的人身体寒凉,虽进汤火不能使之热,多穿衣服也不能使之温,但却不恶寒战栗,这是什麽病呢?
岐伯说:这种人平素即肾水之气盛,又经常接近水湿,致水寒之气偏盛,而太阳之阳气偏衰,太阳之阳气衰则肾之枯竭不长。肾是水脏,主生长骨髓,肾脂不生则骨髓不能充满,故寒冷至骨。其所以不
能战栗,是因为肝是一阳,心是二阳,一个独阴的肾水,胜不过心肝二阳之火,所以虽寒冷,但不战栗,这种病叫“骨痹”,病人必骨节拘挛。
大光明云 07:19:19
学习内经开眼界,这段的病机描述是我们所想不到的
大光明云 07:19:30
在大学的课本里,你也学不到
大光明云 07:31:41
肾水之盛叫做阴盛, 膀胱阳气不足, 那么肾阳亦弱, 阳弱那么肾脂不生
大光明云 07:32:09
这个肾脂是什么,它也是阴的一种,阴阳相辅相成
大光明云 07:32:35
阳生,有益的阴才能生; 否则阳虚,则浊阴败生
大光明云 07:33:04
对于身体无用的阴叫做浊阴
大光明云 08:15:14
骨髓不满 浊阴入侵,则寒象万生
大光明云 08:15:52
现代医学研究肾上腺分泌的肾素II,具有刺激骨髓再生的作用,与古代的肾主骨,倒是有一定的联系
大光明云 08:20:47
黄帝说:有的人皮肉麻木沉重,虽穿上棉衣,仍然如故,这是什麽病呢?
岐伯说:这是由于营气虚而卫气实所致。营气虚弱则皮肉麻木不仁,又不能举动,所以皮肉更加麻木沉重。若人的形体与内脏的神志不能相互为用,就要死亡。
大光明云 08:21:28
麻木穿衣服不解,说明不是寒导致的麻木
大光明云 08:21:49
而是营气虚 ,营者,营血也,必血虚引发麻木
大光明云 08:28:57
黄帝说:人病气逆,有的不能安卧而呼吸有声;有的不能安卧而呼吸无声;有的起居如常而呼吸有声;有的能够安卧,行动则气喘;有的不能安卧,也不能行动而气喘;有的不能安卧,卧则气喘。是哪
些脏腑发病,使之这样呢?我想知道是什麽缘故。
大光明云 09:31:49
岐伯说:不能安卧而呼吸有声的,是阳明经脉之气上逆。足三阳的经脉,从头到足,都是下行的,现在足阳明经脉之气上逆而行,所以呼吸不利而有声。阳明是胃脉,胃是六腑之海,胃气亦以下行为顺
,若阳明经脉之气逆,胃气便不得循常道而下行,所以不能平卧。《下经》曾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就是这个意思。若起居如常而呼吸有声的,这是由于肺之脉络不顺,络脉不能随着经脉之气上下
,故其气留置于经脉而不行于络脉。但络脉生病是比较轻微的,所以虽呼吸不利有声,但起居如常。若不能安卧,卧则气喘的,是由于水气侵犯所致。水气是循着津液流行的道路而流动的。肾是水脏,
主持津液,如肾病不能主水,水气上逆而犯肺,则人即不能平卧而气喘。
黄帝说:好。
大光明云 09:38:32
不能安卧,呼吸有声可以,说呼吸不利就有问题
大光明云 09:39:18
声–脾主声,胃气上逆,脾气则不升, 一为不升,一为不降,则呼吸有声。
大光明云 09:40:08
总之是脾胃的问题,间接影响了肺。
大光明云 09:41:13
起居如常,而呼吸有音的,则没有胃气上逆
大光明云 09:41:24
那么就是肺自身的呼吸有阻滞
大光明云 09:42:55
经文讲络脉逆,那么什么叫做络脉顺呢,
大光明云 12:00:21
络脉的顺行,是有经气发出,外发为顺,不发则为逆,逆则流向正经。
大光明云 12:02:24
气喘也是呼吸不利,但体现在喘上, 它指的是痰饮袭肺
大光明云 12:02:45
而痰饮的形成,有脾的问题,也有肺的问题,也有肾的问题,
大光明云 12:03:46
肾水泛滥在于肾气不足
大光明云 12:04:37
但肾气的循行方向是上下的,上行是肾气的蒸腾作用,带动肾精,肾阴向上运动,给予其他脏腑以补充。
大光明云 12:05:11
下行在于,1 控制膀胱的气化作用,形成尿液; 2 纳气补精的作用。
大光明云 12:06:11
如果肾气虚,那么下焦水液泛滥,成了浊水,浊阴,浊水堆积,先为腿肿,而后蔓延于中焦,上焦
大光明云 12:06:34
到上焦,侵及心叫做寒水凌心;
大光明云 12:06:52
侵及于肺,则发生气喘,吸气困难
大光明云 12:07:36
总之都是由于肾阳,肾气的作用失司,引发的浊阴堆积的问题
大光明云 12:09:04
此段经文问了6点,回答了三点
大光明云 12:10:11
比如说,不得卧而息无音的,这是胃气上逆,并没有干扰到肺
大光明云 12:10:46
有得卧而喘的,这是肺气不降;
大光明云 12:11:46
不得卧,不能走路而喘的,这是肺脾胃大虚, 脾主四肢,胃行阳气布散四肢
大光明云 12:13:27
大光明云 5:13:08 p.m.
盖凡不得卧,都是气,水逆而顶,凡得卧的,无中焦之气上逆。
大光明云 12:16:15
气逆三焦都有可能发生,
大光明云 12:16:43
肺自身的毛病,比如说肃降功能失司,也会引发喘,咳嗽,也叫气逆
大光明云 12:17:37
所以,肺气逆,胃气逆,肝气逆,肾气逆,都有其代表意义。
大光明云 12:18:12
大光明云 12:18:13
今天到这里
陈渼茜 12:27:55
请教老师,肺气肿是什么病?有一熟人,六十几岁男性,患肺气肿,要注意些什么?
他担心呼吸随时会停止
大光明云 15:13:48
肺气肿是肺泡与缠绕的血管之间的气交换功能出了毛病
大光明云 15:14:13
肺泡膨胀收缩功能降低
大光明云 15:14:41
这样导致二氧化碳氧气交换出现障碍
陈渼茜 15:14:56
老师,这病好像很难治
大光明云 15:15:05
表现出来的是呼吸困难为主
大光明云 15:15:15
嗯,难治
大光明云 15:16:11
中医只是知道西医病机原理而已
大光明云 15:18:03
临床上,主要是看肺脉的强弱,强以活破为主,弱则补中兼消
大光明云 15:20:35
所谓的活破,就是行气活血,严重的破血,把力量集中在肺部
大光明云 15:40:11
关键是脉
大光明云 15:40:35
比如说,三棱莪术,行气之药,脉实的可以用至50克
大光明云 15:40:55
而张锡纯的用药一般在6-9克
大光明云 15:41:54
有时量不到,不能起作用,起作用的,一定力道很强,所以脉不精而用大剂量药的,容易出事
大光明云 15:42:10
但诊断准的,却往往能治大病
大光明云 15:45:08
又,比如说舌体淡胖,舌苔厚的,病人却起了好多红疹,难以入睡的
大光明云 15:45:35
以瘀为主,其脉不虚的,应该大量的用消化之药
大光明云 15:46:11
什么青皮,枳实,威灵仙,三棱,莪术之类的,药量小无用。
大光明云 15:53:20
其实我们每天学习内经,重点在它的辨证思想,这部书并不是讲的全面系统的,它是在某些方面有特长,发挥;而总论上,比较庞大,细致却不是很精
大光明云 15:54:04
锻炼这种思想,多方面的思考,串联起来诸多症状,把握病机,诊断趋近准确,才能治好病。
大光明云 15:54:57
并不是说内经100%准确,它还是比较朴实的,充满漏洞的东西
大光明云 15:55:14
但不妨碍你去挑选精华的东西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之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之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