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7
大光明云6:22:53
继续学习内经
大光明云6:23:07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大光明云6:23:39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大光明云6:25:47
译文:黄帝问道:我听说方士之中,有人以脑髓为脏,有人以肠胃为脏,也有的把这些都称为
腑,如果向它们提出相反的意见,却又都坚持自己的看法,不知哪那种理论是对的,希望你谈一谈这个问题。
大光明云6:26:41
原文: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脏 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 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 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大光明云6:29:53
解析:皆脏于阴而象于地—–都藏于阴,取象地的特点,大地收藏
大光明云6:31:30
藏而不泄,这是看不到外在的泄出端口的意思,并非讲没有内在的出口
大光明云6:32:48
以现在的解剖生理而言,胆有进口管,由肝分泌胆汁而入,而出口管直接接十二指肠,输送胆汁,但这是内部的输入与输出。
大光明云6:33:27
脑脊髓液也有交换的渠道,但都是微不可见的内在的生理代谢功能
大光明云6:35:52
腑的定义是,胃肠三焦膀胱象征于天气,泻而不藏
大光明云6:36:37
大家还记得,说天气清,不能冒明吗,那里讲的是内在的五星与地球关系的运行规律,是藏而不漏的。
大光明云6:37:48
这个地方说天气泻而不藏的“泻”,指的是变动的,交换的意思,是动态。
大光明云6:39:58
所以它讲, 五脏排泄的浊气,通过五腑而排泄出去 (胆划归为奇恒之腑)
另外这个五腑,胃,大小肠,膀胱,三焦我们分析一下它
大光明云6:40:13
胃,大小肠,膀胱,都有具体的外放的通道
大光明云6:40:53
胃–小肠(分清别浊,糟粕走大肠)–大肠—肛门
大光明云6:41:31
小肠(分清别浊,废液走膀胱)—-膀胱—-尿道
大光明云6:42:20
三焦—–上焦—–以毛孔汗发泄; 中焦—下焦—膀胱—-尿道口出去
大光明云6:42:52
所以这些腑的特点为传化的作用之腑
大光明云6:43:36
魄门—肛门
大光明云6:57:36
奇恒之腑取象于地,五腑取象于天;那么五脏没有取象比喻
大光明云6:58:14
五脏—心,肝,脾,肺,肾是藏精气的,不能外泻;
大光明云6:59:35
满而不能实—-这个是指精气可以满,却不能像饮食那样导致实胀的感觉
大光明云7:00:15
因为它们不与水谷直接接触,只能间接的受摄水谷精微
大光明云7:00:33
所以,没有摄入水谷后的那种实胀的感觉
大光明云7:03:35
六腑呢,(这里又把胆腑放进来了)实而不能满, 因为水谷入口到胃,这个时候是胃充实,到四小时后,饮食下行到肠道, 胃就空了,而肠开始充实,所以某段充实,某段空虚,这叫做实而不能满; 而对于五脏而言,精气可以充满,却不像六腑那样的某段充实。
大光明云7:06:35
原文: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之主? 岐伯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 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 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 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大光明云7:07:10
大光明云7:10:35
解析:气口—-寸口,就是我们手腕部的取脉,左拿心肝肾;右拿肺脾命门。 这个地方问,为什么具有这样的脉象对应。
大光明云7:14:07
胃为水谷之海,人体后天的摄取养分由此提供, 因此它是最大的气血来源。 饮食五味从口入后,藏于胃用来提供五脏的气血。 脾为太阴经,主输布津液,气口为手太阴肺经过之处,也属太阴经脉,主朝白脉,所以五脏六腑的水谷精微,都出自胃,反映于气口的
大光明云7:14:35
脾为太阴经,不仅仅是输布津液,还有水谷精微
大光明云7:15:42
以前我们学的是,胃腐熟–成水谷精微,脾呢,转运这些水谷精微,上行,上接肺吸入之清气,混合,成三气,1 卫气,2 营气,3 宗气。
大光明云7:16:40
那么这三气,协同其余的水谷精微,再灌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大光明云7:22:37
足太阴脾,与手太阴肺经之间的联系密切;
大光明云7:22:57
大光明云7:24:39
从脾经的sp-16腹哀穴开始,上行连接胆经的日月穴, 肝经的期门穴,肺经的中府穴。 形成了太阴经的密切联系
大光明云7:25:53
这种联系以脾提供水谷精微,和合肺化生气血来提供的。
大光明云7:28:21
那么肺朝百脉,五脏气可以取寸口来验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五脏的正经都经过于肺
大光明云7:28:32
我们看看局部的经络图
大光明云7:28:39
1 心正经
大光明云7:29:05
大光明云7:29:34
2 肾正经
大光明云7:29:43
大光明云7:30:05
3 肝正经
大光明云7:30:13
大光明云7:30:28
加之我们前面的脾正经
大光明云7:30:39
以及肺自身的正经
大光明云7:30:54
所有的五脏的经络都连接与肺
大光明云7:31:03
所以肺朝百脉是这个原因
大光明云7:33:31
由于五脏经气入肺,肺开窍于鼻, 所以五气入鼻, 五气亦藏于心肺。 当然了,心肺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鼻的呼吸不利。
大光明云7:34:24
译文: 凡治病并观察其上下的变化,审视其脉侯的虚实,查看起情志精神的状态以及痴情的表现。对那些拘守鬼神迷信观念的人,是不能与其谈论至深的医学理论的,对那些讨厌针石治疗的人,也不可能和他们讲什麽医疗技巧。有病不许治疗的人,他的病是治不好的,勉强治疗也收不到应有的功效。
大光明云7:36:09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大光明云7:37:32
原文: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 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 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 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 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 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 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 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 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 之大体也。
大光明云7:38:19
译文:黄帝问道:医生医疗疾病,同病而采取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但结果都能痊愈,这是什麽道理?
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地理形式不同,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缘故。
大光明云7:39:39
同病异治法则。1 有地域的不同的致病;2 有内在的病机的不同,而外在病症表现相同病症。此处讲的是1 地域不同。
大光明云7:47:25
大光明云7:48:07
黄帝内经所讲的方位势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大光明云7:48:35
据说内经的地理位置在黄河一带,这个感兴趣的可以去进一步的考证
大光明云7:48:47
但方位的陈述没什么问题
大光明云7:49:04
我们把这个中国地图的方位倒过来看就行了
大光明云7:50:14
译文: 例如东方的天地始生之气,气候温和,是出产鱼和盐的地方。由于地处海滨而接近于水,所以该地方的人们多吃鱼类而喜欢咸味,他们安居在这个地方,以鱼盐为美食。但由于多吃鱼类,鱼性属火会使人热积于中,过多的吃盐,因为咸能走血,又会耗伤血液,所以该地的人们,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该地多发痈疡之类的疾病。对其治疗,大都宜用砭石刺法。因此,砭石的治病方法,也是从东方传来的。
大光明云7:50:43
还记得我们前面学的,多食咸—血凝泣,色黑吗
大光明云7:52:43
鱼使得热中——这个据现在的经验,鱼类多属性寒之物,导致寒凝,但素体热者,热+寒凝,会导致痈疡。
大光明云7:55:22
砭石治疗—-多为刮痧, 以刮痧的形式来散发郁火。
大光明云7:58:40
从地图看,属于山东渤海那一带
大光明云7:59:10
译文:西方地区,是多山旷野,盛产金玉,遍地沙石,这里的自然环境,象秋令之气,有一 种收敛引急的现象。该地的人们,依山陵而住,其地多风,水土的性质又属刚强,而他们 的生活,不堪考究衣服,穿毛巾,睡草席,但饮食都是鲜美酥酪骨肉之类,因此体肥,外 邪不容易侵犯他们的形体,他们发病,大都属于内伤类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药物。所以 药物疗法,是从西方传来的。
大光明云8:00:28
青海,西宁那一带。
大光明云8:01:27
译文:北方地区,自然气候如同冬天的闭藏气象,地形较高。人们依山陵而居住,经常处在 风寒冰冽的环境中。该地的人们,喜好游牧生活,四野临时住宿,吃的是牛羊乳汁,因此 内脏受寒,易生胀满的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艾火炙灼。所以艾火炙灼的治疗方法,是从 北方传来的。
大光明云8:01:57
北京以北
大光明云8:03:09
这里要注意的是:牛羊乳汁,生内寒,得胀满
大光明云8:04:21
所以对于现代病的,高胆固醇,糖尿病,湿疹等病人,应该慎服用奶制品。
大光明云8:05:26
那么这个地方的艾灸,应该是灸腹部的关元,气海,以及脾胃经。 解决胀满消化的问题
大光明云8:05:59
译文: 南方地区,象自然界万物长养的气候,阳气最盛的地方,地势低下,水土薄弱,因此 雾露经常聚集。该地的人们,喜欢吃酸类和腐熟的食品,其皮肤腠理致密而带红色,易发 生筋脉拘急、麻木不仁等疾病。对其治疗,宜用微针针刺。所以九针的治病方法,是从南 方传来的。
大光明云8:07:14
过吃酸的, 前面讲的是,皮糙肉厚,嘴唇外翻
大光明云8:08:58
另一角度讲,酸主筋,然而筋的作用,屈伸之力是以肝气疏发来体现的,而酸相当于补筋的阴血, 如果肝气疏发不利,筋在酸的作用下,收聚而不展,所以会发生拘急,麻木不仁的疾病。
大光明云8:09:34
译文: 中央之地,地形平坦而多潮湿,物产丰富,所以人们的食物种类很多,生活比较安 逸,这里发生的疾病,多是痿弱、厥逆、寒热等病,这些病的治疗,宜用导引按#的方 法。所以导引按#的治法,是从中央地区推广出去的。
从以上情况来看,一个高明的医生,是能够将这许多治病方法综合起来,根据具体情 况,随机应变,灵活运用,使患者得到适宜治疗。所以治法尽管各有不同,而结果是疾病 都能痊愈。这是由于医生能够了解病情,并掌握了治疗大法的缘故。
大光明云8:11:26
中央之地,平坦潮湿—因此致病的原因是潮湿。
大光明云8:12:40
那么对应的得病则是脾的运化问题; 容易发生四肢的痿弱,脚的厥冷,受寒的时候,就发生寒热现象。
大光明云8:14:00
那么治疗他讲的是导引,按蹻方法
大光明云8:14:16
按蹻—按摩,推拿
大光明云8:14:48
导引,涉及到类似于导引气的,气功之类的练习
大光明云8:14:59
今天到这里。
大光明云8:56:23
补充一下,寸口脉主肺,是因为太渊穴也是肺经的原穴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之五脏别论篇、异法方宜论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之五脏别论篇、异法方宜论篇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