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8
大光明云9:45:59
大家好
大光明云9:46:20
今天学习内经,移精变气论篇
大光明云9:48:53
原文: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药
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暮之
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
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己。
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
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
死。故祝由不能己也。
大光明云9:49:53
解析:移精变气——精–先天之精,后天之精,五脏之精。
大光明云9:50:44
先天之精—泛指受精卵开始,到成就胎儿未出生前的阶段,此为先天之精成长,护持全身。
大光明云9:51:15
后天之精—泛指后天水谷营养,滋阴身心,主藏于肾的后天之精。
大光明云9:51:52
五脏之精—泛指支持五脏的气血运动的基础,其义为广义之精。
大光明云9:52:25
因此,移精变气,指的是某处精虚亏损,可以移动此精到彼出而化生气血
大光明云9:53:45
可祝由—-即以符咒治疗就会好。
大光明云9:54:17
大家还记得在五行中的,发音的部分的作用ma
大光明云9:55:22
大光明云10:01:20
这五种发音,会引发气的升,宣,运,降,藏
大光明云10:01:43
所以特定的咒语的波动,有一定的具体的作用
大光明云10:02:53
至于符号图形, 今天我们知道“水知道答案”的事情,其实是外在的意念场可以引发水分子变性,并不是什么水知道答案,而是人通过观察水分子的微观结构而知道答案 。
大光明云10:03:28
所以一定符号,表达一定状态,这是必然的。
大光明云10:04:32
看到美女,引发喜欢,多看几眼,那也是面相符号的作用
大光明云10:05:33
古时人心简单,感应力强,所以符咒就起作用。
大光明云10:08:09
古人怎么做的:动作以避寒—–动则生阳气的意思,所以能避寒, 但是你要知道,过动又要伤气, 则不能避寒。
大光明云10:10:00
内无眷暮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没有眷属,或者仰慕某人的那种欲望拖累, 也没有要当什么官而劳役其身形。
大光明云10:10:31
这与道德经讲,民不慕其高下是一样的,为朴。
大光明云10:12:42
现代的人呢,内有忧患,患得患失; 外则劳其形苦,有不安四时的季节规律生活。 所以外邪入侵可以直至五脏骨髓,所以小病也严重,大病更不能治,那种画符念咒,根本不管用。
大光明云10:20:18
原文: 帝曰:善。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闻 乎? 岐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 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 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 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 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 草苏草荄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 暮世之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 欲微针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兇兇,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大光明云10:23:11
解析: 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上古的时候,有个叫僦贷的人,明白五色,脉的道理
大光明云10:24:55
译文: 黄帝道:很好!我想要临诊病人,能够察其死生,决断疑惑,掌握要领,如同日月之 光一样的心中明了,这种诊法可以讲给我听吗? 岐伯曰:在诊法上,色和脉的诊察方法,是上帝所珍重,先师所传授的。上古有位名 医叫僦货季,他研究色和脉的道理,通达神明,能够联系到金木水火土以及四时、八风、 六合,从正常的规律和异常的变化,来综合分析,观察它的变化奥妙,从而知道其中的要 领。我们如果要能懂得这些要领,就只有研究色脉。气色是象太阳而有阴晴,脉息是象月 亮而有盈亏,从色脉中得其要领,正是诊病的重要关键。而气色的变化,与四时的脉象是 相应的,这是上古帝王所十分珍重的,若能明白原理,心领神会,便可运用无穷。所以他 能从这些观察中间,掌握情况,知道去回避死亡而达到生命的安全。要能够做到这样就可 以长寿,而人们亦将称奉你为“圣王”了。
大光明云10:27:09
中古的时候的医生治病,多在疾病一发生就能及时治疗,先用汤液十天,以祛除“八风”、“五痹”的病邪。如果十天不愈,再用草药治疗。医生还能掌握病情,处理得当, 所以邪气就被征服,疾病也就痊愈。
大光明云10:28:05
暮世之病—–后世的医生治病。
大光明云10:28:34
至于后世的医生治病,就不是这样了,治病不能根据 四时的变化,不知道阴阳色脉的关系,也不能够辨别病情的顺逆,等到疾病已经形成了, 才想用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医术浅薄、工作粗枝大叶的医生,还认为可以用攻法, 不知病已形成,非攻可愈,以至原来的疾病没有痊愈,又因为治疗的错误,产生了新的疾 病。
大光明云10:29:16
这种医生,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说了,现在也不少。
大光明云10:36:21
原文: 帝曰:愿闻要道。 岐伯曰:治之要极,无夫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到行,标本不 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 岐伯曰:治之极于一。 帝曰:何谓一? 岐伯曰:一者因得之。 帝曰:奈何? 岐伯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 亡。 帝曰:善。
大光明云10:42:24
这个段落挺简单的了
大光明云10:42:32
直接看译文大家就可以懂
大光明云10:43:13
译文: 黄帝道:我愿听听有关临证方面的重要道理。 岐伯说:诊治疾病极重要的关键在于不要搞错色脉,能够运用色脉而没有丝毫疑惑, 这是临证诊治的最原则。假使色脉的诊法掌握,则对病情的顺逆无从理解,而处理亦将有 倒行逆施的危险。医生的认识与病情不能取得一致,这样去治病,会损害病人的精神,若 用以治国,是要使国家灭亡的!因此暮世的医生,赶快去掉旧习的简陋知识,对崭新的色 脉学问要钻研,努力进取,是可以达到上古真人的地步的。 黄帝道:我已听到你讲的这些重要道理,你说的主要精神是不离色脉,这是我已知道 的。 岐伯说:诊治疾病的主要关键,还有一个。黄帝道:是一个什麽关键? 岐伯说:一个关键就是从与病人接触中问得病情。 黄帝道:怎样问法? 岐伯说: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关好门窗,与病人取得密切联系,耐心细致的询问病 情,务使病人毫无顾虑,尽情倾诉,从而得知其中的真情,并观察病人的神色。有神气 的,预后良好;没有神气的,预后不良。 黄帝说:讲得很好。
大光明云10:52:06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大光明云10:54:06
醪醴—发音“老李”,是粮食发酵后形成的汤液,有较低的酒精度数,大致为4%
大光明云10:54:37
此物具有消食,行气,活血,补气的作用。
大光明云10:56:01
原文: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
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
帝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何也?
岐伯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
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 服也。
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
岐伯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也。
大光明云10:57:07
译文:黄帝问道:用五谷来做成汤液及醪醴,应该怎样? 岐伯回答说:必须要用稻米作原料,以稻杆作燃料,因为稻米之气完备,稻杆又很坚 劲。 黄帝问道:何以见得? 岐伯说:稻禀天地之和气,生长于高下适宜的地方,所以得气最完;收割在秋时,故 其杆坚实。黄帝道:上古时代有学问的医生,制成汤液和醪醴,但虽然制好,却备在那里不用, 这是什麽道理? 岐伯说:古代有学问的医生,他做好的汤液和醪醴,是以备万一的,因为上古太和之 世,人们身心康泰,很少疾病,所以虽制成了汤液,还是放在那里不用的。到了中古代, 养生之道稍衰,人们的身心比较虚弱,因此外界邪气时常能够乘虚伤人,但只要服些汤液 醪醴,病就可以好了。 黄帝道:现在的人,虽然服了汤液醪醴,而病不一定好,这是什麽缘故呢? 岐伯说:现在的人和中古时代又不同了,一有疾病,必定要用药物内服,砭石、针炙 外治,其病才能痊愈。
大光明云10:58:30
原文: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应者何?
岐伯曰:神不使也。
帝曰:何谓神不使?
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营 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营泣卫除,故神去之 而病不愈也。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今良工皆称曰病成, 名曰逆,则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 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
岐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 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 治之奈何?
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剌其处,以复其形。 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 相保,巨气乃平。
帝曰:善。
大光明云11:00:13
解析:形弊血尽—形体损坏, 气血耗尽。 功不应–不见效的意思。
大光明云11:01:12
神不使—即神气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了
大光明云11:03:45
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针灸砭石之道在于疏通营卫,而气血之行全凭借着神的运作, 如果精神不能改善,意志也没有得到治理, 想要病好是不可能的
大光明云11:04:21
这里问题是,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精神意识活下去,纵然小病也不可为,以意志消沉,无生机。
大光明云11:07:08
因此,少许的欲有利于生活;而嗜欲过度,无穷尽, 那么一定伴随的是忧患不能停止, 这也可以导致精气外发而不足, 使得营气运动缓慢,卫气也不能展现功能,病是不能治愈的。
大光明云11:14:15
病症开始的时候,是轻微难测的, 病邪只是潜藏在皮肤表部,所谓的表证; 现在经医生诊断都说病已经形成, 而且预后不好(名曰逆),用针灸,砭石也不好,汤药也治不了。 而这些医生都知道治疗的方法,操守术数,对待比病人象亲戚兄弟一样亲近,声音的变化每日都能听到,五色的变化每日都能看到,然而病却医不好,这是不是治疗的不
早呢?岐伯说:这是因为病人为本,医生为标,病人与医生不能很好合作,病邪就不能制服,道理就在这里。
大光明云11:26:49
黄帝问,有的人得病不是从外来侵袭皮肤毫毛开始, 而是五脏的阳气衰竭了,阴液充满全身, 而导致肺魄独居于内。这个肺藏魄,肺正常体现功能为通调水道,宣降功能,同时魄也体现为魄力, 今阳气衰竭,导致魄不能体现功能,而独藏于肺; 而“五脏之精”不能及时的化生阳气以补充,导致姑精于内;而外耗气。 形体衣服不相保(体瘦衣大)
大光明云11:29:25
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 治之奈何? —这种阳气竭,耗于外,则导致四肢快速肿大,而中阳被动, 这是由于阳气外放而不能入内,这如何治疗呢 ?
大光明云11:31:27
岐伯回答说; 平复水气的治法在于权衡利弊,
大光明云11:31:39
去宛陈莝(cuō错),治疗学术语。指驱除郁于体内的水液废物。宛,通郁,即郁结;陈莝,是陈旧的铡碎的草,指人体水液废物
大光明云11:33:43
微动四极,温衣缪剌其处,以复其形—-叫人四肢做些轻微运动,令阳气渐次宣行,穿衣服带温暖一些,助其肌表之阳,而阴凝易散,用缪刺方法,针刺肿处,去水以恢复原来的形态
大光明云11:34:24
缪(miù)刺是古代刺法名词。是在身体一侧(左或右侧)有病时,针刺对侧(右或左侧)穴位的一种方法。
大光明云11:50:44
开鬼门,洁净府: ”张介宾《类经十二卷·论治类十五》:“鬼门,汗空也,肺主皮毛;其藏魄,阴之属也,故曰鬼门。净府,膀胱也,上无入孔而下有出窍,滓秽所不能入,故曰净府。”张志聪《素问集注》:“鬼门,毛孔也。开鬼门,发表汗也。洁净府,泻膀胱也。”高士宗《素问直解》:“开鬼门,乃开发毛腠而汗出也。洁净府,乃小便利而中渎之府清洁也。”从众多注家总结而来,我们得知“鬼门”即为毛孔,而“净府”指膀胱
大光明云11:52:45
鬼–专门有驱鬼穴位,称之为“马丹阳十三鬼穴”
大光明云11:53:09
此处当以开泄毛孔
大光明云11:54:57
用发汗和利小便的方法,开汗孔,泻膀胱,使阴精归于平复,五脏阳气输布,以疏通五脏的郁积。这样,经气自会生成,形体也强盛,骨骼与肌肉保持着常态,正气也就恢复正常了。黄帝道:讲得很好。
大光明云11:59:07
从这个病症来看是“阳气虚,内有水湿”这么一个病; 那么内经给出的治疗方法是,1 轻微互动恢复阳气;2 多穿衣服以不使阳气外散;3 繆刺损形的对侧来恢复其形;4 以药发汗利小便来治疗。这样正气恢复,精生,形平,骨肉相保持。
大光明云11:59:11
今天到这里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之移精变气论,汤液醪醴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之移精变气论,汤液醪醴论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