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6
大光明云10:30:32
继续学习内经
大光明云10:30:50
阴阳别论第七
大光明云10:32:14
原文: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
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
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
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
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生死之期。
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
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
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
大光明云10:33:19
解析:人有四经还是五经,看所依据的季节分配
大光明云10:34:02
四时则有四经,春夏秋冬对应的肝,心,肺,肾四经。
大光明云10:34:23
十二从,则是对应十二个月的十二经。
大光明云10:34:58
那么正常的经络也是这样,手足三经,正好为十二,应十二月
大光明云10:39:17
阳脉有五种,就是春微弦,夏微钩,长夏微缓,秋微毛,冬微石。五时各
有五脏的阳脉,
大光明云10:40:45
前面说的四经应四季,这个地方谈的是五脏应五季; 阳有五的意思是,五脏各有其阳气,因此阳气有五个; 而阳气的根在于胃
大光明云10:41:00
就是说胃气是提供五脏阳气的动力来源
大光明云10:41:12
我们以前说过,先天之本,后天之本的问题
大光明云10:41:55
先天之本就是父精母血构成的你先天的遗传的特征;这个基本不能以后天的人力改变。
大光明云10:42:19
后天之本就是饮食后天的气血生化的能力, 这个可以人为改变的
大光明云10:42:43
后天五脏运行的动力,来源于胃所产生的水谷精微
大光明云10:42:52
所以,胃的阳气尤为重要。
大光明云10:43:51
那么,春天—五脏有脉的表现;夏季,长夏,秋季,冬季;五季五脏都有不同的表现,5X5=25种 不同表现
大光明云10:46:29
那么春脉:弦,弦而上升为春; 夏脉入钩—浮而感觉勾动; 长夏微缓–因为湿略居于上; 秋微毛—湿降了,原来的钩缓转为毛 状
大光明云10:47:09
冬微石–气机降,封藏而浮动差,故入石头般的板结不动
大光明云10:48:03
所谓阴脉,就是脉没有胃气,称为真脏脉象真脏脉是胃气已经败坏的象征,败象已见,就可以断其必死。所谓阳脉,就是指有胃气之脉。辨别阳脉的情况,就可以知道病变的所在;辨别真脏脉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死亡的时期。
大光明云10:53:27
所以这个地方的所讲的“阴脉”,与我们通常说的三阴脉不是一回事。
大光明云10:53:37
同样讲阴脉,表达意义不同。
大光明云10:53:58
三阴脉指的是太阴,少阴,厥阴,分手足。
大光明云10:54:19
与上面讲的真脏脉的阴脉不一样。
大光明云10:54:57
刚说完,胃气虚损的阴脉; 下面又开始讲三阴脉,三阳脉了
大光明云10:56:44
三阳脉在头;三阴脉在手; 这句话,大多医家翻译为,三阳脉在颈部人迎来诊断;
大光明云10:56:56
三阴脉在手部寸口来诊断
大光明云10:57:51
大光明云10:58:06
位置在平与喉结,颈动脉前
大光明云10:58:46
侯 这个部分动脉的脉动,来诊断三阳经的气血是不是虚弱或者旺盛。
大光明云11:10:32
前面讲真脏脉,胃气虚极, 那么五脏阳脉衰微;
大光明云11:11:05
人迎脉为胃经大脉
大光明云11:11:18
虚则代表五脏阳气不足
大光明云11:11:48
以前我们学过真脏脉的表现
大光明云11:11:56
现在补充一下,
大光明云11:12:08
大光明云11:37:55
而胃经自身的脉,在足阳明胃经的解溪穴,冲阳穴一带。
大光明云11:38:42
大光明云11:38:53
这个是但候胃气的脉
大光明云11:39:13
而人迎尽管是胃经的穴位,但它却是候三阳阳气的脉。
大光明云11:40:48
辨别属阳的胃脉,能知道时令气候和疾病的宜忌;辨别属阴的真脏脉,能知道病人的死生时期。临证时应谨慎而熟练地辨别阴脉与阳脉,就不致疑惑不绝而众议纷纭了。
大光明云11:44:23
原文: 凡持真脉之藏脉者,肝主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腨(疒肙);其传为索泽,其
传为(疒颓)疝。曰: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
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萎易,四肢不举。
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
溜。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呜。
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死。
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
大光明云11:44:24
原文: 凡持真脉之藏脉者,肝主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腨(疒肙);其传为索泽,其
传为(疒颓)疝。曰: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
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萎易,四肢不举。
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
溜。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呜。
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死。
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
大光明云11:55:12
解析:真脏脉之肝脉,18日死,
大光明云11:55:40
出现的病症是悬绝急
大光明云12:01:51
悬者—悬丝,很细的意思; 绝—摸上去快要没有,欲绝的意思。急—跳的较快。
大光明云12:02:32
那么这个18日怎么来的,你搜索网上,看许多书籍也没有这个答案
大光明云12:03:23
还记得我们以前学经络的时候,讲大五行,小五行吗
大光明云12:04:03
大五行表达的是五脏; 小五行表达的是具体的每个经络的五行配合的五腧穴。
大光明云12:05:00
从大五行来讲,相生的次序是 木—-火—-土—-金—-水。
大光明云12:06:32
小五行呢, 木(含自己循环的小五行);火(含自己循环的小五行);土(含自己循环的小五行);金(含自己循环的小五行);水(含自己循环的小五行)
大光明云12:07:07
那么,不利于肝木的是金,
大光明云12:07:22
肺金克肝木。
大光明云12:07:53
从大五行来看,金克木是第四循环的那个日子。
大光明云12:08:43
如果小五行循环来讲, 木-5天; 火-5天;土-5天;金-5天;水-5天
大光明云12:09:19
到金者五天,就是上述的大五行的金位,一共是20天。
大光明云12:09:54
那么,要克的是木, 在金位的小五行里的木====正好在第十八天上。
大光明云12:11:05
所以金克木,保持在两点: 1 大五行循行之“金”五行状态, 不能在第25天上,因为那是水的五行,它不克木;必须在 金五行上。
大光明云12:12:30
2 小五行从木开始累积,经过木–火–土三个达到十五天,为了配合金运克木这个金位,所以向前到二十天。 在金运中的木,要倒回两天,即第十八天
大光明云12:13:05
我这么讲,有的人能看懂,有的人肯定还会理解糊涂
大光明云12:13:21
我再做个表说明一下
大光明云12:55:11
大光明云12:55:29
这种图表不好做,费时间
大光明云12:56:04
大家看这个图,
大光明云12:56:34
上面的五个大圈,表示五行,五脏的相生图
大光明云12:56:42
当然相克,你们都学过,
大光明云12:56:46
金克木
大光明云12:57:12
所以下面的小圈的图,从肝脏开始,其内部的五行,从金开始
大光明云12:57:21
为什么从金开始作为1呢
大光明云12:57:44
因为这个地方谈的是,肝绝亡,所以在金位它是克制肝的
大光明云12:58:11
顺次的,1,2,3,4,5 然后转到心脏的五行,还是金位开始,6,7,8,9,10
大光明云12:58:30
再到脾脏,11,12,13,14,15,
大光明云12:58:58
然后到肺脏,肺脏主令,这个地方本来就克肝,
大光明云12:59:17
因此,在肺脏主令这里面,再找克肝的位置,日期
大光明云12:59:30
变成16,17,18,19,20
大光明云13:00:03
那么,这里的肝位,正好在第18天,肝位被克,所以主亡。
大光明云13:00:24
其实,如果我写肝主亡的日期,我会写第16天。
大光明云13:00:42
为什么呢,因为第十六天是金旺的时间
大光明云13:01:39
本身—16–20,就是肺脏的金,那么再+第十六的金行,这叫“双金相旺”,一定会对肝脏,肝行,极为不利的。
大光明云13:18:00
后面的东西,你可以自己推算
大光明云13:18:10
但多,不相对应
大光明云13:19:01
比如说,肺亡 12日; 心亡9日;肾亡7日,脾亡4日
大光明云13:19:40
这个地方,你要找到相应的规律,很难
大光明云13:19:54
但上面的基本模型拿出来了
大光明云13:20:50
究竟这18,12,9,7,4,怎么来了,为什么肝亡需要3周,可以从五行的金克木来论断
大光明云13:21:16
这个地方谈的周—周期为5天,三周15天的意思
大光明云13:21:41
肝亡三周多,18天,通过五行模式可以解决
大光明云13:22:32
而肺亡,说两周;心亡不及两周,肾亡7日;脾亡不及一周。
大光明云13:23:15
竟然只有四天
大光明云13:23:22
那么拿出一个五行模型
大光明云13:23:41
克脾的为肝
大光明云13:23:48
大光明云13:24:05
从木开始起, 第四天应该为金日
大光明云13:24:28
说金日这天脾亡,从五行规律讲,过不去
大光明云13:24:53
如果从肝木开始克脾,到第六天,仍然是肝木的复合道理
大光明云13:25:06
总之这些天数,大家作为一个参考就行了
大光明云13:25:27
但是, 我上面的运算的肝亡的十八天,请大家注意
大光明云13:25:53
针灸的选穴就是按这种生生克克的关系,来选穴的。
大光明云13:32:27
大光明云13:32:51
这个地方就讨论到这里
大光明云13:32:57
今天到这里,下次继续分析
2018-05-28
大光明云6:44:23
原文:
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
者,死不治。
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腨(疒肙);其传为索泽,其传为(疒颓)疝。
曰: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
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
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萎易,四肢不举。
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
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呜。
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死。
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
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
大光明云6:52:53
解析:已经两仪,四象,八卦
大光明云6:53:06
到内经的时候,是六经,
大光明云6:54:03
那么爻相相配的表达,也有所不同。
大光明云7:00:59
我们不管它的爻相相配的部分 ,只是把它所表达的意义列出如下表格
大光明云7:01:10
大光明云7:03:36
在这个表下,二阳发病,就是指胃肠的毛病,
大光明云7:06:03
肠胃的毛病,主要是腐熟,传导出现了问题, 那么这个会引发心脾两阴脏出现问题, 原因在于有不能说出来的隐私
大光明云7:07:35
人啊,光明些,心理畅快;隐私太多了,就压制太多了,
大光明云7:07:57
心理影响生理,导致消化失司
大光明云7:08:47
胃出现问题,必然干扰到脾的运化;而情绪直接影响到心
大光明云7:10:51
那么这种心里有不可说的压制,导致胃肠脾腐熟运化失司,肝的疏泄必受影响,进而传至胞宫,导致月经也停了;
大光明云7:14:20
再恶化,传下去就是“风消”,即前面的隐曲导致郁滞,郁滞导致经闭,那么开始的时候,这个人可能因郁滞会发胖; 当时间长了的郁滞,五脏六腑气血不得流通,那么就会逐步的开始消瘦了;
大光明云7:16:39
如果这种郁滞,传于肺的话,干扰肃降功能,不得吸入,就会的肺逆气不能吸入的病–息贲;然后他说主死。
大光明云7:17:24
这个不能吸入的肺病,我们今天知道有很多,肺气肿,痈肿,气管炎等
大光明云7:17:46
不是说不能吸入,就一定主死,只是要看病的程度。
大光明云7:20:01
三阳发病—-就是指太阳膀胱经发病;我们伤寒论开篇的第一张,就是太阳病,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脉浮紧 ;
大光明云7:21:14
那么,当我们讲太阳的时候,包括了太阳膀胱经,和太阳腑膀胱。
大光明云7:21:31
膀胱,气化水湿形成尿液的
大光明云7:21:56
这个太阳发病,要是经病就是太阳风寒表证,
大光明云7:24:23
那么传至太阳腑膀胱呢,就变成了下部水肿,两足痿弱无力,,腿肚子酸痛;再进一步水寒筋缩, 则外阴器囊肿而偏坠。
大光明云7:30:13
一阳发病,就是少阳,少气咳嗽,或者患泄泻,久病,则发生心虚痛, 或者饮食不下,成为膈病。
大光明云7:42:49
少阳胆经,升发
大光明云7:43:24
这个地方出现问题,通常是指两胁不舒
大光明云7:43:47
发生种种的郁滞, 干扰心,肺, 胃等
大光明云7:43:56
发生泄泻的倒是很少
大光明云7:45:30
少阳经,肝经,两经都在身体的两侧;按自主向心经络理论,都是由脚趾向躯干内循行
大光明云7:46:00
但是按自主循环理论,胆经则是从上到下,肝经从下到上
大光明云7:46:33
所以在描述肝胆经额关系时,有人这样讲,肝经气升发于上,胆火降于下。
大光明云7:46:51
有的时候,少阳升发,又讲肝气
大光明云7:47:04
这个地方有些混乱
大光明云7:48:08
本来厥阴经指的是肝经,但在伤寒论厥阴证篇,很少说肝经证;只是说四肢厥冷,面热吐蛔等。
大光明云7:48:41
所以这个地方的少阳病的泄泻,并不是常见。
大光明云7:49:59
二阳一阴发病,大家还是参考上面的那个表
大光明云7:51:05
就是阳明胃+厥阴肝发病,
大光明云8:03:18
主惊骇背痛:惊骇—现代中医认为是心主,而在前面的金匮真言论讲是肝主,肝藏魂,亦主惊骇。
大光明云8:04:15
背痛:张景岳说为手足阳明之筋导致背痛
大光明云8:08:05
我们看看胃经的经筋图
大光明云8:08:15
大光明云8:10:32
有一小部分,上行后到与胆经的经筋相重合,然后再上行走到后背,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后背的经筋在 胸椎下端与腰椎的位置上。 所以内经这个地方讲背痛指的是这个位置。
大光明云8:11:25
那么手阳明大肠经是不是走背,我们再看看
大光明云8:12:08
大光明云8:12:31
我们也能看到走背的大肠经的经筋
大光明云8:13:22
我手头有黄元御,张景岳,还有其他人翻译的内经作为参考
大光明云8:13:40
感觉张景岳的翻译,强于黄元御。
大光明云8:14:13
黄有些强行解说,不如张思考细致。
平衡前所未有8:16:51
@大光明云 景岳的代表作是啥书?
大光明云8:17:21
类经
大光明云8:18:34
善噫、善欠,名曰风厥。
大光明云8:18:50
噫是一个汉字,读音为yī,左右结构,部首为口,动词,表示悲痛或叹息。
大光明云8:22:02
肝胃所主,肝郁气滞,干扰情志,则生叹息。 胃气不通,则常发哈欠。
大光明云8:24:18
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
大光明云8:26:10
二阴:足经肾,手经心(张景岳论述);一阳,足经胆,手经三焦。
大光明云8:26:58
胆经邪盛则侮脾,故容易胀。
大光明云8:28:09
肾经邪盛则乘心,故心满,三焦病,则上下不行,故善气
大光明云8:29:41
胆经邪盛,枢机不利,导致脾运化不好, 肾经邪盛如水湿 ,可以乘心。
大光明云8:30:00
你要看这种论述,用个五行图,
大光明云8:30:09
他都是从这个角度谈的
大光明云9:10:26
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萎易,四肢不举—-三阳-膀胱小肠;三阴太阴脾肺。 膀胱经覆盖整个背面。 小肠循行两手, 脾主四肢, 肺主诸气, 这四经同病,则容易发生偏枯的病症,以及痿症,四肢不举。
大光明云10:30:02
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
大光明云10:31:02
这个段落要结合“玉机真脏论”
大光明云10:33:12
在这个真脏论中它讲, 春脉弦; 夏脉钩;长夏脉柔缓;秋脉浮;冬脉营
大光明云10:37:46
上面的这个一阳,一阴,不是我们那个三阳,三阴表的排列图。
大光明云10:38:13
因此一阳并不代表少阳经,一阴也并不代表厥阴经
大光明云10:38:35
这里的一阳指的是稍微有力;一阴则是指稍微无力的意思。
大光明云10:39:22
因此,在一阳的基础上,在向外鼓动,手能摸到的,去的时候,比较衰弱的,叫做“钩脉”
大光明云10:40:20
而基础上稍微无力的,那么也往上鼓动的,这个叫做毛脉;
大光明云10:40:49
有力而且紧张,如同按住琴弦一般的叫做弦脉;
大光明云10:41:48
有力,带必须重按,轻按就力道不足的,叫做“石脉”
大光明云10:42:28
既不无力,又不十分有力的,脉象平缓顺畅的叫做滑脉。
大光明云10:43:03
大光明云10:47:12
阴阳失去平衡,以致阴气争胜于内,阳气扰乱于外,汗出不止,四肢厥冷,下厥上 逆,浮阳熏肺,发生喘鸣。
大光明云10:48:27
什么叫做阴气争于内—–就是阴血的供应不够了,五脏六腑在争用。 这养阴补敛阳,导致阳气扰乱。
大光明云10:51:25
阴之所以不能生化,由于阴阳的平衡,是谓正常。如果以刚与刚,则阳气破散,阴气 亦必随之消亡;倘若阴气独盛,则寒湿偏胜,亦为刚柔不和,经脉气血亦致败绝
大光明云10:53:03
属于死阴的病,不过三日就要死;属于生阳的病,不过四天就会痊愈。所谓生阳、死 阴:例如肝病传心,为木生火,得其生气,叫做生阳;心病传肺,为火克金,金被火消 亡,叫做死阴,肺病传肾,以饮传阴,无阳之候,叫做重阴;肾病传脾,水反侮土,叫做 辟阴,是不治的死症。
大光明云10:55:01
肝病传心—这个是五行相生; 肺病传肾—这也是五行相生; 但看你传的病邪是什么
大光明云10:56:36
肝病传心,如果是生气传,就是升阳; 反之肺病传肾,传的是阴寒的话,就叫做重阴
大光明云10:57:42
心传肺的,是相克的传递,如果此时病态是心的火邪,那么这个相克必然会克制肺阴。
大光明云10:58:46
原文: 结阳者,肿四支。 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 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 二阳结,谓之消。 三阳结,谓之隔。 三阴结,谓之水。 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阴阳虚,肠澼死。 阳加于阴,谓之汗。 阴虚阳搏,谓之崩。 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一阴俱搏,十日 死;三阳搏且鼓,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 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
大光明云11:32:32
解析:邪气郁结于阳经,则四肢浮肿,以四肢为诸阳之本;邪气郁结于阴经,则大便下血, 以阴络伤则血下溢,初结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
大光明云11:35:40
四肢为诸阳之本—-怎么理解? 阳气先天之本为肾,后天之本为脾胃。
大光明云11:39:15
这里说四肢为诸阳之本, —-其实不是诸阳之本,而是诸阳在发生诸阳的时候,它是外发的,自然会走四肢。
大光明云11:39:37
诸阳,六条阳经;
大光明云11:40:51
而诸阴呢,六阴经,邪气传六阴经,则引发便血,
大光明云11:41:42
怎么会引发便血呢, 按着我们以前学过的便血的可能有,脾不统血, 或者热迫血行,或者湿热搏结于肠。
大光明云11:43:40
所以,这个邪气聚集六阴经,你也要考虑,是什么邪气
大光明云11:44:02
这地方的经文,说的太简,而且不清楚,
大光明云11:44:18
大致地做些解析
大光明云11:45:45
那么脾既然统血, 这里讲,太阴是三阴之长,脾阴结而土湿木陷,导致下血
大光明云11:46:04
这个解释是黄元御的解释,其实就是讲脾不统血。
大光明云11:50:25
阴经阳经都有邪气郁结,而偏重于阴经方面的,就会发生“石水”之病,少腹肿胀;
大光明云11:51:22
邪气郁结于二阳(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则肠胃俱热,多为消渴之症;
大光明云11:52:16
邪气郁结于三阳(足太阳膀胱、手太阳小肠),则多为上下不通的隔症
大光明云11:52:56
邪气郁结于膀胱经,小肠经的,常为外感
大光明云11:53:24
主语膈症,那必须是干扰了胃气的通降作用。
大光明云11:53:30
所以这不是必然的
大光明云11:54:13
邪气郁结于三阴(足太阴脾、手太阴肺),多为水肿膨胀的病;
大光明云11:55:57
邪气郁结于一阴一阳(指厥阴和少阳)多为喉痹之病。
大光明云11:56:50
这里讲, 肝胆受病,喉出痹痛,解释原因为经络通过喉咙
大光明云11:57:03
经络经过的地方多了,这是其中之一。
大光明云12:16:50
阳加于阴,谓之汗—-本来是阴阳平衡的,阳在多于阴的时候,阳气主发,外放,自然出汗
大光明云12:19:35
阴虚阳搏,谓之崩—这里的阴虚泛指阴脏,不是阴血,那么阴脾虚,则下陷, 阳气盛则生热,气陷+热,形成出血崩漏
大光明云12:20:54
阴阳虚,加上肠得痢疾下血的,死。
大光明云12:21:14
阴阳虚—–这里指的是阴阳脏虚
大光明云12:21:22
就是五脏六腑气虚,
大光明云12:21:46
这边痢疾下血,那边摸脉微细无力,主死症。
大光明云12:22:36
痢疾下血,通因通治,现在阴阳俱虚,通则更虚,补则不相应于痢疾的病症。
大光明云12:34:00
古书不好读就是太简了
大光明云12:34:15
阴有时指的是阴血,有的时候指的是五脏
大光明云12:34:30
阳有时指的是气,有时指的是六腑
大光明云12:37:33
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妊娠凝结,中气壅阻, 阴搏余下而不升,就是说怀孕后,中气任脉等气就开始阻塞了, 因为有孕所以脉在下焦搏指有力,而这个波动的力量,却上升不到上焦。
大光明云12:39:55
阳别于上而不降, 下焦的阴脉动,不升;那么上焦的阳脉动,也不降,但人却体现出不病的状态,则为怀孕
大光明云12:56:36
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俱搏—肺脉,脾脉,都是搏指有力的
大光明云12:57:18
按,肺脉如毛, 脾脉主缓, 这两个脉都应该是略浮而缓和
大光明云12:57:45
今搏指有力,当属阳气外泄,故二十日主死
大光明云12:59:49
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关键在这个俱搏的脉象上,二阴,足少阴肾,手少阴心经
大光明云13:00:11
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足厥阴肝,手厥阴心包
大光明云13:05:02
三阳搏且鼓,三日死
大光明云13:08:48
太阳膀胱经,小肠经,搏鼓,不仅搏,而且外鼓–外泄3日死。
大光明云13:09:03
那么这里有个问题了,三阳指的是膀胱经,小肠经
大光明云13:09:20
那么你怎么去把握脉气呢
大光明云13:10:28
寸口脉,均为阴经脉
大光明云13:10:57
阳明经脉在解溪冲阳处
大光明云13:11:28
少阴经脉在太溪穴附近
大光明云13:12:13
太阳膀胱经脉,理在昆仑穴附近
大光明云13:12:55
大光明云13:18:22
但从现在的解剖学看,昆仑穴附近,没有动脉
大光明云13:18:34
没有大动脉
大光明云13:19:17
大光明云13:19:59
其足部动脉,反转在昆仑穴很小的一部分
大光明云13:20:29
是不是这个能反应膀胱经脉气的问题,留下存疑吧
大光明云13:20:43
大光明云13:28:43
后面的内容,大致相似,不解析了
大光明云13:29:19
大光明云13:29:22
今天到这里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之阴阳别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之阴阳别论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