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0
大光明云06:17:04
大家好
大光明云06:18:19
平衡好,我不知道你说的,香药指的是什么,是中药的芳香化湿药吗? 还是开窍药,如果从中药的角
度看,这些具有芳香作用的中药,多用于燥湿醒脾。
大光明云06:18:52
如果是特种的,比如说印度的香薰疗法等,这些是我不懂得,无法给你讲。
大光明云06:19:28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痛经
大光明云06:19:45
妇女凡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称为痛经。痛经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两类。前者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多见于青年妇女,又称功能性痛经。而后者是指由慢
性盆腔、生殖器的器质性病变(如炎症、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引起的痛经,多见于育龄妇
女。
大光明云06:20:42
痛经引发的原因有,1 气滞血瘀,尤其是血瘀,它的痛是刺痛的
大光明云06:23:11
2 寒湿凝滞,这种痛经最常见,每近月经时加重,小腹抽紧痛,遇热可减
大光明云06:24:38
3 湿热蕴藉,湿热下注下焦,蕴而臭,皮肤甚则溃烂,此痛多为灼痛,一般与热性炎症相关
大光明云06:25:29
4 肝肾亏虚,多为隐痛,痛不明显,而经后痛而无力明显
大光明云06:27:01
一、气滞血瘀
【证候】 小腹胀痛、刺痛拒按,经少不畅,血有瘀块,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涩。
[证候分析] 肝主疏泄,喜条达,肝气郁结,血行不畅,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壅滞,不通
则痛,则小腹胀痛,刺痛,拒按;冲任气滞血瘀,则经少不畅,血有瘀块。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或涩为气滞血瘀之象。
[治法] 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 膈下逐瘀汤加减。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生姜;经期延长,量多者,加三七、炒蒲黄
。
[针灸治疗] 可选取气海、血海、中极、太冲、三阴交、阳陵泉。诸穴均用泻法。
大光明云06:28:01
血瘀,血流不畅,必然现紫色,或有瘀斑等,脉涩(流通不畅),弦则之压迫绷紧
大光明云06:28:55
方用,膈下逐淤汤处方灵脂6克(炒)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研泥)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玄胡索
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
大光明云06:31:42
此病位血瘀痛经,应该治的是下焦, 那么膈下逐瘀汤,你看这个方子,它有没有走下焦的作用?
大光明云06:32:03
而少腹逐瘀汤: 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延胡索3克、 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
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 五灵脂(炒)6克。
大光明云06:32:42
小茴香,官桂有入下焦的意味
大光明云06:33:13
但仍然有当归,川芎等药,说明它们入下焦的作用的靶向性不是那么明显
大光明云06:33:59
所以用: 桃仁,益母草,红花,水蛭,怀牛膝,
大光明云06:34:03
早,阿文
大光明云06:34:14
最起码,桃仁活血通便
大光明云06:34:22
显然入下焦的多
大光明云06:34:36
牛膝引血,引火下行,
大光明云06:34:53
益母草利水活血,以入下焦为主
大光明云06:35:31
然后, 血瘀寒症你再配上,乌药,小茴香肉桂
大光明云06:36:25
血瘀热症,你可以配黄柏,川楝子,白茅根,藕节等
大光明云06:36:44
所以, 分析药的药气作用
大光明云06:36:49
名方未必好使
大光明云06:37:29
二、寒凝湿滞
[证候] 小腹冷痛,或绞痛拒按,得热痛减,形寒肢冷,苔白腻,脉沉紧。
[证候分析] 寒客冲任,血为寒凝,瘀滞冲任,经行之际,气血壅滞,不通则痛,则小腹冷痛
,或绞痛拒按;得热后寒凝稍通,则得热痛减;寒伤阳气,阳不得布,则形寒肢冷。苔白腻,脉沉紧
为寒凝湿滞之象。
[治法] 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 温经汤加减。乳房、小腹胀痛者,加乌药、香附;腰腿酸软者,加川断、杜仲。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肾俞、次髎、命门、中极、水道、地机。诸穴平补平泻,肾俞、次髎、命
门加灸。
大光明云06:38:07
这个病就是小肚子受寒了,寒及冲任二脉
大光明云06:38:46
吳茱萸6克(三兩) 人參6克(二兩) 桂枝6克(二兩) 川芎6克(二兩) 生薑6克(二兩) 半夏6克(半升) 甘
草6克(二兩) 當歸9克(二兩) 芍藥9克(二兩) 阿膠9克(二兩) 牡丹皮9克(二兩) 麥冬去心9克(一升)
右十二味,以水一斗,
大光明云06:39:46
这个温经汤,小腹受凉,一派寒气,所以丹皮去掉,麦冬去掉
大光明云06:40:36
小腹寒,则重点在于治疗小腹,因此要药为:吴茱萸,荔枝核,乌药,小茴香,腹泻+肉豆蔻。
大光明云06:41:00
这是要药,其它的根据病情,增补些药物就行了
大光明云06:41:37
三、湿热蕴结
[证候] 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经色黯红,紫稠有块,有热感,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 湿热蕴结冲任,气血运行不畅,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气血壅滞,不通则痛,
则小腹灼痛拒按;胞脉系于肾,湿热阻遏腰部经脉,则痛连腰骶;血为热灼,则经色暗红,质稠有块
,有热感。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蕴结之象。
[治法] 清热除湿,祛瘀止痛。
[方药] 清热调经汤加减。带下多色黄者,加黄柏、苍术;腰酸者,加杜仲、川断。
[针灸治疗] 可选取中极、水道、行间、阴陵泉。诸穴均用泻法。
大光明云06:43:10
既然是湿热,自然要清热祛湿, 而且药力要集中在下焦
大光明云06:43:32
我们看看清热调经汤这方子
大光明云06:44:02
太子参15g,生地12g,北沙参10g,丹皮10g,女贞子10g,墨旱莲15g,百合10g,地骨皮12g,制香附
10g,莲子心3g,车前草10g,川牛膝10g 。 【功能】滋阴清热,凉血润肺,调经止血。
大光明云06:44:40
看看这个方子,就知道不妥
大光明云06:44:53
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别的清热调经汤方
大光明云06:58:06
为什么不妥,既然是湿热,当利湿清热,焉有补阴为主之理
大光明云06:58:29
下焦湿热,对于热,要清热解毒
大光明云06:59:28
茯苓,泽泻, 车前子,黄柏,败酱草,紫花地丁,葎草等,作为清热解毒,利湿的主药,然后加些蒲
黄,延胡索之类的行气止痛的药物
大光明云07:00:06
这是通常的治疗方法,当然脉诊的虚实, 汗出与否,那是要通盘考虑的
大光明云07:00:40
四、肝肾亏虚
[证候] 小腹绵绵作痛,喜按,经淡量少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
[证候分析]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亏虚,冲任胞宫失养,不荣则痛,则小腹绵绵作痛,喜按
;肝肾亏虚,血海不能满盈,则经行量少,质稀;肝肾精血不足,外不能濡养肾府则腰膝酸软,上不
能荣养清窍则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脉细弦为肝肾亏损之象。
[治法] 补养肝肾,调经止痛。
[方药] 调肝汤加减。胸胁、乳房胀痛者,加柴胡、延胡索;腰痛明显者,加桑寄生、杜仲。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肝俞、肾俞、太溪、太冲、三阴交。诸穴均用补法。
大光明云07:01:05
绵绵作痛,就是隐痛, 这里讲的肝肾亏虚指的是阴虚
大光明云07:01:45
无力气虚,还是阴虚, 凡是虚证痛都是隐痛。
大光明云07:02:00
如果是虚痛夹杂实邪,那就不一定是隐痛
大光明云07:02:41
调肝汤. 处方山药15克(炒)阿胶9克(白面炒)当归9克(酒洗)白芍9克(酒炒)山萸肉9克(蒸熟
)巴戟3克(盐水浸)甘草3克. 功能主治补益肾水,平调肝气。主妇人肾水不足,肝气不舒。行经后
少腹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傅青主女科》
大光明云07:03:44
傅青主女科给妇女病症解决了很大问题
大光明云07:04:52
上面的这个方子,山药,阿胶,山萸肉,巴戟天入肾;以阴虚阳未虚,所以前三味补阴药量多,巴戟
天少,仅为3克
大光明云07:05:16
当归,白芍入肝为主, 甘草和中
大光明云07:05:22
大体上,这个方子还可以
大光明云09:00:04
下面开始学习带下病
大光明云09:00:46
带下量明显增多,或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现代医学的生殖器炎
症及肿瘤引起的白带异常可参考本章节辨证。
大光明云09:20:26
带下病,通常所见有两类,1 带下清稀,腥味; 2 带下黄浊,臭
大光明云09:20:42
一、脾阳虚弱
[证候] 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纳少便溏,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腻,
脉缓弱。
[证候分析] 脾阳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流注于下,损伤任带二脉,发为带下,则带下
量多,色白,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湿浊内盛,则两足跗肿;脾虚中阳不振,则体倦乏力,纳
少便溏。舌淡,苔白腻,脉缓弱为脾阳虚之象。
[治法] 健脾益气,除湿止带。
[方药] 完带汤加减。腰痛者,加杜仲、鹿角胶;带下量多,日久不止者,加芡实、莲须、金
樱子。
[针灸治疗] 可选取脾俞、气海、带脉、白环俞、足三里。诸穴均用补法。
大光明云09:22:42
阳虚则寒多, 自然带下清稀, 乏力,畏寒。
大光明云09:23:29
〖方源〗 《傅青主女科》 〖组成〗 白术一两(30g)土炒 山药一两[30g]炒 人参二钱[6g] 白芍五
钱[15g]酒炒 车前子三钱[9g]酒炒 苍术三钱[9g]制 甘草一钱[3g] 陈皮五分[2g] 黑芥穗五分[2g] 柴
胡六分[2g] 〖用法〗 水煎服。
大光明云09:24:08
你看这个完带汤的方子,就是个健脾利湿的方子
大光明云09:44:15
健脾:白术,山药,人参,苍术; 利湿: 车前子; 柴胡:略升肝气; 白芍以护之
大光明云09:44:45
黑荆芥穗干什么的?常用于止血,当然也可以止带
大光明云10:22:32
二、肾阳不足
[证候] 带下冷如蛋清,淋漓不断,头晕耳鸣,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尿频便溏,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证候分析]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气化失职,寒湿内盛,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发为带下
,则带下冷如蛋清,淋漓不断;肾虚髓海不足,则头晕耳鸣;肾阳虚外府不荣,则腰痛如折;阳虚寒
从内生,则畏寒肢冷;肾阳不足,膀胱气化失常则尿频;命门火衰,火不温土则便溏。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而迟为肾阳虚之象。
[治法] 温肾助阳,涩精止带。
[方药] 内补丸加减。带下清冷如水,畏寒腹冷甚者,加艾叶、补骨脂;便溏者,加肉豆蔻、
白术。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肾俞、命门、关元、足三里、阴陵泉。诸穴均用补法,肾俞、命门、关元
加灸。
大光明云10:23:53
脾阳虚不足,温中补脾;肾阳虚不足,温肾止带
大光明云10:24:44
妇科内补丸-出自《女科切要》卷二组成鹿茸、菟丝子、沙蒺藜、紫菀茸、黄耆、肉桂、桑螵蛸、肉苁
蓉、附子(制)、茯神、白蒺藜。
大光明云10:25:41
看这个内补丸的方子, 提示你,补肾阳并不仅仅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
大光明云10:26:53
只要是下焦的一派的温热药,温补阴药,都可以阴阳双补,再配点苍术,厚朴,则可以 把寒湿带去除
大光明云10:27:16
三、湿热下注
[证候] 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豆腐渣状,伴外阴瘙痒,口苦咽干,小便短黄,舌
红,苔黄腻,脉濡数。
[证候分析] 湿热之邪损伤任带二脉而发为带下,则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豆腐渣
状;湿热留连阴户,则外阴瘙痒;湿热熏蒸,则口苦咽干;湿热伤津,则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
脉濡数为湿热下注之象。
[治法] 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 止带方加减。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头晕耳鸣者,加苦参、黄连、柴胡;湿浊甚者,
加苍术、藿香。
[针灸治疗] 可选取带脉、中极、水道、白环俞、阴陵泉。诸穴均用泻法。
大光明云10:27:49
湿热下注,那个带必然黄,多,臭
大光明云10:28:15
伴有瘙痒,如果口苦的话,胆火肃降不利
大光明云10:28:32
热向上蒸而引发口苦
大光明云10:28:59
因此治则必然是清热利湿
大光明云10:29:11
以苦燥寒药治之
大光明云10:29:58
止带方的药方. 出处. 《世补斋.不谢方》. 组成. 猪苓 茯苓 车前子 泽泻 茵陈 赤芍 丹皮 黄柏 栀
子 牛膝.
大光明云10:30:55
猪苓 茯苓 车前子 泽泻 茵陈 –清热利湿,祛黄; 赤芍丹皮凉血; 黄柏,栀子清热; 牛膝引血火
下行
大光明云10:31:16
必要可以加清热解毒的败酱草,紫花地丁,刺蒺藜
大光明云10:32:13
这种药性阴寒,一旦发生小腹胀的时候, 你要摸一下,是不是寒凉, 如果是的话,你要加些入下焦
的热药,来扶正。
大光明云10:32:44
四、湿毒蕴结
[证候] 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间,状如米泔,臭秽难闻,伴阴部瘙痒,阴中灼热,
小腹痛,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 湿毒内侵,伤及任带二脉而发为带下,则带下量多;湿热毒邪蕴蒸胞络,损伤气
血,则带下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湿毒蕴结于阴户,则阴户瘙痒,阴中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
数为湿毒蕴结之象。
[治法] 清热解毒,除湿止带。
[方药] 五味消毒饮加味。腰痛,带下恶臭者,加半枝莲、鱼腥草;大便秘结者,加瓜蒌仁、
丹皮、知母。
[针灸治疗] 可选取带脉、下髎、水道、阴陵泉、行间。诸穴均用泻法。
大光明云10:33:04
这个是湿热的进一步严重化,成了湿热毒了
大光明云10:42:18
那么性病,梅毒之类的,始得都是这种湿热毒为多
大光明云10:43:48
五味消毒饮【出处】 《医宗金鉴》【分类】 清热剂-清热解毒【组成】 金银花(15克) 野菊花(6
克) 蒲公英(6克) 紫花地丁(6克) 紫背天葵子(6克)
大光明云10:44:20
这个五味消毒饮,一派的清热解毒的药物
大光明云10:44:35
从效果看,未必显效
大光明云10:45:09
应加: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效果才好
大光明云10:45:30
然后对应兼症相应的加减
大光明云10:45:51
大便不通,+大黄,小便灼热+栀子,滑石
大光明云10:46:04
湿热黏腻,加车前子,茯苓,泽泻
大光明云10:47:05
今天讲到这里。
大光明云讲妇科之三-痛经带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讲妇科之三-痛经带下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