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0
大光明云 07:57:17
今天我们学习治病八法
大光明云 07:57:38
基本的治法包括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八法
大光明云 07:58:46
一、汗 法
汗法,也叫解表法,是运用发汗解表的方药,以开泄腠理,调和营卫,来逐邪外出,解除表证的一种治疗大法。它适用于一切外感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苔薄、脉浮等。此外,水肿病腰以上肿甚、疮疡病初起、麻疹将透未透等有表证者,也可运用。
汗法的临床应用,根据外感表证的表寒、表热的性质不同,可分为辛温发汗(或解表)和辛凉发汗(或解表)两类。
辛温发汗,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甚、发热轻的表寒证;辛凉发汗,适用于外感风热或湿燥,发热重、恶寒轻的表热证。
如果病人正气素虚,则应根据其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的具体症状,在解表剂中适当配伍滋阴、助阳、益气、养血等药物,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此即滋阴发汗、助阳发汗、益气发汗、养血发汗等方法。此外,还有理气、清热、消食等与发汗并用的方法,亦称“表里双解法”。
汗法的应用,宜汗出邪去为度,发汗太过会耗散津液,损伤正气。对于表邪已解、麻疹已透、疮疡已溃,以及自汗、盗汗、失血、吐泻、热病后期津亏者,均不宜用。上述诸证患者,如必须使用汗法时,则需配伍加用益气、滋阴、助阳、养血等药物进行治疗。凡用发汗剂时,服药后应避风寒,忌食油腻厚味及辛辣食物。
大光明云 07:59:46
汗法,顾名思义,你得把病人的毛孔打开,让他出汗,这才叫汗法
大光明云 08:00:00
所以,所用的药物大多是叶类的药物
大光明云 08:00:34
有特别的药可以发函的也归入到这类
大光明云 08:01:06
我们应该注意气机的图形,它是外散,开毛孔的
大光明云 08:02:13
外散,开毛孔,它的气势是上行的
大光明云 08:02:47
如果上行而不开毛孔呢,它就是引气入上焦,甚者有补上焦的作用
大光明云 08:03:29
如果开毛孔呢,那么气从上跑出,对于上焦的补益就小,目的是解决皮肤的表的病。
大光明云 08:03:52
比如说,柴胡,薄荷这两味药
大光明云 08:04:39
柴胡具有引上的作用,却没有发汗的作用,有人说用到70-80克也可以发汗,这另当别论
大光明云 08:04:51
我们说的是一般的用法
大光明云 08:05:07
薄荷呢,它是辛凉散透汗药
大光明云 08:07:31
所以薄荷散而透;柴胡上升。
大光明云 08:07:53
我们说肝阳上亢的不能用柴胡,
大光明云 08:08:31
那么薄荷呢? 它虽然上,却通过汗透出,所以肝阳上亢夹杂风热外感的,可以用薄荷,却不能用柴胡。
大光明云 08:09:12
通常来讲,散而汗的药,大致这样的作用。
大光明云 08:09:35
有人问,那么肝阳上亢+风寒束表的,可不可以用麻黄
大光明云 08:09:43
这确实是个问题,
大光明云 08:10:03
因为现代的药理研究,麻黄具有加快心律,升高血压的作用。
大光明云 08:11:26
肝阳上亢,血压本身就高,再用麻黄,如果量不够,病人没有发汗的,那么你用的这个药,把整体的趋势向上,外抬,它的阳亢会更重,而没有汗出开通路,那就是比较危险的。
大光明云 08:12:13
但同为心温解表的,荆芥,紫苏,防风,却没有这样的弊病
大光明云 08:12:20
辛温
大光明云 08:12:50
所以用药也有讲究
大光明云 08:13:21
最好结合现代的药理研究,使得我们会更多的认识药自身的秉性
大光明云 08:13:48
二、吐 法
吐法,也叫催吐法,是利用药物涌吐的性能,引导病邪或有毒物质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它适用于食积停滞胃脘、顽痰留滞胸膈、痰涎阻塞于气道而病邪有上涌之势者,或误食毒物尚在胃中等病证。此外,有时吐法还可以代替升提法,用于癃闭或妊娠胞阻等病证。
吐法多用于病情严重迫急,必须迅速吐出积滞或毒物的实证。但因邪有寒热之分,又有邪实正气未伤和邪实正气已伤的不同。因此,吐法的具体运用一般可分为四类。
寒药吐法,适用于热邪郁滞于上的病证;热药吐法,适用于寒邪郁滞于上的病证;峻药吐法,适用于邪实于上,病势急迫的病证;缓药吐法,适用于邪实正虚,病在上焦,且须采用吐法的病证。
吐法是一种急救的方法,用之得当,收效迅速;用之不当,最易伤正气,故必须慎用。临床中凡见病势危笃,老弱气衰,失血证,喘证,幼儿、孕妇或产后气血虚弱者,均不得用吐法。此法,一般以一吐为快,不宜反复使用。凡给予催吐剂时,吐后宜进稀粥等以自养,禁食辛辣、硬性食物,防止七情刺激、房室劳倦,谨避风寒。
大光明云 08:15:00
吐法对于伤食,食积,痰壅于上的迷糊,眩晕,恶心疗效显著
大光明云 08:15:21
但你必须要确认病人的脉不虚
大光明云 08:15:36
可惜的是,这种方法现在用的太少了
大光明云 08:18:55
中药也没有几味,记载的以瓜蒂为主
大光明云 08:21:21
其实你也不必用什么瓜蒂,
大光明云 08:21:31
用手抠出就行了
大光明云 08:25:57
但吐完后,你要补脾,降胃, 喝点姜枣陈皮水,重新调理一下脾胃。
大光明云 08:26:38
怎么吐法:你手抠吐出,旁边多准备些温水,
大光明云 08:27:19
吐喝,吐喝,一直把体内的杂质,污气吐尽,自己觉得畅快为主。
大光明云 08:29:24
三、下 法
下法,也叫泻下法,是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泻大便,攻逐体内实热结滞和积水,以解除实热蕴结的一种治疗大法。它适用于寒、热、燥、湿等邪内结在肠道,以及水结、宿食、蓄血、痰滞、虫积等里实证。
下法在临床中的运用,由于里实证有寒、热、水、血、痰、虫及病情的新、久、缓、急等不同,而分为多种下法。
寒下,适用于里实热证之大便不通、热结旁流以及肠垢结滞之痢疾等病证;温下,适用于寒痰结滞、胃肠冷积、寒实结胸及大便不通之病证;逐水,适用于阳水实证;润下,适用于肠道津液不足、阴亏血少的大便不通证;通瘀,适用于蓄血,瘀血内结证;攻痰,适用于痰滞胶结证;驱虫,适用于虫积在肠道较重者;攻瘀,适用于瘀热结于下焦,体质尚实者。
以上诸法虽皆属下法,但通瘀、攻痰、驱虫等法中,均有其对症的主药,而下法只用以为佐。另以上各法又皆有缓急之分:峻下,必须在病势急迫,病人体质尚强时才能使用;缓下,是在病势轻缓,或病人体质较弱的情况下使用。
下法中,特别是峻下逐水剂,极易损伤人体正气,故应用时务须注意;要根据病情和病人的体质,适当掌握剂量,以邪去为度,不可过量或久用,以防正气受损。服药后大便已通,则应中病即止,以防大泻。下法如运用适度,在临床可收到很好的疗效;如果用之不当,流弊很大。因此,运用下法时必须注意以下情况:邪在表者不可下;邪在半表半里者不可下;阳明病腑未实者不可下;高龄津枯便秘或素体虚弱、阳气衰微者,以及新产后营血不足而大便难下者,皆不宜用峻下法;妇人行经期、妊娠期及脾胃虚弱者,均应慎用或禁用。
【管理员】歌行(1297092263) 08:29:37
双击查看原图老师早 双击查看原图双击查看原图双击查看原图大家早
大光明云 08:29:50
双击查看原图双击查看原图
大光明云 08:30:35
下法,下什么? 主要是这些内容: 寒、热、燥、湿等邪内结在肠道,以及水结、宿食、蓄血、痰滞、虫积等里实证。
大光明云 08:32:30
大家要知道:水结,湿的通常治法不是泻下大便的方法
大光明云 08:33:31
通常湿的情况下,引发的是泄泻
大光明云 08:34:16
不能以泻治泻。
大光明云 08:36:21
只有在湿痰非常的严重,大便不通的情况下, 比如说胸部痰湿聚集,病人不能卧,喘息严重,大便不通,这个时候,用峻下法,什么大戟,牵牛,葶苈子等,来峻下痰湿
大光明云 08:37:07
所以,一般的通过小便的祛湿为利湿,通过大便的叫做,峻下逐水。
大光明云 08:38:53
还有这些,宿食,蓄血引发大便不通的,你在用通大便的药的基础上要相应的加入这些治疗的药物。比如说大黄+桃仁,红花,就是治疗蓄血的。
大光明云 08:40:52
四、和 法
和法,也叫和解法,是用和解或疏泄的方药,来达到祛除病邪,调整机体,扶助正气的一种治疗大法。和法的应用范围很广泛,除适宜于外感病中的往来寒热之少阳证外,凡内伤病中的肝胃不和、肝脾不和、肠胃不和及肝气郁结的月经不调及肝木乘脾土之痛泻等脏腑不和病证,皆可采用。
和法适用于邪气在半表半里之间的少阳证,肝气犯胃、胃失和降之肝胃不和证,肝脾失调导致的腹痛,泄泻或月经不调等病证,邪在肠胃导致寒热互见的肠胃失调证等。一般情况下,在病势不太强盛,而汗、吐、下等法皆不适用而正气并不虚弱的状况下,均可使用。具体应用时,依病情的偏表、偏里、偏寒、偏热以及邪正虚实,可分为以下几种和法。
和而兼汗,适用于病偏表而又需和解者;和而兼下,适用于病偏里实而又需和解者;和而兼温,适用于病偏寒而又需和解者;和而兼清,适用于病偏热而又需和解者;和而兼消,适用于内有积滞而又需和解者;和而兼补,适用于正气偏虚而又需和解者。
和法虽属治法当中较缓和的一种治法,但是如果使用不妥,亦能引起助邪或损伤正气。因此,凡病邪在表而尚未入少阳者,邪气入里、阳明热盛之实证者,症见三阴寒证者,均不宜使用和法。
大光明云 08:41:35
什么叫和法—就是你调节的气机升降有序,这个就是和。
大光明云 08:41:56
比如说,升脾降胃就是和
大光明云 08:42:19
比如说,疏肝+白芍收涩,这也是和
大光明云 08:42:45
又比如,升疏肝+降肺,降胃,这也是和
大光明云 08:43:05
总之,升降有序的调畅气机都叫和。
大光明云 08:43:39
所以你在调畅气机的时候,考虑表里,虚实,寒热,这种和法,就全面。
大光明云 08:43:49
如果只是注重气机的升降还不够。
【管理员】歌行(1297092263) 08:50:32
双击查看原图
大光明云 08:54:11
五、温 法
温法,也称祛寒法,是运用温热的方药,来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一种治疗大法。它是采用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的方药,从而达到消除沉寒痼冷,补益其阳气之目的一种治疗方法。
温法,适用于里寒证。用以治疗寒邪侵及脏腑,阴寒内盛的寒实证;亦用于阳气虚弱,寒从内生的虚寒证。温法在临床应用时,根据其寒邪所犯部位及正气强弱的不同,可分为温中祛寒、温经散寒、回阳救逆等方法。
温中散寒,适用于寒邪直中中焦,或阳虚中寒证;温经散寒,适用于寒邪凝滞经络、血脉不畅的寒痹证;回阳救逆,适用于亡阳虚脱,阴寒内盛的危候。另外,中医临床上常用的温肺化饮、温化寒痰、温肾利水、温经暖肝、温胃理气等治法,亦都属于温法的范围。
温法所用药物,性多燥热,故易耗伤阴血。因此,凡素体阴虚、血虚以及血热妄行的出血证,内热火炽、挟热下痢、神昏液欲绝脱者,孕、产妇,均应慎用或禁用。
大光明云 08:55:45
温中散寒,温经散寒, 回阳救逆
大光明云 08:56:29
温中一般指的是里虚, 即前面学过的脏腑辨证的阳虚,还有中寒证
大光明云 08:57:13
温经散寒,通常指的是比较趋表的,类似,肌肉,皮,关节部分的寒痹症。
大光明云 08:58:15
就是说,你用了温里药了,你的目的是让它入脏腑,还是走关节,肌肉这个层次
大光明云 08:59:18
回阳救逆:这是比较严重的阳虚证,用药有两个特点,1 阳药量大;2 反格的,要用点凉药来沟通阴阳。
大光明云 09:01:53
比如说白通汤,和白通加猪胆汤
大光明云 09:02:18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314)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315)
【解说】本证为阴盛戴阳证,病机与格阳证大体相同,只是有格阳于上及格阳于外之别。本证突出表现是:下利、脉微、面赤。白通汤用姜、附破阴回阳,用葱白宣通上下,以解阴阳格拒之势。因本证较四逆汤证为重,回阳宜速,故去甘草之缓。
大光明云 09:02:49
白通汤【方药】葱白四茎干姜一两(3~5克)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5~10)克
【煎服】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方药】葱白四茎干姜一两(3~5克)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5~10克)人尿五合(50毫升)猪胆汁一合(20毫升)
大光明云 09:04:12
六、清 法
清法,也叫清热法,是运用性质寒凉的方药,通过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热邪的一种治疗大法。本法治疗范围广泛,凡外感热病,无论其热在气分、营分、或血分,只要表邪已解而里热炽盛者,均可应用。清热法的运用,根据热病发展阶段的不同和火热所伤脏腑有异,有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营凉血、清泻脏腑等不同用法。
清热泻火,适用于热在气分,属于实热的证候;清热解毒,适用于时疫温病、热毒疮溃等证;清热凉血,适用于热入营血的证候。按照邪热入气、营、血分之不同,临床上又可分为以下具体治法。
辛凉清热,适用于热在气分,热炽津伤之证;苦寒清热,适用于热在气分,属实热证者;透营清热,适用于热入营分证;咸寒清热,适用于热入血分证;养阴清热,适用于热灼伤阴,水不制火证;清热开窍,运用于高热不退、神志昏迷之证。
邪热入于脏腑,用本法清泻脏腑之热邪,则有泻肺清热、清心降火、清肝泻火、清泻胃火等不同治法。
清热法所有的方药多具寒凉之性,常易损伤脾胃阳气,故一般不宜久用。另外,凡体质素虚、脏腑本寒者,表邪未解、阳气被郁而发热者,因气虚或血虚引致虚热证者,皆禁用本法。
大光明云 09:42:21
清法,就是清热
大光明云 09:42:35
那么热有多少种,清就有多少法
大光明云 09:42:50
除了表热我们用汗法外
大光明云 09:44:48
其他的热有,气分热–相当于阳明热
大光明云 09:47:49
那么从皮肤科讲还有疮疡痈毒
大光明云 09:48:03
营分热–阴虚火旺,+血热
大光明云 09:49:09
虚热的,要补气虚兼清
大光明云 09:50:33
虚热的,要补气虚兼清
不能说禁用
比如说,营血分证的热多伴有阴虚,因为脉细的原因。
大光明云 2:50:15 p.m.
所以,你在清热的过程中,+补阴的药,少佐补气的药就是
大光明云 09:50:51
七、补 法
补法,也叫补益法。是运用具有补养作用的方药,以益气强筋、补精益血,消除虚弱证候的一种治疗大法。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脏腑气血、阴阳虚弱,或某一脏腑虚损之证。补法一般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大类,还依其不同的病情,选用峻补、平补、缓补等治法。
补气法,适用于脾肺气虚,倦怠乏力,少气不足以息,自汗,脉虚大等症;补血法,适用于血虚与失血的患者,视其血热(宜补血行血以清之)、血寒(宜温经养血以和之)之不同,分别用药;补阴法,适用于阴精或津液不足而引起的病证;补阳法,适用于脾肾阳虚,表现为腰膝冷痛、下肢酸软不任步履、不仁、少腹冷痛、小便频数、阳痿、早泄等症者。除以上四类外,临床中使用补法时,常根据其虚在何脏,予以直补其脏;如补养心血法、补益心气法、养血柔肝法、滋阴润肺法、补气健脾法、滋阴补肾法、温补肾阳法等;另当某些脏腑的气、血、阴、阳同虚时,则应几法相兼治疗,如脾肾双补、滋补肝肾、益气养阴等。
运用补法时应注意,对“真实假虚”,即“大实有羸状”证,应绝对禁补,免犯误补益疾之戒。对邪实正虚而以邪气盛为主者,亦当慎用,防止造成“闭门留寇”的不良后果。在采用补剂时,为防止因虚不受补而发生气滞症,故宜在补剂中稍佐加理气药。
大光明云 09:51:39
补法–针对的是什么虚就补什么,不做过多解释
大光明云 09:51:53
八、消 法
消法,也叫消导法或消散法,包括消散和破消两方面。是运用消食导滞、行气、化痰、利水等方药,使积滞的实邪逐步消导或消散的一种治疗大法。它适用于气、血、食、痰、湿(水)所形成的积聚、癥瘕、痞块等病证。
消法的运用,应依据其病因的不同,而分别选择使用,通常可分为五类。
消食导滞,适用于饮食不当,脾胃不适,以致饮食停滞的病证;行气消瘀,适用于气结血瘀证;消坚化积,适用于体内痰积痰湿,气血相结,形成痞块积聚癥瘕等病证;消痰化饮,适用于痰饮蓄积的病证;消水散肿,适用于气不化水,水气外溢的病证。此外,虫积、内外痈肿等病证,亦可采用消法治疗。积聚癥瘕病有初、中、末的不同,应根据正气的状况,采用消散、消和、消补等不同治法。
消法属临床上常用治法之一,它虽不比下法峻猛,但用之不当,亦能损伤人体正气。凡气滞中满之鼓胀及土衰不能制水之肿满,见阴虚热病或脾虚而腹胀、便泻、完谷不化,妇人血枯而致月经停闭者,均应禁用消法。消法乃为祛邪而设,故凡正气虚而邪实者,还应在祛邪的同时兼以扶正。
上述治疗八法,是针对八纲辨证及方药的主要作用而归纳起来的基本治疗大法。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实践的需要,“八法”除吐法少用外,实际上临床已超出“八法”的范围,如熄风法、镇潜法、活血化瘀法等,使具体治法的内容更为丰富。
大光明云 09:52:44
消法,就是针对一切淤滞之证
大光明云 09:55:26
行气消瘀,适用于气结血瘀证
大光明云 09:55:49
气滞血瘀,与纯的血瘀是不一样的
大光明云 10:00:15
理论上,气滞会引发血流不畅,但并未到淤血的程度
大光明云 10:00:32
所以气滞的舌象一般没什么变化
大光明云 10:00:47
严重些的气滞是淡紫色的
大光明云 10:00:54
这就是轻微的血瘀
大光明云 10:01:12
所以行气药,并没有活血的功能
大光明云 10:01:31
但它治疗气滞,相应的血就可以活动了
大光明云 10:01:51
在药物的分类里面
大光明云 10:02:09
有的时候,行气药兼有活血的功能
大光明云 10:02:27
有的时候,活血药兼有行气的功能
大光明云 10:02:47
比如说, 川芎活血药,它有被叫做血中气药
大光明云 10:02:56
就是说,它兼有行气的作用。
大光明云 10:04:37
对于气滞,一般的气滞用行气药
大光明云 10:04:46
严重的气滞用破气药
大光明云 10:06:21
破气药,顾名思义,它不仅破不好的滞气,连正气也破
所以,对于虚弱的,破气药要慎用
大光明云 10:09:00
补气药+行气,或者少量的破气药—叫做理气
大光明云 10:11:00
消法与下法有的地方重复,比如说食积,痰积引发的大便不通,你下大便解决了这些问题,也相当于消法
大光明云讲中基之二十九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讲中基之二十九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