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银中医工作室
致力于中医药及针灸传承

大光明云讲中基十四

2017-09-26
大光明云 10:38:11
今天再少学点东西
大光明云 10:40:04
阴跷脉左右成对,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阳跷脉左右成对,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于足少阳经。阴阳跷脉分主一身左右的阴阳,共同调节下肢的运动和眼睑的开合功能。
大光明云 10:41:38

大光明云 10:43:36
阳跷脉:起于下脚外踝的膀胱经穴位点的仆参穴
大光明云 10:44:00

大光明云 10:52:22
更正:阳跷脉起于申脉–至仆参—至跗阳 —至巨髎–至小肠经的臑俞—至大肠经穴肩颙–至大肠经穴巨骨—至胃经穴地仓—至胃经穴距离巨髎—承泣—至膀胱经穴精明,风池穴
大光明云 10:57:33

大光明云 10:57:53
穴位点图就不全放上了,否则我们是针灸专业的了
大光明云 10:59:13
大家看前面的第一张图,从下面的穴位沿身体外侧上行然后从眼下的承泣入眼
大光明云 10:59:49

大光明云 11:00:03
到后面的风池穴为主
大光明云 11:00:48
可以看出,除了任脉督脉有自己的穴位外, 其它的都是由十二正经的部分串起来的经线。
大光明云 11:01:31
阴跷脉呢
大光明云 11:01:44

大光明云 11:04:46
正好相反,起于内踝部分的肾经照海穴,上行到交信穴,再沿身体内侧上行过性器,上行到颈部人迎穴在上到目内,与我们刚才说的阳跷脉交会在精明穴上然后到头顶
大光明云 11:07:34
阳跷脉的这个跷–指的是健步的意思。
大光明云 11:10:40
它因为循行的是肢体外侧,因此掌控着身体外侧的经血
大光明云 11:10:52
阴跷脉与之相反
大光明云 11:11:55
我们看看教科书上怎么说的作用
大光明云 11:12:06

大光明云 11:15:28
白头癫痫,眼病,昏迷,畏风,半身不遂,慢性淤痛, 身体强直,腰痛,筋缩,身体外侧的肌无力
大光明云 11:17:11
你看这个经络的走向,就知道,这两条经1 都治疗眼病,2 阳跷脉治疗身体外侧的运动疾病, 阴跷脉治疗内侧的。
大光明云 11:17:56
那么内侧的因为走内在区域经许多区,所以治疗的范围要大
大光明云 11:18:23
我们看看课文怎么说
大光明云 11:18:32

大光明云 11:20:54
晚上癫痫, 眼病,畏寒发热, 湿热引发的痛痹,胃脘痛, 性器官痛, 疝症子宫出血,白带,腿内侧痛等。
大光明云 11:21:30
奇经八脉的原理透露不详,要丰富这类知识,应参考道家书籍。
大光明云 11:26:42
只是可惜,这只是告诉你治疗什么,很少解释为什么
大光明云 11:28:02
阴维脉左右成对,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交会之处,沿下肢内侧上行,经腹、胁,与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会合后,复上行挟咽与任脉相并,主一身之里;阳维脉左右成对,起于小腿外侧外踝的下方,沿下肢外侧上行,经躯干部的外侧,上腋、颈、面颊部而达额与督脉相并,主一身之表。阴阳维脉维络诸阴经或阳经,使阴经或阳经的功能协调。
大光明云 11:28:45

大光明云 11:36:46
阳维脉起于足太阳经穴之金门穴,胆经之阳交穴,大肠经之臑俞,三焦经之天髎,胆经之肩井穴,胃经之头维,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胆经之风池穴,风府穴;督脉之哑门穴,共十六个穴位。
大光明云 11:37:28
功能:维系维络全身阳经的作用。
大光明云 11:38:55
主治:发热,发冷,外感表证,关节痛,循行区头痛,乃至足跟痛等等。
大光明云 11:39:17

大光明云 11:39:21
阴维脉
大光明云 11:41:28
从肾经筑宾穴开始 到府舍,大横,脾经腹哀,肝经期门,天突,任脉廉泉,共七个穴位
大光明云 11:41:49
功能就是维系阴经的协调作用。
大光明云 11:42:12
治疗:心痛,胃痛,腹痛,脱肛,肠鸣泄泻等
大光明云 11:57:39
(一)经别
就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其循行特点,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即从十二经脉的四肢部分(多为肘、膝以上)别出(称为“离”),走入体腔脏腑深部(称为“入”),然后浅出体表(称为“出”)而上头面部,阴经的经别合入阳经的经别而分别注入六阳经脉(称为“合”)。
经别主要生理作用: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在体内的联系,并通达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和形体部位,以补正经之不足;加强了十二经脉在头面的联系及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扩大了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
大光明云 11:58:16
经别虽然说有线路,但似乎是为了解决理论问题,因为它没有一个外在的穴位点可扎。
大光明云 11:58:43
(二)别络
别络亦为经脉分出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共15条,其中十二经脉与督脉、任脉各有一条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别络的主要功能是加强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对全身无数细小的络脉起着主导作用和统率作用;灌渗气血以濡养全身。
大光明云 11:59:02
树状布散。
大光明云 11:59:17
(三)经筋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有约束骨络,主司关节屈伸运动的作用。如《素问·痿论》所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四)皮部
皮部就是指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皮表的分区,也是十二经脉之气的散布所在。即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如《素问·皮部论》所说:“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凡十二经脉络脉者,皮之部也。”
大光明云 12:01:43
经络今天介绍到这里,本来想跳入第十章的内容,
大光明云 12:02:27
但看来基础不牢,不能进入到第十章,还是按步骤来吧。
大光明云 12:02:44
今天到这里
大光明云 12:03:56
体质讲解这个部分,自己看去,不讲述
大光明云 12:04:07
下次要进入病因,病机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讲中基十四

热门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