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7
大光明云9:00:02
中医讲的温病,一般来讲是指热邪引发的病症
大光明云9:02:33
以温病条辨为代表,讲的是广义的温病,因为其论述包括了大量的温燥,湿温,
大光明云9:02:52
大致按三焦划分论论述温病
大光明云9:03:05
少部分谈到了“湿寒”
大光明云9:03:26
寒燥,风寒之类的不在温病论述的范围
大光明云9:03:58
温病一年四季都有,
大光明云9:04:51
起发病之病因,从天地之气来讲,起于春夏;东南风导致的邪气使人致病
大光明云9:05:17
而伤寒论所讲的,风寒邪气入侵人体,起于西北寒风
大光明云9:08:41
东南风之温热,入侵人体: 经过五季之春–夏–长夏–秋–冬,起自身也有不同的病症表现形式
大光明云9:08:53
在春夏,多表现为燥热
大光明云9:09:03
在夏–长夏,多表现为湿热
大光明云9:09:25
在秋冬,多表现为寒湿,少部分寒燥。
大光明云9:10:11
同时有结合不同体征的病人,比如说素体脾虚的,多为寒湿; 素体阳盛的,多为热燥。
大光明云9:11:06
温病条辨,固然列三焦门,依然是按照五季循行的方向来论述的。
大光明云9:12:01
瘟疫:属于温病的特殊形式, 有的时候,人畜尽传,而不论季节。
大光明云9:13:31
此时的辨证,应该以辨瘟疫为主,然后针对不同的季节相应地用药辅佐。
大光明云9:14:21
如:此次新冠肺炎,危证的主要表现为黄绿痰,呼吸困难,舌苔厚重。
大光明云9:14:50
就这个疫本身来讲,你就要开胸,化瘀,清热。
大光明云9:16:38
但同时你还要考虑本地的季节, 比如说冬季;气温在0-10度左右, 这个自然的六之气属于太阳寒水
大光明云9:17:16
那么,你在有针对那个新冠肺炎的基础上,必须要考虑这种季节的寒性的特点
大光明云9:18:57
否则,你用一派的开胸,化痰解郁,清热,人体的卫气会受到严重影响,戗伤脾胃;导致病人畏寒,怕冷,腹泻等副作用。
大光明云9:20:33
此时,当暖脾,暖表,甚至暖肾,而在肺和胸隔的这个位置用清热解毒,透郁化积滞
大光明云9:21:25
如果此时在东南亚,气温在30度左右,比如说马来西亚,瘟疫传入
大光明云9:22:37
你这个时候,要是用什么:荆芥,羌活,防风,独活,干姜等,来作为辅助用药,那就是助长瘟疫的热毒之性
大光明云9:23:25
辨证论治,不仅仅是辨病人体质的问题,还有适应于当地气候特点的明辨。
大光明云9:23:53
我们以前说过,比如说大黄,夏季吃下,难以腹泻;冬季吃一点,就会导致腹泻。
大光明云9:25:03
同样的药, 在夏季由于气上升的特点,导致其通降受阻; 而冬季:大气之沉降的作用,协助大黄的通降作用。
大光明云9:25:18
所以,为医者一定要考虑季节问题
大光明云9:26:08
关于温病,瘟疫的发生的可能问题,在内经的运气七篇确实有论述
大光明云9:34:47
其论述依然是一句五运六气来论述的
大光明云9:35:20
运: 分为,大运,主运,客运;
大光明云9:35:30
气:分为,主气,客气。
大光明云9:36:57
其中的大运,主运,主气,这三个其五行木火土金水,六气初之气为厥阴风木,主大寒至春分;二之气为少阴君火,主春分至小满;三之气为少阳相火,主小满至大暑;四之气为太阴湿土,主大暑至秋分;五之气为阳明燥金,主秋分至小雪;终之气为太阳寒水,主小雪至大寒。是固定不变的,年年如此,
大光明云9:37:18
事情要是这么简单还好说了呢
大光明云9:37:36
主要是: 客运,客气发生变化
大光明云9:37:41
每年都不同,
大光明云9:38:08
发生异常的变化,但好在这个异常的变化,也是有规律可寻的,这就涉及到了推算
大光明云9:39:54
比如说上面的主气的六气: 你一看就是春夏(分开成两部分,君火、相火)长夏秋冬的季节的自然过程
大光明云9:42:32
可是到了客气那就不是了,依据的是司天图

大光明云9:42:50
这个客气是六气的异常变动形态
大光明云9:43:21
比如说:主气的六之气是太阳寒水,这个固定不变; 客气如果变化成为:少阳相火。
大光明云9:43:41
那就成了暖冬了,这个冬季变暖, 可能要出现温病
大光明云9:44:17
当然了这只是从主气与客气的关系来考虑的
大光明云9:44:38
那么主运与客运,乃至大运的关系呢,又是第二层考虑关系
大光明云9:46:45
然后,运–与–气考虑又是第三层考虑关系,涉及到了天符,岁会,太乙天符,同天符,同岁,贵妇,胜复等等。
大光明云9:47:22
三层共同考虑,然后推断出季节变化,温病,乃至瘟疫发生的可能等等。
大光明云9:48:30
60周年,每年的季节可能,内经的运气七篇有所论述,我们通学过,你要想仔细掌握,得去学习,画图,做表来熟练掌握之。
大光明云11:01:51
继续温病学习
大光明云11:02:14
31、温病愈后,嗽稀痰而不咳,彻夜不寐者,半夏汤主之。
此中焦阳气素虚之人,偶感温病,医以辛凉甘寒,或苦寒清温热,不知十衰七、八之戒,用药过剂,以致中焦反停寒饮,令胃不和,故不寐也。《素问》云∶胃不和则卧不安,饮以半夏汤,覆杯则寐。
盖阳气下交于阴则寐,胃居中焦,为阳气下交之道路,中寒饮聚,致命阳气欲下交而无路可循,故不寐也。半夏逐痰饮而和胃,秫米秉燥金之气而成。故能补阳明燥气之不及而渗其饮,饮退则胃和,寐可立至,故曰覆杯则寐也。
半夏汤(辛甘淡法)
半夏(制,八钱) 秫米(二两,即俗所谓高粮是也,古人谓之稷,今或名为芦稷,如南方难得,则以薏仁代之。)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
007-智兵(1018670)11:05:08
@大光明云 所以说预测到2003,2009,2020的冠状病毒肺炎,H1N1,也不算是五运六气特别神的地方了
007-智兵(1018670)11:05:25
因为每隔几年都有温病的可能
大光明云11:05:47
嗽而不咳,有稀痰上行,代表中焦寒饮,饮不下堆积则上,严重者,上可凌心
大光明云11:06:39
007, 中医理论所说的病疫,都是指大的可能性,不是绝对的
大光明云11:06:57
其实,这些发文的人,未必知道根源
大光明云11:07:14
只是把运气七篇做出表格,拿上来说话而已
大光明云11:07:31
你看看那七篇,也可以总结一下,拿出来讲的。
007-智兵(1018670)11:07:54
厉害!
大光明云11:08:21
我的空间里面,有12篇五运六气的入门基础
大光明云11:08:30
看了这个,回头看七篇就容易了
大光明云11:09:09
连吃什么,什么虫子容易发生,什么鬼害人都有
大光明云11:10:03
你看看七篇可以,但要想弄明白,自由运用,必须学那个基础的东西,但这要刹下心来的
007-智兵(1018670)11:11:12
大光明云11:12:05
这个段落,他讲温病愈后,指的是温病病势不强,用药过重,把温病治愈了,自己的脾胃受寒
大光明云11:12:43
嗽稀痰,口吐清水都是
大光明云11:13:30
所以,用半夏燥而下痰湿; 秫米–高粱米,渗湿和胃
大光明云11:13:57
为什么叫和胃,因为秫米利湿下气; 同于薏米。
大光明云11:15:23
上面的说明中讲,不阳明燥气之不及,这是从运气学讲的,五之气阳明燥金
大光明云11:15:38
依然代表下行,燥化。
大光明云11:16:12
所以,讲阳明之时,可能是讲阳明胃;也有可能讲五之气阳明燥金
大光明云11:19:26
32、饮退则寐,舌滑,食不进者,半夏桂枝汤主之。
此以胃腑虽和,营卫不和,阳未卒复,故以前半夏汤合桂枝汤,调其营卫,和其中阳,自能食也。
半夏桂枝汤方(辛温甘淡法)
半夏(六钱) 秫米(一两) 白芍(六钱) 桂枝(四钱,虽云桂枝汤,却用小建中汤法。桂枝少于白芍者,表里异治也)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三钱) 大枣(去核,二枚)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
大光明云11:20:41
嗽稀痰,口水这个止住了,睡眠也变好了,但舌苔仍然滑, 而且吃不下东西。
大光明云11:21:47
他说这个是营卫不合所导致的
大光明云11:23:06
营卫合是怎么回事呢,
大光明云11:24:28
先说这个合: 营气、卫气都是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肺吸入的清气,混合而生;彪悍为卫气,阴柔为营气。
大光明云11:24:38
可以说卫气,营气二者同源。
大光明云11:25:49
营气作用:行于脉内,起温煦,补血,推动血液运行于脉内的作用;
大光明云11:26:40
卫气作用:日行于体表,起温煦,控制毛孔开合的作用;昼行于体内、脉外
大光明云11:27:47
卫发于外,营守于内;由于二者同源,资源分配必须平衡。
大光明云11:29:03
那么,这个条文讲,温病用了过寒之药,寒伤中焦脾胃,导致营气受损,其营卫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称之为营卫不合
大光明云11:30:29
无食欲,吃不下,乃中焦的阳气,中阳受损,那么卫气呢,也应当出现畏寒怕冷的症状,当然了,条文讲吃不下是主要问题
大光明云11:31:11
所以,用半夏秫米汤+桂枝汤;
大光明云11:31:42
由于是里面的中阳受损为主,表阳略损为次。
大光明云11:34:00
所以桂枝汤中:本来桂枝芍药量是相同的,现在少桂枝量,而多白芍量, 加姜枣炙甘草,其目的在于建中,而不是护表
大光明云11:34:38
若:没有姜草枣,谈不上暖中。
大光明云11:36:17
所以重要的君药是这个姜草枣; 白芍则以补中下焦血,另白芍补肝血,而脾胃寒,用姜枣暖中,用白芍也可以屏蔽热力窜入肝胆。
大光明云11:36:52
桂枝上托而护卫, 少用,因为不是卫表怕风寒为主要矛盾。
大光明云11:38:06
有问:移鲜姜为干姜可否,当然可以了,暖中补营血为主。
大光明云11:39:44
33、温病解后,脉迟,身凉如水,冷汗自出者,桂枝汤主之。
此亦阳气素虚之体质,热邪甫退,即露阳虚。故以桂枝汤复其阳也。
桂枝汤方(见上焦篇。但此处用桂枝,分量与芍药等,不必多于芍药也;亦不必啜粥再令汗出,即仲景以桂枝汤小和之法是也)
大光明云11:40:42
这个身凉,冷汗出, 脉迟缓,显然就是桂枝汤证了
大光明云11:41:30
桂枝汤的药势排布,建中后,再引气外散于体表。
大光明云11:43:25
34、温病愈后,面色萎黄,舌淡,不欲饮水,脉迟而弦,不食者,小建中汤主之。
此亦阳虚之质也,故以小建中,小小建其中焦之阳气,中阳复则能食,能食则诸阳皆可复也。
小建中汤方(甘温法)
白芍(酒炒,六钱) 桂枝(四钱) 甘草(炙,三钱) 生姜(三钱) 大枣(去核,二枚) 胶饴(五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渣,入胶饴,上火烊化,分温三服。
大光明云11:45:03
脉迟而弦,迟主寒,弦主淤滞。为寒凝淤滞, 按理脉也应该细的,否则不会用倍白芍。
大光明云11:46:08
小建中汤,倍白芍,然后再加饴糖,目的是使得药力,暖-缓-辛,作用于中焦这个位置,补中阳为主。
大光明云11:47:53
学习温病有趣,你看看这三条都是谈营卫气的相合与否的关系,营气与中阳关系密切; 卫气则泛指怕冷,自汗等卫表症状。
大光明云11:49:56
寒可致不欲食,还有呢,就是胃阴虚也会导致不欲食
大光明云11:50:09
化食能力差了,也不能吃东西
大光明云11:50:47
35、温病愈后,或一月,至一年,面微赤,脉数,暮热,常思饮不欲食者,五汁饮主之,牛乳饮亦主之。病后肌肤枯燥,小便溺管痛,或微燥咳,或不思食,皆胃阴虚也,与益胃、五汁辈。
前复脉等汤,复下焦之阴,此由中焦胃用之阴不降,胃体之阳独亢,故以甘润法救胃用,配胃体,则自然欲食,断不可与俗套开胃健食之辛燥药,致令燥咳成痨也。
五汁饮、牛乳饮方(并见前秋燥门)
大光明云11:52:30
温病愈后,面赤,脉数,傍晚发热。
大光明云11:53:16
那么温病在的时候,会有心烦,发热,面红赤等中焦症状
大光明云11:53:54
他说温病痊愈,面色微赤,不那么红,但脉还是跳的快,且到傍晚发热
大光明云11:54:06
这个不是温病,而是胃阴虚的热。
大光明云11:54:59
胃阴虚,胃体不能纳食而化之,即所谓胃动力不足,胃表面受损。
大光明云11:56:21
所以当宜养胃阴,五汁饮养胃阴,或者牛奶养胃阴,以修补胃膜
大光明云11:56:44
有名的补胃阴之药就是石斛,玉竹
大光明云11:57:21
当然了,瓦楞子,赤石脂,龙骨,牡蛎等也可以加入。
大光明云11:58:37
这种病,自然你就不能用什么鸡内金,莱菔子,神曲,焦三仙之类的药物
大光明云11:58:45
这种病,禁止健胃消食
大光明云11:59:50
这类病人,往往发瘦,面色萎黄,身体卷曲,喜欢弯腰。
大光明云12:00:15
自诉常伴有什么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毛病。
大光明云12:00:55
益胃汤
【处方】沙参9克 麦冬15克 冰糖3克 细生地15克 玉竹4.5克(炒香)
【功能主治】滋养胃阴。治阳明温病,下后汗出,胃阴受伤者。
大光明云12:01:16
五汁饮
【处方】梨汁 荸荠汁 鲜苇根汁 麦冬汁 藕汁(或用蔗浆)
【功能主治】甘寒清热,生津止渴。治太阴温病,热灼津伤,口渴,吐白沫,粘滞不快者。
大光明云12:02:40
按吴又可云∶病后与其调理不善,莫若静以待动。是不知要领之言也。夫病后调理,较易于治病,岂有能治病,反不能调理之理乎!但病后调理,不轻于治病,若其治病之初,未曾犯逆,处处得法,轻者三、五日而解,重者七、八日而解,解后无余邪,病者未受大伤,原可不必以药调理,但以饮食调理足矣,经所谓食养尽之是也。若病之始受既重,医者又有误表、误攻、误燥,误凉之弊,遗殃于病者之气血,将见外感变而为内伤矣。全赖医者善补其过(谓未犯他医之逆;或其人阳素虚,阴素亏;或前因邪气太盛,故剂不得不重;或本虚邪不能张,须随清随补之类)而补人之过(谓已犯前医之治逆),退杀气(谓余邪或药伤);迎生气(或养胃阴,或护胃阳,或填肾阴,或兼固肾阳,以迎其先后天之生气),活人于万全,岂得听之而已哉!万一变生不测,推委于病者之家,能不愧于心乎!至调理大要,温病后一以养阴为主。饮食之坚硬浓浓者,不可骤进。间有阳气素虚之体质,热病一退,即露旧亏,又不可固执养阴之说,而灭其阳火。
故本论中焦篇列益胃、增液、清燥等汤,下焦篇列复脉、三甲、五汁等复阴之法,乃热病调理之常理也;下焦篇又列建中、半夏、桂枝数法,以为阳气素虚,或误伤凉药之用,乃其变也。经所谓∶“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微者责之,盛者责之”,全赖司其任者,心诚求之也。
大光明云12:03:17
此讲,你治病,似乎是痊愈了,其实只是治了一半,后期的调理很重要。
大光明云12:03:44
比如说,温病,发热,发班,谵妄胡言乱语的
大光明云12:03:59
用安宫丸,至宝丹之类的药
大光明云12:04:47
假使你把这些病症治疗没有了,后期还要复阴呢,因为这种高烧病,没有不伤阴血的。
大光明云12:05:29
假使你用了安宫丸之类的,后期用清热药太过,则可能发生阳虚,兼血虚
大光明云12:05:48
则饮食禁忌上,以温补为主。
大光明云12:06:42
我的意见是,凡温病用寒凉药治愈者,当复其阳气,补其阴血。
大光明云12:07:45
尽管我们阴阳平衡,和谐,但必定是阳主动,阴相随,阳气是至关重要的。
大光明云12:09:24
这也是火神派,批温病派的寒凉伤阳的原因。然有是病,必用其法, 不能高烧,发班,神昏谵语,还用什么阳药。
大光明云12:10:42
这都是以偏概全的讲法, 作为医生,你应审时度势,该用什么就用什么,不可胶柱鼓瑟,犯门派主义。
大光明云12:10:51
今天到这里。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