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4
【原文】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病痛者阴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阴也,深刺之。病在上者阳也,病在下者阴也。痒者阳也,浅刺之。
邪气侵袭人体,往往因季节不同而有深浅的差别春天阳气生发,病邪伤人,多在表浅的皮毛;夏天阳气充盛,病邪伤人,多在浅层的皮下;秋天阳气收敛,病邪伤人,多在肌与肉之间;冬天阳气闭藏,病邪伤人,多在深部的筋骨。所以,在治疗以上这些与四季时令相关的病证时,针刺的深浅,就应该根据季节的变化及发病部位的深浅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同时,针刺的深浅也要因人而异,即使在同一季节,如果病人的体质不同,那么针刺的深浅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对于体肥肉厚的患者,不论在哪个季节,都应采用一般在秋冬时才使用的深刺法;而对于体瘦肉薄的患者,则不论在哪个季节,都要采用一般在春夏时才使用的浅刺法。患疼痛病证的,多因寒邪凝滞不散所致,其病性属阴;在疼痛的部位用手去按压而没有压痛感的,是病邪隐藏在深处,其病性也属阴,对于这些阴证,治疗时都应该深刺。阳主升,病患在身体上半部的,就属于阳证;阴主降,病患在身体下半部的,就属于阴证。患者感到痒的,是病邪居于皮肤的浅表,其病性属阳,治疗时应当浅刺。
评:虽说有四季的深浅刺法,肥人深刺,瘦人浅刺,这也是个原则
【原文】病先起阴者,先治其阴而后治其阳;病先起阳者,先治其阳而后治其阴。刺热厥者,留针反为寒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刺热厥者,二阴一阳刺寒厥者,二阳一阴。所谓二阴者,二刺阴也;一阳者,一刺阳也。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间日而复刺之,必先调其左右,去其血脉,刺道毕矣。
译文:疾病先起于阴经而后传于阳经的,治疗时,应当先治阴经,以治其本,然后再治阳经,以治其标——这与上病下治,或者近病近治选择以上,看看哪个部位是先发病的;反之,疾病先起于阳经而后传于阴经的,治疗时,应当先治阳经,以治其本,然后再治阴经,以治其标。
针刺治疗热厥病时,要通过留针的方式,使病性由热转寒;针刺治疗寒厥病时,留针使病性由寒转热。针刺治疗热厥病时,为了能使阴气盛而阳邪退,就应当用补法针刺阴经二次,同时再用泻法针刺阳经一次;而针刺治疗寒厥病时,为了能使阳气盛而阴邪退,就应当用补法针刺阳经二次,同时再用泻法针刺阴经一次。所谓”二阴”的意思,就是指在阴经上针刺二次;”一阳”的意思,就是指在阳经上针刺一次。
评:热厥,就是热势外盛,内在的阳气少; 这种情况下,刺阴经两次,目的是引外在的阳气入里; 而刺阳经一次,目的是泄阳邪。 同理阴厥者,手足寒,体表阳气不足;此时刺表,补法补表阳;而刺一阴,则是泄法,其目的是引深层的阴中的阳气达于体表。 如果,阴阳俱虚的,内经说,禁针。所以,你应该记住,深刺用泻法的,引阳气到表层;浅层用泻法的,引阳气出表层,外散于体外 。患病日久的,病邪必深入于内。针刺治疗这类宿疾,必须深刺,并长时间地留针,才能消除隐伏于深层的病邪。同时还需每隔一日就再刺一次,连续地针刺,直到病患痊愈才能停止。此外,由于经脉之气是左右互贯的,所以还要审察病邪在人体左右的偏盛情况,并在治疗时首先使其调和;而对于有瘀血存在的,还要在治疗时先使用泻血法,祛除其血脉中的郁结,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熟悉了以上这些方法,针刺的道理也就大体上能够掌握了
【原文】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形肉未脱,少气而脉又躁,躁厥者,必为缪刺之,散气可收,聚气可布。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气至乃休。男内女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
译文:大凡针刺的法则,都要求医者必须要诊察患者形体的强弱与元气的盛衰。倘若患者的形体肌肉并未脱陷,只是元气衰少而脉象躁动,那么对于这种气虚脉躁而厥逆的病证,就必须采取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的缪刺法,由此才可以使耗散的精气收敛,聚积的邪气散去。在施用针法时,医者需要神定气静,就像深居于幽静的处所一样,以便能够体察到患者神气的活动情况。同时,医者还要精神内守,就像把门窗都关上而使内外隔绝一样,从而使医者的思想集中到一点而不分散,以便能够体察到患者精气的分合变化。
评:气少其而脉象躁疾; 气少摸起来就是无力;躁疾,则是跳动的速度快。此气虚脉数快,并非指热象。此时用繆刺,刺健康的一侧,经文上说,可以补气驱邪。在针刺时,医者不应去留意旁人的声音,以便能够收敛意念;意念收敛之后,就一定要使精神集中,并将注意力集中在针刺的操作上,此后才可以开始进行针刺的治疗。对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是对针刺有畏惧一理的患者,要用浅刺并留针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倘若患者仍有不适的感觉,就要更加轻微地捻针,并将针尖提至皮下,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情绪。此后,医者就要耐心行针,直到针下有了得气的感觉才能停止针刺。在针刺前后,病人都要谨守禁忌,即男子忌入内室,女子忌出外房;也就是指女子坚决地拒绝行房而不出内室,男子谨慎地固守精气而不入内室,以避免房事。倘若能这样谨守禁忌,就能使真气易于康复,也就是所谓的”得气”。
【原文】凡刺之禁新内勿刺,新刺勿内。已醉勿刺,已刺勿醉。新怒勿刺,已刺勿怒。新劳勿刺,已刺勿劳。已饱勿刺,已刺勿饱。已饥勿刺,已刺勿饥。已渴勿刺,已刺勿渴。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乘车来者,卧而休之,如食顷,乃刺之。出行来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顷乃刺之。凡此十二禁者,其脉乱气散,逆其营卫,经气不次[1],因而刺之,则病入于阴,阴病出为阳,则邪气复生,粗工勿察,是谓伐身,形体淫浃,乃消脑髓,津液不化,脱其五味[2],是谓失气也。
译文:凡使用针刺进行治疗,都要遵守以下禁忌行房后不久的,不可以针刺;而针刺后不久的,亦不可以行房。已经醉酒的,不可以针刺;而已经针刺完的,亦不可以醉酒。
刚发完怒的,不可以针刺;而已经针刺完的,亦不可以发怒。刚劳累过的,不可以针刺;而已经针刺完的,亦不可以劳累。已经吃饱饭的,不可以针刺;而已经针刺完的,亦不可以吃得过饱。已经感到饥饿的,不可以针刺;而已经针刺完的,亦不可以受饥挨饿。已经感到口渴的,不可以针刺;而已经针刺完的,亦不可以挨受口渴。对于过度惊慌和恐惧的患者,必须要在使他的精神气血安定之后,才可以开始针刺。坐车来就诊的病人,要让他卧在床上休息大约吃一顿饭的时间之后,才可以开始针刺;从远处步行来就诊的病人,要让他坐着休息大约走十里路的时间之后,才可以开始针刺。
评:此针刺禁忌,房事伤精,过劳伤气,过食伤脾,过饥伤胃,过怒伤肝,调理很不容易。过渴则心不宁;远来劳顿的,应休息一段时间。至于针前渴,针后也渴的,这种病人,类似消渴症,正在发作之时,就不必要针刺了。
凡是属于上述这十二种针刺禁忌范围内的病人,他们的脉气都是紊乱的,正气都是外散的,营卫运行也都是失常的,而其经脉气血也不能循经依次正常周流全身。此时,如果不加诊察就草率地依据病证而妄行针刺,就会使本属浅表的病证深入于内脏,或是使本属内脏的病证由里出表而产生浅表的病证;如此,就会使邪气复盛,正气益衰。医技粗率的医生,没有诊察这些禁忌,就妄用针刺,实际上就等于是在摧残病人的身体,这种情况就叫做”伐身”;其结果就只能是使病人的形肉身体过度耗伤,脑髓被消损,津液不能化生,甚至于不能运化饮食五味之精微以生精气,而终使真气消亡,这就是所谓的”失气”。

【原文】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癍引,其色白,绝皮乃绝汗,绝汗则终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尽纵,目系绝口引,目系绝一日半则死矣,其死也,色青白乃死。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喜惊妄言,色黄,其上下之经盛而不行则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塞,上下不通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喜溺心烦,甚则舌卷毋田上缩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气噫善呕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上下不通则面黑皮毛燃而终矣。
译文:手足太阳经之脉气将绝之时,病人会出现两目上视不能转动,角弓反张,手足抽搐,面色苍白,皮肤不显血色,以及出绝汗等症状。绝汗一出,就表明病人将要死亡了。
手足少阳经之脉气将绝之时,病人会出现耳聋,周身骨节松弛无力,以及眼球联系于脑的脉气断绝而使眼珠不能转动等症状。出现了这种眼珠不能转动的病象,就表明病人还有一天半的时间就会死亡;在病人临死的时候,倘若其面色由青而转白,那就表明其马上就要死亡了。
目系绝口引:眼睛不能转动,看不见东西;口抽搐。百节尽纵:关节百骸,尽:完全;纵:不起作用。
纵的相反面为横, 肌肉要是横着长的多,就霸气。纵向的,则气衰。手足阳明经之脉气将绝之时,病人会出现口眼抽动并牵引歪斜,时作惊惕,胡言乱语,以及面色发黄等症状。手阳明经所属之动脉在上,足阳明经所属之动脉在下,当这上下两处之动脉出现躁动而盛的脉象时,就表明其胃气已绝而脉气不行,此时病人就会死亡。
评:所谓的口眼抽动,那是因为循经而讲,承泣穴在眼下,大肠经绕唇,病势的发展都有根据的。内经讲的危证,不仅仅是虚证;实证不治亦可致死。
手足少阴经之脉气将绝之时,病人会出现面色发黑,牙龈短缩而使牙齿露出的部分变长并积满垢污,腹部胀满,以及气机闭塞,上下不能相通等症状而死亡。病色是从五行而来的。手足厥阴经之脉气将绝之时,病人会出现胸中发热,咽喉干燥,小便频数,以及心中烦躁等症状;再严重的就会出现舌卷、睾丸上缩等症状而死亡。
评:胸部两胁处, 肝经绕阴器,舌卷–指的是肝筋失养。
手足太阴经之脉气将绝之时,病人会出现腹部胀满闭塞以致呼吸不利,以及时常暖气、呕吐等症状。呕吐就会使气上逆,气上逆就会有面色红赤的表现;倘若气不上逆,就表明上下不能交通,上下不能交通就会使病人面色发黑,皮毛枯憔而死亡。
评: 手太阴肺经由胸部下行至手;足太阴脾经,有足上行至胸。
腹部闭塞,呕吐者,乃脾不升而导致的胃不降,为间接病。
脾–转枢也,运化功能,此病,则中焦上下不通。

今天到这里。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