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银中医工作室
致力于中医药及针灸传承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灵枢·行针第六十七

2019-09-17
灵枢·行针篇第六十七
原文: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而行之于百姓,百姓之血气,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数刺病益剧。凡此六者,各不同形,愿闻其方。歧伯曰: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
黄帝曰:何谓重阳之人?歧伯曰:重阳之人,熇熇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
黄帝曰:重阳之人而神不先行者,何也?歧伯曰:此人颇有阴者也。
解析:行针,一是指针刺治疗的全过程,二是指针刺后运针。因为本篇主要论述了由于人的体质不同,针刺后的反应也不同,以及针刺操作正确与否同疗效的关系等针刺有关问题,故篇名为”行针”。
译文:黄帝问岐伯道我从先生这里了解了有关九针的理论,在施治过程中,发现人们的血气盛衰是不一样的,对针刺的反应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在进针之前神情就有了变化,精神高度紧张,并对针感有强烈的反应。有的进针后马上就有得气的感觉。有的在出针后才有反应。还有的很不敏感,经过数次针刺才有反应。有的甚至下针后就出现气逆、晕针等不良反应。更有甚者,经过几次针刺治疗后病情反而加重。上述六种情况,表现各不相同,我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岐伯回答说重阳类型的人,易于激动,表现为高度敏感,对针感反应很强烈。
黄帝问重阳类型的人是什么样呢?岐伯答道重阳类型人的神气禀性如同火一样轰轰烈烈,精力充沛,说话爽朗流利,趾高气扬。因为这种人的心肺脏气有余,功能旺盛,阳气充盛滑利而易发越激扬,所以他的神情易于激动而对针刺反应强烈。
黄帝问有些重阳类型的人,神情并不易激动,这是什么道理呢?岐伯回答说这种人虽然阳气炽盛,但阴气也盛,阳中有阴。
评:重阳人对针刺反应强烈,精神一动,气不待针入就先有反应。
原文:黄帝曰:何以知其颇有阴者也。歧伯曰: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数怒者易解,故曰颇有阴。其阴阳之离合难,故其神不能先行也。
黄帝曰:其气与针相逢奈何?歧伯曰:阴阳和调,而血气淖泽滑利,故针入而气出,疾而相逢也。
黄帝曰:针已出而气独行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其阴气多而阳气少,阴气沉而阳气浮者,内藏,故针已出,气乃随其后,故独行也。
黄帝曰:数刺乃知,何气使然?歧伯曰:此人之多阴而少阳,其气沉而气往难,故数刺乃知也。
黄帝曰:针入而气逆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其气逆与其数刺病益甚者,非阴阳之气,浮沉之势也。此皆粗之所败,工之所失,其形气无过焉。
译文:黄帝又问怎么知道这种人阳中有阴呢?岐伯答道多阳的人情绪高涨,精神愉快,常喜形于色。多阴则精神抑郁,心情紧张,经常恼怒不快,好发脾气,但很容易缓解,根据上述特点说明这种人阳中有阴。所以阳为阴滞,阴阳离合困难,神气就不易激动,反应也不那么强烈,所以其神气不能在进针之前出现反应。
黄帝问:针一刺入,其气就立时作出反应,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阴阳和调的人,其血气润泽滑利,便于运行,所以针一刺入,气就迅速出动,随着针刺立时而至。
黄帝问:针已起出,而针感仍在,这是什么气促使这样的呢?
岐伯说:阴气多而阳气少、阴气沉滞而阳气浮动的人,其气内藏,所以等到针已取出,气才追随其后而来至,因而针虽起出而针感仍在。
黄帝问:针刺多次,才见效应,是什么气促使这样的呢?
岐伯说:这样的人多阴少阳,其气沉滞,运行困难,所以针刺多次才见效应。
黄帝问:针刺入而其气逆乱不和的,是什么气促使这样的呢?
岐伯说:针刺后其气逆乱不和,或多次针刺而病势反加严重的,与阴阳之气及其沉浮的情势无关,这都是治疗粗疏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医工的失误,并非患者的形气有什么问题。

 灵枢·行针篇-行针六种反应
灵枢·行针篇-行针六种反应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灵枢·行针第六十七

热门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