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学习灵枢
【原文】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一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二次脉手阳明也,名曰扶突三次脉手太阳也,名曰天窗四次脉足少阳也,名曰天容;五次脉手少阳也,名曰天牖;六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七次脉颈中央之脉,督脉也,名曰风府。腋内动脉手太阴也,名曰天府。腋下三寸,手心主也,名曰天池。
在左右缺盆之间的正中线(视为第一行),就是任脉的天突穴。天突穴两旁的第二行经脉上的穴位,贴近于任脉之侧的动脉搏动处,属于足阳明胃经,叫做人迎穴。人迎穴之外的第三行经脉上的穴位(即人迎后一寸五分处),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叫做扶突穴。扶突穴之外的第四行经脉上的穴位(即扶突后一寸处),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叫做天窗穴。天窗穴之后的第五行经脉上的穴位(上出天窗之外,颈中已无穴),属于足少阳胆经,叫做天容穴(天容穴,今系手太阳经之腧穴)。天容穴之后的第六行经脉上的穴位,属于手少阳三焦经,叫做天牖穴。天牖穴之后的第七行经脉上的穴位,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叫做天柱穴。天柱穴之后居于颈之中央的第八行经脉上的穴位,属于督脉,叫做风府穴。至于在腋内的动脉搏动处的穴位,属于手太阴肺经,叫做天府穴。另外,在腋下三寸(乳头旁一寸)的穴位,则属于手厥阴心包络经,叫做天池穴。
这个地方讲的以“天”字辈的为多的穴位
这个地方谈的是穴位有,天突,人迎,扶突,天窗,天荣,天牖,天柱,风府,天符,天池。
那么开始时是以颈部从中央的天突穴开始,向两边散开依次而谈的
首先我们看看任脉的经线

然后开始,以任脉的颈部中线的天突穴开始一一定位

天突穴:为天字辈的穴位点,也是阴维脉与任脉的交会点
定位:胸骨上端的凹陷处,大约高于胸骨0.5寸; 针刺:直刺0.2–0.3寸,然后针尖向下弯曲,指向,刺入紧贴着胸骨后侧,刺入0.5到1寸。
此穴位要求有一定的针灸经验可以 做
因为在颈椎前面的就是动脉大血管

黑色箭头所指之处就是天突穴位置
当然这些个血管是靠近身体的内后侧的,但是我们仍然建议经验不足的,刺入的一定要浅,或者用指压治疗。
第二个是人迎穴,它是胃经的第九号穴位,这个穴位是与胆经的交会穴,也是天字辈穴位,还是气海聚集的穴位之一。

定位:颈侧动脉前缘,位置平行于喉结凸起点,在喉管后侧。
针刺方法,定位后,以中指,食指准确地摸到颈动脉,然后针刺之时,以手指拨压住颈动脉,然后再颈动脉与喉骨之间的缝隙,刺入。
注:没有一定的经验者,或者没有一定经验的针灸师教你,不建议自己尝试。
注: 一旦发生刺入颈动脉者,立即以厚重棉布类,紧急压住,同时呼叫急救。
天字辈穴,手阳明大肠经的“扶突”穴

定位:平行于喉结凸起点,在胸锁乳突肌之间
那么这个地方的定位,你还是要触摸颈动脉,
有的人的颈动脉生理位置长的可能偏后,你还是要用手指摸清楚,那个动脉的范围在哪里
而且刺入的时候,要注意,病人不能随便转头
女性的喉结不如男性明显,所以定位要准确
这里面有些现代的解剖肌肉的分布,应该学习
如同现在的中医一样,要接受现代知识
以前我们讲“四诊合参”
现在要求你要“五诊合参”,现代西医那套东西,你应该了解
否则病人用了西药,引发副作用,你仍然用中医辨证来治疗,而病人仍然使用这种类型的西药,你是治不好的。
天字辈穴:小肠经的天窗穴

定位: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即锁肌后缘),水平线平行于喉结
那么,女性喉结不明显的怎么定位
你可以触摸舌下骨,和甲状腺软骨定位

Hyoid bone,就是舌下骨
大光明云 07:12:56

thyroid, 甲状, cartilage –软骨

这就是舌骨与甲状腺软骨之间, 女性依此来定位。
天字辈穴位,天容, 古时为胆经穴位,今归于小肠经第17号穴位

定位:胸锁乳突肌前缘,下巴角对应处
刺入的是0.5–1寸
尽管书上说刺入1寸,也没说危险,但你还是要注意
你看看上面的人迎穴图

你在看看那个下巴转角处,是不是颈动脉也在那里
包括那个翳风穴,都有一定的危险

尽管老师、教科书上不说,但你应该清楚,解剖的动脉血管在这个位置后。
下面一个穴位叫“天牖-you”

定位:胸锁乳突肌后,与天容穴同一水平。
下一穴位,足太阳经穴 天柱

朽木不可雕也 07:34:33
在人体上,天柱和风池我始终分不大清,看图能看出不在一起,在人身上不好摸
大光明云 07:34:41
定位:背三角肌外缘,1.3寸旁开于哑门。
这个图不是很清楚吗,风池高于天柱,
我先把天柱穴说完,
天柱穴依哑门穴定位,那么再看看哑门穴怎么定位

哑门穴0.5寸,低于风府

风府穴:后枕骨凸起的下缘
风府穴的危险大于哑门穴
其危险点,在枕骨和第二颈椎的交接处



其危险点在这个位置上,这个交接处的里面就是脑桥,和脑干的地方
一个控制着你的呼吸,一个控制着心跳。所以针尖不小心刺到这里,哪怕是一滴血,病人都会死亡,看似可怕,但你的针尖如果下刺,就没有危险。

这种方向的刺入方式,就不会伤及脑桥,脑干,但你必须注意一件事,那就是病人的面朝下的趴着的体位,他的颈椎部分的肌肉是放松的,还是绷直的。 如果肌肉是向下绷直的,尽管你刺入的针尖的方向是向下的,那么病人趴下肌肉放松的时候,会向上放松,这种肌肉恢复方式,可能会导致你的针尖翻转向上,这个你必须注意,你以为取位的时候,针尖向下,结果病人一放松,却改变了方向。
风池穴


完骨穴位在颞骨乳突的下后方,凹陷的边缘处,这个位置与安眠穴很近

安眠穴在风池穴,和翳风穴之间,其位置高于完骨。那么反过来再看风池穴的定位,它在完骨和风府之间的凹陷之处 ,在上面的枕骨的边缘。


这个顶端,你得摸到这个边缘
朽木不可雕也 08:01:05
风池靠近耳朵那地方的小骨头尖在外面摸不出来,只能摸到完骨后面的凹陷
大光明云 08:01:05
这才是风池穴
那个小骨头摸不出来,你只要摸到上边缘下的凹陷处就行了,而天柱不在边缘上。
下面是天之穴位,手太阴肺经的天府

定位,尺泽穴距离腋下皱褶定点9寸,皱褶点下三寸, 二头肌外侧边缘处。
手厥阴心包经,天之穴,天池

定位:第四肋间,旁开一寸,女性定位比较麻烦些

用这个图,这样可以不接触女性的乳头,天突穴至肩峰外头突端12寸,取三分之一为四寸,为乳头纵线,然后在锁骨下数第一肋间,第二,第三,第四肋间,就可以取天池穴了。第四肋间,乳头旁开一寸。
以上就是:天突,人迎,扶突,天窗,天容,天牖,天柱,风府,天府,天池。天子辈的穴位解释。这是十个天之门户的穴位,英语直接翻译为天窗
大光明云 11:26:04

大光明云 11:29:58
【原文】刺上关者,口去[1]不能欠[2]刺下关者,欠不能日去。刺犊鼻者,屈不能伸;刺两关者,伸不能屈。足阳明挟喉之动脉也,其腧在膺[3]中。手阳明次在其腧外,不至曲颊[4]一寸。手太阳当曲颊。足少阳在耳下曲颊之后。手少阳出耳后,上加完骨之上。足太阳挟项大筋之中发际。阴尺动脉[5]在五里,五腧之禁也。
【白话解】针刺上关穴(即客主人穴)时,要张口才能发现穴位所在的凹陷,所以应张口取穴,不能闭口。针刺下关穴时,要闭口才能发现穴位所在的凹陷,开口则凹陷消失,所以应闭口取穴,不能张口。针刺犊鼻穴,要屈膝才能发现穴位所在的凹陷,所以应该屈膝取穴,不能伸展。针刺内关穴和外关穴,应该伸展手臂取穴,不能弯曲。
上关穴,为胆经的第三号穴位

定位:耳前,颧弓的上缘,在下关的上面。这个地方张嘴的时候,会留下一个小空隙,但不是很明显,一般来讲,针刺“听宫”穴位的时候,要张嘴。内经这里讲解的上关穴要张嘴取穴,我们了解就行了

定位:颧弓下,下颚骨的踝突前的凹陷处

犊鼻穴,又叫外膝眼, 在膝盖下,膝盖腱的外缘,其实不屈膝也可以刺入。

定位:2寸高于大陵穴,在曲掌长肌,和屈掌指肌之间,刺入不必屈腕 。

定位:2寸高于阳池,在尺骨,挠骨之间,穴位比较多。
今天到这里,大家自己复习一下
阿壮 12:18:30
请教先生,五官分属于五脏,那么按上中下三焦划分,耳朵属于下焦还是上焦那?
大光明云 12:18:42
上焦
阿壮(44272085) 12:18:53
那不矛盾了嘛
大光明云 12:19:19
因为分类法不同。单独分开,不要相混,二者看上去矛盾,是不同派系之说。
阿壮 12:23:06
最后治疗是两者参考呗,都不能舍弃~
大光明云 12:23:40
三焦是关于躯干部上中下的划分,那么五脏六腑,有的贯穿三焦 。所以,治疗上焦的,如果是上焦的病变,当取上焦,耳部的,相关的穴位都可以选 。比如说大肠经,你可以选合谷,二间,三间,乃至大椎等。如果是下焦,那么就有可能选择下合穴的上巨虚穴。还是要看穴位所占据的三焦的位置。头部肯定是上焦,尽管肝经上至头顶。肝位居中焦。而肝经则是三焦都占。
2019-04-23
大光明云:
昨天讲的天子辈穴位,在灵枢中,并没有总结性的说明其作用,国外的翻译文献中,翻译为“宇宙之窗”。这类穴位的特点,在上焦头部为主,主要治疗的是头部的痰凝,血瘀, 失聪,失音,咳嗽,癫痫,抽搐,昏迷等病症。
继续翻译剩下的一小段。
属于阴的尺动脉,在手阳明大肠经的五里穴的部位上,误刺该穴,会使井、荥、腧、经、合五输穴所内行的脏气衰竭,所以是一个禁用针刺的穴位。
大肠经的五里穴

定位:曲池上3寸,在与肩髃穴连线上
阴尺动脉即指尺泽穴的动脉,在此用做手五里穴的代称。马莳说尺泽穴是手太阴肺经的动脉所在;尺泽穴上方三寸有动脉的地方,即肘上三寸向里、大脉的中央处,有一个穴位叫五里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这个穴位禁刺。
注: 古时说这个穴位禁刺,是因为它在动脉上,
今天的解剖图表明,此穴位没有明显的禁忌。


此五里穴刺入,有小细动脉,并非大动脉。
【原文】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府。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府。肝合胆,胆者,中精之府脾合胃,胄者,五谷之府。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是六腑之所与合者。
肺和大肠相表里,大肠是输送糟粕、排泄粪便的腑;心和小肠相表里,小肠是接受胃所下移的腐熟的水谷,并分别水液和糟粕的腑—下行走两口, 小便和大便;肝和胆相表里,胆是贮藏和排泄胆汁的腑;脾和胃相表里,胃是受纳、消化食物的腑;肾和膀胱相表里,膀胱是蓄积和排泄水液的腑。手少阳三焦隶属于肾,而肾脏的经脉又上连于肺,肺能通调水道,所以肾脏能统率三焦与膀胱两个水腑而主水液代谢。三焦是全身水液通行的路径,有疏通水道的作用,它还下通膀胱,和膀胱有直接的联系。不过如上所说的,肺心肝脾肾五脏都各有一腑
与之相表里,在六腑之中,惟有三焦没有配属,所以称它为孤腑。以上就是六腑与五脏之所合也。

肾与:膀胱,肺,心,心包相连
这是肾之正经的证明
【原文】 春取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2]者浅取之。夏取诸腧孙络[3]肌肉皮肤之上。秋取诸合,余如春法。冬取诸井诸腧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时之序,气之所处,病之所舍,藏之所宜。转筋者,立而取之,可令遂已。痿厥者,张而刺之,可令立快也。
译文:在春天进行针刺时,宜取用浅表部的络脉、十二经的荥穴以及大经的分肉之间的部位,病情严重的则可深刺之,病情轻微的就应浅刺之;在夏天进行针刺时,宜取用十二经的输穴、孙络以及浮现在肌肉皮肤表面的浅表部位;在秋天进行针刺时,宜取用十二经的合穴,而其余的方面,就如同春天用的刺法一样,也宜于取用大经分肉之间的部位,根据病情的轻重,或浅或深地进行针刺;在冬天进行针刺时,宜取用十二经的井穴以及各经的输穴或背腧穴之类,同时还要深刺并留针。这些针刺方法都是为了顺应于四时气候演变的次序、经气应于四时而不同的流注部位、病邪在四季的不同居留部位以及五脏在四时的不同特性而采用的。至于治疗转筋病,要让患者站立着取穴针刺,就可以使痉挛的症状迅速消除。至于治疗四肢偏废的痿厥病,要让患者仰卧并伸展四肢后再进行针刺,就可以使气血的运行畅通而立即出现轻快的感觉。
从这里你能看到取穴都是顺应的下一季节
把井荥输经合按春夏秋冬来分类取穴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