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3
大光明云 08:12:47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大光明云 08:13:34
原文: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
岐伯对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
者。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浅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以浅而知深,察近而知远,言标与本,易而勿及。
大光明云 08:19:29
译文:黄帝问道:疾病有标和本的分别,刺法有逆和从的不同,是怎麽回事?
岐伯回答说:大凡针刺的准则,必须辨别其阴阳属性,联系其前后关系,恰当地运用逆治和从治,灵活地处理治疗中的标本先后关系。所以说有的病在标就治标,有的病在本就治本,有的病在本却治标,有的病在标却治本。在治疗上,有治标而缓解的,有治本而见效的,有逆治而痊愈的,有从治而成功的。所以懂得了逆治和从治的原则,便能进行真确的治疗而不必疑虑;知道了标本之间的轻重缓急,治疗时就能万举万当;如果不知标本,那就是盲目行事了。关于阴阳、逆从、标本的道理,看起来很小,而应用的价值却很大,所以谈一个阴阳标本逆从的道理,就可以知道许多疾病的利害关系;由少可以推多,执简可以驭繁,所以一句话可以概括许多事物的道理。从浅显入手可以推知深微,观察目前的现象可以了解它的过去和未来。不过,讲标本的道理是容易的,可运用起来就比较难了。
大光明云 08:21:25
原文:治反为逆,治得为从。
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
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
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
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先调之,乃治其他病。
先病而后先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
人有客气有同气。
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
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
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先以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大光明云 08:24:09
译文:相反而治的叫做逆治; 相顺而治的叫做从治。
大光明云 09:02:10
先患某病而后发生逆证的,先治其本;先得逆证而后生病的,也要先治其本。先有寒而后生病的,先治其本;先有病而后生寒的,先治其本。先有热而后生病的,先治其 本;先有热而后生中满腹胀的,先治其标。先有某病而后发生泄泻的,先治其本;先有泄泻而后发生疾病的,先治其本。必须先把泄泻调治好,然后再治其他病。先患某病而后发生中满腹胀的,先治其标;先患中满腹胀而后出现烦心的,先治其本。人体疾病过程中有邪气和正气的相互作用,凡是出现了大小便不利的,先通利大小便以治其标;大小便通利则治其本病。疾病发作表现为有余,就用“本而标之”的治法,即先祛邪以治其本,后调理气血、恢复生理功能以治其标;疾病发作表现为正气不足,就用“标而本之”的治法,即先祛以治其本,后调理气血、恢复生理功能以治其标;疾病发作表现为正气不足,就用
“标而本之”的治法,即先固护正气防止虚脱以治其标,后祛除邪气以治其本。总之,必须谨慎地观察疾病的轻重深浅和缓解期与发作期中标本缓急的不同,用心调理;凡病轻的,缓解期的,可以标本同治;凡病重的,或发作期,应当采用专一的治本或指标的方法。另外,如果先有大小便不利而后并发其他疾病的,应当先治其本病。
大光明云 09:03:25
评:此标本病概念没有个概括的范围
大光明云 09:05:19
后世讲标本的原则时,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大光明云 09:14:31
标–就是病症表现;本–就是病的本质,原因。
大光明云 09:15:31
先寒后病,先病后寒; 寒就是表; 病么有说清楚,其实是指本。
大光明云 09:15:42
寒就是标
大光明云 09:22:03
像这种,先泄泻而后发生疾病的,泄泻本身就是疾病,这种讲法时概念的内延外含不清楚
大光明云 09:22:58
所以我们要看到经典的俭朴,不准确性
大光明云 09:25:37
原文:夫病传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胁肢痛,五日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肺病喘咳,三日而胁肢满痛,一日身重体痛,五日而胀,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肝病头目眩胁肢满,三日体重身痛,五日而胀,三日腰脊少腹痛胫酸,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
脾病身痛体重,一日而胀,二日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背(月吕)筋痛,小便闭,十日不已死。冬入定,夏晏食。
肾病少腹腰脊痛(骨行)酸,三日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三日腹胀,三日两胁肢痛,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胃病胀满,五日少腹腰脊痛(骨行)酸,三日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五日身体重,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后,夏日眣。
膀胱病,小便闭,五日少腹胀,腰脊痛(骨行)酸,一日腹胀,一日身体痛,二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晡。诸病以次是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间一脏止及至三四脏者,乃可刺也。
大光明云 09:57:08
译文:大凡疾病的传变,心病先发心痛,过一日病传于肺而咳嗽;再过三日病传入肝而胁肋胀痛;再过五日病传入脾而大便闭塞不通、身体疼痛沉重;再过三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半夜,夏天死于中午。
肺病先发喘咳,三日不好则病传于肝,则胁肋胀满疼痛;再过一日病邪传脾,则身体沉重疼痛;再过五日病邪传胃,则发生腹胀。再过十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日落之时,夏天死于日出之时。
肝病则先头疼目眩,胁肋胀满,三日后病传于脾而身体沉重疼痛;再过五日病穿于胃,产生腹胀;再过三日病传于肾,产生腰脊少腹疼痛,,腿胫发酸;再过三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日落之时,夏天死于吃早饭的时候。
脾病则先身体沉重疼痛,一日后病邪传入于胃,发生腹胀;再过二日病邪传于肾,发生少腹腰椎疼痛,腿胫发酸;再过三日病邪入膀胱,发生背脊筋骨疼痛,小便不通;再过十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申时之后,夏天死于寅时之后。
肾病则先少腹腰脊疼痛,腿胫发酸,三日病邪后病邪传入膀胱,发生背脊筋骨疼痛,小便不通;再过三日病邪传入于胃,产生腹胀;再过三日病邪传于肝,发生两胁胀痛;再过三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天亮,夏天死于黄昏。
大光明云 09:58:36
解析:心—肺—肝—脾—-肾—-心,这是相克的过程,那么这段描述的病的传变过程也是这种次序
大光明云 09:59:05
即:火–金–木–土–水–火。。。
大光明云 10:09:40
从心病开始–传肺—传肝—传脾;肺病–传肝–传脾–传肾
大光明云 10:11:24
肝病—传脾—传胃—传肾
大光明云 10:12:44
脾病—传胃—传肾—传膀胱
大光明云 10:14:15
肾病–传膀胱–传胃土–传肝
大光明云 10:14:50
后面这两个的传递, 并不是按着相克的程序传病,与前面的传递的规律性不符
大光明云 10:16:48
译文: 胃病则心腹部胀满,五日后病邪传于肾,发生少腹腰脊疼痛,腿胫发酸;再过三日病邪传入膀胱,发生背脊筋骨疼痛,小便不通;再过五日病邪传于脾,则身体沉重;再过六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半夜之后,夏天死于午后。
膀胱发病则先小便不通,五日后病邪传于肾,发生少腹胀满,腰脊疼痛腿胫发酸;再过一日病邪传入于胃,发生腹胀;再过一日病邪传于脾,发生身体疼痛;再过二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半夜后,夏天死于下午。
各种疾病按次序这样相传,正如上面所说的,都有一定的死期,不可以用针刺治疗;
假如是间脏相传就不易再传下去,即使传过三脏、四脏,还是可以用针刺治疗的。
大光明云 10:31:15
此章节无律可循
大光明云 10:32:36
我们只是看到了他所讲述的传变的症状,以及死亡的时间
大光明云 10:33:00
而发生这种传变的规律性是没有的
大光明云 10:38:15
大光明云 10:40:03
今天到这里
大光明云 13:19:02
大光明云 13:19:49
冬季大晨的具体时间段,还没有找到。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之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之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