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4
大光明云 05:50:26
继续学习内经
大光明云 05:50:36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大光明云 05:51:41
原文: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
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胱为痈也。
帝曰: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岐伯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
岐伯曰:肺者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论在奇恒阴阳中。
大光明云 05:53:39
译文:黄帝问道:有患胃脘痈病的,应当如何诊断呢?
岐伯回答说:诊断这种病,应当先诊其胃脉,他的脉搏必然沉细,沉细主胃气上逆,上逆则人迎脉过盛,过盛则有热。人迎属于胃脉,胃气逆则跳动过盛,说明热气聚集于胃口而不得散发,所以胃脘发生痈肿。
大光明云 05:54:44
析疑:胃脉沉细; 人迎脉属于胃脉, 其脉甚盛–有力
大光明云 05:56:44
此说胃脉乃冲阳脉,即冲阳到解溪穴的那部分的动脉
大光明云 05:56:49
大光明云 05:59:39
痈: 红肿状物,初起有硬结, 时间久了可以溃烂。
大光明云 06:00:15
胃痈–乃体内胃壁出现的红肿结节, 严重的可以表面溃烂破损。
大光明云 06:41:08
所以严重的胃溃疡,肠炎等,都可以从此角度考虑
大光明云 06:42:58
那么中焦蕴结于湿毒热,导致了胃痈, 我们讲热性炎上, 这些邪正气相搏,冲于上,则人阳脉必然洪大,相反的下焦的胃经的正脉,冲阳脉,由于胃经之气血并行于上,下部亏损,故体现出胃脉沉细的特点。
大光明云 06:44:22
所以,这里说的胃脉有两个,1 冲阳脉微细; 2 人迎脉洪大。热聚集于胃口,就是指的喷门,不得散毒热,所以得胃痈。
大光明云 06:45:26
喷门—更正:贲门
大光明云 06:46:46
贲-ben,奔
大光明云 06:54:54
黄帝说:好。有人睡卧不能安宁的,是什麽原因呢?
岐伯说:五脏有所伤及,要等到损伤恢复,精神有所寄托,五脏才能安宁,所以一般人不能测知他是什麽病。
黄帝说:人不能仰卧的是什麽原因呢?
岐伯说:肺居胸上,为五脏六腑的华盖,如果肺脏为邪气所犯,邪气盛于内则肺的脉络胀大,肺气不利,呼吸急促,故不能仰卧。在《奇恒阴阳》中有这方面的论述。
大光明云 06:58:26
原文:帝曰:有病厥者,诊右脉沉而紧, 左脉浮而迟,不然病主安在?
大光明云 06:58:34
岐伯曰:冬诊之,右脉固为沉紧,此应四时,左脉浮而迟,此逆四时,在左当主病在肾,颇关在肺,当腰痛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少阴脉贯肾络肺,今得肺脉,肾为之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
帝曰:善。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
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
岐伯曰:生于阳也。
帝曰:阳何以使人狂?
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
帝曰:何以知之?
岐伯曰: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络为饮,夫生铁络者,下气疾也。
大光明云 07:04:14
译文:黄帝说:有患厥病的,诊得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知主病在何处?
岐伯说:因为是冬天诊察其脉象,右脉本来应当沉紧,这是和四时相应的正常脉象,左脉浮迟,则是逆四时的反常脉象,所以与肺脏关联。腰为肾之府,故当有腰痛的症状。
黄帝说:为什麽这样说呢?
岐伯说:少阴的经脉贯肾络于肺,现于冬季肾脉部位诊得了浮迟的肺脉,是肾气不足的表现,虽与肺有关,但主要是肾病,故肾病当主为腰痛。
大光明云 07:18:47
解析:内经讲的脉,有胳膊处的尺肤脉;上焦的人迎脉;下焦的少阴脉,趺阳脉,冲阳脉等。
大光明云 07:19:26
此处讲的右脉,左脉等,并不是分寸关尺。
大光明云 07:21:19
而是五行图脉, 左为升,右为降,上为宣通,下为闭藏,中为运化。
大光明云 07:22:02
所以冬天主闭藏,脉应沉, 寒主紧,冬天沉紧脉为正,为顺。
大光明云 07:31:54
如果出现了浮脉, 浮为阳浮于上,对应之季节为春夏; 迟脉则代表脉道不畅,也代表气虚,所谓的逆四时指的是浮脉而言的。 冬季了,你再出现浮脉,一定为向上抽拔潜藏之势
大光明云 07:33:42
所以讲,由于抽拔,导致肾精不足,造成腰痛,而病与肺相关
大光明云 07:34:36
怎么的关系呢,那么进一步地阐述了,少阴经与肾肺脏的关系
大光明云 07:35:39
大光明云 07:38:30
大光明云 07:39:14
出现了浮脉,气血必然上行,下焦必然被抽取气血而上行,这样下焦气血不足,会导致腰痛。
大光明云 07:40:22
那么浮脉不是指春,夏季吗,对应的应该是心肝才是,为什么说是肺呢
大光明云 07:40:58
而且肺往往被立为秋季,金秋,肺金之类的,其脉应该为毛脉,非为浮脉。
大光明云 07:41:44
这是内经以后发展的,肺居上焦,浮脉之气,必然对于肺的宣发作用有帮助,
大光明云 07:41:55
而其不利于肺的肃降的功能。
大光明云 07:42:04
所以发展后,要辨证地看问题
大光明云 07:48:24
黄帝说:好。有患颈痈病的,或用砭石治疗,或用针灸治疗,都能治好,其治愈的道理何在?
岐伯说:这是因为病名虽同而程度有所不同的缘故。颈痈属于气滞不行的,宜用针刺开导以除去其病,若是气盛壅滞而血液结聚的,宜用砭石以泻其淤血,这就是所谓同病异治。
黄帝说:有患怒狂病的,这种病是怎样发生的呢?
岐伯说:阳气因为受到突然强烈的刺激,郁而不畅,气厥而上逆,因而使人善怒发狂,由于此病为阳气厥逆所生,故名“阳厥”。
黄帝说:怎样知道是阳气受病呢?
岐伯说:在正常的情况下,足阳明经脉是常动不休的,太阳、少阳病脉是不甚搏动的,现在不甚搏动的太阳、少阳经脉也搏动的大而急疾,这就是病生于阳气的征象。
黄帝说:如何治疗呢?
岐伯说:病人禁止饮食就可以好了。因为饮食经过脾的运化,能够助长阳气,所以禁止病人的饮食,使过盛的阳气得以衰少,病就可以痊愈。同时,再给以生铁洛煎水服之,因为生铁洛有降气开结的作用。
大光明云 07:49:27
解析:三阳经,阳明经胃具有腐熟的功能,它常动而不休息,每四个小时消化尽后,要再次进食。
大光明云 07:50:45
而少阳胆经,太阳膀胱经之动是徐徐而动,少阳经之徐徐而动,乃送清阳于上也;膀胱经之徐徐而动,乃卫气温煦后背的功能,以及支撑膀胱腑的气化功能。
大光明云 07:51:40
如果少阳经气盛,则气冲于上,大怒不决。太阳经气动甚,则往往预示外感风寒等入侵。
大光明云 07:52:50
此段经文讲盛怒的治疗方法有两个,1 禁食不给饭吃,消其阳气的供给; 2 用生铁落逆转上升之阳气。
大光明云 08:10:21
生铁落即是过去炼铁砸出的铁屑
大光明云 08:11:43
现在你没必要用这个,用磁石,赭石就行了,大家都知道,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二寸脉上冲,这种上冲之势,就是用金石之药直折之,同时告诉病人少吃饭。
大光明云 08:20:41
原文:帝曰:善。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酒风。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泽泻,朮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所谓深之细者,其中手如针也。摩之切之,聚者,坚也,博者,大也。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金匮者,决死生也。拨度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所谓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
大光明云 09:28:57
黄帝说:好。有患全身发热,腰体懈怠无力,汗出多得象洗澡一样,怕风,呼吸短而不畅,这是什麽病呢?
岐伯说:病名叫酒风。
黄帝说:如何治疗呢?
岐伯说用泽泻和白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就是鹿含草,合沿为末,每次服三指撮,在饭前服下。
大光明云 09:29:28
泽泻下行利水,白术燥湿健脾利湿;
大光明云 09:29:51
鹿含草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治虚弱咳嗽,劳伤吐血,风湿关节痛,崩漏,白带,外伤出血。
大光明云 09:30:14
总之是引湿下行之配伍
大光明云 09:35:16
所谓深按而得细脉的,其脉在指下细小如针,必须仔细地按摩切循,凡脉气聚而不散的是坚脉—尽管摸起来细小,但仔细按却是收紧在一起,没有外散这个是坚脉;搏击手指下的是大脉—细小,应指却有力,这种细小脉并不代表虚脉,或是痰凝,或是血瘀,或是寒,压迫脉道导致摸起来细小<<上经>>是论述人体功能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下经〉〉是论述疾病变化的;〈〈金匮〉〉是论述疾病诊断决定死生的;[揆度]是论述脉搏
以诊断疾病的;〈〈奇恒〉〉是论述特殊疾病的。所谓奇病,就是不受四时季节的影响而死亡的疾病。所谓恒病,就是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死亡的疾病。所谓揆,是说切按脉搏,以推求疾病的所在及其病理;所谓度,是从切脉得其病处,并结合四时气候的变化进行判断,以知道疾病的轻重宜忌。
大光明云 09:58:53
大光明云 09:58:55
今天到这里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