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银中医工作室
致力于中医药及针灸传承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之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2018-10-06
大光明云 10:15:31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
大光明云 10:16:17
译文:黄帝问道:太阴、阳明两经,互为表里,是脾胃所属的经脉,而所生的疾病不同,是什麽道理?
岐伯回答说:太阴属阴经,阳明属阳经,两经循行的部位不同,四时的虚实顺逆不
同,病或从内生,或从外入,发病原因也有差异,所以病名也就不同。
大光明云 10:16:52
以前我们说过,这个互为表里,有两个部分
大光明云 10:17:24
一是内在的相连,而是阴经阳经之间通过络穴来相连
大光明云 10:18:52

大光明云 10:19:09
胃之正经就有脾胃相连
大光明云 10:19:40

大光明云 10:19:50
脾之正经也有脾胃相连
大光明云 10:20:38
那么表里呢,从经的循行的深浅程度来讲,胃经为表,脾经为里,较深
大光明云 10:30:04
从络穴的表里关系看
大光明云 10:31:47

大光明云 10:32:11

大光明云 10:32:40
胃经的络穴丰隆,连接脾经的太白穴,构成表里,原络配合
大光明云 10:33:38

大光明云 10:33:57

大光明云 10:34:29
脾经的络穴公孙,连接胃经的原穴冲阳穴,又构成了络原配合
大光明云 10:37:29
原文:帝曰:愿闻其异状也。
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
入五脏则瞋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
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大光明云 10:40:18
译文:黄帝道:我想知道它们不同的情况。
岐伯说:人身的阳气,犹如天气,主卫互于外;阴气,犹如地气,主营养于内。所以阳气性刚多实,阴气性柔易虚。凡是贼风虚邪伤人,外表阳气先受侵害;饮食起居失调,内在阴气先受损伤。阳分受
邪,往往传入六腑;阴气受病,每多累及五脏。邪入六腑,可见发热不得安卧,气上逆而喘促;邪入五脏,则见脘腹胀满,闭塞不通,在下为大便泄泻,病久而产生痢疾。所以喉司呼吸而通天气,咽吞
饮食而连地气。因此阳经易受风邪,阴经易感湿邪。手足三阴经脉之气,从足上行至头,再向下沿臂膊到达指端;手足三阳静脉之气,从手上行至头,再向下行到足。所以说,阳经的病邪,先上行至极
点,再向下行;阴经的病邪,先下行至极点,再向上行。故风邪为病,上部首先感受;湿邪成疾,下部首先侵害。
大光明云 10:44:16
解析:三阳经,三阴经的气流动次序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 这是由深到浅的气机流动模式
大光明云 10:44:35
所以,外邪入侵一般来讲是先走三阳经的。
大光明云 10:45:45
另外的单条阴经的方向,从足到头,唯独肝经是这样,它循行到颠顶, 肾经至胸而散, 脾经则至两胁
大光明云 10:47:06
原文: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
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内,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帝曰:脾不主时何也?
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大光明云 10:48:11
译文:黄帝道:脾病会引起四肢功能丧失,这是什麽道理?
岐伯说:四肢都要承受胃中水谷精气以濡养,但胃中精气不能直接到达四肢经脉,必须依赖脾气的传输,才能营养四肢。如今脾有病不能为胃输送水谷精气,四肢失去营养,则经气日渐衰减,经脉不能
畅通,筋骨肌肉都得不到濡养,因此四肢便丧失正常的功能了。
黄帝道:脾脏不能主旺一个时季,是什麽道理?
岐伯说:脾在五行中属土,主管中央之位,分旺于四时以长养四脏,在四季之末各寄旺十八日,故脾不单独主旺于一个时季。由于脾脏经常为胃土传输水谷精气,譬如天地养育万物一样无时或缺的。所
以它能从上到下,从头到足,输送水谷之精于全身各部分,而不专主旺于一时季。
大光明云 10:49:43
解析:脾主四肢指的是脾脏的运化功能,但从经络循行区看,与主四肢没有必然的联系
大光明云 10:52:08
土运在五行表达的是长夏
大光明云 10:52:46
具体运用到人体的五脏上,相应为脾,则主四时,这是五行运用到五脏上的改变
大光明云 10:53:16
但并未全然这样来讲,比如说,培土生金的治疗,那不是指脾主四时的
大光明云 10:56:16
原文:帝曰:脾与肾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
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溢,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
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大光明云 10:56:55
译文:黄帝道:脾与胃仅以一膜相连,而脾能为胃转输津液,这是什麽道理?
岐伯说:足太阴脾经,属三阴,它的经脉贯通到胃,连属于脾,环绕咽喉,故脾能把胃中水谷之精气输送到手足三阴经;足阳明胃经,为脾经之表,是供给五脏六腑营养之处,故胃也能将太阴之气输送
到手足三阳经。五脏六腑各通过脾经以接受胃中的精气,所以说脾能为胃运行津液。如四肢得不到水谷经气的滋养,经气便日趋衰减,脉道不通,筋骨肌肉都失却营养,因而也就丧失正常的功用了。
大光明云 10:58:00
析疑:主太阴脾经,属三阴,这个属,当做“主”讲,即三阴经之主,最重要的是太阴脾经。
大光明云 10:58:35
脾送水谷精微送三阴经。
大光明云 10:58:55
胃把太阴气送三阳经
大光明云 10:59:15
所以,如果腿无力,你也要看看是不是阳明胃经出了问题,
大光明云 10:59:27
那是在腿的前侧的
大光明云 10:59:47
如果是内侧无力,属于阴经的循行区,则考虑脾虚不足。
大光明云 11:14:25

大光明云 11:14:27
今天到这里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之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热门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