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0
大光明云 05:37:59
继续学习内经
大光明云 05:38:32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黄帝问曰: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
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内,血气争黑
大光明云 05:40:04
译文: 黄帝问道: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人依靠天地之大气和
水谷之精气生存,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活着,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
愿意保全形体的健康,但是往往有了病,却因病轻而难于察知,让病邪稽留,逐渐发展,
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骨髓,我为之甚感忧虑。我要想解除他们的痛苦,应该怎样办才好?
岐伯回答说: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水来,这就是盐气
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内部已溃的树木,其枝叶好象很繁
茂,实际上外盛中空,极容易萎谢;人在疾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人要是有了这
样的现象,说明内脏已有严重破坏,药物和针炙都失去治疗作用,因为皮肤肌肉受伤败
坏,血气枯槁,就很难挽回了。
大光明云 05:42:33
解析:盐味咸,其气令器津泄——–现在的观点认为,你用容器乘盐水,在容器的外表壁上,如果有盐的存在的话,钠离子有强烈的吸附水分子的功能, 导致容器外壁有吸水引发的湿气。
大光明云 05:43:07
古书说这是盐气外泄。
大光明云 05:43:57
原文: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
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大光明云 05:45:12
译文:黄帝道: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但思想上有些慌乱疑惑,因治疗不当反使病势加重,
又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人们看起来,将要认为我残忍粗暴,究竟怎麽好呢?
大光明云 05:51:48
岐伯说:人之形生于地,而命却悬于天,天地相应而生人。人能适应四时变迁是因为天地是他生命的泉源。能够知道万物生长收藏的道理的人,就有条件承受和运用万物,就是天子。所以天有阴阳,人有十二经脉;天有寒暑,人有虚实盛衰。能够应天地阴阳的变化,不违背四时的规律,了解十二经脉的道理,就能明达事理,不会被疾病现象弄糊涂了。掌握八风的演变,五行的衰旺,通达病人虚实的变化,就一定能有独到的见解,哪怕病人的呵欠呻吟极微小的动态,也能够明察秋毫,洞明底细。
大光明云 05:54:15
解析: 八风: 其法分东、西、南、北为四正,又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为四维,合计为八方,各有主气,南风热、东风温、西风燥、北风寒,东南风温而热、西南风燥 而热、东北风寒而温、西北风寒而燥,此其平也,太过者则贼风矣。贼风轻,其中于人也,亦轻;贼风重,其中于人八方之温热寒燥,只以东西南北辨之,不论四时 皆有,与六气之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各主一时者不同也。
大光明云 05:55:38
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大小,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敢问其方?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大小,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
来独往。
大光明云 06:00:23
在讲内经的时候的前四篇,曾经说过河图,洛书
大光明云 06:00:58
那么中国古代的地理分布是以按九宫图划分的,九大洲,为九野
大光明云 06:01:20
大光明云 06:02:22
大光明云 06:03:09
译文:黄帝道:人生而有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天地二气相合,从经纬上来讲,可以分
为九野,从气候上来讲,可以分为四时,月行有小大,日行有短长,这都是阴阳消长变化的体现。天地间万物的生长变化更是不可胜数,根据患者微细呵欠及呻吟,就能判断出疾病的虚实变化。请问运用什麽方法,能够提纲挈领,来加以认识和处理呢?
大光明云 06:05:25
岐伯说:可根据五行变化的道理来分析:木遇到金,就能折伐;火受到水,就能熄灭;土被木殖,就能疏松;金遇到火,就能熔化;水遇到土,就能遏止。这种变化,万物都是一样,不胜枚举。所以用针刺来治疗疾病,能够嘉惠天下人民的,有五大关键,但人们都弃余不顾,不懂得这些道理
大光明云 06:05:48
还记得我们曾经讲过的五行的本义吗
大光明云 06:40:30
那么这里的五行用的是五材说
大光明云 06:40:34
并非是五行本义
大光明云 06:40:57
比如说金属遇到火而熔化,
大光明云 06:41:16
所以读内经,也要注意,什么时候,讲的是五行的气运
大光明云 06:41:30
什么时候,讲的是五种材料现象
大光明云 06:49:41
所谓五大关键:一是要精神专一,二是要了解养身之道,三是要熟悉药物真正的性能,四要注意制取砭石的大小,五是要懂得脏腑血气的诊断方法。能够懂得这五项要道,就可以掌握缓急先后。近世运用针刺,一般的用补法治虚,泻法制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若能按照天地阴阳的道理,随机应变,那末疗效就能更好,如响之应,如影随形,医学的道理并没有什麽神秘,只要懂得这些道理,就能运用自如了。
大光明云 07:50:49
原文:帝曰:愿闻其道。
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瞚。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大光明云 08:00:07
黄帝道:希望听你讲讲用针刺的道理。
岐伯说:凡用针的关键,必先集中思想,了解五脏的虚实,三部九侯脉象的变化,然后下针。还要注意有没有真脏脉出现,五脏有无败绝现象,外形与内脏是否协调,不能单独以外形为依据,更要熟悉经脉血气往来的情况,才可施针于病人。病人有虚实之分,见到五虚,不可草率下针治疗,见到五实,不可轻易放弃针刺治疗,应该要掌握针刺的时机,不然在瞬息之间就会错过机会。真刺时手的动作要专一协调,针要洁净而均匀,平心静意,看适当的时间,好象鸟一样集合,气盛之时,好象稷一样繁茂。气之往来,正如见鸟之飞翔,而无从捉摸他形迹的起落。所以用针之法,当气未至的时候,应该留针侯气,正如横弩之待发,气应的时候,则当迅速起针,正如弩箭之疾出
大光明云 08:02:16
静意视义,观其虚实之变,就是冥冥无象的意思
大光明云 08:05:41
此段论述施针者自身,集中思想,平心静意; 然后根据虚实施针, 针刺手法,专一协调,气还没到的时候,留针候气, 当气有反应的时候,迅速起针, 出针。
大光明云 08:06:11
原文: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
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大光明云 08:07:16
岐伯说:刺虚症,须用补法,刺实症,须用泻法;当针下感到经气至,则应慎重掌握,不失时机地运用补泻方法。针刺无论深浅,全在灵活掌握,取穴无论远近,侯针取气的道理是一致的,针刺时都必须精神专一,好象面临万丈深渊,小心谨慎,又好象手中捉着猛虎那样坚定有力,全神贯注,不为其他事物所分心。
大光明云 08:11:27
针刺的补法有:旋转法; 通常来讲,1 顺转为补,逆转为泻,这个要自己摸索掌握,我的经验是男女并不一致。
大光明云 08:12:08
2 快速金针,慢出针为泻; 慢金针,快出针为补;
大光明云 08:13:12
3 拔针封闭针口为补;拔针之时摇晃针口,慢出针,不按住针口为泻。
大光明云 08:15:16
原文: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黄帝问曰: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
岐伯对曰:法天则地,合以天光。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
大光明云 08:17:49
译文:黄帝问道:用针的技术,必然有他一定的方法准则,究竟有什麽方法,什麽准则呢?
岐伯回答说:要根据天地运行的规律,参合星星的运动
黄帝道:愿详尽的了解一下。
大光明云 08:18:15
天光—日月星辰
大光明云 08:19:04
岐伯说:凡针刺之法,必须观察日月星辰盈亏消长及四时八正之气候变化,方可运用针刺方法。
大光明云 08:20:39
原文:是故天温日月,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
大光明云 09:39:19
所以气候温和,日色晴朗时,则人的血液流行滑润,而卫气浮于表,血容易泻,气容易行;气候寒冷,天气阴霾,则人的血行也滞涩不畅,而卫气沉于里。月亮初生的时候,血气开始流利,卫气开始畅行;月正圆的时候,则人体血气充实,肌肉坚实;月黑无光的时候,肌肉减弱,经络空虚,卫气衰减,形体独居。所以要顺着天时而调血气。因此天气寒冷,不要针刺;天气温和,不要迟缓;月亮初生的时候,不可用泻法;月亮正圆的时候,不可用补法;月黑无光的时候,不要针刺。这就是所谓顺着天时而调治气血的法则。 因天体运行有一定顺序,故月亮有盈亏盛虚,观察日影的长短,可以定四时八正之气
大光明云 10:17:13
大光明云 10:19:56
原文:故日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大光明云 10:20:51
译文:所以说:月牙初生时而泻,就会使内脏虚弱;月正圆时而补,使血气充溢于表,以致
络脉中血液留滞,这叫做重实;月黑无光的时候用针刺,就会扰乱经气,叫做乱经。这样的治法必然引起阴阳相错,真气与邪气不分,使病变反而深入,致卫外的阳气虚竭,内守的阴气紊乱,淫邪就要发生了。
大光明云 10:31:55
原文:帝曰:星辰八正何候?
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八正者,所以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四时者所以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脏,工候救之,弗能伤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帝曰:善。其法星辰者,余闻之矣,愿闻法往古者。
大光明云 10:33:23
译文:黄帝道:星辰八正观察些什麽?
岐伯说:观察星辰的方位,可以定出日月循行的度数。观察八节常气的交替,可以测出异常八方之风,是什麽时候来的,是怎样为害于人的。观察四时,可以分别春夏秋冬正常气候之所在,以便随时序来调养,可以避免八方不正之气候,不受其侵犯。假如虚弱的体质,再遭受自然界虚邪贼风的侵袭,两虚相感,邪气就可以侵犯筋骨,再深入一步,就可以伤害五脏。懂得气候变化治病的医生,就能及时挽救病人,不至于受到严重的伤害。所以说天时的宜忌,不可不知。
黄帝道:讲得好!关于取法于星辰的道理,我已经知道了,希望你讲讲怎样效法于前人?
大光明云 11:09:37
解析:八正用于候八风之邪, 太乙随八节 ,居八方。
大光明云 11:10:22
大光明云 11:10:37
把中间的5,定义为太乙,亦即北极星的意思
大光明云 11:10:46
那么周围正好是八方,
大光明云 11:11:06
应正季,所来的风为正风
大光明云 11:11:42
比如说,春夏季,所来的风,由东风,入东南风,至南风,这是正季所来的正风
大光明云 11:12:01
春夏季,出现了西北风,是为邪风
大光明云 11:17:09
原文: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验于来今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观其冥冥者,言形气荣卫之不形于外,而工独知之。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浮沉,参伍相合而调之,工常先见之。然而不形于外,故曰观于冥冥焉!通于无穷者,可以传于后世也。是故工之所以异也。然而不形见于外,故俱不能见也。视之无形,尝之无味,故谓冥冥,若神髣佛。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上工救其萌牙,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败之也,知其所在者,知诊三部九候之病脉处而治之,故曰守其门户焉。莫知其情,而
见邪形也。
大光明云 11:36:31
译文:岐伯说:要取法和运用前人的学术,先要懂得《针经》。要想把古人的经验验证于现
在,必先要知道日之寒温,月之盈亏,来掌握气的浮沉,而用以调治于病人,就可以看到这种方法是确实有效的。所谓观察其冥冥,就是说荣卫气血的变化虽不显露于外,而医生却能懂得,他从日之寒温,月之盈亏,四时气候之浮沉等,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然后进行调治。因此医生对于疾病,每有先见之明,然而疾病并未显露于外,所以说这是观察于冥冥。能够运用这种方法,通达各种事理,他的经验就可以流传于后世,这是学识经验丰富的医生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然而病情是不显露在表面,所以一般人都不容易发现,看不到形迹,尝不出味道,所以叫做冥冥,好象神灵一般。
大光明云 11:38:49
虚邪,就是四时八节的虚邪贼风。正邪,就是人在劳累时汗出腠理开,偶而遭受虚风。正邪伤人轻微,没有明显的感觉,也无明显病状表现,所以一般医生观察不出病情。技术高明的医生,在疾病初起,三部九侯之脉气都调和而未败坏之时,就给以早期救治,所以称为“上工”。“下工”临证,是要等疾病已经形成,甚或至于恶化阶段,才进行治疗。所以说下工要等到病成阶段才能治疗,是因为不懂得三部九侯的相得相失,致使疾病发展而恶化了。要明了疾病之所在,必须从三部九侯的脉象中详细诊察,知道疾病的变化,才能进行早期治疗。所以说掌握三部九侯,好象看守门户一样的重要,虽然外表尚未见到病情,而医者已经知道疾病的形迹了。
大光明云 11:39:36
原文:帝曰:余闻补泻,未得其意。
岐伯曰: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
定也,以息方吸而内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故曰泻必用方,其气而行焉。补必用员,员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荣,复以吸排针也。故员与方,非针也。
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大光明云 11:49:15
译文:岐伯说:泻法必须掌握一个“方”字。所谓“方”,就是正气方盛,月亮方满,太阳方温和,身心方稳定的时候,并且要在病人吸气的时候进针,再等到他吸气的时候转针,还要等他呼气的时候慢慢的拔出针来。所以说泻必用方,才能发挥泻的作用,使邪气泻去而正气运行。补法必须掌握一个“圆”字。所谓“圆”,就是行气。行气就是导移其气以至病所,刺必要中其荥穴,还要在病人吸气时拔针。所谓“圆”与“方”,并不是指针的形状。一个技术高超有修养的医生,必须明了病人形体的肥瘦,营卫血气的盛衰。因为血气是人之神的物质基础,不可不谨慎的保养。
大光明云 12:12:23
此段落又丢东西,内容残缺
大光明云 12:12:35
我们整理一下这段所说的
大光明云 12:12:41
看下图
大光明云 12:12:52
大光明云 12:13:29
此残缺不全,以后在灵枢篇上,看看是不是有类似的东西,然后把它们补上
大光明云 12:22:31
原文:帝曰:妙乎哉论也,合人形于阴阳四时,虚实之应,冥冥之期,其非夫子孰能通之。然夫子数言形与神,何谓形?何谓神?愿卒闻之。
岐伯曰:请言形,形乎形,目冥冥,问其所病,索之于经,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
帝曰:何谓神?
岐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三部九候为之原,九针之论,不必存也
大光明云 12:29:05
黄帝道:多麽奥妙的论述啊!把人身变化和阴阳四时虚实联系起来,这是非常微妙的结合,要不是先生,谁能够弄得懂呢!然而先生屡次说道形如神,究竟什麽叫形?什麽叫神?请你详尽的讲一讲。
岐伯说:请让我先讲形。所谓形,就是反映于外的体征,体表只能察之概况,并不是十分的清晰;但只要问明发病的原因,再仔细诊察经脉变化,则病情就清楚的摆在面前,要是按寻之仍不可得,那麽便不容易知道他的病情了,因外部有形迹可察,所以叫做形。
黄帝道:什麽叫神?
岐伯说:请让我再讲神。所谓神,就是望而知之,耳朵虽然没有听到病人的主诉,但通过望诊,眼中就明了它的变化,亦已心中有数,先得出这一疾病的概念,这种心领神会的速度独悟,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有如观察一个东西,大家没有看到,但他能运用望诊,就能够独自看到,有如在黑暗之中,大家都很昏黑,但他能运用望诊,就能够昭然独明,好象风吹云散,所以叫做神,诊病时,若一三不九侯为之本原,九针的辨证治疗论说,就不存在了
大光明云 12:29:17
今天到这里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之宝命全形论、八正神明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之宝命全形论、八正神明论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