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银中医工作室
致力于中医药及针灸传承

大光明云讲中基之十八

2017-09-30
大光明云 06:30:07
今天学习问诊
大光明云 06:30:42
问诊是医生采集病人资料的重要手段
大光明云 06:31:00
详细,全面是根本
大光明云 06:31:19
古代时候,有十问歌诀
大光明云 06:31:34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大光明云 06:32:09
一般的临床医生,抓主症
大光明云 06:32:44
初学的,最好全面的进行问诊,以后熟练了,可以抓主症而展开问
大光明云 06:44:53
一、问寒热
⒈ 恶寒发热 指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多为外感病的初期,是表证的特征。若恶寒重发热轻,为外感风寒的特征;发热重恶寒轻,为外感风热的特征;发热轻而恶风,多属外感风邪,伤风表证。
⒉ 但寒不热 但寒不热,多为里寒证。新病畏寒,多为寒邪直中;久病畏寒多为阳气虚衰。
⒊ 但热不寒 高热不退为壮热,多因里热炽盛;按时发热,或按时热甚为潮热,其中日晡潮热者,多为阳明腑实证;午后潮热,入夜加重,或骨蒸痨热者,多因阴虚;午后热盛,身热不扬者,可见于湿温病;身热夜甚者,也可见温热病热入营血。
⒋ 寒热往来 为恶寒与发热交替而发,为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互为进退之象,可见于少阳病和疟疾。
大光明云 06:45:12
我把这个问寒热放在这里,看看谁能做出表来
大光明云 06:58:20

大光明云 06:58:51
这个表不太清楚,但可以看,最好自己整理一下
大光明云 07:41:41
二、问汗
汗液是阳气蒸化阴液出于腠理而成,问汗可辨邪正盛衰、腠理疏密和气血盈亏。问汗主要诊察有无汗出及其部位、时间、性质、多少等。
⒈ 表证辨汗 表证无汗为表实,多为外感风寒;表证有汗为表虚,或表热证。
⒉ 里证辨汗 汗出不已,动则加重者为自汗,多因阳气虚损,卫阳不固;睡时汗出,醒则汗止者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身大热而大汗出,多为里热炽盛,迫津外泄;汗热而味咸,脉细数无力,多为亡阴之证;汗凉而味淡,脉微欲绝者,多为亡阳之证;先恶寒战栗,继而全身大汗者为战汗,多见于急性热病正邪剧烈交争,为疾病之转折点,汗出热退,脉静身凉为邪去正复之吉兆;汗出身热,烦躁不安,脉来急促为邪盛正衰之危候。
⒊ 局部辨汗 头汗可因阳热或湿热;额部汗出,脉微欲绝,为元阳离散,虚阳浮越之危象;半身汗出者,多无汗部位为病侧,可因痰湿或风湿阻滞,或营卫不和、或中风偏枯;手足心汗出甚者,多因脾胃湿热,或阴经郁热而致。
大光明云 08:01:40
三、问疼痛
⒈ 疼痛的性质和特点
导致疼痛的病因病机不同,可使疼痛的性质及特点各异。疼痛伴有胀感者为胀痛,为气滞所致;见于胸胁为肝郁气滞;发于头部为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痛如针刺刀割者为刺痛,为瘀血所致;痛处走窜,病位游移者为游走痛,或为气滞,或为风胜;痛处固定者,发于胸胁脘腹多为血瘀,见于关节为痹证;冷痛者,常因寒邪阻络或阳虚所致;灼痛者,多因邪热亢盛;绞痛者,或有形实邪阻滞气机,或阴寒之邪凝滞气机;隐痛者,多为精血亏虚,或阳虚有寒;重痛者,常为湿邪困阻,气机不畅所致;酸痛见于肢体多为湿阻,见于腰膝多属肾虚。
⒉ 疼痛的部位
头痛:痛连项背,属太阳经病;痛在前额或连及眉棱骨,属阳明经病;痛在两颞或太阳穴附近,为少阳经病;头痛而重,腹满自汗,为太阴经病;头痛连及脑齿,指甲微青,为少阴经病;痛在巅顶,牵引头角,气逆上冲,甚则作呕,为厥阴经病。
胸痛:多为心肺之病。常见于热邪壅肺,痰浊阻肺,气滞血瘀,肺阴不足及肺痨、肺痈、胸痹等证。
胁痛:多与肝胆病关系密切,可见于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胆火盛、瘀血阻络及水饮内停等病证。
脘腹痛:其病多在脾胃。有寒热虚实之分,一般喜暖为寒,喜凉为热,拒按为实,喜按为虚。即可因寒凝、热结、气滞、血瘀、食积、虫积而发,也可由气虚、血虚、阳虚所致。
腰痛:或为寒湿痹证,或为湿热阻络,或为瘀血阻络,或为肾虚所致。
四肢痛多见于痹证。风邪偏盛,疼痛游走者,为行痹;寒邪偏盛剧痛喜暖者,为痛痹;湿邪偏盛,重着而痛者,为湿痹;热邪偏盛,红肿疼痛者,为热痹。足跟或腰膝酸痛者,多为肾虚。
周身痛:新病乍起者,多为实证,以感受风寒湿邪者居多;久病不愈者,多为虚证,以气血亏虚,经气不利常见。
一般而言,新病剧痛属实,久痛时缓属虚;痛而拒按属实,痛而喜按属虚;红肿灼痛为实热,沉重冷痛为湿寒;刺痛固定为瘀血,走窜胀痛为气滞或风邪。
大光明云 08:26:39
这些内容很重要
大光明云 08:26:53
能熟练掌握很重要
大光明云 08:27:43
四、问饮食口味
主要问食欲好坏,食量多少,口渴饮水,口味偏嗜,冷热喜恶,呕吐与否等情况,以判断胃气有无及脏腑虚实寒热。
1.食欲与食量 食少纳呆者,或为脾胃气虚,或为内伤食滞,或为湿邪困脾;厌食脘胀,嗳腐吞酸,多为食停胃脘;喜热食或食后常感饱胀,多是脾胃虚寒;厌食油腻,胁胀呕恶,可见于肝胆湿热,横逆犯胃;消谷善饥者,多为胃火炽盛,伴有多饮多尿者,可见于消渴病;饥不欲食者,常为胃阴不足所致;食入即吐,其势较猛,多属胃中实火上逆;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多因脾胃虚寒;吞咽艰涩,梗噎不顺,胸膈阻塞者,可见于噎膈证;久病重病,厌食日久,突然思食、索食、多食,多为脾胃之气将绝之“除中”证,属“回光返照”之象。小儿嗜食异物,如泥土、纸张、生米等,可见于虫积、疳积证。
2.口渴与饮水 口渴可见于津液已伤,或水湿内停,津气不运;渴喜冷饮为热盛伤津;喜热饮者为寒湿内停,气化受阻;渴不多饮,或水入即吐者,可见于痰饮水湿内停,或湿热内困,水津不能上承;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者,多为瘀血之象,若伴多饮多尿者,可见于消渴。
3.口味 口苦多见于胃热胃火,或肝胆湿热;口淡多见于脾胃虚寒,或水湿内停;口甜多见于脾胃湿热;口酸多见于肝胃不和;口咸多见于肾虚内热;口腻多见于脾胃湿阻;口臭多见于胃火炽盛,或肠胃积滞;口腥多见于肺胃血络损伤,咳血呕血者;口有尿味可见于尿毒攻心。
大光明云 08:48:20

大光明云 08:48:59

大光明云 08:49:36

大光明云 08:49:56

大光明云 08:50:39

大光明云 08:51:45

大光明云 08:52:40
五、问睡眠
主要有失眠与嗜睡。以不易入睡,或醒后难眠,或睡而不酣,易于惊醒,甚至彻夜不眠者为失眠,为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所致。虚者或为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或为阴虚火旺,内扰心神;实证可由邪气内扰,或气机失调,或痰热食滞等所致。时时欲睡,眠而不醒,精神不振,头沉困倦者为嗜睡,实证多见于痰湿内盛,困阻清阳;虚证多见于阳虚阴盛或气血不足。
大光明云 08:53:24
这个不整理了
大光明云 08:53:41
六、问二便
了解脾胃、大肠的寒热虚实和肺、脾、肾及膀胱情况。其要点主要是询问二便次数、便量、性状、颜色、气味以及便时有无疼痛、出血症状。
⒈ 问小便 小便色黄赤而短少者,多属热证;尿色白而清长者,多属寒证;多尿且多饮而消瘦者,多为消渴;尿频量多而色白,为下焦虚寒;尿频尿急而色赤,甚至尿血尿痛,多为膀胱湿热;夜间遗尿或尿失禁,多为肾气不固,膀胱失约。尿频数而不畅,或尿流中断,有砂石排出者为石淋;老人膀胱胀满,小便不利或癃闭,多因肾气虚弱,或血瘀湿热所致;产妇尿闭,常因血瘀或胞宫膨大压迫膀胱所致。重病之中癃闭无尿,或神昏遗尿,为阳气外脱,精气衰败之凶兆。
大光明云 08:58:05
⒉ 问大便 主要有便次、便质、便感等不同异常情况。
便秘以大便次数减少,质硬便难,或排便时间延长为特征。便秘有寒热虚实之分:实热者,多腹胀满闷,痛而拒按,苔黄燥裂,为热邪炽盛,腑气不通;实寒者,多腹痛拒按,苔白身冷,为寒邪阻遏阳气,腑气不通;大便燥结,硬如羊粪,排便困难,常见于病久不愈、年老体弱、孕中产后,乃因气虚不足,阴血亏少,无水行舟所致。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一日数次或更多,便质溏稀或稀水状为特征。泄泻有寒热虚实之别:湿热泄泻,可见暴发泄泻,大便臭秽,腹痛肠鸣,肛门灼热;寒湿泄泻,可见泻如稀水,色淡黄而味腥臭;食滞泄泻,可见吐泻交作,吐物酸臭,泻下臭秽;脾虚泄泻,可见完谷不化,便稀溏薄,迁延日久;大便脓血,下利赤白,多为痢疾;先便后血,血色暗红或紫黑稀薄,脘腹疼痛,为远血,多为胃脘出血或内有瘀血;先血后便,血色鲜红者,为近血,常见于热伤脉络;大便时干时稀,多为肝郁脾虚,肝脾不调;大便先干后稀,多属脾胃虚弱;肛门灼热者,多为大肠湿热;里急后重者,多为湿热痢疾,肠道气滞;排便不爽,或因湿热内蕴,或为饮食积滞;每日黎明前腹痛泄泻,泄后则安,多为肾阳虚泄泻,又称五更泄泻;肛门气坠,甚则脱肛,多为中气下陷。
大光明云 09:09:45

大光明云 09:10:39
七、问小儿及妇女
⒈ 问小儿
主要应了解出生前后的情况,及预防接种和是否患过麻疹、水痘等传染病及传染病接触史。小儿常见致病因素有易感外邪、易伤饮食、易受惊吓等,故喂养、受凉、受寒、受惊等应详细问及。此外,父母兄妹健康及遗传性疾病均应询问。
2.问妇女
除常规问诊内容外,妇女应加问月经、带下、妊娠和产育等情况。
⑴ 月经:主要了解初潮、末次月经及绝经年龄、月经周期、行经天数,经量、经色、经质、以及有无痛经、闭经等情况。一般正常月经周期为28天左右,行经约3~5天,经量适中,色正红质地不稀不稠、无瘀块。经色经质异常时,其经色浅淡,质地清稀多为气血亏虚;经色鲜红质地浓稠多为血热;紫黑有块者多为血瘀。常见以下情况:
月经先期,周期提前五-九天,多为血热妄行或气虚不能摄血。
月经后期,周期延后八-九天,多为任脉不充的血虚证,或为寒凝气滞,经血不利。
月经先后期,周期或长或短,先后无定期,多为肝郁气滞。
经量过多,经量超过了正常生理范围,其色红而稠者为实证、热证;其色淡者为气虚证。
经量过少,经量少于正常生理范围,其色淡量少为精血亏虚证。
闭经,未妊停经在三个月以上者为闭经。此为化源不足,血海空虚或因血瘀经闭、血寒凝滞所致。
⑵ 带下:主要了解色、量、质、气味等情况。如白带量多质稀如涕,淋漓不绝者,多为脾肾阳虚,寒湿下注;带下色黄,质粘臭秽,多属湿热下注;带下有血,赤白挟杂,多属肝经郁热,或湿热下注。
大光明云 09:13:14

大光明云 09:25:33

大光明云 09:26:29
今天到这里,有问题请问。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讲中基之十八

热门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