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8
大家好,继续学习吴鞠通的论。四时温病,多似伤寒;伤寒起足太阳,今谓温病起手太阴,何以手太阴亦主外感乎?手太阴之见证,何以大略似足太阳乎?手足有上下之分,阴阳有反正之义,庸可混乎!《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也。《伤寒论》中,分营分卫,言阴言阳,以外感初起,必由卫而营,由阳而阴。足太阳如人家大门,由外以统内,主营卫阴阳;手太阴为华盖,三才之天,由上以统下,亦由外以包内,亦主营卫阴阳,故大略相同也。大虽同而细终异,异者何?如太阳之窍主出,太阴之窍兼主出入;太阳之窍开于下,太阴之窍开于上之类,学人须于同中求异,异中验同,同异互参,真诠自见。
大光明云10:28:27
此说,温病发自太阴,入内,可以直传心包;不似伤寒,由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这种传递方式。
大光明云10:28:47
前三焦篇所序之燥气,皆言化热伤津之证,治以辛甘微凉(金必克木,木受克,则子为母复仇,火来胜复矣)未及寒化。盖燥气寒化,乃燥气之正,《素问》谓“阳明所至为清劲”是也。《素问》又谓“燥急而泽”(土为金母,水为金子也)本论多类及于寒湿伏暑门中,如腹痛呕吐之类,经谓“燥淫所胜,民病善呕,心胁痛不能转侧”者是也。治以苦温,《内经》治燥之正法也。前人有六气之中,惟燥不为病之说。盖以燥统于寒(吴氏《素问》注云∶寒统燥湿,暑统风火,故云寒暑六入也),而近于寒,凡是燥病,只以为寒,而不知其为燥也。合六气而观之,余俱主生,独燥主杀,岂不为病者乎!细读《素问》自知。再前三篇原为温病而设,而类及于暑温、湿温,其于伏暑、湿温门中,尤必三致意者,盖以秋日湿踞于内,新凉燥气加于外,燥湿兼至,最难界限清楚,稍不确当,其败坏不可胜言。经谓粗工治病,湿证未已,燥证复起,盖谓此也(湿有兼热兼寒,暑有兼风兼燥,燥有寒化热化。先将暑湿燥分开,再将寒热辨明、自有准的)。
大光明云10:31:32
此说寒燥为正燥,那是因为秋季之阳明燥金,水湿趋下,地面上,秋高气爽,一片的干燥之像。
大光明云10:32:02
而热燥多为温热病,伤阴而成的燥热,其不是秋季的正燥。
大光明云10:32:36
天以六气生万物,其错综变化无形之妙用,愚者未易窥测,而人之受病,即从此而来。近人止知六气太过曰六淫之邪,《内经》亦未穷极其变。夫六气伤人,岂界限清楚毫无兼气也哉!以六乘六,盖三十六病也。夫天地大道之数,无不始于一,而成于三,如一三为三,三三如九,九九八十一,而黄钟始备。六气为病,必再以三十六数,乘三十六,得一千二百九十六条,而外感之数始穷。此中犹不兼内伤,若兼内伤,则靡可纪极矣。呜呼!近人凡见外感,主以一柴葛解肌汤,岂不谬哉!
大光明云10:36:11
此说:六气致病,变化万端,黄钟乃是定律之音, 定之以角徵宫商羽,以测五运六气之太少
大光明云10:36:39
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圆法活,去邪务尽,善后务细,盖早平一日,则人少受一日之害);治内伤如相(坐镇从容,神机默运,无功可言,无德可见,而人登寿域)。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大光明云10:38:46
此说:治疗上焦:上以轻举,多为叶类草药; 中焦:平衡气机,上下,内外相宜; 下焦:重镇趋下,而后开以利二便,合以补阴,升以蒸腾。
大光明云10:39:11
唐宋以来,治温热病者,初用辛温发表,见病不为药衰,则恣用苦寒,大队芩、连、知、柏,愈服愈燥,河间且犯此弊。盖苦先入心,其化以燥,燥气化火,反见齿板黑,舌短黑,唇裂黑之象,火极而似水也。吴又可非之诚是,但又不识苦寒化燥之理,以为黄连守而不走,大黄走而不守。夫黄连不可轻用,大黄与黄连同一苦寒药,迅利于黄连百倍,反可轻用哉?余用普济消毒饮于温病初起,必去芩、连,畏其入里而犯中下焦也。于应用芩、连方内,必大队甘寒以监之,但令清热化阴不令化燥。
如阳亢不寐,火腑不通等证,于酒客便溏频数者,则重用之。湿温门则不惟不忌芩连,仍重赖之,盖欲其化燥也。语云∶“药用当而通神”,医者之于药,何好何恶,惟当之是求。
大光明云10:41:39
温病最易化燥, 而苦寒药,容易生燥,苦药乃是燥药;故治疗温病只是,见有燥相,用苦寒药之时,要佐以甘寒。如黄芩+知母,此可防燥化。
大光明云10:42:27
另苦药多为降下之药,所谓的辛开苦降
大光明云10:43:05
所以,风热外感用心凉透热之时,苦药你要慎用,而且要看比例的。
大光明云10:43:26
仲景谓腰以上肿当发汗,腰以下肿当利小便,盖指湿家风水、皮水之肿而言。又谓无水虚肿,当发其汗,盖指阳气闭结而阴不虚者言也。若温热大伤阴气之后,由阴精损及阳气,愈后阳气暴复,阴尚亏歉之至,岂可发汗利小便哉!吴又可于气复条下,谓血乃气之根据归,气先血而生,无所根据归,故暂浮肿,但静养节饮食自愈。余见世人每遇浮肿,便于淡渗利小便方法,岂不畏津液消亡而成三消证,快利津液为肺痈肺痿证,与阴虚、咳嗽身热之劳损证哉!余治是证,悉用复脉汤,重加甘草,只补其未足之阴,以配其已复之阳,而肿自消。千治千得,无少差谬,敢以告后之治温热气复者。暑温、湿温不在此例。
大光明云10:45:28
此说,当水肿之时,如果脉细弱者,用利水法治疗,可伤阴气。
大光明云10:46:00
若:脉实之水肿,腰以上发汗,腰一下利尿。
大光明云10:46:53
水肿弱证,用阳药配伍阴药,阳气转,则水肿可消,而不可利水。
大光明云10:49:51
人之血,即天地之水也,在卦为坎(坎为血卦)治水者不求之水之所以治,而但曰治水,吾未见其能治也。盖善治水者,不治水而治气。坎之上下两阴爻,水也;坎之中阳,气也;其原分自干之中阳,干之上下两阳,臣与民也;干之中阳,在上为君,在下为师;天下有君师各行其道于天下,而彝伦不叙者乎?天下有彝伦攸叙,而水不治者乎?此《洪范》所以归本皇极,而与《禹贡》相为表里者也。故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盖阳能统阴,阴不能统阳;气能生血,血不能生气。至于治之之法,上焦之血,责之肺气,或心气;中焦之血,责之胃气,或脾气;下焦之血,责之肝气、肾气、八脉之气。治水与血之法,间亦有用通者,开支河也;有用塞者,崇堤防也。然皆已病之后,不得不与治其末;而非未病之先,专治其本之道也。
大光明云10:53:20
此说,坎卦中阳爻,上下两阴爻,治血当以气治之。
大光明云10:53:55
人身九窍,上窍七,下窍二,上窍为阳,下窍为阴,尽人而知之也。其中阴阳奇偶生成之妙谛,《内经》未言,兹特补而论之。阳窍反用偶,阴窍反用奇。上窍统为阳,耳目视听,其气清为阳;鼻嗅口食,其气浊则阴也。耳听无形之声,为上窍阳中之至阳,中虚而形纵,两开相离甚远。目视有形之色,为上窍阳中之阴,中实而横,两开相离较近。鼻嗅无形之气,为上窍阴中之阳,虚而形纵,虽亦两窍,外则仍统于一。口食有形之五味,为上窍阴中之阴,中又虚又实,有出有纳,而形横,外虽一窍,而中仍二。合上窍观之,阳者偏,阴者正,土居中位也;阳者纵,阴者横,纵走气,而横走血,血阴而气阳也。虽曰七窍,实则八也。阳窍外阳(七数)而内阴(八数),外奇而内偶,阳生于七,成于八也。
生数,阳也;成数,阴也。阳窍用成数,七、八成数也。下窍能生化之前阴,阴中之阳也;外虽一窍而内实二,阳窍用偶也。后阴但主出浊,为阴中之至阴,内外皆一而已,阴窍用奇也。合下窍观之,虽曰二窍,暗则三也。阴窍外阴(二数)而内阳(三数),外偶而内奇;阴窍用生数,二、三生数也。上窍明七,阳也;暗八,阴也。下窍明二,阴也;暗三,阳也。合上下窍而论之,明九,暗十一,十一者,一也;九为老,一为少,老成而少生也。九为阳数之终,一为阳数之始,始终上下,一阳气之循环也。开窍者运阳气也。妙谛无穷,一互字而已。但互中之互,最为难识,余尝叹曰∶修身者,是字难,格致者,互字难。
大光明云10:58:23
此说,术数之生数,成数,配以九窍;上七窍,下两窍,再以此分阴分阳而论说之。
大光明云10:58:49
《内经》之论形体,头足腹背,经络脏腑,详矣,而独未总论夫形体之大纲,不揣鄙陋补之。
人之形体,顶天立地,端直以长,不偏不倚,木之象也。在天为元,在五常为仁,是天以仁付之人也,故使其体直,而麟凤龟龙之属莫与焉。孔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蘧筱戚施,直之对也。程子谓生理本直,味本字之义。盖言天以本直之理,生此端直之形,人自当行公直之行也,人之形体,无鳞介毛羽,谓之 虫。 者,土也。土主信,是地以信付之人也。人之受天之仁,受地之信,备健顺五常之德,而有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以行孝、悌、忠、信,以期不负天地付畀之重,自别麟凤龟龙之属。故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又曰∶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孝经》曰∶天地之道,人为贵。人可不识人之形体以为生哉!医可不识人之形体以为治哉!
大光明云11:02:06
此讲天地生人,不同于畜生,而合之以纲常,但作者亦自说是揣测。
大光明云11:02:31
天地化生万物,人为至贵,四海之大,林林总总,孰非母产。然则母之产子也,得天地、四时、日月、水火自然之气化,而亦有难云乎哉?曰∶人为之也。产后偶有疾病,不能不有赖于医。无如医者不识病,亦不识药;而又相沿故习,伪立病名;或有成法可守者而不守,或无成法可守者,而妄生议论;或固执古人一偏之论,而不知所变通;种种遗患,不可以更仆数。夫以不识之药,处于不识之病,有不死之理乎?其死也,病家不知其所以然,死者更不知其所以然,而医者亦复不知其所以然,呜呼冤哉!瑭目击神伤,作解产难。
大光明云11:04:02
此说,妇女产难,医家不能辨病,所致的冤死很多。
大光明云11:04:33
产后治法,前人颇多,非如温病混入伤寒论中,毫无尺度者也。奈前人亦不无间有偏见,且散见于诸书之中,今人读书不能搜求拣择,以致因陋就简,相习成风。兹特指出路头,学人随其所指而进步焉,当不岐于路矣。本论不及备录,古法之阙略者补之,偏胜者论之,流俗之坏乱者正之,治验之可者表之。
大光明云11:05:13
此讲,立产难篇,为纠偏
大光明云11:05:41
今天到这里
岭云关雪(376244704)9:36:22
一涉及到中西医之争,这些专家不知道专业性跑哪去了,表现得逻辑混乱,语无伦次。
4月15日,张文宏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视频讲座中说:“根据中国的数据,50岁以下的感染者死亡率在0.5%左右。因此95%的年轻人都能打败病毒。”
此处可以看成口误,不用穷追猛打。但后面把新冠说成自限性疾病就是睁眼说瞎话了。如果张文宏没瞎掰,那意味着全世界的抗疫都是瞎忙乎。此处允许张文宏澄清纠正,如果死亡率是0.5%,那说明医学介入是在帮倒忙,中医介入后上升到了3%,增长了2.5个百分点,西医最先进的美国死亡率是7%,增长了6.5个百分点,比烂,西医比中医更烂是吧?如果该自限性疾病死亡率是5%,中医介入降低了2个百分点,有效,张文宏怎么能说无效呢?美国西医介入上升了2个百分点,张文宏是不是该承认西医帮了倒忙?
所以此处张网红澄清不澄清意义不大,改变不了在他的自限性疾病定义下西医不但无效甚至效果为负的结论。
大光明云10:23:02
中西医之争是长期存在的,现在的中医处于弱势,是政策所造成的。
大光明云10:24:01
如果真的辅佐中医,从政策层面上,把卫生部下面分成两个并列以医疗体系,一个是中医部长,一个是西医部长。
大光明云10:24:28
资金的辅助上,直接占国家预算的多少,进行明白的规定。
大光明云10:24:35
这个根本的问题
大光明云10:24:58
几个医生之间,争论,那都不是从根上治理。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