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手少阳之脉 (何谓三焦?水谷入胃,腐熟生化成气,气积聚而行。分以三:清气往上升聚于胃上口外,上焦;泌汁如雾,在胃外间,入脉而布化全身上下左右为中焦;浊气往下降要大肠膀胱外间,故曰下焦。) 起于~小指次指之端 (关冲穴) 上出~两指之间 (即小指次指之间,液门,中渚穴也) 循~手表腕(阳池) 出~臂外两骨之间 (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等穴) 上~贯肘(天井) 循~臑外 上~肩 而交出~足少阳之后 (循 外行手太阳之前,手阳明之后历,清冷渊,消泺, 臑会,上肩, 过足少阳之肩并,自天膠 而交出足少阳之后也) 入~缺盆(从肩髎,天髎转入缺盆) 布~膻中 散络~心包 下~膈 循属~三焦 (其内行者入缺盆复由足阳明之外,下布膻中,散络心包,相为表里,乃自上焦下膈,循中焦下行,并足太阳之正,入络膀胱以约下焦故足太阳经委阳穴,为三焦下辅俞也) 其支者 从~膻中 上出~缺盆 上~项 系~耳后直上 出~耳上角 以屈下~颊 至(出页) (其支行于外者,自膻中上行出缺盆,循天 上项,会于督脉之大椎,循天牖,系耳后之翳风等,出角孙,过足少阳之悬厘颔厌,下行耳颊至 ,会于手太阳颧髎之处) 其支者 从~耳后 入~耳中 出走~耳前 过~客主人 前~交颊 至~目锐 (此支从耳后翳风入耳中,过手太阳之听宫,出走耳前之耳门,过足少阳之客主人,交颊,循和髎 ,上丝竹空。至目锐 ,会于瞳子 ,而接足少阳经也) 是动则 1.病耳聋浑浑(浊气不消降聚积冲耳) 2.嗌肿(液不行为气而积聚) 3.喉痹 (风寒湿三气同处为痹,三焦之脉上项系耳后故为病) 是主气所生病者 1.汗出(气化而汗) 2.目锐眦痛 3.颊痛 4.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 5.小指次指不用 为此诸病 (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故为汗出) 盛则~泻之 虚则~补之 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 陷下则~灸之 不盛不虚 以经取之 盛者 人迎大一倍于寸口 虚者 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手少阳三焦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手少阳三焦经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