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银中医工作室
致力于中医药及针灸传承

浅议卒口僻(面瘫)

口眼口咼斜,又称“卒口僻”“口咼僻”“面瘫”。其典型表现可见口目歪斜不正,一侧眼睛难以闭合,额部皱纹消失,作露齿动作时,口角斜向健侧,鼻唇沟消失。

临床意义口眼口咼斜多见于中风和面神经麻痹等病症,其病因与风中经络有关。

而《灵枢·经筋》提出:“足阳明之筋,……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肿,癀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口眼口咼斜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故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灰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瞰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

这段文字指出卒口僻的病因是寒热;病机是阴寒拘急与阳热驰张共存,从而形成人体面部左热右寒或左寒右热的阴阳失衡的病理现象。这种根据正中线两侧不同的病理现象来认识疾病的思路与方法是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具体体现,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

当然由于历史原因,《灵枢》之中这段文字也有难以理解之处,如记叙“卒口僻”为一侧筋脉因寒而急,目不能合;另一侧因热而缓,目不能开,而周围性面瘫却表现为瘫痪侧目不能合,健侧却目开合自如。又如治疗,既然筋脉因热而迟缓不胜收,,却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岂不热因热用?然而,这并不影响这段文字的学术价值,想反,其疑难正留待我们去发掘,去探索。

《景岳全书·非风》认为:“凡非风口眼口咼斜,有寒热之辨。在经日:‘足阳明之筋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此经以病之寒热,言筋之缓急也。然而血气无亏,则虽热未必缓,虽寒未必急,亦总由血气之衰可知也。”

张景岳则在内景的基础上体现出了血气致病说。

《医林改错·口眼口咼斜辨》认为:“口眼口咼斜,并非歪斜。因受病之半脸无气,无气则半脸缩小。一眼无气力,不能圆睁,小眼角下抽。口半边无气力不能开,嘴角上抽,上下相凑,乍看似歪斜,其实并非左右之歪斜。”

《医林改错·口眼口咼斜辨》则谈到:“口眼口咼斜,尽属半脸无气乎?余日:前论指兼半身不遂而言。若壮盛人,无半身不遂,忽然口眼口咼斜,乃受风邪阻滞经络之症。经络为风邪阻滞,气必不上达。气不上达头面,亦能病口眼口咼斜。用通经络散风之剂,一药而愈,又非半身不遂方之所能为也。”

看到这段文字,我们就会发现王清任在面瘫这方面认识的错误,他将健侧误当做患侧。但他的因气致病说却值得研究。

治法益气养血,祛风通络。酌情选用牵正散、羚羊钩藤汤一类方药。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浅议卒口僻(面瘫)

热门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