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9
灵枢·动输篇第六十二
原文:黄帝曰: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独动不休,何也?歧伯曰:是明胃脉也。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故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
译文:黄帝问在十二经脉中,为什么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这三条经脉搏动不止呢?岐伯答道足阳明胃脉与经脉搏动有密切关系,因为胃是五脏六腑的营养来源,胃中食物所化生的精微物质,上输于肺,气从手太阴肺经开始,循行于十二经脉。经脉的搏动,是依靠肺气的推动而发生的,所以,人一呼气脉跳动两次,一吸气脉也是跳动两次,呼吸不停止,脉搏的跳动也不停止。
评:内经常讲的取脉有人迎脉;寸口脉;冲阳脉;太溪少阴脉。 寸口肺,冲阳胃,太溪肾,这里问的是为什么这三个经脉搏动不已。
原文:黄帝曰:气之过于寸口也,上十焉息,下八焉伏,何道从还?不知其极。歧伯曰:气之离脏也,卒然如弓弩之发,如水之下岸,上于鱼以反衰,其余气衰散以逆上,故其行微。
黄帝曰:足之阳明,何因而动?歧伯曰: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出顑,下客主人,循牙车,合阳明,并下人迎,此胃气别走于阳明者也。故阴阳上下,其动也若一。故阳病而阳脉小者,为逆;阴病而阴脉大者,为逆。故阴阳俱静俱动,若引绳相倾者病。
上十下八,这个一般来讲没有说明,它是指,寸口脉的这个位置的分布。寸口脉分位寸关尺,从关到尺为阴;从关到鱼际为阳,可想而知关脉到鱼际很长的线路,划分十分。关脉到尺脉的部分为一分,然后有个具体的上十,下八的分法,这个部分的内容出自“难经”。有感兴趣的,可以去翻阅难经。
译文:黄帝问脉气通过寸口时,它的上下搏动和具体运行是怎样的呢?岐伯答道脉气离开内脏而外行经脉时,像离弦之箭一样疾急,如冲决堤岸之洪水一样迅猛,开始时脉势是强盛的。当脉气上达鱼际后,就呈现由盛而衰的现象,这是因为脉气至此已经衰散,而且是上行的,所以它运行的气势就减弱了。
译文:黄帝问足阳明胃脉为什么搏动不止呢?岐伯答道因为胃气上注于肺,其中迅猛而傈悍之气上冲于头部,循咽而上走于孔窍,循眼系向内络循于脑,从脑出于面部,下行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客主人穴(胆经上关穴),沿颊车合人足阳明经,再循经下行至结喉两旁的人迎穴。这就是胃气别出阳明而又合于阳明,使阳明脉搏动不休的原因。手太阴肺经上的寸口脉和足阳明胃经上的人迎脉,因阳明之气上下贯通,所以它们的跳动也是一致的。阳亢而阳明脉反小是逆象。阴衰而太阴脉大也是逆象。在正常情况下,脉气的阴阳动静,是内外相应的,因此,寸口脉和人迎脉应当相互协调,搏动的至数、力量等都应当一致。就像用一条绳索牵动两物一样,既联系又平衡,有一方偏盛而失去平衡就是病态。
这个地方的说明,我们要看看经络图



第三个图叫做经别图,从大腿前上行过胃,入脾,上行入心。 那么前面讲的胃气入肺,从经络图上看,看不到这种联系。走头部, 到达客主人穴,即胆经的“上关穴”,从第一个图的侧面,能看到这种联系。但观其所说的胃气上注于肺,循咽走入孔窍等,这套循行线路,以往我们没发现。我们通常所学习的是脾升,胃降;故在络脉,经别上去找找,看看有没有胃的经络部分的上升入肺的线路,所以,这个地方大家知道就好。
原文:黄帝曰:足少阴何因而动?歧伯曰: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邪入腘中,循胫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下入内踝之后。入足下,其别者,邪入踝,出属附上,入大指之间,注诸络,以温足胫,此脉之常动者也。
黄帝曰: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无端,今有其卒然遇邪气,及逄大寒,手足懈惰,其脉阴阳之道,相输之会,行相失也,气何由还?歧伯曰: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故络绝则径通,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
黄帝曰:善。此所谓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此之谓也。
译文:黄帝问:足少阴肾经因何而动?
岐伯说:冲脉是十二经之海,它与足少阴的络脉都起于肾下会阴穴,出于气冲穴,沿大腿内侧斜入于膝腘窝中,再沿小腿内侧,与足少阴肾经相并,向下入足内踝后面,进入脚下。它的另一支脉,斜入踝内,出足跗外侧近踝处,进入足大指之间,渗注于足少阴经在足胫部的诸络脉,以温润足部、胫部。这就是足少阴经脉经常搏动的原因。
邪—斜
冲脉与少阴经相关联,就是波动的原因,还是解释不足。
黄帝问道营气和卫气的运行,上下贯通,循环往返而不停息。若突然遇到邪气的侵袭,或受到严寒的刺激,外邪留滞四肢,使得手足懈惰无力。在正常情况下,营卫在经脉内外有规律地运行。若邪气滞留,营卫运行的通道和转输会合之处,因外邪阻滞而运行失常。如此营卫之气是如何往返循环的呢?岐伯回答说四肢末端是阴阳会合的地方,也是营卫之气循行的必经之路。邪气阻塞了小的络脉后,像四街这样的一些路径就能开通,营卫之气仍然能够运行。当四肢末端的邪气祛除后,各络脉又沟通如初,营卫之气又从这里转输会合,
周而复始,循环不止。黄帝说好!通过上述阐释,对于如环无端,周而复始的道理,我更加明白了。
评:四肢肢末,就是末端的意思,诸经交会转化的地方,具体地说,就是按子午流注而来的,比如说肺经从中焦开始在腹内上胸然后再肩前段之中府,云门穴出现,下行到列缺穴,后到少商穴,那么在列缺有个分支,直接连到大肠经的商阳穴上。手足的不同的指、趾端,是相关阴阳经气转换,流动的地方。四街:就是指四个气血交换的部位,也可以是阴阳经气交换的部位。就是说肢体的末端如果出现了郁滞杜塞,身体内端,也有另一套循环机制 。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