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银中医工作室
致力于中医药及针灸传承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灵枢·五味第五十六

2019-08-24
灵枢·五味篇第五十六
原文: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脏,分别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
黄帝日:营卫之行奈何?伯高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译文:黄帝说:我想听听,谷气有五味,它们进入五脏的情况各是怎样的呢?
伯高说:胃是五脏六腑所需营养汇聚于其中的大海,水谷俱都进入胃中,五脏六腑都从它那里接受水谷所化的精微之气。饮食物中所含的五味,分别趋走于各自喜欢的一脏:酸味先趋走入肝,苦味先趋走入心,甘味先趋走入脾,辛味先趋走入肺,咸味先趋走入肾。谷气津液已在体内运行,营卫之气也就大为通畅,于是废物化为糟粕,以次传下而排出体外。
黄帝问:营卫之气的运行是怎样的呢?
伯高说:谷物起初入于胃中,其中所化精微,先由胃输出于上中两焦,以灌注、滋养五脏;另外又分两路而行,这就是营、卫之气的道路。又有大气抟聚不行,积贮胸中,叫做气海,这气由肺而出,沿着喉咙,呼则气出体外,吸则气入体内。贮于气海中的精气,概而言之,常是呼出三分,而吸入一分,所以,人如果半日不进水谷,就会感到气衰,一日不进水谷,就会感到气短。
评:大气,有人译为宗气,也有人单独用大气这个词汇,如张锡纯,创有“大气下陷病证分析”
此内经原文胸中大气为气海。呼出三次,吸入一次,代表大气需要混入清气与水谷之气,水谷之气的比例相当的大,所以不吃水谷,光凭吸入的清气是不足以形成气海的。
原文:黄帝曰:谷之五味,可得闻乎?伯高曰:请尽言之。五榖:杭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五色: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宜。五宜:所言五色者,脾病者,宜食杭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粟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肝色青,宜食甘,杭米饭、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黄色,宜食咸,大豆、猪肉、粟、藿皆咸。肺白色,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译文:黄帝问你能给我讲讲食物的五味吗?伯高说请让我详细地讲述这些情况五谷中,粳米味甘、芝麻味酸、大豆味咸、麦味苦、黄米味辛。五果中,枣子味甘、李子味酸、栗子味咸、杏子味苦、桃子味辛。在五畜中,牛肉味甘、狗肉味酸、猪肉味咸、羊肉味苦、鸡肉味辛。五菜中,葵菜味甘、韭菜味酸、豆叶味咸、野蒜味苦、葱的味辛。
菜 又名冬葵,民间称冬苋菜或滑菜。属锦葵科植物。李时珍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种之者颇鲜”。王帧 《农书》说:“葵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本丰而耐旱,味甘而无毒,供食之余可为菹腊(咸干菜),枯枿[niè]之遗可为榜簇,子若根则能疗疾”。此菜中国各地有野生,根、花及种子,均入药。
古诗中多有描述,又名冬苋菜。“葵”至少在明朝之前,并不是指“向日葵”。
由五色来决定五味的适应情况黄色适应甘昧、青色适应酸味、黑色适应咸昧,赤色适宜应苦味,白色适应辛味。这就是五色分别适应五昧的情况,上述五色所适应的五味;就是分别代表五脏病变所选用的适宜食物。脾脏病变,宜食粳米饭、牛肉、枣、葵菜等。心脏病变,宜食麦、羊肉、杏、野蒜等。肾脏病变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子、豆叶等。肝脏病变,宜食芝麻、狗肉、李子、韭等。肺脏病变,宜食黄米、鸡肉、桃子、葱。
五脏病变的禁忌肝脏病变禁忌辛味,心脏病变禁忌咸味,脾脏病变禁忌酸味,肾脏病变禁忌甘味,肺脏病变禁忌苦味。肝脏病变面色青,肝病苦急,宜食甘味食物以缓急,如粳米饭、牛肉,枣、葵菜都是甘味食物。心脏病变面色赤,心病苦缓,宜食酸味食物以收敛之,如狗肉、芝麻,李子、韭都是酸味食物。脾脏病变面色黄,宜食咸味食物,如大豆、猪肉、栗子、豆叶都是咸味食物。肺脏病变面色白,苦气上逆,宜食苦味食物以泄之,如麦、羊肉、杏、野蒜都是苦味食物。肾脏病变而面色黑,肾病苦燥,宜食辛味食物以润泽之,如黄米、鸡肉、桃子、葱都是辛味食物。
这是内经的营养学,涉及到了适宜与禁忌

灵枢·五味篇
灵枢·五味篇
五脏特殊病症饮食
五脏特殊病症饮食

五脏五味篇,也可以参阅“脏气法时论”,但关于脾病吃什么食物的问题述说的也不是太好。我们可以从所吃的味道属性来倒推,所谓的脾病,为什么要是咸的,但在其他章节中,未必脾病都要吃咸的

脏气法时论之以五味治病原则
脏气法时论之以五味治病原则

这是不同病的食疗方法,当然也可以指导用药。
今天到这里
我翻译的内经,尽可能的要具有可读、易读,清晰地呈现出来。即使现在很多记不住,以后翻阅起来也容易。插以图,表,比长篇大论的枯涩文字要好读的多。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黄帝内经讲义灵枢·五味第五十六

热门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