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学习透针法。
大家都知道,无论再高明的针灸师,针灸都是或多或少的有痛感。只是手法高明的医生可以尽量减少针刺的痛感,或者在患者还未感觉疼痛之前已经将针刺入皮肤。那么针灸时的痛感主要集中在那个地方呢?针灸时的痛感,最大方面来自于针刺入皮肤的瞬间。人体的感觉神经,大部分集中在皮肤表层,也就是表皮层和真皮层,大约有0.2-0.5cm。多以减少针灸疼痛,主要就是在这方面下功夫,比如采用快速进针法,在神经还没发生感应之前,已经将针刺入。或者采用掐揉按等多种手法宣散气血再进针。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减少进针的次数。就是刺入皮肤的针最少,而效果不减的针灸手法,就是透针法,将一根针刺入皮肤,到达皮下组织后通过手法刺入多个穴位进行治疗。
透针法,又分为透向,透达,透穿三种。
透向,就是针刺入皮肤得气后将针指向病灶。就像我们上次谈的导痰针法。将针刺入丰隆穴,得气后将针尖向上,再转而向下。这就是典型的透向。而不一定非要将针刺到病灶。
透达是最常用的透针法。就是将针刺入皮肤得气后将针再刺向另一个穴位,针尖能够到达另一个穴位。比如我常用太阳、丝竹空、瞳子髎等穴位透率谷,用以治疗偏头痛。效果非常好。另外还有开生死关,也就是内关透外关。都属于透达。
透穿指刺入皮肤到达穴位后继续针刺,从另一侧皮肤中透出的针法。或者一针透三穴时,针尖虽没有从一侧皮肤中透出但是中间的穴位被直接穿过,也属于透穿。比如有的人豁痰喜欢用长针从内关透外关,直接将手臂扎穿,或者治疗膝关节疾患阳陵泉透阴陵泉,直接穿透小腿。这属于透穿当中的第一种。透穿的第二种,比如中风手指拘挛,就是偏瘫后遗症,整个手指卷曲而不能分开,常用合谷透后溪。其实这就是一针透三穴。虽然没有穿透整个手掌,但是将掌中的劳宫穴直接透穿。还有我用来治疗肩周炎常用的一针透三穴,人迎穴穿过扶突穴到达天窗穴。不过我的这个方法由于离颈动脉很近,没有经验千万不要扎,以免发生危险。透穿法由于刺激量太大,患者十分疼痛,临床所用不多。
下面讲具体的透针针刺。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本经之间的透刺。这又牵扯到迎随补泻。迎随补泻以后会详细讲,这里一笔带过。我们知道肺经从胸走手,我们补肺气用列缺透经渠,甚至透到太渊。大肠经从手走头 ,我们用三间透合谷,手三焦经从手走头,我们用液门透中渚。等等。这都是顺着经络走向使用的透针,属于透针当中的本经补法。上面的穴位反过来刺,就属于透针当中的本经泻法。不再列举。
二是表里经之间的透刺。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开生死关,内关透外关,或者外关透内关。昆仑透太溪,或者太溪透昆仑,申脉透照海,或者照海透申脉等都属于此列。
三是临近经络的透刺。包括附近的奇穴之间的透刺。比如治疗心悸失眠我们用神门透大陵,后头痛或者头顶痛我们用束骨透涌泉。
当然临床当中也不一定要拘于以上三种,我们学针灸需要灵活运用。如我们可以用合谷下透三间穴,也可以上透阳溪穴,还可以透鱼际穴,也可以透劳宫穴或者后溪穴。我们要根据病情灵活选用。如果根据针刺部位来分透针法,又会有沿皮刺,就是我们以前讲的平刺,或者肌肉部分的直刺或者斜刺,又或者肌腱关节的直刺深针等。沿皮刺内经中称为扬刺,肌肉多向透刺称为浮刺,合谷刺,,深针直刺称为关刺、输刺地等等。
我们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来学习深奥的内经。下面贴上来平常常用的透刺针法。→代表透向某某穴。
1.迎香→四白一一鼻衄、鼻塞、面瘫。
2.风池→风府一一偏枯、颈项强痛。
3.丝竹空→率谷一一偏头痛、口眼歪斜。
4.攒竹→鱼腰一一眉棱骨痛。
5.印堂→鱼腰一一小儿惊风、暴发火眼。
6.鱼腰→鱼尾一一目疾、眼脸下垂。
7.太阳→角孙一一目疾、头痛。
8.太阳→率谷一一扁头痛、口眼歪斜
9.风池→风池一一中风、偏枯、头痛、目疾、伤寒汗不出
10.印堂→攒竹一一眩晕、目疾、头痛、惊厥
这些是头面部位,我经常都会用到的透针。
上肢部位:
1.列缺→太渊一一风寒咳嗽、偏正头痛。
2.三间→后溪一一喉痹、牙疼。
3.臑会→臂臑一一咽喉肿痛、肩项皮肤病
4.肩髃→臂臑一一肩背痛。
5.后溪→劳宫一一寒热往来、闪腰岔气、三叉神经痛、眼肌震颤。
6.内关→外关一一脾胃不和、心痛、癫狂狂、诸痛证。
7.肩髃→极泉一一漏肩风、狐臭。
8.灵道→神门心痛、暴喑、双臂不举
下肢部位:
1.陷谷→涌泉一一厥证、暴发火眼、巅顶痛、前后头痛。
2.梁丘→阴市一一脘腹作痛、膝痛。
3.公孙→涌泉一一下利清谷。
4.昆仑→太溪一一厥心痛、肾泄、前阴不固。
5.阳陵泉→阴陵泉一一腹胀、小便不利、下元诸病、膝关节病。
6.太冲→涌泉一一厥冷闭证、少腹抽痛、头顶痛。
7.丘墟→照海一一胁肋痛、喉间如梗、脚踝扭伤。
8.绝骨→三阴交一一妇科诸病、滑精
9.丘墟→申脉一一瘫痪、草鞋风、腹痛坚满。
10.条口→承山一一霍乱吐泄、下肢痿痹、肩周炎、糖尿病。
11.水泉→照海一一月事不调、老人便秘。
12.商丘透丘墟一一脚踝扭伤
腹部部位:
1.上脘→中脘一一胃脘疼痛、饮食不化。
2.气海→关元一一下元诸疾、气虚、月经不调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