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银中医工作室
致力于中医药及针灸传承

孔祥银针灸随心讲第二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针灸。昨天我们简明扼要的讲解了针灸的持针法,针刺手法的练习,捻转提插首发的练习,指力、掌力,气力的练习以及毫针的选择的一些知识。由于这些都是基础,所以我们没有做出过多的讲解。留出时间作为以后更难的学习之用。今天我们学习进针法。

进针,顾名思义就是将针刺入皮肤。看似简单,其实有很多学问在里面。进针手法的正确错误,直接关系到穴位的定位,疾病疗效,患者疼痛与否等。不可不察也。正规的针灸,都是左右手相互配合使用。也就是《灵枢经》所云:『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一般来说,我们都是右手持针,左手辅助右手完成进针。持针的右手我们成为“刺手”,辅助进针的左手我们称为“压手”,或者叫:押手。

押手主要有以下几条作用:

1.便于定穴,找寻正确的穴位;

2.协助进针,防止针体弯曲;

3.减少进针疼痛,或者不痛;

4.宣散气血,减轻组织损伤,防止针刺事故发生;

5.辨别针感;

6.加强针感,提高疗效。

押手手法主要有四种:

  1. 指切押手:左右拇指指甲切于腧穴上,右手持针针尖紧贴押手指甲垂直刺入。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短的针具,如1寸针,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指切压手
指切压手
  • 骈指押手法:左手拇指食指持一个消毒干棉球裹住针尖,放在腧穴上,右手持针。左右手同时用力,将针迅速刺入皮肤。这种手法主要适用于长针的进针,比如用3寸75mm的针刺位于股骨头附近的环跳穴。
骈指押手
骈指押手
  • 舒张押手法:左手拇指食指放在腧穴两边,将腧穴的皮肤向两侧张开,使腧穴附近皮肤绷紧,右手持针刺入腧穴。这种进针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进针。比如大多数人的腹部常用穴位,关元,气海等。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腹部皮肤松弛,如果不使用这种方法很难将针快速刺入,大大增加患者的痛感。
舒张押手
舒张押手
  • 夹持押手法:左右拇指食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刺入皮肤。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肌肉较薄部位的针刺,如人额头眉毛中间的印堂穴,眉毛中央直上1寸的阳白穴等。特别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时候经常会刺这些穴位,用到这种方法。
夹持押手
夹持押手

接着再讲进针法。

进针法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双手进针法,也就是上面所讲的刺手押手共同完成刺入的动作称为双手进针法。第二种是单手进针法。以右手拇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侧面紧贴腧穴部位,中指指腹紧贴针身下端,拇指食指向下用力插入,中指随之弯曲,将针刺入皮肤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一寸以下针具的进针。这对患者的指力要求较高,指力不足容易引起患者疼痛或者针具弯曲。第三种就是昨天讲的管针进针法。这种方法在国外应用较多。就是将针具放入比整个针具略短5分的套管里放在腧穴上,一手在露出的针柄上轻轻一拍,针尖随即刺入皮肤。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患者几乎无痛,医生不接触针身,干净卫生。缺点是不如直接用针具刺手省心省事省时间,国内有经验的中医针灸师很少用管针。

针刺时患者的体位也是十分重要。一般用卧位的比较多,少部分用坐位或者其他体位。仰卧位,适用于针刺头部、面部、颈前部、胸腹部、上肢掌侧,下肢前侧等部位。俯卧位适用于后头部,颈后部、背腰部、下肢后侧等部位的针刺。侧卧位适用于针刺侧头侧胸,侧腹部,以及下肢外侧等部位。坐位也分为很多种,整体将就是适合针刺暴露部位。整体以患者舒适,医生方便为标准。一般来讲,站立位不如坐位,坐位不如卧位。因为前两种,对于身体虚弱、初次针刺、小孩、老人等极易发生晕针现象。如果情况允许,建议大家都使用卧位进行治疗。根据腧穴特性选择长短不同的针具,腧穴浅的用短针,腧穴深的用长针,治疗表证用短针,治疗里证用长针。推荐使用一次性针具。然后正式进入针刺了。

针刺之时,患者要休息5-10分钟,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才能施针。和测量血压一样。患者大饥大饱,酒后,刚运动后,行房之后,气血大虚之时不能针刺。关于禁针,以后慢慢会涉及到更多,这里不再多讲。

医生也要守神定意,心无旁骛,将注意力意念力完全放在针尖上,如待贵宾,如擒虎尾。

问答部分:

问1:什么是表证?什么是里证?

答:表证,一般是指发生在身体表外,如皮肤,肺卫的疾病。如感冒初期,皮肤病等等。里病一般指身体内侧或者脏腑的疾病,如胃痛,阑尾炎等。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孔祥银针灸随心讲第二

热门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