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银中医工作室
致力于中医药及针灸传承

孔祥银针灸随心讲第十八

今晚我们继续学习针灸补泻法。
子午捣臼。《金针赋》说:『子午捣臼,水蛊膈气,落穴之后,调气均匀,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千遭自本。』《针灸问对》说 : 『下针之后,调气得匀,以针上下行九入六出之数,左右转之,导引阴阳之气,百病自除。』
操作手法:针刺入皮肤以后,分为三次将针刺入需要的针刺深度,,然后再分为两次提到皮层。一共是三进二出。我们需要如此三次才是一个完整的子午捣臼。也就是九进六出。这种手法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适用于水肿气胀,阳虚水泛,尊荣人的减肥等。
还有一种子午捣臼的针法,是进针得气后,一边捻转一边插针,直到所需深度。插针过程中顺经捻转九次。然后提针到皮层,提针过程中逆经捻转六次。第一种比较耗时,但是效果强于第二种。
接下来我们接着学习青龙摆尾。青龙摆尾,在《金针赋》里是这么说的:『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进针得气后,将针提到天部,基本是皮下位置,然后平刺进针,针尖朝向疾病位置,不提不插,也不捻转,就轻柔缓慢的左右摇动九次,三九二十七次,甚至是九九八十一次。这种针法适用于经络不通引起的痹症。一般来说属于补法。但如果摇动幅度过大,也可作为泻法使用。
接着是白虎摇头,白虎摇头也有叫赤凤摇头的。《金针赋》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这个针法名白虎,白虎主秋令,主肃降,所以偏重于泻法。这个针法是在进针到适当深度得气后,先插针左转,一呼一摇。再提针右转一吸一摇。但这个和青龙摆尾不一样。青龙摆尾是卧倒针身平刺摇摆。而白虎摇头是针身直立摇摆。摇针的幅度比青龙摆尾要大,速度也较快。使用这个针法时,时常用到我们学习过的导气法。
上次我们说过少阳经腰痛,我们可以针刺环跳。腰痛位置在环跳之上,我们可以用押手按住环跳之下,刺手在环跳施用白虎摇头针法,这样可以将气上导,达到腰部。如果是膝关节侧面痛,我们也可以针刺环跳,这样就是押手按在环跳之上,将气向下导,引向膝关节。这也就是杨继洲所说的:『如要使之上,须关其下;要下,须关其上。』
苍龟探穴。苍龟探穴这个针法,很类似于倪海厦所说的报刺法。但是倪氏所说的报刺法与内经中的报刺完全不一样。但这个方法确实好用,所以我们将错就错,也是值得学习的。《金针赋》说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所谓的四方就是上下左右的意思。针刺时,我们先要找到患者疼痛最严重的的部位,也可以说是所谓的阿是穴。将针分三次刺入痛点,达到所需深度,然后将针提到天部,将针微微调转方向,向上斜刺而入,分三次刺到所需深度,然后退回来到中点天部,然后再向下,向左向右依次刺入。说白了,就是在疼痛部位中间直刺一针,在疼痛部位上下左右再各斜刺一针。只是针不提出皮层,是一次性刺入,但刺向了5各不同的方向,且每个方向都是按天人地三部分三次刺入。这个方法适用于局部痛点比较明显的腰痛痹症等。也可用于皮下结节,脂肪瘤等的针刺。但是如果严重的已经化脓的包块不要针刺,以免产生脓血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这个针法就像乌龟在很多洞穴里寻找东西一样,所以叫苍龟探穴。古人取得名字都很有深意。
再讲一个赤凤迎源。《金针赋》:『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元 (指人部、中层) ,上下左右,四周飞旋,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进之。』现代针灸学教材当中的飞法就是源于此。具体手法是先把针直接刺入地部,再提到天部,候气到来之后,再把针刺入人部。然后捏住针柄稍微向四周倾斜旋转一周然后再把针恢复直立状态,然后捻转一下,接着拇指食指分开,做小鸟展翅的样子,然后再捻转一下,再分开手指。这个手法是纯粹的花式手法,非常好看,效果也不错,但是实在没必要费这么多麻烦事。除非你想用仪式感征服患者,可以尝试用。这个手法也是泻法,刺激性较强,适用于拘挛痿痹一类的疼痛证。
到这里,龙虎龟凤飞经走气针法就全部讲完了。如果喜欢花式手法,或者确有需要,可以好好研究一下飞针引气针法。
今天学到这里。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孔祥银针灸随心讲第十八

热门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