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银中医工作室
致力于中医药及针灸传承

大光明云金匮要略讲义之二十四-黄疸病脈証并治第十五之一

2018-04-13
大光明云 6:01:55
黄疸病脈証并治第十五
大光明云 6:15:16
黄疸,现代的医理,我们知道与肝胆有直接关系,但古人不这么认为
大光明云 6:23:24
从五行的角度讲,五色,青 赤,黄,白,黑
大光明云 6:23:33
黄色本身就是脾土的本色
大光明云 6:24:05
而且从五行贯穿下来的中医系统的起始阶段,本来就与脏腑无关
大光明云 6:25:14
比如说,肝居于左,肺居于右,心居于上,肾居于下,脾居于中央
大光明云 6:25:25
这是五行的五脏排列方式
大光明云 6:25:54
因此,当脾藏出了问题的时候, 黄色本身就是它病变的一种表现。
大光明云 6:26:28
为什么要这么排列五脏的次序,因为这是根据河图,洛书而来的
大光明云 6:26:46
而河洛之书,是根据天地的运行而来
大光明云 6:27:43
以,北极星为中间点,按东南西北的日视角运行轨迹而来的,这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大光明云 6:28:03
天人合一就是在对应这个天地的运行法则
大光明云 6:28:26
原始中医的治疗理论,就是以这个为基础
大光明云 6:29:40
(1)寸口脈浮而緩,浮則為風,緩則為痹。痹非中風。四肢苦煩,脾色必黄,瘀熱以行。
大光明云 6:33:45
寸口脉浮缓; 浮—属于外风;缓属于痹,痹我们以前说过,风寒湿三气夹杂入侵人体为痹,其中湿痹重着,沉重; 那么这里他讲,痹非中风,就是不是随风而侵入进来的; 后面讲,四肢苦烦,脾色必黄–不是指脾这个器官色变黄了,而是说瘀热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司, 引发发黄。
大光明云 6:39:11
在太阳中风篇,脉浮缓伴随着出汗; 这里没有提及出汗的问题,而且说脉缓非中风,那么就有说,你这个既然不是中风,后面又泛黄,那么一定是水湿导致的脉缓
大光明云 6:39:58
从昨天的学习有脉沉–水,今天则说脉缓–水; 我们现在的中医教学大纲脉滑–水
大光明云 6:40:16
可以看出主水的脉象很多,不规范,也很乱 。
大光明云 6:41:45
所以当脉诊不准的时候,四诊合参,相互弥补,十分重要
大光明云 6:43:24
(2)趺陽脈緊而数,数則為熱,熱則消穀,緊則為寒,食即為満。尺脈浮為傷腎,趺陽脈緊為傷脾。風寒相搏,食穀即眩,穀気不消,胃中苦濁,濁気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穀疸。
額上黒,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発,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労疸;腹如水状不治。
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疸。
大光明云 6:44:23
趺阳脉紧数相争,数–热消谷,就是能吃的意思;紧则是寒气,吃了后,就满胀。
大光明云 6:44:53
就是说这类病人能吃,但吃了就胀肚
大光明云 6:45:27
尺脉浮—伤肾 ,为什么呢?
大光明云 6:46:40
因为下焦的肾脉,它是潜藏的,在“中按”的条件下,能够感受到肾脉的脉动, 如果轻取浮表就能感受到脉动的话,说明肾气过度的外泄了因此叫做伤肾 。
大光明云 6:55:09
趺阳脉紧伤脾——-这句话的意思是,胃寒一定会伤脾阳
大光明云 6:55:37
那么有没有脾寒胃热的病呢,很少见,即使胃热也是虚热,类似胃阴虚之类的
大光明云 7:00:53
脾阳被伤了,如果加外风与内寒相搏,那么吃下东西,就眩晕,这样产生的谷气,就不会被脾来运送, 因此,胃中就即有苦味,又有湿臭味,,这股浊气下走, 小便却不通畅,这是因为小便这个地方,被寒邪所被,由于小便不能泻出湿热,则导致了这个湿热之流,停聚在膀胱,反流,则身体全部变成黄色,因此叫做“谷疸”
大光明云 7:56:47
额上黑,色黑属肾,现在在额头上反应,说明病情重, 微汗出,略微有汗–这个不太重要; 手足呢,热,而且是傍晚的时候加重,看是发烧,薄暮–就是傍晚的意思; 膀胱急—急迫,不舒服,小便自利;小便既然都通利了, 这个膀胱却烦急,则说明这个时候的膀胱不是蓄水的问题了,不是水湿的毛病, 而是血瘀的毛病,究竟是膀胱血瘀,还是子宫血瘀,还是大肠血瘀呢,这里讲是膀胱瘀血,因为其他的位置附带的症状没有就。 名曰女劳疸,有的翻译为女子性生活过度,引发瘀血; 然后紧接着说,小腹肿胀的看起来像是有水湿一样,这种情况下主恶化; 因为小便利了,这个女子的肚子肿,那就不是水湿的问题,概属于血臌之类的,比较难治了。
大光明云 7:57:54
关于黄疸:现代西医研究有肝胆汁倒流引发,也有血液中的血浆渗出性的黄疸,称为血相黄疸,总之与郁湿热相关
大光明云 8:06:41
由此我们看出,女劳疸不是水湿黄疸,而是瘀血导致渗出行的黄疸
大光明云 8:21:13
后面这条就简单了,就是说一个经常喜欢喝酒的人,容易产生湿热,心中湿热堆积不痛快,叫做懊恼,严重到一定程度,就吃不下东西,恶心,想要吐,这个就是酒疸,也伴有身体发黄的现象。
大光明云 8:23:30
上面说了四种类型的黄疸,1 脾虚湿热的黄疸;2 脾胃虚寒难以消化谷物夹湿的谷疸;3 女子房劳瘀血的劳疸;4 酒客的酒疸。
大光明云 9:10:58
(3)陽明病,脈遅者,食難用飽,飽則発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穀疸。雖下之,腹満如故,所以然者,脈遅故也。
大光明云 9:14:26
脉迟–就是脉跳的慢,主阳气不足,食难用饱,就是吃下去难以吃到饱点,因为吃的饱了就会发烦头晕, 为什么? 因为脾的运化功能更不上去,导致了水谷堆积,水湿上行,则头晕,谷气发热,则心烦; 水湿上行,则下行小便一定不利,这样水湿热积就容易产生谷疸 。
大光明云 9:14:55
虽下之,—这个不能走大便以下之的
大光明云 9:18:33
凡是水湿黄疸,除非兼见大便干燥之急症,用下法
大光明云 9:18:46
否则都是以小便利湿为主来治疗。
大光明云 9:19:51
所以上面讲的下之,腹满如故—因为下伤脾气,运化更加受损,自然腹满如故,为什么呢,脉迟的缘故—其实就是中焦脾胃虚弱的缘故。
大光明云 9:20:09
(4)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証也。
大光明云 9:20:56
喝酒人得黄疸,1 小便不利,难以排出; 2 心口窝处热烦; 3 足下热,脚心热。
大光明云 9:21:53
为什么足下热,因为脾主四肢,湿热既然困脾,自然泛及四肢,究其根本仍然是脾虚湿滞
大光明云 9:22:25
这是喝酒人素体性热,所来的
大光明云 9:22:50
我们以前也有说过阴疸,就是湿阻黄疸,却不是这么发热的
大光明云 9:24:11
(5)酒黄疸者,或無熱,靖言了了,腹満欲吐,鼻燥;其脈浮者先吐之,沈弦者先下之。
大光明云 9:26:58
喝酒出现黄疸的,或者不表现为明显的热,说话也清楚, 只是他觉得腹满想要吐,鼻子也是燥燥的; 那么你要诊脉,如果发现是浮脉,就要通过引吐法治疗; 如果脉沉的,用下法;什么下法?如果大便燥结的,脉沉的,用泻便法治疗
大光明云 9:27:13
如果脉沉,便稀的,应利小便法治疗
大光明云 9:27:27
大家看这个,浮,沉 脉的治疗方法不一样
大光明云 9:27:36
不是说,看到黄疸就利小便
大光明云 9:27:54
看脉,脉浮恶心的,直接用瓜蒂散催吐。
大光明云 9:28:27
(6)酒疸,心中熱,欲嘔者,吐之愈。
大光明云 9:28:49
明白的话,这句话略过
大光明云 9:30:34
7)酒疸下之,久久為黒疸,目青面黒,心中如啖蒜韲状,大便正黒,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黒微黄,故知之。
大光明云 9:31:10
酒疸下之,上面讲的酒疸脉浮吐之,脉沉弦者下之,
大光明云 9:32:01
如果脉浮,你用了下法,那么外邪之湿热气就会入里,因为脉浮通常是夹杂外风的,
大光明云 9:35:02
这样,黄疸不去,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黑疸,面色黑而眼目青色,而心中的感觉就像吃大蒜大葱一样,由于湿热没去,大便色变黑,—-湿热破血妄行,导致大便出血,热灼血而变黑; 皮肤用手抓也没什么感觉, 这是伤了血了,导致瘀血。
大光明云 9:36:30
其脉浮弱—浮以示表在;弱则内不足,为什么弱?下法导致的。 所以这些黑微黄的症状就是这样知道的。
大光明云 9:37:02
所以,酒疸脉浮—-是外邪+湿热夹杂而来的
大光明云 9:37:23
通过吐法—就有解表的作用,一方面袪外风,一方面袪湿热;
大光明云 9:37:39
如果脉沉弦的,就以利小便祛黄的方法来治疗
大光明云 9:37:56
如果大便秽臭黏腻的,可以用泻大便方法来治疗
大光明云 9:38:43
(8)師曰:病黄疸,発熱煩喘,胸満口燥者,以病発時火劫其汗,両熱所得。然黄家所得,従湿得之。一身尽発熱而黄,肚熱,熱在裏,当下之。
大光明云 9:49:02
黄疸这类病,具有发热烦喘的特征,从这点看,发热烦喘与肺系熏热有关; 而胸满口燥,则说明胸胀满,或气,或湿;口燥则说明津液不布; 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这个病人开始得病的时候,应该用宣散解表的方法,结果却用艾灸,或者火针方法治疗,劫夺了汗也,产生了热症, 那么外有风热郁表,治法又用火劫,所以产生了两股热。 然而根源是得黄疸的这个人素体有湿邪, 在外面的那两种热的刺激下,会导致全身发热而黄;
大光明云 9:50:45
那么你的诊断的时候,如果这个浑身发黄疸的人,肚子触摸也热的话,说明热走入里了,应该下之—利湿热的下法。 比如说茵陈,田基黄,金钱草,然后配上六一散等,以小便导泻出这些湿热。 当然如果大便干燥的,可以直接用通腑法 。
大光明云 9:51:21
(9)脈沈,渇欲飲水,小便不利者,皆発黄。

(10)腹満,舌痿黄,燥不得睡,属黄家。(舌痿疑作身痿。)
大光明云 9:52:11
脉沉–水也,渴欲饮水–热也, 小便不利—郁也;水+热+郁—–容易的黄疸
大光明云 9:52:49
腹满—舌头的颜色萎黄, 燥热而睡不着觉,这个是黄疸病的特点。
大光明云 9:53:36
如果腹满+小便利的———-这个你要小心,是不是下焦“蓄血”了,成了瘀血黄疸
大光明云 9:54:15
(11)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極為難治。
大光明云 10:18:57
这句话就是治疗时间久了,难治
大光明云 10:19:20
十八天通常是以脾为当令的,脾主十八天,从这里来的。
大光明云 10:21:04
(12)疸而渇者,其疸難治,疸而不渇者,其疸可治。発於陰部,其人必嘔;陽部,其人振寒而発熱也。
大光明云 10:22:40
疸本属湿热: 热多湿少者渴, 黄热盛,故难治
大光明云 10:23:18
不渴的,说明湿盛,热少,这个容易治疗,从健脾角度来治。
大光明云 10:25:12
发于阴部,湿多,以呕吐常见, 阴部又有身体前侧为发作出; 而发于阳部的, 多为太阳经循行位置,因此这个人有振寒发热的表现,因为卫气的温煦功能被干扰,所以振寒 。
大光明云 10:25:43
后面是治疗方法,下次继续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孔祥银中医工作室_儒道中医网 » 大光明云金匮要略讲义之二十四-黄疸病脈証并治第十五之一

热门文章

  •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