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4
大光明云08:51:34
今天学习刺法论篇
大光明云08:52:34
原文: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何如预救生灵,可得却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须穷刺法,可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写盛蠲余,令除斯苦。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升之不前,即有期凶也。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同刺包络之荧。土欲升而天冲窒抑之,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俞。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少阴之合。
帝曰:升之不前,可以预备,愿闻其降,可能先防。
大光明云09:02:18
译文:黄帝问道:岁气的左右间气—-司天的左右间气为左四,右二;在泉的左右间气左一,右五,不得升降,气交发生反常的变化,即可成为暴烈的郁滞之气,我已经知道了。怎样进行预防,挽救人类的疾患,可以得到一种却退郁气的办法吗?
岐伯再次跪拜回答说:你提这个问题很高明啊!我听老师说,既明白了天地六元之气的变化,还必须深知刺法,它可以折减郁气,扶助运气,补助虚弱,保全真气,泻其盛气,除去余邪,使其消除此种疾苦。
黄帝说:我想听你详尽地讲讲。
大光明云09:26:02

大光明云09:28:23
岐伯说:气应升而不得升时,便有严重的凶灾。厥阴风木欲升为司天之左间,遇金气过胜,而天柱阻抑之,则木气郁,木之郁气欲发,必须等到木气当位之时,在人体则因当刺足厥阴之井大敦穴,以泻木郁。
大光明云09:32:26
评:司天之左间,厥阴风木
大光明云09:32:39
那么司天一定是太阳寒水
大光明云09:33:11
而厥阴风木,这里讲郁滞,当以风木不及为多
大光明云09:34:19
那么待其当位, 一个是风木之时, 一个是水生木时等,总之,凡是对于木气有利的时候,都是当位之时
大光明云09:38:36
火欲升为司天之左间,遇水气过胜,而天蓬阻抑之,则火气郁,火之郁气欲发,必须等到火气当位之时,在人体则不管君火还是相火,同样应当刺心包络手厥阴之荥劳宫穴,以泻火郁。太阴湿土欲升为司天之左间,遇木气过胜,而天冲阻抑之,则土气郁,土气欲发,必须等到土气当位之时,在人体则应当刺足太阴之俞太白穴,以泻土郁。阳明燥金欲升为司天之左间,遇火气过胜,而天应阻抑之,则金气郁,
金之郁气欲发,必须等到金气当位之时,在人体则应当刺手太阴之经经渠穴,以泻金郁,水之郁气欲发,必须等到土气当位时,在人体则应当刺足少阴之合阴谷,以泻水郁。
大光明云09:40:26
此为阴脏五俞穴主解郁的作用,而这个解郁是补郁气,而是指发生作用。
大光明云10:16:04
那么五俞穴的穴歌: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大光明云10:16:18
它是指每条经,都有五俞穴
大光明云10:17:27
而这个地方选择的解郁穴是,肝经–井穴;心经–荥穴;脾经–俞穴; 肺经–经穴; 肾经–合穴
大光明云10:18:54
那么这五个穴位就是解郁补肝之风-升发,补心之火-宣通,补脾之土-湿气,补肺之金-肃降清明, 补肾之水-封藏
大光明云10:21:37
原文:帝曰:五运之至有前后,与升降往来,有所承抑之,可得闻乎刺法?
岐伯曰:当取其化源也。是故太过取之,不及资之,太过取之,次抑其郁,取其运之化源,令折郁气;不及扶资,以扶运气,以避虚邪也。资取之法,令出《密语》。
黄帝问曰:升降之刺,以知其要。愿闻司天未得迁正,使司化之失其常政,即万化之或其皆妄,然与民为病,可得先除,欲济群生,愿闻其说。
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问!言其至理,圣念慈悯,欲济群生,臣乃尽陈斯道,可申洞微。太阳复布,即厥阴不迁正,不迁正,气塞于止,当写足厥阴之所流。厥阴复布,少阴不迁正,不迁正,即气塞于上,当刺心包络脉之所流。少阴复布,太阴不迁正,不迁正,即气留于上,当刺足太阴之所流。太阴复布,少阳不迁正,不迁正,则气塞未通,当刺手少阳之所流。少阳复布,则阳明不迁正,不迁正,则气未通上,当刺手太阴之所流。阳明复布,太阳迁正,不迁正,则复塞其气,当刺足少阴之所流。
大光明云10:38:09
原文:帝曰:升之不前,可以预备,愿闻其降,可能先防。
岐伯曰:既明其升。必达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木欲降而地晶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得位,降而郁发,暴如天间之待时也。降而不下,郁可速矣,降可折其所胜也,当刺手太阴之所出,刺手阳明之所入。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矣。当折其所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少阴之所出,刺足太阳之所入。土欲降而地苍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厥阴之所出,刺足少阳之所入,金欲降而地彤窒抑,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心包络所出,制手少阳所入也。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土,可散其郁,当刺足太阴之所出,刺足阳明之所入。 原文:帝曰:五运之至有前后,与升降往来,有所承抑之,可得闻乎刺法?
岐伯曰:当取其化源也。是故太过取之,不及资之,太过取之,次抑其郁,取其运之化源,令折郁气;不及扶资,以扶运气,以避虚邪也。资取之法,令出《密语》。
黄帝问曰:升降之刺,以知其要。愿闻司天未得迁正,使司化之失其常政,即万化之或其皆妄,然与民为病,可得先除,欲济群生,愿闻其说。
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问!言其至理,圣念慈悯,欲济群生,臣乃尽陈斯道,可申洞微。太阳复布,即厥阴不迁正,不迁正,气塞于止,当写足厥阴之所流。厥阴复布,少阴不迁正,不迁正,即气塞于上,当刺心包络脉之所流。少阴复布,太阴不迁正,不迁正,即气留于上,当刺足太阴之所流。太阴复布,少阳不迁正,不迁正,则气塞未通,当刺手少阳之所流。少阳复布,则阳明不迁正,不迁正,则气未通上,当刺手太阴之所流。阳明复布,太阳迁正,不迁正,则复塞其气,当刺足少阴之所流。
大光明云10:50:39
译文:黄帝说:岁气之间应升而不能升的—就是不能按时体下它的气的主时的,可以预防,我想听听岁气之间应降而不降的,是不是也可以事先防备
岐伯说:既然明白气升的道理,也必然能通达气降的道理。间气升降不前所致的疾
患,都可以预先调治。厥阴风木欲降为在泉之左间,遇金气过胜,而受金阻抑之,则木郁降而不得入,木被抑则发为郁气,待郁气散则木可降而得位,气应降而不得降之郁气发作,其晓烈程度和司天间气应升不升之郁气待时发作相同,应降不降,能够很快地形成郁气,降则可以折减其胜气,在人体则应当针刺手太阴之井穴少商与手阳明之合穴曲池。
火欲降为在泉之左间,遇水气过胜,而地玄与抑之,则火欲降而不得入,火被抑则发为郁气,待郁气散则火气可入,应当折减其胜气,可以散其郁气,在人体则应当针刺足少阴之井穴涌泉与足太阳之合穴委中。 太阴湿土欲降为在泉之左间,遇木气过胜而地苍阻抑之,则土欲降而不能下,土被抑则发为郁气,待郁气散则土气可入,应当折减其胜气,可以散其郁气,在人体则应当刺足厥阴之井穴大敦与足少阳之合穴阳凌泉。 阳明燥金欲降为在泉之左间,遇火气过胜而地彤阻抑之,则金欲降而不能下,金被抑则发为郁气,待郁气散金气可入,应当折减其胜气,可以散其郁气,在人体则应当针刺手厥阴心包络之井穴中冲与手少阳之合穴天井。 太阳寒水欲降为在泉之左间,遇土气过胜而地阜阻抑之,则土欲降而不能下,水被抑则发为郁气,待郁气散则水气可入,应当折减其胜气,可以散其郁气,在人体则应当针刺足太阴之井穴隐白与足阳明之合穴足三里
大光明云11:27:43

大光明云11:54:25
说明: 降者自左而入于地,凡旧岁司天之右间,必降为新岁在泉之左间。其有被抑不降者,亦可以刺治先防也。)木欲降而地晶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得位,(地晶,金星也。丑未岁,厥阴当降为地之左间,而金胜窒之,降不得入,则郁发为变,必待郁散,木乃得位也。)
大光明云11:57:51

大光明云11:59:12
丑未年,是太阴湿土湿土司天,那么左间气是少阳相火,右间气是少阴君火; 待转到在泉阶段,左间气就是厥阴肝经,右间气就是阳明燥金。
大光明云11:59:39
本来一年四季,由主之气的六气所主,之所以出现异常是客气所导致的
大光明云12:00:14
因此,上半年之司天,下半年之在泉,都是由于特殊的星象排列运动所导致的
大光明云12:01:14
那么星际的木气欲降,金气则抑制之。
大光明云12:03:15
所以为了肃降到位, 木不降则为金克之过, 所以要折其所胜
大光明云12:04:30
当治金之胜,故刺手太阴之所出,少商穴也。刺一分,留三呼,气至急出之。手阳明之所入,曲池穴也。刺五分,留七呼,气至急出之。
大光明云12:23:06
治金之盛就是泻法
大光明云12:23:22
泄少商穴
大光明云12:37:56
此针刺的方法是张景岳所描述的
大光明云12:38:30
但你要知道个基本原理,就是所谓的天气不下的时候, 那么就要泄克它的那个气
大光明云12:39:39
手阳明大肠经之曲池穴,不应该用泻法, 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 如果大肠经气多相应的肺气就少些,也就是说金气少些、
大光明云12:41:04
那么火也是一样,如果降为在泉之气部分, 火郁不下,则克火的水需用泻法, 合穴委中用导引法
大光明云12:41:21
即,引肾经经气如膀胱经
大光明云12:41:38
其他都是以此类推
大光明云12:57:38

大光明云13:05:30

大光明云13:05:41
今天到这里
总结图表


2019-03-06
大光明云08:48:47
原文:帝曰:五运之至有前后,与升降往来,有所承抑之,可得闻乎刺法?
岐伯曰:当取其化源也。是故太过取之,不及资之,太过取之,次抑其郁,取其运之化源,令折郁气;不及扶资,以扶运气,以避虚邪也。资取之法,令出《密语》。
黄帝问曰:升降之刺,以知其要。愿闻司天未得迁正,使司化之失其常政,即万化之或其皆妄,然与民为病,可得先除,欲济群生,愿闻其说。
大光明云09:27:36
译文:黄帝说:关于五运之太过不及,气至有先后,与天气升降往来,互有相承相抑的问题,我可以听听其至病时所运用的针刺法则吗?
岐伯说:应当取六气生化之源。所以气太过者夺取治之,气不足则资助之。太过取之,应椐其致郁之次第以抑其郁气,取治于运气生化之源,以折减其郁气(所谓的折损,比如说木郁是被抑制所致,所以要消除克木的那个胜气,这叫做抑其郁,这多为现代讲的“虚郁”,虚郁不是泄法,而是补刺激法,这个补刺法也叫抑郁)。不及资之,是用以 助运气之不足,避免虚邪之气。怎么运用资助还是夺取的方法,出自“密语”。
黄帝问道:关于六气升降不前致病的刺法,以知其大要,我想再听听司天之气未能迁于正位,使司天之气化政令失常,也就是一切生化或都失于正常。这样则使百姓患病,可否使其预先解除,以救济人类,请你讲讲这个问题。
大光明云09:29:47
原文: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问!言其至理,圣念慈悯,欲济群生,臣乃尽陈斯道,可申洞微。太阳复布,即厥阴不迁正,不迁正,气塞于止,当写足厥阴之所流。厥阴复布,少阴不迁正,不迁正,即气塞于上,当刺心包络脉之所流。少阴复布,太阴不迁正,不迁正,即气留于上,当刺足太阴之所流。太阴复布,少阳不迁正,不迁正,则气塞未通,当刺手少阳之所流。少阳复布,则阳明不迁正,不迁正,则气未通上,当刺手太阴之所流。阳明复布,太阳迁正,不迁正,则复塞其气,当刺足少阴之所流。
帝曰:迁正不前,以通其要。愿闻不退,欲折其余,无令过失,可得明乎?
岐伯曰:气过有余,复作布正,是名不退位也。使地气不得后化,新司天未可迁正,故复布化令如故也。巳亥之岁,天数有余,故厥阴不退位也,风行于上,木化布天,当刺足厥阴之所入。子午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阴不退位也,热行于上,火余化布天,当刺手厥阴之所入。丑未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阴不退位也,湿行于上,雨化布天,当刺足太阴之所入。寅申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阳不退位也,热行于上,火化布天,当刺手少阳所入。卯酉之岁,天数有余,故阳明不退位也,金行于上,燥化布天,当刺手太阴之所入。辰戌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阳不退位也,寒行于上,凛水化布天,当刺足少阴之所入。故天地气逆,化成民病,以法刺之,预可平疴。
大光明云09:54:57
译文:岐伯再次跪拜回答说:你问的很全面啊!谈到这些至理要言,体现了圣王仁慈怜悯之心,要拯救人类的疾苦,我一定详尽地来陈述这些道理,申明其深奥微妙的意义。若上年司天的太阳寒水,继续施布其政令,则厥阴风木,不能迁居于司天之正位,

大光明云09:55:15

大光明云09:56:00
上年如果司天是太阳寒水,那么下年应该是厥阴风木,你分析这两个表图,就可以看出这种对应关系。
大光明云09:58:50
太阳寒水继续司令,就是辰戌其气太过之年,因为其对应的十天干的阳干。所以司天气旺盛,不容易退位,那么第二年的厥阴风木,又是十天干的阴干,为不及之年,就难以到位,所以叫做不迁正。
大光明云10:19:49
则厥阴风木,不能迁居于司天之正位,厥阴不迁正则气郁塞于上,应当泻足厥阴脉气所流的荥穴行间。若上年司天的厥阴风木,继续施布其政令,则少阴君火不能迁居于司天之正位,手少阴不迁正则气郁塞于上,应当针刺手厥阴心包络气所流的荥劳宫。若上年司天的少阴君火,继续施布其政令,则太阴湿土不能迁居于司天之正位,太阴不迁正则气留居于上,应当针刺足太阳阴脉气所流的荥穴大都。若上年司
天的太阴湿土,继续施布其政令,则少阳相火不能迁居于司天之正位,少阳不迁正则气闭塞而不通,应当手少阳脉气所流的荥穴液门。若上年司天的少阳相火,继续施布其政令,则阳明燥金不能迁居于司天之正位,阳明不迁正则气又闭塞不通,应当针刺足少阴脉气所流的荥穴然谷。
大光明云10:20:39
这个地方直接把客气司天与六经对应起来, 这种对应很有意思
大光明云10:21:13
为什么针刺荥穴,这个还没有说清楚
大光明云10:31:50

大光明云10:32:32
六气之阳明燥金对应的是手太阴肺经; 而太阳寒水不是对应膀胱经,而是对应足少阴肾经。
大光明云10:32:58
少阴君火对应的是手厥阴心包经
大光明云10:33:17
少阳相火对应的是手少阳三焦经,而不是足少阳胆经
大光明云10:33:26
所以,这个地方必须归纳,总结一下
大光明云10:34:29

大光明云10:34:44
内经为什么讲这种类型的对应,我们还不清楚
大光明云10:35:12
今天有事,到这里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