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4
大光明云 04:47:43
大家早,继续学习内经
大光明云 04:47:56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大光明云 04:49:29
原文: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因论之。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已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白,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帝曰:愿闻其所始也。
大光明云 04:52:10
译文:黄帝坐在明堂里,开始厘正天之纲纪,考建五握运行的常理,乃向天师岐伯请问到:在以前的医论中曾经言道,天地的动静,是以自然界中变化莫测的物象为纲纪,阴阳升降,是以寒暑的更换,显示它的征兆。我也听先生将过五运的规律,先生所讲的仅是五运之气各主一岁。关于六十甲子,从甲年开始定运的问题,我又与鬼叟区进一步加以讨论,鬼叟区说,土运主甲已年,金运主已庾年,水运主丙辛年,木运主丁壬年,火运主戊癸年。子午年是少阴司天,丑未是太阴司天,寅申是少阳十天,卯酉是阳明司天, 辰戌是太阳司天,巳亥年是厥阴司天,这些,与以前所论的阴阳不怎麽符合,是什麽道理呢?
大光明云 04:54:00
解析:与前所论的阴阳不符—-这是因为通常我们讲的五行的次序是,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 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这个天之五行,与我们所讲的五行的常论不同
大光明云 05:01:00
岐伯说:他是阐明其中的道理的,这里指的是天地运气的阴阳变化,可以象取,不可以数推; 而人中之阴阳,比类于天象,却可以数推,因而合乎天道可以通过数推的方式得出运作规律。。至于阳明的变化,若进一
步推演之,可以从十而至百,由千而及万,但天地的变化,不能用数字去类推,只能从自然万象的变化中去推求。
大光明云 05:01:58
原文:帝曰:愿闻其所始也。
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昂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帝曰:善。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
大光明云 05:02:55
太始天元册—–黄帝时期遗书,可惜失传了。
大光明云 05:49:25

大光明云 06:10:11
译文:黄帝说:我想听听运气学说是怎样创始的。
岐伯说:你提这个问题很高明的啊!我曾看到《太始天元册》文记载,赤色的天气,经过牛、女二宿及西北方的戊分;黄色的天气,经过心、尾二宿及东南方的已分;青色的天气,经过危、室二宿与柳、鬼二宿之间;白色的天气,经过亢、氐二宿与昴、毕二宿之间;黑色的天气,经过张、翼二宿与娄、胃二宿之间。所谓戊分,即奎、壁二宿所在处,己分,即角、轸二宿所在处,奎、壁正当秋分时,日渐短,气渐寒,角、轸正当春分时,日渐长,气渐暖,所以是天地阴阳的门户。这是推演气候的开始,自然规律的所在,不可以不通
大光明云 06:12:20
天门:奎壁,秋分之时;地户:角轸,春分之时; 这是天门,地户的原意,
大光明云 06:12:32
不是开了南天门去看玉皇大帝。
大光明云 06:13:52
原文:帝曰:善。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
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帝曰:何谓下?
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大光明云 06:22:38
译文:黄帝说:好。在天元纪大论中曾说:天地是万物的上下,左右是阴阳的道路,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岐伯说:这里所说的“上下”指的是从该年的司天在泉,以见阴阳所在的位置。所说的“左右”指的是司天的左右间气,凡是厥阴司天,左间是少阴,右间是太阳;少阳司天,左间是少阴,右间是厥阴;太阴司天,左间是少阳,右间是少阴;少阳司天,左间是阳明,右间是太阴;阳明司天,左间是太阳,右间是少阳;太阳司天,左间是厥阴,右间是阳明。这里说的左右,部分是面向北方所见的位置。
大光明云 06:23:37

大光明云 06:50:19

大光明云 06:52:01
司天在泉看你看的方向,如果下面的这个图在泉在北,司天在南,那么你看司天这个气的时候, 要从司天向在泉看,那就是面北而看, 那么司天的左间气,右间气,就可以定位
大光明云 06:52:38
这个我们不细说了,在五运六气中已经仔细讲过了
大光明云 06:53:35
那么下面的这个下,就是在泉,从在泉向司天看,自然是面南。
大光明云 06:56:09
译文:黄帝说:什麽叫做(在泉)?
岐伯说: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在泉的左间是阳明,右间是太阴;少阳司天则阳明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太阳,右间是少阳;太阴司天则太阳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厥阴,右间是阳明;少阳司天则厥阴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少阴,右间是太阳;阳明司天则少阴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太阴,右间是劂阴;太阳司天则太阴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少阳,右间是少阳。这里所说的左右是面向南方所见的位置。客气和主气互相交感,客主之六气互相加
临,若客主之气相得的就属平和,不相得的就要生病。
大光明云 06:57:44
原文:帝曰:气相得而病者,何也?
岐伯曰:以下临上,不当位也。
帝曰:动静何如?
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覆会也。
帝曰: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已,犹不能遍明。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
大光明云 07:06:26
黄帝说:若客主之气相得而生病是什麽原因呢?
岐伯说:气相得指的客气生主气,假若主气生客气,是上下颠倒,叫做下临上,仍属不当其位,所以也要生病。
大光明云 07:06:51
注:我们在学习客主加临的时候,不是这种讲法
大光明云 07:08:14
客主加临,我们说了有相从,安和,逆不安和 三种。
大光明云 07:09:36

大光明云 07:17:34
译文:黄帝说:若客主之气相得而生病是什麽原因呢?
岐伯说:气相得指的客气生主气,假若主气生客气,是上下颠倒,叫做下临上,仍属不当其位,所以也要生病。黄帝说:天地的动静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天在上,自东而西是向右运行;地在下,自西而东是向左运行,左行和右行,当一年的时间,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及其余数四分度之一,而复会于原来的位置。
黄帝说:我听到鬼叟区说:应地之气是静止而不动的。现在先生乃说:“下者左行”,不明白你的意思,我想听听是什麽道理。
大光明云 07:35:20
评:所谓的左行,右行,就是指观察的角度问题
大光明云 07:39:05

大光明云 07:39:40
想象一个鸡蛋,人站立在蛋黄上,外面的蛋壳就是这样
大光明云 07:40:13
你面南背北,自然太阳在天幕(蛋壳)上,从你的左侧东方升起,右侧西方落下。
大光明云 07:40:42
所谓的右旋就是这种顺时针的方向。
大光明云 07:41:25
而天幕的太阳视运动从左到右, 假使地球(蛋黄)是运动的,必然从右到左。
大光明云 07:42:09
那么观察太阳视运动,结合地球运动的推论,发现每年365天多点,又回到了原来的观察位置
大光明云 07:42:27
这就是周天365度。
大光明云 07:43:02
其实现代科学已经告诉你了,地球围绕太阳转,其实是个椭圆形的轨道,而太阳在一个焦点上
大光明云 07:43:32
那么把这个椭圆轨道根据季节切割成365份,则为365度
大光明云 09:43:34
译文:岐伯说:天地的运动和静止,五行的递迁和往复,鬼叟区虽然知道了天的运行情况,但是没有全面的了解。关于天地变化的 作用,天显示的是日月二十八宿等星象,地形成了有形的物质。日月五星围绕在太空之中,五行附着在大地之上。所以地则产生载运各类有形的物质。太空布列受天之精气的星象。地之形质与天之精气的运动,就象树根和枝叶的关系。虽然距离很远,但通过对形象的观察,仍然可以晓得他们的情况。
大光明云 09:46:05
原文:帝曰:地之为下否乎?
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
帝曰:凭乎?
岐伯曰:大气举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
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
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
岐伯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
帝曰:间气何如?
岐伯曰:随气所在,期于左右。
帝曰:期之奈何?
岐伯曰: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不当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白者死,阴阳交者
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
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
大光明云 09:59:20
译文:黄帝说:大地是不是在下面呢?
岐伯说:应该说大地是在人的下面,在太空的中间。
黄帝说:它在太空中间依靠的是什麽呢?
岐伯说:是空间的大气把他举起来的。燥气使它干燥,暑气使它蒸发,风气使它动荡,湿气使它滋润,寒气使它坚实,火气使它温暖。所以风寒在于下,燥热在于上,湿气在于中,火气游行于中间,一年之内,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下临于大地,由于他感受了六气的影响而才化生为万物。所以燥气太过地就干燥,暑气太过地就炽热,风气太过地就动荡,湿气太过地就泥泞,寒气太过地就坼裂,火气太过地就坚固。
大光明云 10:04:22
译文:岐伯说:司天在泉之气,胜气和复气的发作,不表现于脉搏上。《脉法》上说:司天
在泉之气的变化,不能根据脉象进行诊察。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说:间气的反应怎样呢?
大光明云 10:06:38
解析:胜气、复气,就是指气候变化引发六气的变化。
大光明云 10:27:18
译文:岐伯说:可以随着每年的司天,在泉的左右间气的时间,而用左右手脉来测知。黄帝说:怎样测知呢?
岐伯说:脉气与岁气相应的就平和,脉气与岁气相违的就生病,相应之脉不当其位而见于他位的要生病,
大光明云 10:27:50
这个地方就是客主加临的说明
大光明云 10:27:54

大光明云 10:29:04
举例:辰戌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大光明云 10:29:14

大光明云 10:32:57
其中三之气的左右就是2、4间气; 而六之气的左右,就是5、1间气
大光明云 10:33:35
主气,客气相临加,就可以看出是安和,还是逆,或者是相从了。
大光明云 10:37:46
另外就是与脉相应的问题,内经讲的与脉相应,春脉中规,为浮,如鱼之游在波; 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 各有其生降沉浮
大光明云 10:38:35
那么内经讲的脉诊有尺肤诊,即双前臂诊
大光明云 10:39:01
具体怎么对应上的这个段落说的不详。
大光明云 10:40:06
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左右脉互移其位的要生病,相应之脉位反见于克贼脉象的,病情危重,两手尺脉和寸脉相反的,就要死亡,左右手互相交见的,也要死亡。首先要确立每年的运气,以测知岁气与脉象相应的正常情况,明确左右间气应当出现的位置,然后才可以预测人的生死和病情的逆顺。
大光明云 10:45:10
解析:阴阳交:指的是阴脉与阳脉易位,都属于反常。虽然这里讲叫做脉易位,其实仍然是以每年的六气主时的各个季节,如果脉不当位,必然预后不良
大光明云 10:55:27
析疑:如果按今天我们所常用的左拿心肝肾,右拿肺脾命, 左手寸关相当于春夏脉;右手寸关相当于暑秋脉, 双手尺脉相当于冬脉。 这里内经并没有给出这种明确地对应。
大光明云 10:57:28
这个地方,我们先过去了,以后涉及到天人相应的脉诊,再进一步分析。
大光明云 10:59:13
原文: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
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脏为肝。其性为喧,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脏为心。其性为暑,其德为湿,其用为燥,其色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眚燔?,其味为苦,其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脏为脾。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其虫倮,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眚淫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眚苍落,其味为辛,其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脏为肾。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用为(阙一字),其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鳞,其政为静,其令(阙二字),其变凝冽,其眚冰雹,其味为咸,其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
大光明云 10:59:46
这个段落在大学课本里,也会作为选读,常出现
大光明云 11:00:40
这个讲的是天人合一,具体天,地道的五运六气的相互作用,怎么化生出人类的
大光明云 11:18:07
译文:黄帝说:寒暑燥湿风火六气,与人体是怎样应和的呢?对于万物的生化,又有什麽关
系呢?
岐伯说:东方应春而生风,春风能使木类生长,木类声酸味,酸味滋养肝脏,肝生筋,筋生心。六气在天深远无边而幽秘,在人为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在地为万物的生化。生化然后能生成五味,认识了事物的规律,然后能生成智慧,深远无边的宇宙,生成变化莫测的神,变化而生成万物之气机。神的变化,具体表现为:
在天应在风,在地应在木,在人体应在筋,在气应在柔和,在脏应在肝。其性为宣动,其德为平和,其功用为动,其色为青,其生化为繁荣,其虫为毛虫,其政为升散,其令为宣布舒发,其变动为摧折败坏,其灾为陨落,其味为酸,其情志为怒。怒能伤肝,悲哀能抑制怒气;风气能伤肝,燥气能克制风气;酸味能伤筋,辛味能克制酸味。
大光明云 11:19:32
解析:东方生风,并不是指西方,南风,北方不生风; 而只是东方生的风,具有升发的特征,所以这个东方生风,具有木的特性。
大光明云 11:20:23
这里内经讲的,人的智慧也是从风木而化生出来的
大光明云 11:21:30
另外重点就是后面的这几句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大光明云 11:22:08
这是五行的推演
大光明云 11:22:31
风伤肝:那么和煦的东风呢,当然就不会伤肝
大光明云 11:22:47
风主疏泄,大风太过,自然伤的是肝血
大光明云 11:23:13
燥胜风:燥属于金, 风属于木,金克木;
大光明云 11:24:35
酸伤筋:酸者,收涩也,过酸,引发筋腱挛聚,收涩,这个角度叫做伤筋; 而另外呢,比如说白芍,它也是酸味,但却可以养筋,补血。
大光明云 11:25:21
辛生酸是从五味五行推导出来的,
大光明云 11:25:56

大光明云 11:31:15
译文:南方应夏而生热,热盛则生火,火能生苦味,苦味入心,泄通心脏,心能生血,心气通过血以滋养脾脏。变化莫测的神,其具体表现为:在天应在热,在地应在火,在人体应在脉,在气应在阳气生长,在脏应在心。其性为暑热,其德为显现物象,其功用为躁动,其色为赤,其生化为茂盛,其虫为羽虫,其政为明显,其令为热盛,其变动为炎热灼烁,其灾为燔焚之热,其味为苦,其情志为喜。喜能伤心,恐惧能抑制喜气;热能伤气,寒能克制热气;苦味能伤气,咸味能克制苦味。
大光明云 11:31:59

大光明云 11:32:35
恐能伤抑制喜气,就是这个五情五行图,其实是水克火的演变
大光明云 11:32:49
咸味克制苦味也是一样的道理
大光明云 11:33:33
苦伤气:苦味有两个作用,1 燥;2 坚、泄的作用。
大光明云 11:34:17
如:心火旺盛,投以黄连,则可以泻火,祛湿。
大光明云 11:35:00
喜伤心:过喜则气缓, 可以伤心气
大光明云 11:36:45
译文:中央应长夏而生湿,湿能生土,土能生甘味,甘味入脾,能滋养脾脏,脾能滋肌肉,脾气通过肌肉而滋养肺脏。变化莫测的神,其具体表现为:在天应于湿,在地应于土,人体应于肉,在气应于物体充盈,在脏应于脾。其性安静能兼化万物,其德为濡润,其功用为生化,其色黄,其生化为万物盈满,其虫为倮虫,其政为安静,其令为布化云雨,其变化为久雨不止,其灾为湿雨土崩,其味为甘,其情志为思。思能伤脾,仇能抑制思虑;思能伤肌肉,风能克制湿气,甘味能伤脾,酸味能克制甘味。
大光明云 11:38:43
解析:肉生肺,从脾胃土,土生金演化过来的
大光明云 11:39:31
倮虫–无毛,无羽的虫类
大光明云 11:40:28
思伤脾—-久思者,必然运化不好,所以伤脾,尤其是那些学甚深佛法的人
大光明云 11:41:55
怒胜思, 久思之人,引其发怒,可以打断其思绪不已。
大光明云 11:43:16
甘味伤脾:甘味主的是缓,结果是缓慢代谢, 那么脾胃的腐熟运化的功能,尤其是运化的功能,就会缓慢, 导致水谷堆积,形成肥胖。
大光明云 11:43:50
酸味克制甘味也是从五行推演而来, 酸味要是克制甘味,必须是酸通; 而不能是酸涩。
大光明云 11:44:23
比如说,你油腻东西多了,吃些山楂,醋等,帮助运化, 这个是酸胜甘味
大光明云 11:46:19
但如果你吃五味子,山萸肉,尽管它们也有酸味,但却带有涩的作用,那么酸“通”的,“通”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此种情形下,酸克甘就会大打折扣。
大光明云 11:50:08
西方应秋而生燥,燥能生金,金能生辛味,辛味入肺而能滋养肺脏,肺能滋养皮毛,肺气通过皮毛而又能滋养肾脏。变化莫测的神,其具体表现为:在天应于燥,在地应于金,在人体应于皮毛,在气应于万物成熟,在脏应于肺。其性为清凉,其德为洁净,其功用为坚固,其色为白,其生化为收敛,其虫为介虫,其政为刚劲切切,其时令为雾露,其变动为严酷摧残,其灾为青干而凋落,其味为辛,其情志为忧愁。忧能伤肺,喜能抑制忧愁;热能伤皮毛,寒能克制热气;味能伤皮毛,苦味能克制辛味。
大光明云 11:51:42
燥,秋季地面上的湿湿热下行,表现的为叶黄枝枯之象。 那么地面上由于水湿下趋,则比较干爽,干则聚集,所以讲燥生坚硬的金态。
大光明云 11:54:21
至于金能生辛味,辛味发散,挥发,这点与燥金直接联系还说不清楚。 皮毛生肾,这个也必须间接的解释,以肺的通调水道的作用,鼻子,皮毛呼吸,一方面散发污浊之气,一方面下行送精微与肾。
大光明云 11:55:32
辛味伤皮毛:辛发散,过汗在皮毛之卫气不固,自然会伤皮毛。
大光明云 11:56:01
其它的生克不论述了,用上面的五行五味,五行五情图自己推演
大光明云 12:26:39
北方应冬而生寒,寒能生水,水能生咸味,咸味入肾而能滋养肾脏,肾能滋养骨髓,肾气同过骨髓而能滋养肝脏。变化莫测的神,其具体表现为:在天应于寒,在地应于水,在人体应于骨,在气应于物体坚实,在脏应于肾。其性为严凛,其德为寒冷,其功用为闭藏,其色为黑,其生化为整肃,其虫为鳞虫,其政为平静,其令为霰雪,其变动为水冰气寒,其灾为冰雹,其味为咸,其情志为恐。恐能伤肾,思能抑制恐惧,寒能伤血,燥能克制寒气;咸味能伤血,甘味能克制咸味。
大光明云 12:34:12
析:寒、咸能伤血:心主血,咸克苦,故寒、咸伤血。
大光明云 12:35:27
燥胜寒:怀疑为误笔, 应该是湿胜寒,湿土也、寒水也;土克水,则为湿胜寒
大光明云 12:38:04
所以讲,五气之风热湿燥寒,在不同的季节是更换主气候的, 各有占主要的时机,那么不在那个季节时令而出现的就是邪气,在那个位置出现的五气,就是正气。
大光明云 12:38:36
原文:帝曰:病生之变何如?
岐伯曰: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
帝曰:主岁何如?
岐伯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
帝曰:善。
大光明云 12:41:12
译文:黄帝说:邪气致病所发生的变化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来气与主时之方位相合,则病情轻微,来气与主时之方位不相合,则病情严重。
黄帝说:五气主岁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凡气有余,则能克制自己能克制的气,而又能欺侮克制自己的气;气不足,则克制自己的气趁其不足而来欺侮,自己所能克制的气也轻蔑地欺侮自己。由于本气有余而进行欺侮或乘别气之不足而进行欺侮的,也往往要受邪,是因为它无所谓忌,而缺少制约的能力。
黄帝说:好。
大光明云 13:15:26
由此我们看到,内经讲的五运六气所推演的,简直是世间的万事万物
大光明云 13:15:52
有人说,要把五行从中医剥离出来,简直是狗屁不通。
大光明云 13:16:13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看这个五行推演
大光明云 13:16:28

大光明云 13:17:04

大光明云 13:17:48
今天的内容,五行推 演补充了一部分,
大光明云 13:18:05
实际上,五运六气的推衍,还有很多很多
大光明云 13:19:13
尽管我们看到有些推演似乎难以解释,但你要知道,内经就是要以五运六气来建立一套宏大的天地人合一的体系
大光明云 13:19:57
以这种思想学中医,就是学中医之本,之根, 否则就是假中医,因为丢失了中医的传统。
大光明云 13:20:12
今天到这里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