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乳癖
1.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
2.冲任失调: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
三十五、湿疮
1.湿热蕴肤: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
2.脾虚湿蕴:健脾利湿止痒——除湿胃苓汤
3.血虚风燥: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
加丹参、鸡血藤、乌梢蛇。
三十六、痔
内治
1.风热肠燥: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
2.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止血——脏连丸
3.气滞血瘀: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如神汤
4.脾虚气陷: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
三十七、脱疽
1.寒湿阻络:温阳散寒,活血通络——阳和汤
2.血脉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
3.湿热毒盛: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
4.热毒伤阴:清热解毒,养阴活血——顾步汤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黄芪鳖甲汤
三十八、精癃
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消癃通闭——八正散
2.脾肾气虚:补脾益气,温肾利尿——补中益气汤
3.气滞血瘀:行气活血,通窍利尿——沉香散
4.肾阴亏虚:滋补肾阴,通窍利尿——知柏地黄丸
加丹参、琥珀、王不留行、地龙等。
5.肾阳不足:温补肾阳,通窍利尿——济生肾气丸
三十九、肠痈
1.瘀滞证: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2.湿热证:通腑泄热,解毒利湿透脓——复方大柴胡汤
3.热毒证: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
四十、崩漏
(一)血热证:
①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
②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
(二)肾虚证:
①肾阴虚:滋肾益阴,止血调经——左归丸去牛膝,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
②肾阳虚: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加黄芪、党参、三七。
③肾气虚: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加党参、黄芪、阿胶
(三)脾虚证:补气升阳,止血调经——举元煎合安冲汤加炮姜炭
(四)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调经——桃红四物汤
加三七粉、茜草炭、炒蒲黄。
四十一、闭经
1.肾气亏虚:补肾益气调经——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2.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营汤或圣愈汤或八珍汤
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或补肾地黄丸
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
5.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或丹溪痰湿方
四十二、痛经
1.气滞血瘀:理气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温经暖宫,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
3.湿热瘀阻: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
4.气血虚弱:益气补血止痛——圣愈汤去熟地,
加白芍、香附、延胡索。
5.肾气亏虚:补肾益气止痛——益肾调经汤
四十三、绝经前后诸证
⑴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饮加制首乌、龟板。
⑵肾阳虚:温肾扶阳,佐以温中健脾——右归丸合理中丸
⑶肾阴阳俱虚:补肾扶阳,滋肾养血——二仙汤加生龟板、女贞子、补骨脂。
四十四、带下病
I.带下过多
1.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2.肾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3.阴虚夹湿:益肾滋阴,清热止带——知柏地黄汤加芡实、金樱子
4.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带方
5.热毒炽盛: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白花蛇舌草、
椿根白皮、白术
II.带下过少
1.肝肾亏损: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
紫河车、麦冬。
2.血枯瘀阻: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
四十五、胎漏、胎动不安
1.肾虚:固肾安胎,佐以益气——寿胎丸
2.气血虚弱: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去当归,加黄芪、阿胶
3.血热:滋阴清热,养血安胎——保阴煎加苎麻根
4.跌仆伤胎:补气和血,安胎——圣愈汤加菟丝子、桑寄生、续断
5.癥瘕伤胎:祛瘀消癥,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加续断、杜仲
四十六、产后发热
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解毒活血汤加银花、益母草
2.血瘀:活血化瘀——生化汤加丹参、丹皮、益母草
3.外感:养血祛风——荆防四物汤加苏叶
4.血虚:补益气血——八珍汤去川芎,加黄芪
四十七、不孕症
1.肾虚
⑴肾阳虚:温肾补气养血,调补冲任——温胞饮或右归丸
⑵肾阴虚:滋阴养血,调冲益精——养精种玉汤加女贞子、旱莲草
2.肝气郁结:疏肝解郁,养血理脾——开郁种玉汤
3.痰湿内阻:燥湿化痰,理气调经——启宫丸加石菖蒲
4.瘀滞胞宫:活血化瘀调经——少腹逐瘀汤
四十八、癥瘕
1.气滞:行气导滞,活血消癥——香棱丸
2.血瘀:活血散结,破瘀消癥——桂枝茯苓丸
3.痰湿:理气化痰,破瘀消癥——开郁二陈汤
四十九、肺炎喘嗽
1.常证
⑴风寒闭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三拗汤
⑵风热闭肺:辛凉宣肺,化痰止咳——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
⑶痰热闭肺:清热涤痰,宣肺降逆——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⑷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
⑸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⑹肺脾气虚:补肺益气,健脾化痰——人参五味子汤
2.变证
⑴心阳虚衰:益气温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⑵邪陷厥阴:平肝息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五十、小儿泄泻
1.常证
⑴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
⑵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
⑶伤食泻:消食化滞,和胃止泻——保和丸
⑷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
⑸脾肾阳虚泻: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6)肝郁脾虚:疏肝理气,运脾化湿——痛泻要方合四逆散
2.变证
⑴气阴两伤:益气养阴——人参乌梅汤
⑵阴竭阳脱:回阳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五十一、厌食症
1.脾失健运:运脾开胃——不换金正气散
2.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异功散
3.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
五十二、水痘
1.常证
⑴邪伤肺卫: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
⑵邪炽气营: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
2.变证
⑴邪陷心肝:清热解毒,镇惊息风——清瘟败毒饮
⑵邪毒闭肺:清热解毒,开肺化痰——麻杏石甘汤
五十三、痄腮
1.常证
⑴邪犯少阳: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
⑵热毒壅盛: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
2.变证
⑴邪陷心肝:清热解毒,息风开窍——清瘟败毒饮
⑵毒窜睾腹: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
(骨科四病从未考过)
五十四、桡骨下端骨折
桡骨下端骨折是指桡骨远侧端3cm范围内的骨折。
伸直型:亦叫(Colles)骨折
屈曲型:亦叫Smith骨折、反Colles骨折
五十五、肩关节脱位
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50%,这与肩关节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关,如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关节囊松弛,其前下方组织薄弱,关节活动范围大,遭受外力的机会多。
五十六、颈椎病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五十七、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退变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或硬膜囊产生的以腰痛及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是临床上常见的腰腿痛疾患,多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
病机:本虚标实 ,肾虚为本,风、寒、湿、热、闪挫、瘀血、气滞、痰饮痹阻,经脉闭塞不通所致的肢体痛
诊断:腿痛重于腰痛,并呈典型坐骨神经分布区疼痛,或伴有麻木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及屈踝加强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腰椎X线片生理前凸平浅或消失,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
西医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
牵引治疗
3、手法治疗1)循经按揉法2)穴位点压法3)脊柱斜扳法:4)拔伸按腰法
4、药物治疗 芬必得 维生素B12封闭
5、手术治疗适用于病程超过半年以上,反复发作,经2~3个月系统保守治疗无效者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